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最小静校正量基准技术在原理上优于水平基准一步法校正,实际应用有多大的优势?以准噶尔盆地LN6井区为例,从基本原理、静校正量计算、速度建场,对最小静校正量基准校正和水平基准一步法校正进行对比。在构造圈闭目标识别过程中,使用最小静校正量基准校正技术,构造精度上取得好的成果,提供部署预探井位一口。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最小静校正量基准面 校正 应用
  • 简介:在海上多波地震勘探中,野外施工设计采用海水中激发,海底接收的观测方式,由于炮点和检波点不在一个基准上,就带来了基准校正问题,在选定海底为基准后,通常将炮点校正到海底,若海水层的深度超过100m,简单时移校正的误差比较大,应该采用更精确的波场延拓基准校正方式,对理论合成记录和莺歌海地区的实际资料进行了方法测试,效果令人满意。

  • 标签: 有限差分法 波场延拓 海水层 基准面校正 海上多波地震勘探
  • 简介:本文分析了静校正中不同浮动基准的特点及确定方法。通过理论模型试验对平滑地表、平均静校正量最小校正误差等浮动基准的静校正效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在最小校正误差基准上得到的叠加速度仅取决于低速带底界下伏地层的速度,而与地形起伏、低速带结构无关,得到的叠加剖面具有较好的同相叠加效果。另外为了更加符合实际资料处理情况,本文中采用波动方程模拟数据进行理论模型试验,并由此给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波形的目标函数计算方法。同时修改了最小校正误差计算公式,使其适用于起伏底界非均匀速度模型的实际资料静校正处理。最后部分对实际资料的处理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 标签: 静校正 浮动基准面 最小静校正误差
  • 简介:摘要:工程测量是社会建设和改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应用技术,精密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研究和实践方向。所有的测量工作前提都是要有一个控制基准,所以控制基准的质量要求和整个网型的保护就成为测量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超高技术的测量精度,先进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可以促进工程测量学科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进行发展。工程测量技术可以广泛运用在航空航天、核物理、重工、电子、交通和一些地下工程等领域中,精密工程测量理论和技术研究可以直接影响到国防和经济建设,但是由于受到地壳运动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控制点可能会被破坏或者是发生位移,所以要保证控制点的稳定性。因此,精密工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数据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工程测量理论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

  • 标签: 工程测量 平面控制网 计算基准面 选定方法 稳定性
  • 简介:在地层记录中,如何识别代表多级次基准旋回的多级次地层旋回成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的关键。如何显示其高分辨率,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方案,而且在层序地层实践中,经常会碰到基准旋回界面与地层单位不一致的情况。本文综合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讨论了基准旋回级次及基准旋回界面与地层单位界线的对应关系,希望能解决实际研究中基准旋回界面与地层单位界线相矛盾的问题。

  • 标签: 基准面 旋回级次 生物地层单位 岩石地层单位 年代地层
  • 简介:由于我厂球面滚子基准端面圆跳动测量仪在使用时存在较大缺陷,因此对其进行了改进,新仪器调整快捷,测量准确。

  • 标签: 球面滚子 基准端面圆跳动
  • 简介:基于精密潮沙模型分析了略最低低潮面相对理论最低潮比值的空间分布,等值线图表明比值在空间上分布复杂,略最低低潮比值法的适用性不能以距离或潮没类型相似性作为判断标准.以中国沿岸3组典型验潮站为例,统计不同同步时长下的传递精度.统计结果表明,同步时长达到7d,传递误差已较稳定,但可能存在系统偏差,取决于该方法的适用性.文中给出了比值在中国近海的等值线分布图,可作为适用性判断的参考.

  • 标签: 深度基准面 传递方法 略最低低潮面 传递精度 同步时长
  • 简介: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及复杂地表区的地震数据处理中,通常使用浮动基准校正法来消弱因近地表变化引起的静校正量影响,减少因静校正剧烈变化造成的反射波双曲线时距曲线畸变,从而提高地震资料的成像品质。本文对目前常用的浮动基准计算方法——平均静校正量法和平滑地表法进行了分析与比较,认为平滑地表计算法更适合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地表高程起伏大、近地表低降速层厚度横向变化剧烈的复杂地表区地震资料。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能够更可靠地反映地下地质构造形态。

  • 标签: 复杂地表 平均静校正量法 浮动基准面 平滑地表法 优化选取
  • 简介:在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的传递推估中加入时间性的要求,再将潮差比法确定的深度基准经同步改正,有效地提高了深度基准的传递精度,并给出了评定其精度的可行方法。

