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采自中国热带的部分膜盘菌标本进行了分类研究,鉴定出6个种,分别为尾膜盘菌(Hymenoscy—phuscaudatus)、(参照)喜马拉雅膜盘菌(H.cf.himalayensis)、难变膜盘菌(日.immutabilis)、井冈膜盘菌(H.finggangensis)、毛柄膜盘菌(H.lasiopodius)和叶产膜盘菌(H.phyllogenus)。其中,(参照)喜马拉雅膜盘茵为中国新记录种,文中提供了该种的形态特征描述和图示。

  • 标签: 分布 形态学 中国新记录种 分类
  • 简介:3个编码蛋白的基因RPB1、RPB2和TEF1以及1个非编码序列28SrDNA的联合分析结果表明,小孢盘菌位于系统树的上端,形成一个单系群,其中长春小孢盘菌和北京小孢盘菌为姐妹群,它们进一步与该另3个种(包括该的模式种)聚类在一起。序列分析结果支持将子囊孢子大小作为小孢盘菌属区分物种的依据,还表明火丝菌科可能不是一个单系群。在参试中,小孢盘菌与侧盘菌的关系较为密切,它们具有极其相似的薄壁子囊,这表明在的等级上子囊形态可能携带系统发育方面的信息。

  • 标签: 序列联合分析 蛋白编码基因 火丝菌科
  • 简介:在利用ISSR技术分析齿裂菌和皮下盘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中,为获得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ISSR扩增结果,对影响ISSR—PCR的条件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此类菌物ISSR—PCR反应的最适宜条件:在15μLPCR反应体系中,10倍Taq酶缓冲液1.5μL,DNA模板8ng/μL,MgCl22.5mmol/L,dNTP0.15mmol/L,引物浓度0.4μmol/L,Taq酶1.00U,ddH2O9.0μL。最佳退火温度因不同的引物而定,最佳循环次数为35次。

  • 标签: 齿裂菌属 皮下盘菌属 ISSR—PER反应条件 优化
  • 简介:对采自我国热带地区的柔膜菌科标本进行了研究,发现膜盘菌1个新种,命名为海南膜盘菌,该种子囊盘盘状、具柄,外囊盘被为矩胞组织、厚60~160μm,盘下层为交错丝组织、厚80~400μm,子囊长棒状、8孢、(58~)61~70×5~6(~7)μm,子囊孢子梭椭圆形、7~8×2.5~3.0μm。对其形态解剖学特征进行了详尽描述和图示,对与相近种的差异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形态学 分类 海南膜盘菌 新种
  • 简介:以悬钧子皮下盘菌等总基因组DNA为皮下盘菌(HypodermadeNot.)及其近似类群RAPD体系优化的模板,对模板DNA浓度、dNTPs浓度、Mg2+浓度、引物浓度、TaqDNA聚合酶浓度等反应体系以及退火温度和时间、延伸时间、循环次数等扩增程序条件进行优化,寻找出适合此类菌物RAPD-PCR反应的最佳反应体系和最佳扩增程序.

  • 标签: 皮下盘菌属 齿裂菌属 散斑壳属 RAPD-PCR反应条件 优化
  • 简介:对粉红黏帚霉67-1菌株侵染盘菌菌核过程的多种细胞壁降解酶活性进行了连续测定,以研究几丁质酶等在这一寄生互作体系中的可能作用。结果表明:葡聚糖酶活性变化表现活跃,且随寄生过程呈增加趋势,配对法T检验结果表明,第10d的处理与对照酶活性差异达到最大;几丁质酶、蛋白酶活性变化表现较低,而纤维素酶未检测得到。酶学动态变化与之前石蜡切片显微观察的结果在时间上表现一致;认为葡聚糖酶可能是粉红黏帚霉67-1菌株寄生盘菌菌核的关键酶。

