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从"没VP之前"中VP所属的不同动词事件类型的角度入手,探究了"没VP之前"和"VP之前"能否互换的条件和限制。指出当VP由动作动词充当时,可换用为肯定式,当VP由状态动词和表结果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充当时,不宜换为肯定式,两种格式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不同的语用。同时指出,在"没VP之前"中,"没"不仅不是多余成分,而且是语用焦点,"之前"所表示的"时间顺序"的语义特征虚化,"条件情况"凸显,"之前"的语义正在发生语法化。

  • 标签: 之前 语法化 语用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认知语法的百科知识语义观和自主/依存联结理论,提出“称说”的双及物可以通过自主/依存成分的联结实现给予意。自主成分之间也存在语义关系的结合,其结合能够进一步说明“称说”双及物中的类名词和专有名词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进入的。

  • 标签: 百科观 自主/依存联结 &ldquo 称说&rdquo 双及物构式
  • 简介:借鉴语法理论的框架,对递进性差比进行全面考察,将其分为A、B、C、D四种变,并对各种变之间的承继关系以及该的成因进行认知范畴的探索,给出合理的解释。非典型的(D)发生了“质变”,表达“遍指性非差比”,而这个无法从“一M比一M”中推导出来,因而是更典型的。指出遍指性非差比其质变的根源在于“量级序列”的缺失,“比”的原型虚化,从“实比”演化为“虚比”。

  • 标签: 差比 遍指 构式 量级序列 承继性
  • 简介:文章从认知一语用视角探讨了“Idon’tdoX”的语用及其实现动因。“Idon’tdoX”是美国英语中的惯用口头表达式,是一种否定式的简单及物。该包括动词d0、施事I和受事x,其中,Idon、do是常项,x是变项,可以是名词或形容词。对从CO-CA语料库中提取的真实用例的分析表明,“Idon’tdoX”具有“我不愿涉及与x有关的任何状况”的,而对X的语义限制正是“Idon’tdoX”语用实现的动因,说话人可以通过使用该来表达幽默、创新、概括和拒绝的语用

  • 标签: “I don’t do X”构式 构式义 语用义
  • 简介:笔者从认知语言学视角结合意象图式对“have+-en”进行剖析,指出:“have+-en”兼具状态现在时、习惯性现在时、瞬间现在时、结果、存在以及持续六大语义特征。该在表达持续时,中心动词须为持续动词,其他情况下也可为非持续动词。“have+-en”存在具体例示在不同语境下可以进行结果、存在与持续间的转换。结果与瞬间现在时、存在与习惯性现在时、持续与状态现在时的结合分别为建构该的意象图式提供了基础。“have+-en”的意象图式刻画加深了该语法的理解并对教学有一定启示。

  • 标签: “have+-en”构式 意象图式 构式义 现时关联
  • 简介:"X得不行"是现代汉语口语中的常用,表示主观程度大量。研究首先考察"X得不行"对变项X的选择限制,并进一步分析的一体化程度,将分为A级(低程度一体化)、B级(中程度一体化)和C级(高程度一体化)三个层级,最后从截搭整合和回溯推理两个方面探讨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观程度大量的获得。

  • 标签: X得不行 选择限制 一体化程度 形成机制 语义获得
  • 简介:"认定"动词大致分为两类:"内向"动词与"非内向"动词。其中,"内向"动词可以形成两种不同的句式,一种是"主动宾"结构,另一种则是双宾句。理论认为这两种句式属于不同的,具有不同的,双宾结构整体上具有"取得"。"内向"动词之所以可以进入双宾语"取得"句式,是因为这类动词表示使句式表示的动作行为得以实现的"手段",即通过"结交"这种手段而有所得。"主观性"是语言的一种特性,当说话人想要表达某人通过"结交"的手段有所得时,则会采用这种"取得"双宾句式。

  • 标签: “认定”义动词 内向动词 构式 主观性
  • 简介:摘要:评价言语行为在语境的作用下表达的更加明确、清晰;语境还使评价言语行为得到有效的延伸。在评价言语行为所实施的言语行为中语气词的使用可以确定评价言语行为在表达中的感情、态度;还能凸显评价言语行为中的焦点信息。

  • 标签: 评价言语行为构式 评价义手段 语境 语气词
  • 简介:语言的观揭示了语言的整体性和体验性。语言是形式与功能或意义的结合体,既包含语义又包含语用信息,其本质是人类对在客观世界反复经验和体验到的事物事件、事件状态、结构、关系、及情景情境的抽象化、概念化的结果,其意义必须参照具有丰富百科知识的背景框架才能得以确切的理解和把握。这就要求语言教学结合学习者对所经历事物、事件的体验与理解,将词汇、句法、语篇及语义和语用教学进行有机整合。

