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一本学术入门研读手册,本书尤其注重介绍比较文学的学科历史和研究方法,注意结合中外比较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为比较文学的初学者提供了探索研究的途径。全书共5章,

  • 标签: 比较文学研究 初学者 历史
  • 简介:比较文学的产生至少须先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了解外国,认识世界。不了解、不认识便无从比较。二是要有比较的欲念。没有这种欲念便不可能自觉地进行比较。在中国,这两个条件产生于鸦片战争以后。不过,中国人对于外国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起初仅注及工艺,即自然科学及制造技术,搞了几十年,不料甲午一役连重金购置的海军舰队亦一败涂地。于是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便奔走呼号,批评洋务运动之失,主张从政治制度及学术思想上学习外国,于是有了中西文化的比较比较文化虽然还不是专门意义的比较文学,

  • 标签: 比较文学研究 比较文化 资产阶级维新派 登上政治舞台 海军舰队 中国比较文学
  • 简介:西方比较文学研究现状刘介民比较文学一直被认为是国际学术界的一门“精英学科”,然而,“比较文学的危机”却在学科内部争论不休。在各种理论和学术思想的激烈碰撞中,国际比较文学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近些年来的研究趋势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表现在对文...

  • 标签: 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 比较诗学 文化模式 文化相对主义 形象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25
  • 简介:目前我国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方面的教材和著作,大都全盘接受美国学派的观点,不加区别地把所有"跨学科研究"都视为比较文学,导致了比较文学学科范围的无节制地扩大与膨胀.本文认为,"跨学科研究"必须同时又是跨语言、跨文化、跨民族的研究,才是比较文学,并由此提出"超文学研究"这一新概念."超文学研究"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种方法与"跨学科研究"不同.它不是总体地描述文学与其它学科的一般关系,而是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从具体的问题出发,将某些国际性,世界性的社会事件、历史现象、文化思潮,如政治、经济、军事(战争)、宗教哲学思想等,作为研究文学的角度,切入点或参照系,来研究某一文学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 标签: 比较文学 跨学科 超文学研究
  • 简介:19世纪下半叶以降,西方的圣经文学研究持续升温,1880年国际圣经文学学会(SocietyofBiblicalLiterature,SBL)初建时会员仅45人,至20世纪末叶已增至8000多人.在中国,最近20多年这方面的研究也有长足进展,论文、论著、译著不断涌现,相关的专题已成为国内几乎所有外国文学教材中的必设章节,某些高校连年招收主攻圣经文学研究生,甚至建起圣经文学研究所.

  • 标签: 文学研究所 比较文学 外国文学 圣经 译著 论著
  • 简介:可怜得很。十年动乱,与世隔绝,不知道比较文学学科在西方早已是古董了。它兴起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当时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互相作用的过程,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到了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并且形成了以国家为单位的大的流派。最有代表性的三大学派是:以梵·第根、伽列等人为代表的法国学派,以雷纳·韦勒克为代表的美国学派和以维·日尔蒙斯基、米阿列克谢耶夫等为代表的苏联学派。

  • 标签: 比较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学科 日尔蒙斯基 阿列克谢耶夫 第根 民族文学
  • 简介:比较文学这门新型学科,在国外早已盛行了近一个世纪,而在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因诸多原因,比较文学研究一度仅限于从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角度来介绍一些外国作家。只是在粉碎“四人帮”后,从1978年起,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才开始得到了新的理解和评价,报刊上才不断地出现有关译作和文章,呈现出一种“热门”状态。随着这种研究的深入发展,对富有资源的曾作为丝路古道上的一颗明珠——新疆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逐渐得以普及,不断发展。

  • 标签: 比较文学研究 外国作家 新疆发展 新型学科 文化交流史 卢康
  • 简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两个专业还是一个专业,或者是一个专业的两个方向?我们应当如何处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这是本文讨论的核心问题。无论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比较文学,还是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比较文学,都不可能离开世界文学而存在,因此在当代中国应当提倡一种以世界文学为基本对象的比较文学研究。同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在批评方法上可以互相借用,并且共生共存、共同发展。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与两者共同性的进一步加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会成为一种二位一体的形态,共享美好的学术前景。

