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骨皮瓣修复拇指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我们对9例拇指软组织合并指骨缺损的患者采用动脉骨皮瓣移植修复。于上臂外侧远端设计皮瓣,以动脉为血管蒂,并携带臂外侧皮神经重建皮瓣感觉。皮瓣切取面积为2.5 cm×4.0 cm~4.0 cm×12.0 cm,肱骨条长度为1.5~5.0 cm。供区创面均直接缝合关闭。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外观、质地及患指功能、供区情况。结果术后9例骨皮瓣全部存活,皮瓣及供区伤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8.5个月,皮瓣色泽好,质地柔软,弹性较好,两点分辨觉为8~12 mm。骨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7.5周,均未出现骨吸收。拇指功能、外观恢复较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例,良5例,可1例。供区仅留一线性瘢痕。结论动脉骨皮瓣血管解剖恒定、表浅,手术操作简单方便,是修复拇指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可行方法。

  • 标签: 手损伤 治疗结果 桡侧副动脉 骨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殊形式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复杂创面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4月至2020年3月,采用动脉分叶、嵌合或分叶-嵌合穿支皮瓣分别修复手指的多个创面20例,均合并骨质缺损,切取分叶穿支皮瓣7例,嵌合穿支皮瓣12例,分叶-嵌合穿支皮瓣1例,共28个皮瓣和13个骨瓣,皮瓣面积为9.5 cm×4.0 cm~4.0 cm×2.0 cm,骨瓣大小为1.5 cm×0.6 cm×0.6 cm~2.5 cm×1.0 cm×0.6 cm,供区均直接闭合。术后定期随访,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和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进行修复手指的功能及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术后27个皮瓣完全成活,无感染;1个皮瓣出现静脉危象,部分坏死。随访3个月~3.5年(平均17.5个月),皮瓣无臃肿,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组织相近,患者对手指外形满意,移植骨瓣与指骨均获得骨性愈合;感觉恢复至S4有8个皮瓣、S3有16个皮瓣、S2有4个皮瓣;手部功能评定优12例、良8例。结论特殊形式动脉穿支皮瓣设计形式多样,血供可靠,可同时进行多个创面和骨组织的修复,是一种修复手指复杂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特殊形式穿支皮瓣 嵌合穿支皮瓣 分叶穿支皮瓣 桡侧副动脉 手指 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穿支骨皮瓣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9例手部掌、指骨及皮肤复合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动脉穿支骨皮瓣修复,皮肤缺损面积3.5 cm×5.5 cm~4.5 cm×8.5 cm,骨缺损长度3~6 cm。皮瓣切取面积4.0 cm×6.0 cm~5.0 cm×9.0 cm,骨瓣切取大小3.0 cm×1.0 cm×1.0 cm~6.0 cm×1.5 cm×1.0 cm,皮瓣均携带臂后皮神经,骨瓣和受区的掌、指骨采用交叉克氏针固定,皮瓣的动脉及伴行静脉和受区的桡动脉腕背支、头静脉吻合。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门诊随访观察骨移植端愈合情况、皮瓣存活质量、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及指关节的屈伸功能。结果术后9例动脉穿支皮瓣全部存活。随访6~24个月,全部病例的骨移植端均愈合良好,皮瓣外形良好,无臃肿,皮瓣的两点分辨觉为8~12 mm,平均10.2 mm。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7例,良2例。上臂皮瓣供区仅留线状瘢痕,功能无影响。结论动脉穿支骨皮瓣切取方便,操作简单,可同时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及掌、指骨缺损,缩短治疗时间,对供区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修复手部骨及皮肤软组织复合缺损的良好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指骨 掌骨 桡侧副动脉穿支 复合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肘部及上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瘢痕综合治疗中心共收治6例肘关节周围和上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66岁,平均31岁。均采用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予以修复。术前应用便携式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对动脉后支的穿支血管进行定位,根据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以选定的穿支血管为蒂,以穿支穿出点为旋转点,设计、切取螺旋桨皮瓣。将皮瓣旋转一定角度后转移至受区,大桨用于修复缺损,小桨用于辅助关闭供区。剩余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应用皮片游离移植修复。应用毛细血管充盈试验或吲哚菁绿SPY荧光成像系统评估即刻皮瓣血运情况。观察患者术后修复效果。结果6例患者缺损面积6.0 cm × 3.0 cm~10.0 cm × 7.0 cm,皮瓣面积为6.0 cm × 3.5 cm~20.0 cm × 8.0 cm,穿支血管蒂长度2.5~5.0 cm,平均3.6 cm,均为肌间隔穿支。皮瓣旋转100° 1例,180° 5例。供区直接缝合5例,应用皮片移植修复供区缺损1例。术后5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皮瓣远端出现伤口感染,清创换药后二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平均2.4年,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肘关节活动度良好,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肿瘤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中等大小的肘部及上臂皮肤软组织缺损,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穿支皮瓣 修复 肘,臂 螺旋桨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指掌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我们共收治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7例,缺损面积为3.0 cm×2.0 cm~5.0 cm×2.0 cm,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设计拇指指掌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本组7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5~12个月,平均10.1个月,皮瓣外形、色泽、质地与拇指皮肤接近,皮瓣感觉恢复至S2 3例,S3+ 4例。根据手指总主动活动度评定患指功能:优4例,良3例。结论拇指指掌固有动脉穿支蒂第一掌骨动脉皮瓣操作简单,不损伤主干血管,可缝合神经重建修复区域感觉,是拇指软组织缺损修复的较好方法之一。