  • 标签: 深度基准面 时间一致性 潮差比 同步改正 传递精度
  • 简介:海图上的深度基准是海图水深的起算,它是多年平均海而以下的一个。为了保证航行安全和充分利用航道,深度基准的确定必须考虑到该海区的潮汐特性。一般地说,潮差大的海区深度基准与多年平均海而之间的高度大;反之,则小。

  • 标签: 理论深度基准面 回归方程 海区 半日潮 应用 潮面
  • 简介:探讨了在水位控制测量时,因各种测量方法依据的基准的不同而引起的所测高程之间的差异,着重对全站仪三角高程、GPS高程与水准高程三者之间的差异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测数据比对,给出了几种高程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

  • 标签: 基准面 水位控制测量 高程转换
  • 简介: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山2段为一套砂岩、泥岩及薄煤层互层组合,储层非均质性强,明显受地层基准旋回升降过程中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供给比值的影响。通过对山2段不同级次基准旋回的划分与对比,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根据短期基准升、降旋回过程与储集物性关系的分析,分别建立了物性向上变差、物性向上变差复变好、物性变化不大等3种储层非均质模式;利用砂岩密度、砂体钻遇率和渗透率变异系数等参数描述了各中期基准旋回层序的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变化。结果表明,长期基准旋回上升的早期、中期形成的中期旋回层序储层非均质性弱,长期基准旋回上升晚期到下降期储层非均质性强。

  • 标签: 高分辨率 短期基准面旋回 储层非均质性 山西组 鄂尔多斯盆地
  • 简介:目的:调查重庆市区人群的皮肤光型(又称日光反应性分型),以及最小红斑(MED)和最小持续黑化(MPPD)的范围。方法按照Fitzpatrick分型问卷调查皮肤类型,GS2004/2006多波段日光模拟器测定受试者的MED和MPPD。结果200名受试者的Ⅱ型、Ⅲ型、Ⅳ型皮肤分别占15.0%、73.5%、11.5%,未见Ⅰ、Ⅴ、Ⅵ型皮肤。Ⅱ、Ⅲ、Ⅳ型皮肤MED均值分别为(63.21±18.22)mJ/cm2、(70.23±17.01)mJ/cm2、(78.45±20.11)mJ/cm2,MPPD均值分别为:(12.52±3.41)J/cm2、(10.22±3.09)J/cm2、(8.43±2.51)J/cm2,从Ⅱ型~Ⅳ型皮肤,MED值逐渐增加,而MPPD值逐渐减小,在不同皮肤类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皮肤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人群皮肤类型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所调查的重庆市人群中皮肤类型以Ⅲ型为主,其MED、MPPD平均值分别(70.23±17.01)mJ/cm2、(10.22±3.09)J/cm2,重庆市人群皮肤类型与国内其他几所大城市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而紫外线MED、MPPD值范围与国内其他地区有一定差异。

  • 标签: 皮肤类型 最小红斑量 最小持续黑化量 重庆市
  • 简介:浅水三角洲储集层在陆相湖盆油气勘探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基于密井网资料的精细研究仍十分缺乏。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以松辽盆地扶余油田DT91区块白垩系泉头组四段第Ⅲ砂组14余口取心井的岩心资料和700余口密井网测井资料为对象,分析了高频基准旋回下浅水三角洲及其砂体的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浅水三角洲储集层主要发育在河道、漫溢砂、分流砂坝、天然堤、决口扇和席状砂等6种成因砂体,以河道砂体和分流砂坝砂体为主。(2)在岩心和测井曲线上可识别出河道底部冲刷、进积—退积作用、退积—进积作用和湖泛等4种基准旋回物理界面;并识别出3大类、7亚类超短期基准旋回类型。(3)高频基准旋回演化过程中,湖泊浅水三角洲沉积区可容空间变化不大,沉积物供给通量在可容空间增长速率(accommodationincreasingrate,A)和沉积物供给通量(sedimentsupplyrate,S)的比值A/S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进而控制着成因砂体的数量和空间接触关系。当A/S值由小变大时,浅水三角洲的规模快速变小,成因砂体的数量也相应减少;同时,成因砂体垂向接触方式由下切叠加式→加积叠加式→孤立式变化,砂体平面分布的复合连片程度也发生由高到低的变化。