  • 标签: 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 批评方法 二位一体
  • 简介:张西平、谢天振两位教授联合倡议召开本次会议,以引起大家对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关系问题的重视。我本人十分支持他们的倡议,也十分赞成外国文学研究者积极参加比较文学研究,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比较文学 学科建设 外语院系 外国文学
  • 简介: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有建制的学科,当代中国比较文学不知不觉地走过了30个春秋,在学科理论、国际文学关系、比较诗学、华人流散文学、译介学、文学形象学、文学人类学、文学与宗教的跨学科研究等领域都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从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两个方面夯实了“中国学派”在国际比较文学界的地位。从独尊法国学派或美国学派到主张两者共奉,再到倡导建议“中国学派”;

  • 标签: 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 当代中国 三十年 跨学科研究 文库
  • 简介:<正>1982年10月25日在西安陕西宾馆,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筹备组举行了比较文学研究问题座谈会,座谈会由季羡林同志主持。出席座谈会的有:冯至、叶水夫、伍蠡甫、杨周翰、李赋宁、杨宪益、赵瑞蕻、王佐良、周珏良、廖鸿钧、谢挺飞、李明滨、夏仲翼、倪蕊琴。与会者回顾了1980年底成都外国文学学会年会以来在教学、研究方面的工作。(1)教学方面:上海华东师大中文系、南京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上海外院

  • 标签: 中文系 外国文学史 季羡林 南京大学 比较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
  • 简介: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备受研究讨论的现象,典型地体现出全球化背景下知识分子追求自身文化身份认同和生存利益的'忧患意识',也从侧面深刻反映了跨文明比较研究的必要性和深刻性.为避免陷入到由全球化所引发的文化身份认同危机而导致的'虚拟对抗'的'文明冲突'陷阱中,在文化思想界有必要进行跨文明研究与对话,而中国的比较文学界有能力、更有责任参与其中.

  • 标签: 亨廷顿 文明冲突论 异质性 跨文明比较
  • 简介:<正>什么是比较文学?我们一直在提这个问题。现在我们能够回答它了吗?我们已经展示的不断积累的材料给人的感觉多样而眩目。为了经得住比较学者所受到的尝胆似的引诱,——应当承认这一点,我想从对象与方法两方面重新把握比较文学比较文学的对象象大千世界那样复杂,而且又永远飘忽不定。它目前论述的是什么呢?

  • 标签: 比较文学 比较学 比较研究 对象与方法 文学社会学 文学关系
  • 简介:中国比较文学工作者该如何看待当前西方比较文学界的泛文化研究趋势?新世纪中国比较文学该如何发展?作者阐述了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更多还原

  • 标签: 21世纪 中国 比较文学 发展 研究趋向
  • 简介: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由著名外国文学史家朱雯教授、朱乃长教授等奠定根基,近十年来,该中心所依托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经过比较文学专家刊、景尧教授、外国文学史专家郑克鲁教授、东亚文学关系专家孙逊教授所率领之学术团队的共同努力,于2007年10月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孙景尧教授为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呕心沥血,不幸身罹重症,于2012年7月10日去世。现在的中心负责人为刘耘华教授(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黄铁池教授(学科博士点负责人),方向带头人是刘耘华教授、孙逊教授和黄铁池教授。

  • 标签: 世界文学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 比较文学 国家重点学科 外国文学史 2007年
  • 简介:在中国当代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中,杨周翰堪称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早年领衔主编《欧洲文学史》,对现代主义以前的欧洲文学有着总体的把握和精当的描述。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他步入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并开始发表中西比较文学方面的论文。但他的研究并没有受到欧洲中心主义的束缚,而是强调作为中国学者研究比较文学,一定要有中国人的灵魂,也即从中国学者的视角来看待世界文学;此外,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诗学也有着很深的造诣,在对中国文学研究中,他也能自觉地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世界文学语境中考察研究。即使在对国别文学——英国文学研究中,他也始终贯穿着一种比较的视野和中国的理论视角。这些都是他能够赢得国际学界尊重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我们今天纪念他并继承他留给我们的遗产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杨周翰 比较文学 世界文学 比较的视野 中国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