  • 标签: 拇指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第一掌骨桡背侧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动脉逆行近节背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2月至2020年10月河北省任丘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拇指指端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17~66岁[(37.8±12.2)岁]。右侧35例,左侧21例。均伴有拇指末节指骨外露。缺损面积为2.9 cm×1.8 cm~3.3 cm×2.6 cm。均切取拇指动脉逆行近节背皮瓣,携带指背神经与指固有神经断端吻合。供区取患前臂尺中厚皮片游离植皮修复。记录手术过程中的皮瓣切取时间和手术时间。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供区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皮瓣外形、质地、感觉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与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评估皮瓣感觉功能恢复与供区瘢痕形成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26个月[(13.2±6.4)个月]。皮瓣切取时间为20~35 min[(26.0±5.3)min]。手术时间为1~2 h[(1.3±0.3)h]。术后2例皮瓣远端出现水疱,未做处理,术后7 d 水疱自行消退,皮瓣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供区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较美观,质地、弹性及颜色与周围皮肤相似,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供区无瘢痕挛缩和指间关节屈伸障碍。末次随访时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56例均超过S3级,高于术后1个月的0例(P<0.01)。VSS评分为3~7分[(5.0±1.4)分],低于术后1个月的6~12分[(8.8±1.5)分](P<0.01)。供区为线状瘢痕,其外形及功能未受明显影响。结论拇指动脉逆行近节背皮瓣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皮瓣切取方便,容易成活,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且供区损伤小。

  • 标签: 拇指 外科皮瓣 缺损
  • 简介:目的:对动脉内瘘的手术方法以及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对湖南某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实施的动脉内瘘手术的治疗效果、通畅率以及并发症加以回顾性的分析。结果:2010年至2015年一共有66例利用动脉与正中静脉、头建脉建立起来的内瘘病例,其中男性为35例,女性为31例。患者平均年龄在71岁,手术全部成功,且没有感染、血肿或心力衰竭等术后并发症情况出现。术后1至2个月之后均开始穿刺行血液透析。根据追踪调查数据显示,术后第1年、第二年患者的通畅率分别为91.1%和87.5%,没有发生明显的心力衰竭以及窃血综合症。结论具有手术创伤小、血液透析路长、手术成功率与通畅率高等优势的动脉内瘘术可以代替肘窝高位动静内瘘,从而成为血管通路手术的第二选择。

