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阮元主持校刻《十三经注疏校勘》中的《孟子注疏校勘》,是清代《孟子》校勘的典范之作。它广收当时可见的诸多版本,对宋代孙奭的《孟子注疏》进行了全面的校勘,有效地运用了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等传统校勘方法,校勘态度严谨,引征广博,乃属精审详实之作。

  • 标签: 《孟子》 《孟子注疏》 《孟子注疏校勘记》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两类校勘的考察,对整部的撰写体例有所说明,并由此对这部著作的成书过程作了点再思考.

  • 标签: 校勘记 圈(O)
  • 简介: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为清代校勘学集大成之作,是我们阅读《十三经注疏》时需要经常翻检的一部工具书。关于这部大著的成书过程,阮元在《十三经注疏校勘》各经《校勘》前的序中讲得很明白。比如《春秋公羊传注疏校勘序》就说:'元旧有校本,今更以何煌所校蜀大字本,宋鄂州官本,及唐石经本,宋元以来各注疏本,属武进监生臧庸胪其同异之字,元为订其是非,成《公羊注疏校勘》十一卷。'其他各经《校勘序》最末都有类似的话,只不过臧庸换成了顾广圻、李锐,或者其他人。阮元在《宋本十

  • 标签: 中的校勘 十三经注疏 校勘记
  • 简介:1.六月壬戌,帝至都.甲寅,晋帝禅位于宋.(中华书局点校本,卷一/页21)校勘:张元济、张森楷并云:壬戌后,同月内不得有甲寅.按是月甲寅朔,初九日壬戌、十一日甲子.但云'六月至京师,晋帝禅位于王'.出'壬戌'、'甲子'而无'甲寅'.疑'壬戌'与'甲寅'互倒.

  • 标签: 中华本 《南史》 校勘记 史料考证 《宋书》
  • 简介:目前《明史》最好的版本当属中华书局点校本,它为人们学习和研究明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它也有不足,其校勘即存在着错字脱字、校勘未尽、误书校序号等失误,本文就此试作订正。

  • 标签: 《明史》 校勘记 失误
  • 简介:吴姓始祖泰伯、仲雍,传至十九世季札,始称延陵吴氏。富阳新登镇,古名东安。自延陵七十世万一公至今,已繁衍二十六世。2004年版《延陵东安吴氏宗谱》为延续吴氏家族谱系,功不可没。但因编修人员年事已高,精力不济,遂存在较多疏误。本文从吴氏世辈、谱序、诰命、诗选等方面择要作了校勘,订正了大量文句标点及字形差错,可供当今各地编修宗谱或方志之参考。

  • 标签: 延陵东安 吴氏宗谱 校勘
  • 简介:《初学》三十卷,唐徐坚等撰,是唐玄宗时官修的类书,保存了大量散逸的文献资料,可以用来校勘现存古籍中的一些错误,最大限度地恢复其本来面目。但现通行本——中华书局1962年1月版的《初学》在流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以讹传讹,大大降低了这部书的文献价值。笔者在读《初学卷十八·师第一》中郑玄事时发现讹文一处、脱文一处、倒文两处,记述如下。

  • 标签: 初学记 校勘 版本
  • 简介:笔者悉心研读中华书局本《元史·祭祀志》后,发现校勘中有3处校改不当,有两处较明显的错误,此外,原文存在疑误8条,点校本标点有5处欠妥当。

  • 标签: 《元史·祭祀志》 校勘记 研究
  • 简介:《后汉书·何进传》“进弟河(中华书局校勘误为何)南尹苗”旬,中华书局校勘云:“殿本《考证》谓苗,朱氏子,《五行志》作‘皇后异父兄’。按李慈铭谓何后本屠家,其父早死,舞阳君改适朱氏,生苗,及何氏贵,苗亦冒姓何氏,幸《续志》偶存其本姓耳。苗与进固非一姓,故进之部将疑其同谋杀进,遂报杀苗也。”又《五行志二》“皇后兄何进、异父兄朱苗皆为将军”句,校勘:“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案《灵帝纪》及《何后纪》皆称何苗,苗本姓朱,惟见于此。此称异父兄而前卷称同母弟,亦小异。”校勘及所引材料辨析不甚明了,试以正之。