  • 标签: 构式观 语言教学 经验和体验
  • 简介:复制是修辞化的一种具体方式,可复制的在能产性方面会有差异。复制的主要特征是:以子图式为主、语义合成性降低、语义概括化、使用积极修辞、具有变异性。修辞化是一种语用调整的现象,是发生变异的动因。基于使用的语法应重视修辞在演变中的作用。

  • 标签: 修辞化 构式复制 构式变异 子图式构式
  • 简介:汉语“NP的VP”是“NP的NP”的引申,两者都是汉语领属的例示。在整体扫描的认知识解下,VP的认知域发生了凸显调整,由凸显一个“过程”变为凸显一个抽象的“实体”,在语义上实现了压制,成为一个非典型的名词,从而消解了该中的词类相悖。这种解释对汉语其他有标记以及汉语的词类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标签: “NP的VP”构式 构式语法 构式引申 构式压制 整体扫描
  • 简介:摘要本文在语法理论框架下,探讨了英汉双宾在句式、意义、原型特征三个方面存在同一性;然而在深层的概念结构上存在着差异性。与汉语相比,英语双宾结构的形式比较有限,而汉语双宾结构的动词进入后的表现形式比较多样。

  • 标签: 双宾构式 构式语法 差异
  • 简介:摘要:语法认为,是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体,包括语素、词、半固定和固定的习语以及抽象的句型,跨语言的多个层次。但是对于这一界定,语法学派内部仍存在分歧。本文在追溯概念发展历史的基础上,讨论各学派之间的看法和观点,并且结合具体实例双宾的特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语法是对语言本质的一种崭新的认识,对先前未能解释的语言结构具有很强的解释力,然而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 标签: 构式语法 构式 双宾构式
  • 简介:尽管语法是时下很流行的语法理论,被学界称为一场对“生成语言学”的革命,但是经过反思,本文发现,其理论基础并不牢靠。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语法带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涉及到逻辑、哲学乃至神学。其中哲学中又涉及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尤其是方法论。由定义(definition)开始反思是一种有效的论证方法,理论中的所有阐述和样例都应被定义所涵盖。而语法定义的“不可预测”是一种循环论,并且与结论自相矛盾(self-contradictory)。

  • 标签: 构式语法 生成语言学 反思
  • 简介:“被”字的应用在现代汉语中越发广泛,除了及物动词外,不及物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皆可进入该,形成错配。几类因家族相似性形成“被”字范畴,认知语法和语法的互动分析为该范畴成员的可接受性提供了概念上的理据。

  • 标签: “被”字构式 认知语法 构式语法
  • 简介:本文详细阐述了Goldberg的语法思想——论元观。论元观是对语法的发展,认为论元的特殊次类,它们是具有经验基础的格式塔,是对反映人类经验的基本动态场景的语义结构的识解,各种论元为语言的句子表达提供了最基本的手段。论元观突破了以动词为中心的基于词汇投射的句子语义分析模式的局限,不仅有诸多理论优势,而且对语言教学实践具有启迪。

  • 标签: 构式语法 论元构式 词汇 语言教学
  • 简介:现代汉语中的“X得要命”是表示主观极量程度,可做谓语、定语、补语、宾语等句法成分,也可以独立成句。进入“X”槽位的可为形容词、动词、短语。“X得要命”最早见于清代小说,表示主观极量程度,“要命”从明代的动词短语到动词,最后虚化为表示程度

  • 标签: “X得要命” 句法结构 句法功能 构式化
  • 简介:“V起来”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复杂的多种用法,这是由“起来”自身语义、所处和作用层面等三个方面的不同造成的。趋向“起来”可以用在事件、处置和遭受,直接作用在动词上随动词一起进入;体貌“起来”只能用在事件,作用在句子上,是句子成型后另加的时态算子;方式“起来”用在描写,不是后来加入的具体成分,而是自身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生“起来”使用在判断,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标签: “V起来” “起来” 构式 意象图式
  • 简介:分析了“可A可B”特点,认为谓词性短语“可A可B”属于“标记性”,其可概括为可以实现的选择.这一因为A、B间语义关系矛盾与否具体又包含兼选和限选,表现出词汇影响的情况.而无相近或相反义的A、B及体词性A、B进入“可A可B”,最先凸现,A和B继而受到该的制约,整个或表兼选或表限选.和词汇是一种互相制约的关系.

  • 标签: “可A可B”构式 构式义 词汇义 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