  • 标签: 桡侧返动脉 老年患者 临床应用
  • 简介:作者简介叶明(1971-),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主要从事创伤、显微骨科临床。摘要采用带锁髓内钉联合血管蒂骨膜瓣转位治疗18例肱骨骨不连患者。结果18例均获随访,时间9~22个月,所有骨不连均愈合,时间3.2~5.5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定优12例,良5例,差1例。结论伤口无感染,无神经损伤,疗效可靠。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及正确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循环、感觉、活动情况,预防钉孔处感染,加强饮食护理及功能锻炼,可有效地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肢早日恢复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带锁髓内钉 骨膜瓣 肱骨 骨不连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带部分拇短伸肌腱的指背动脉皮瓣修复拇指背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手外科收治的拇指背复合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利用带部分拇短伸肌腱的指背动脉皮瓣修复,并重建伸肌腱止点。术后随访观察皮瓣质地、外形、运动功能以及感觉恢复情况;测量皮瓣的两点辨距觉、感觉恢复度及拇指屈伸活动度;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评定手功能。结果共纳入10例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20~67岁,平均41岁,左手6例,右手4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小2.0 cm×1.5 cm,最大3.0 cm×2.5 cm,肌腱缺损范围1.0 ~1.7 cm。均采用带部分拇短伸肌腱的指背动脉皮瓣一期修复,皮瓣切取范围2.5 cm× 1.8 cm~3.5 cm× 3.0 cm,拇短伸肌腱切取长度为2.0~3.4 cm。术后10例皮瓣全部存活,创面一期愈合。患者均获6~12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术后手指外形满意,外观良好,质地柔软;皮瓣两点辨距觉为7~10 mm,平均9 mm,感觉恢复至S3级;对指、对掌功能正常,拇指屈伸活动度为60°~90°。拇指功能评定:优8例,良2例。供区愈合良好,外观满意。结论带部分拇短伸肌腱的指背动脉皮瓣可一期修复拇指皮肤和肌腱缺损,并具有切取简单、供区损伤小、血供可靠及皮瓣外观、感觉和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修复拇指背复合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伸肌腱 桡侧指背动脉皮瓣 拇指 复合组织缺损
  • 简介:交通、工矿事故等严重创伤和神经源性肿瘤切除等造成的神经缺损,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多造成患肢功能障碍。令人可喜的是,相关基础研究表明,神经端吻合后正常的神经可发出支长入到损伤神经断端,并沿髓鞘生长重新恢复其传导功能,从而促进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此结果为端吻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提供了理论支持,近年来的相关临床应用报道亦逐渐增多。自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之间,我们采用正中神经-神经端吻合修复神经长段缺损19例,现就疗效进行评价和分析.

  • 标签: 神经端侧吻合 桡神经缺损 缺损修复 长段 患肢功能障碍 周围神经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修复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经验。方法对我科与口腔颌面外科联合修复12例高龄患者口腔缺损的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前臂皮瓣在修复高龄患者口腔缺损具有较多优点。结论前臂皮瓣作为一种成熟皮瓣,在修复高龄患者口腔缺损中有较多优势。