  • 标签: 《后汉书》 校勘 《英雄记》 钱大昕
  • 简介:阮元嘉庆南昌府学刻本《十三经注疏附校勘》,是一个较为精审且流传甚广的本子。但该本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即所采用底本非宋十行本,而是元刻明修补本~①。此本虽说较明代诸刻本尚早且善,但也质量不高。阮元校勘《十三经注疏》之时,许多于《毛诗注疏》有重要校勘价值的相关文献大多藏在海外。比如南宋刊单疏本《毛诗

  • 标签: 校勘记 十三经注疏 毛诗注疏
  • 简介:<正>在湖北兴山县西北四十五里的白羊寨山顶,矗立着一块高4.88米、宽0.96米的"圣帝行宫之碑".这块石碑是大顺军后期的杰出将领李来亨树立的.李来亨(?-1664年),陕西清涧人,明末时期参加陕北农民起义军,为大顺军著名将领李锦(过)养子.1645年李自成牺牲后,李来亨同李锦、高一功等在洞庭湖滨与南明将领堵胤锡联合,从事抗清斗争,转战于湘、鄂、黔、桂等地,战绩卓著,被南明永历王朝晋爵为"临国公"(温睿临:《南疆逸史》卷二三《洪育鳌传》).李锦

  • 标签: 大顺军 校勘记 抗清斗争 农民起义军 李自成 将领
  • 简介:《大台北古契字二集》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契约文书,其内容主要是关于台湾地区的子嗣过继、土地买卖、土地分割、土地承租等方面的契字。其契文中仍有不少文字、标点、词语等方面的错误,有必要对其进行一番校勘

  • 标签: 文字 标点 校对
  • 简介:自清末至今,《韩非子》一书了出现了多种校注本,均是以影宋乾道本为底本,用其他版本对其进行校勘,纠正了不少讹误,但也存在着误校的现象。误校的原因有二;一是不知字词古义,二是不明通假。本文对部分误校的字词提出了商榷,做了较为详细的考证。

  • 标签: 韩非子 校勘 商榷 误校
  • 简介:《文史杂志》2012年第2期,刊登了一篇“齐广成”的文章,标题是《析义探源勘误校文》,副标题是《〈玉清宫校勘》。署名“齐广成”者,乃以冯修齐、冯广宏、张绍诚(少成)三人各取一字,实际上是张绍诚先生执笔所写。而绍诚之名居于最后,益见其心怀淡泊,自谦至也!《玉清宫》再校勘缘起2011年8月22日,四川近代文化名人尹仲锡(昌龄)之外孙雷观明先生,以电子文档给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张绍诚先生发来《灌县志·金石录·玉清宫》文字和《玉清宫》石刻照片,请考证校勘

  • 标签: 校勘记 清宫 青城山 文史研究馆 文化名人 电子文档
  • 简介:<正>古籍整理,除了要求整理者应较为熟练地掌握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这些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求掌握一定程度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整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应付裕如,进行正确的校勘.这里想以音韵学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 标签: 古籍校勘 音韵学 长桥 韵脚 古籍整理 韵部
  • 简介:本文对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毛诗正义》点校本的若干校勘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毛诗正义》 校勘
  • 简介:本文拟从古文献整理研究的角度,对传世藏书本《方言》提出一点意见。该本是最新的《方言》点校本。事理者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新式标点,使用简体字,对这部旧本错误很多的古籍进行样理,为今天的读者提供了一定的方便。但是其中仍有一些值得商讨的地方。第一,该本对前人成果的利用还不够充分,以致在校点方面出现了一些疏漏。第二,该本在校勘体例上未能一经贯之,以致出现了失校,误校以及改动底本而不出校等现象。

  • 标签: 传世藏书本< > 古文献整理 校勘 质疑 标点
  • 简介: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的方南生校点本《酉阳杂俎》是当前较好的本子,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校勘失误,本文特择其中失校、误校、误录之十条,以作商榷。

  • 标签: 中华书局 段成式 《酉阳杂俎》 校勘
  • 简介:《魏书》卷一《序纪》曰:“平皇帝讳绰立,章帝之少弟也。雄武有智略,威德复举。七年,匈奴宇文部大人莫槐为其下所杀,更立莫槐弟普拨为大人,帝以女妻拨子丘不憨(勤)。”同书卷一O三《匈奴宇文莫槐传》曰:“莫槐虐用其民,为部人所杀,更立其弟普拨为大人。普拨死,子丘不勤立,尚平文女。”

  • 标签: 《魏书》 校勘 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