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湿方法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耳鼻喉科1999年3月—2011年3月住院的28例气管切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微量泵持续湿法组(观察组)和传统定时气灌注湿法组(对照组),给予两种不同的湿和相同的综合护理。结论微量泵持续湿法符合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生理需求,而且患者痰液稀薄易咳出,减少患者术后早期吸痰的次数从而减少了感染的机会,患者自述舒适感增加,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定时气灌注湿法,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的建立是治疗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措施。湿则是人工管理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各种人工湿护理方式,并进行优点和缺点的总结。方法《人工湿护理》通过自身在护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得出每一种人工湿护理的优劣,以及如何选择湿液、如何保持温度、如何控制量及速度等。结果合理的呼吸湿,如何根据病人选择合适的湿化装置、温度及湿度,如何评估湿效果,这些都是人工湿中应解决的问题。结论建立人工,及时准确地应用机械通气,能迅速改善病人的缺氧状况,防止重要脏器的组织损害和功能障碍,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人工的护理对于机械通气的病人是十分重要的,维护呼吸正常的功能,从而使病人早日恢复康复。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上呼吸是呼吸系统非特异性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保护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维持支气管上皮细胞的生理功能,促进正常的纤毛运动,清除吸入气体中的尘埃颗粒、微生物、有害物质及呼吸分泌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防肺部感染的生理屏障作用。人工是将导管直接放入气管或经上呼吸插入气管所建立的气体通道,不仅用于机械通气,也用于分泌物的引流。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 支气管黏膜 支气管上皮细胞 呼吸道分泌物 上呼吸道 生理功能
  • 简介:摘要人工是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人工湿的效果直接影响人工的护理质量。良好的湿是保证呼吸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内在人工湿的方法、湿液的选择、湿温度与速度的控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众多新的进展。

  • 标签: 人工气道湿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湿与间断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患者湿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78例行气管切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间断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持续湿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湿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痰液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持续湿与间断雾化吸入相对比,前者更能够有效满足气管切开患者对于要求,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与推广。

  • 标签: 持续气道湿化 间断雾化吸入 气道湿化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吕梁市护士人工湿管理现状。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人工湿管理现状调查问卷,对吕梁市从事人工湿管理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在人工湿管理方面,普通护士与是否获得专科护士证书的护士对湿管理的掌握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士的湿管理技能欠佳。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湿化管理 护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人工患者湿护理中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人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 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0 例患者接受精细化护理管理 ,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湿效果、一般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湿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精细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患者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人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分别予以实施常规护理和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湿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湿优良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精细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患者湿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建立人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均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精细化护理管理。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及湿效果,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痰液粘稠度及临床湿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内患者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精细化护理管理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 简介:摘要人工是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人工湿的效果直接影响人工的护理质量。良好的湿是保证呼吸通畅预防肺部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年来,国内近年来有关湿护理方面不断有新理论新方法出现,取得了众多新的进展。

  • 标签: 人工气道 湿化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确保人工护理的质量,探讨改良湿方法在人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人工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3)和对照组(n=43)。实验组微量泵连接三通管,前端连接延长管,侧端一次性的氧气管,氧流量为5L/ml。对照组微量泵直接连接延长管。2组微量泵速度均为5~10ml/h。比较2组患者湿效果、依从性及湿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湿效果满意率、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4%、90.0%2.3.3%,对照组依次为67.4%、68.4%、58.1%,经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湿方法简单,有效,可以提高人工护理质量。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气管插管后3种常规湿液对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入住ICU的126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2例,A、B、C组分别用0.45%氯化钠、0.9%氯化钠、灭菌用水湿液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雾化,在气管插管24h、48h后,对患者的痰液粘滞度进行组间和组内对比。结果雾化24h后组内对比A、C组雾化效果明显优于B组;雾化48h后A组的雾化效果明显优于B组和C组,且C组出现过度雾化的例数明显增多。结论0.45%氯化钠溶液能够较有效的降低痰液粘滞度,达到湿的最终目标即分泌物的吸引通畅和及时清除。

  • 标签: 气道湿化液 气管插管 气道湿化 痰液粘滞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气管切开患者湿管理中的研究。方法 采用电脑随机法将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收治的104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2组,比较两种湿管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湿有效率高、痰痂形成、粘膜损伤、刺激性咳嗽发生率、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气管切开 气道湿化 护理 吸痰
  • 简介:作者简介匡莲花(196212-),女,汉族,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大学本科,副主任护师,科护士长。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两种湿方法对患者的吸痰量及痰液黏稠度进行比较来研究其疗效。方法将104例气管切开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注射器间断滴入法湿,实验组采用改良后方法即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法,第4d将吸痰量及痰液黏稠度两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项指标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湿较传统手工滴入法对预防和控制呼吸感染有明显疗效。

  • 标签: 改良方法 气道湿化 效果研究Improved airway humidification effect of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