  • 标签: 基准面旋回 浅水三角洲 成因砂体 发育规律 扶余油田 松辽盆地
  • 作者: 熊传龙 张继国 王华东 刘洋 汪旸 马景 汪春雷 李晓茜 李洪兴 张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农村饮水监测室,北京 10220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公共营养与政策标准室,北京 100050,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病科,合肥 230601,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病所,郑州 450016,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 210009,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病科,石家庄 050021,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氟与大骨节病室,济南 250014,陕西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氟砷室,西安 71000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总摄氟来源以及儿童总摄氟与氟斑牙患病之间的关系,计算总摄氟基准剂量(BMD)及其95%可信限的下限(BMDL),为《人群总摄氟》(WS/T 87-2016)修订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4月,在江苏、山东、河北、安徽、河南和陕西6个省份抽取改水年限在5年及以上、饮水氟含量在0.3 ~ 3.0 mg/L的村。采集调查村集中式供水的末梢水水样,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水氟含量;抽取调查村8 ~ 12岁儿童,Dean法检查氟斑牙患病情况;双份饭法(连续3日测量儿童每餐膳食和饮水量)调查儿童膳食及饮水量,《食品中氟的测定方法》测定儿童膳食氟含量;计算儿童饮水氟摄入、膳食氟摄入及总摄氟;根据儿童总摄氟与氟斑牙检出率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计算儿童总摄氟的BMD及BMDL,并基于BMDL计算参考剂量(RfD)。结果共调查29个村,水氟平均含量为1.26 mg/L,范围为0.41 ~ 2.85 mg/L;共检查3 043名8 ~ 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30.2%(919/3 043),儿童氟斑牙检出率最低的村为2.0%(2/100),最高的村为71.4%(30/42)。共调查769名8 ~ 12岁儿童膳食及饮水量,儿童每日饮水氟摄入、膳食氟摄入、总摄氟分别为(0.83 ± 0.66)、(1.13 ± 0.61)、(1.96 ± 0.89)mg/d。8 ~ 12岁儿童每日总摄氟的BMD为2.43 mg,BMDL为2.21 mg,RfD为2.21 mg。结论本次研究所得的8 ~ 12岁儿童每日总摄氟的BMD与《人群总摄氟》(WS/T 87-2016)国家卫生标准的允许限值(2.4 mg)相近。

  • 标签: 饮水 基准剂量 总摄氟量
  • 简介:我国的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为保证航行安全,我国海图图载水深的起算为理论最低潮(理论深度基准).本文根据两者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的方法,提出了统一高程基准与测深基准的设想.

  • 标签: 测量基准 大地水准面 深度基准面
  • 简介:摘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制造锌粉采取的原料包含了诸多类型,这些原料有着各种各样的区别,同时采取的锌粉生产工艺也是不相同的。因为原料内的杂质元素一般是被机械夹杂逐渐进入了锌粉产品内,因此在具体实践操作期间普遍存在着金属锌测定值失真现象。从实际情况来看,通常以金属锌含量程度判断锌粉质量状况,可以应用化学滴间方式间接获取金属锌。本文主要以金属AL、Fe举例说明,全面论述了锌粉内金属锌测定失真的基本原理,引进了合理的校正方式。

  • 标签: 锌粉 金属锌量测量 失真 校正方式
  • 简介:摘要:矿石中而含有金(Au)和银(Ag)元素的矿种繁多,现行检测标准中火试金法是金属分析的传统方法之一,也是贵金属检测的仲裁方法。火试金-重量法操作简单,准确率高。样品经过熔融、灰吹、洗涤、称重、分金处理,得到银和金质量,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检测出银金后粒中杂质含量,金银合粒中减去杂质含量和金,得到准确的银含量。本文主要分析火试金法测定银校正方法:全流程损失系数法、灰吹损失系数法、二次富集法进行比较,以选择最优方案。

  • 标签: 灰吹损失系数,二次试金,全流程损失系数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过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学习掌握递推最小二乘法,利用最小二乘法辨识参数未知系统,学习掌握极点配置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设计参数未知控制系统的自校正PID控制器,对自校正PID控制器进行仿真实现。

  • 标签: 自适应控制 可靠性 最小二乘法 在线辨识 PID控制器
  • 简介:最小最小的小小鼠,是鼠妈妈最小的孩子,他是鼠妈妈的心肝宝贝。每天,鼠妈妈为小小鼠穿衣服、铺床叠被子;喂小小鼠吃饭;给小小鼠洗脸、梳头发。小小鼠什么也不干,鼠妈妈也不让小小鼠干。

  • 标签: 小鼠 妈妈 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