  • 标签: 粉红黏帚霉 核盘菌 菌核 重寄生 细胞壁降解酶
  • 简介:RT-PCR技术扩增出一个盘菌的Ⅲ型PKS基因,而后将该片段克隆到T载体中进行测序验证,并将其命名为SspksⅢ。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从理化性质、疏水性、亚细胞定位、跨膜结构域、磷酸化位点、信号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等方面对该基因编码蛋白SpksⅢ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SspksⅢ蛋白的相对分子量为49031.8,理论等电点为5.54,氨基酸数目为456,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磷酸化位点主要在丝氨酸残基上,不含信号肽,为非分泌蛋白,在二级和三级结构分析中发现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占主要部分。

  • 标签: 核盘菌 聚酮合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报道了采自山东青岛的壳皮盘菌Pezizaostracoderma的2个无性型,即腐生在辣椒种子上的广州堆孢珠头霉Oedocephalumglomerulosumvar.cantonense和腐生在辣椒育苗钵基质(草炭及蛭石)上的黄色疣枝孢菌Chromelosporiumfulvum。前者为山东省新记录种,后者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

  • 标签: 壳皮盘菌 无性型 丛梗孢科 分类
  • 简介:综述了扁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扁植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扁核木属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 简介:故事从小学一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开始。这一天,花田小学一年级三班的师生惊奇地发现,原来大家都鼠,于是他们一致通过了“鼠班”这个名号,班上的老师和同学们也有了像“鼠点点”“鼠大个”“鼠白”“鼠芒果”这样的代号,当然,少不了淘气鬼“鼠蓝”和“鼠灰”。“鼠蓝和鼠灰”系列故事以小男孩鼠蓝和鼠灰为主要角色,串起了他们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成长趣事,也记录了“鼠班”中同学们一起参与的“壮举”。

  • 标签: 小学一年级 故事 同学 开学 师生
  • 简介:儿子四岁了,经常闹笑话。一天,一个邻居问他:“小宝,你什么呀?”儿子奶声奶气地回答道:“我蛋。”

  • 标签: 儿子
  • 简介:一九三四年,一群山里的娃儿来到湖南湘西读书,当时全班四十人,全为男生,部属兔。

  • 标签: 兔年 生肖 中国 历史
  • 简介:被爱者是植物,  ●小时候我以为自己长大后可以拯救这个世界,等我长大后才发现整个世界都拯救不了我

  • 标签: 属虚构
  • 简介:  不用去翻那本老黄历  不用去查那天干地支篇  只要记住  那一句浓重的湖南口音  我们就能铭记  中国牛--一九四九年……

  • 标签: 中国属牛
  • 简介:对日本桃孢壳(Persiciosporajaponica)菌进行了描述。该菌的子囊具8个子囊孢子,呈近双列排列;子囊孢子暗橄榄色至黑褐色,椭圆形至梭形,两端具芽孔,孢子表面具小的点状凹陷,光学显微镜下呈网状。该真菌为我国新记录。

  • 标签: 日本桃孢壳 子囊孢子 新记录种
  • 简介:摘要:文中首次报道了史蒂芬块菌Stephensia在中国的分布。史蒂芬块菌发现于滇中地区呈贡县,生于1株栽培的天麻旁边,附近长有云南松和榛属植物。标本的特征与文献中对于该种的描述一致,即子囊果表面具褐色绒毛,产孢组织有曲折的脉沟,脉沟向中心辐聚,中心有时形成空腔,孢子球形,直径18~25μm,无油滴,包被(外囊盘被)角胞组织。中国标本的ITS序列与北美和欧洲样品有99%的相似性,其LSU序列仅有3个碱基与北美样品不同。史蒂芬块菌在分子系统上与腔囊块菌Hydnocystis和地杯菌Geopxyis近缘。

  • 标签: 地下子囊菌 史蒂芬块菌 分类学
  • 简介:文中详细描述和报道了来自山东省沂源县沂山土壤中的一个中国新记录-双聚散霉(DicymaBoulanger)和中国新记录种一青褐双聚散霉[Dicymaolivacea(Emoto&Tubaki)vonArx]。

  • 标签: 青褐双聚散霉 暗色丝孢菌 土壤真菌 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