  • 标签: 前臂桡侧皮瓣 口腔缺损 游离皮瓣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单一掌入路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伴有侧柱不稳的AO-C3型桡骨远端骨折(distal radius fractures,DRFs)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我们采用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侧柱不稳的AO-C3型DRFs患者29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随访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测量影像学参数(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范围,并采用DASH评分和Mayo评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手术时间平均(58±13)min,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2~42个月,平均(18.3±7.9)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9~16周,平均(13.5±3.1)周,无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掌倾角(9.2±4.9)°,尺偏角(18.3±8.2)°,桡骨高度(13.0±4.4)mm;腕关节活动范围,掌屈(55.3±5.8)°,背伸(56.9±7.2)°,尺偏(23.8±4.1)°,偏(18.6±3.7)°。平均DASH功能评分(10.3±8.0)分;腕关节功能依据Mayo评分标准评定:优15例,良12例,可2例。结论对单一掌钢板内固定后存在侧柱不稳的AO-C3型DRFs,经同一切口置入钢板,可有效固定侧柱,避免术后再移位,可获得良好的腕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桡骨骨折 治疗结果 锁定接骨板 内固定术 桡侧柱
  • 简介:拇指挫伤在日常生活中较常见,其中以尺韧带损伤较为常见。目前临床上多以外固定等保守治疗为主,日后多出现掌指关节稳定性差,用拇、食指夹物时拇指偏向,夹力减弱。陈旧性病例可发生拇指掌骨头向尺半脱位,并发疼痛。我院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拇指挫伤患者15例,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节尺侧侧副韧带损伤 拇指掌指关 手术治疗 关节稳定性 拇指挫伤 保守治疗
  • 简介:目的报道1例臂瘙痒症,并回顾文献,学习该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变化及治疗,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1例臂瘙痒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预后,并复习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老年男性患者,近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前臂瘙痒,夜间较重,不能忍受。皮肤科情况:双前臂外侧散在暗红色粟粒大小坚实丘疹,大片褐色色素沉着。患者既往颈椎病多年,颈椎X光片示颈椎退变,C5-C6椎间隙狭窄。颈部核磁共振成像(MRI)示C3-C7多节段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以C5-C6为著。诊断:臂瘙痒症。治疗:0.1%他克莫司软膏(商品名:普特彼软膏)2次/d外用。2周后瘙痒明显减轻,1个月后皮疹消失,无瘙痒感,停药,3个月随访暂无复发。结论臂瘙痒症发病可能与颈椎退变相关,治疗可选择外用他克莫司软膏。

  • 标签: 臂桡侧瘙痒症 颈椎病 他克莫司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食指浅静脉穿刺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分析88例接受食指浅静脉穿刺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88例患儿中85例患儿一针穿刺成功,3例穿刺失败患儿改肘正中静脉穿刺成功;在经过有效治疗及护理,所患疾病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针对小儿食指浅静脉穿刺治疗,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疗效显著。

  • 标签: 静脉穿刺 静脉滴注 护理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应用示指指固有动脉转位在拇指近节基底撕脱离断再植中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我们共收治拇指近节基底撕脱离断8例,其中完全离断7例,不完全离断1例,离断拇指双指固有动脉均自近端抽出。完全离断拇指一期选择示指指固有动脉转位重建拇指血运;不完全离断拇指一期选择静脉游离移植桡动脉转位重建拇指血运,术后18 h出现动脉危象,行血管探查,示指指固有动脉转位重建拇指血运。结果术后再植拇指全部存活,伤口Ⅰ期愈合,术后6~8周指骨骨折愈合,拔除克氏针。术后随访时间为6~9个月,平均8个月。再植拇指指腹饱满,指体无明显萎缩,外展及对掌活动自如。指端感觉恢复至S5 1例,S4+ 4例,S3+ 3例。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5例,良2例,可1例。示指功能正常。结论示指指固有动脉解剖恒定,重建离断拇指血运疗效肯定,且术中体位舒适,操作方便。

  • 标签: 再植术 拇指 动脉转位 旋转撕脱离断
  • 简介:摘要齿轮转动时,为了保证齿轮安全稳定的生产工作模式,常常需要考虑齿轮隙大小,来保障齿轮工作的稳定性,也有一些精度要求过高的齿轮转动机构中需要消除隙,避免其造成的往复运动而带来的精度缺失。本文系统分析常见的的几种影响齿轮隙的因素和计算方法,在传统的基础上给出了几种利用结构设计来调整隙的方法,从而可以减少生产成本。

  • 标签: 齿轮传动 侧隙 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