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雅言自非俗语。数十年来,多读“韵”论,不胜其烦,时生杂念,心甚苦之。因时与少年语学者谈论,藉此亦可笑言解怡。或日何不记其新意,既可助学者同笑,扩而大之,同好者亦必笑其所笑也。今略出数则,以求共赏。此亦科学小乘之笑料也。少年多努力,老年更要忙。老科学家正应如此。

  • 标签: 七音略 韵镜 韵图 内外转 唇化 陆法言
  • 简介:<正>一音韵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古老的音韵是古老的语言——过去称为"小学",章太炎称为"语言文字",我们称为传统语言——的一个分支,年轻的音韵则是现代语言即科学的语言的一个分支。上面这句话省去了"汉语"二字,实际指的是汉语。但是汉语所关涉的语言却不限于汉语,譬如藏语、越南语、朝鲜语、日本语,在音韵的领域里,都和汉语有密切的关系。下文还会常常省去"汉语"二字,不再注明。

  • 标签: 传统音韵学 汉语音韵学 语音系统 语言学方法 口语 切韵
  • 简介:朱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在古音韵方面造诣极深。他最近写了《古代汉语入门》一书,这既是一本入门的书,也是一本研究古音韵的专著。该书资料丰富,论述精辟,深入浅出,对大、中学语文教师及专门研究人员来说,均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在该书尚未出版前,我们从中选出几个章节,先予发表,以飨读者。

  • 标签: 半元音 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音韵学 中学语文教师 发音学 复辅音
  • 简介:拙文《汉语应记诵基础内容总览》在《汉字文化》分四期连载(详下文3),该文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尤其是受到了青年学子的普遍欢迎,也受到了一些音韵导师的重视,纷纷要求我刊出《汉语必读与必备书目》,这里刊出的书目是我于1999年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给研究生授课时所开列,后来屡作修改,今在本刊刊出,每本书后略加按语,供广大的音韵爱好者参考,并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指教。

  • 标签: 汉语音韵学 书目 述要 《汉字文化》 首都师范大学 基础内容
  • 简介:汉语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层次的一门极具实用性的专业基础课。然而.由于古今术语不统一、课程的理论性强、课程的实用性没有被充分认识到、受教学时数所限而讲解难成系统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音韵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去纷乱、忌抽象、重实用、成系统。

  • 标签: 本科 汉语音韵学 教学
  • 简介:上古群母字部价在中古以前擦化,部价在中古以后清化,这是音韵常识。但为什么这么变,却是以前没有问过的问题。本文以实验语音、类型为工具来解答这个问题。并连带着处理浊声清化、浊擦音、日母元音值等问题。本文提倡的汉语实验音韵以普遍音变现象为考察对象,从物理、生理、心理学中的普遍原理来探索发生在汉语中的普遍音变的条件。而什么是普遍音变则是从共时类型和反复发生的历史音变来确定的。

  • 标签: 实验音韵学 普遍音变 音变顺序 群母 日母 浊声
  • 简介:《汉字文化》2001年第2期57-64页上刊载了拙文《汉语应记诵基础内容总览》。没有想到这篇“卑之无甚高论”的小文刊出后竞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尤其是受到了青年学子的普遍欢迎。该文当时由于篇幅的限制,不少内容没有刊出,而且已刊出的内容亦有疏误之处。今再作此续篇,刊谬补缺,以飨读者。前文的体例是分成了中古音、上古音、近代音三类。此文仍沿用前文体例,但有所补充,此外又增加了一些新的类别,以供参考。文中不妥之处,请读者多多指正。

  • 标签: 汉语 音韵学 上古音 韵部 长元音 短元音
  • 简介:本文考证:最晚在十七世纪,汉语北方话中的儿化音已经为某些音韵者所注意,并且写进了他们的著作。成书于清康熙十三年的《拙庵韵悟》不但把“儿音”纳入韵母系统,而且明确地记下了当时的儿化音节。明天启六年问世的《西儒耳目资》也反映了这种语音现象。中国传统的音韵对口语语音现象一般不太重视,上述两部著作记录了当时口语中的儿化音,不但给儿音史的研究提供了早期的材料,同时在音韵史上也有其进步意义。

  • 标签: 汉语音韵学 音韵学史 十七世纪 语音现象 儿化音节 进步意义
  • 简介:<正>汉语或称声韵,是中国语言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音韵的创始,如果从三国魏时李登撰《声类》十卷算起,就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时间里,音韵一向都比较富有活力,引人瞩目。随着传统“小学”不断摆脱经学附庸地位而独立形成和发展,它由单一的韵书编纂发展成为包括古音、今音、等韵等分科的重要的传统学科。从本世纪初以来,我国传统语言向现代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它以引进普通语言学理论与历史比较法为标志,系统地运用现代汉语方言材料,进行古

  • 标签: 九十年代 汉语音韵学 现代汉语 音系 方言材料 传统语言学
  • 简介:<正>对汉语语音的研究,在传统上有汉语。回顾历代学者为汉语的建立经历的艰苦历程和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自可激励今人刻苦治学,大力开展世界性文化交流,从而以先进的方法处理历史文献语言材科和方言土语及亲属语言材料,以期使古人

  • 标签: 韵书 汉语音韵学 声韵调系统 《切韵》 韵图 反切法
  • 简介: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述及汉语音韵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讨论汉语系研究与音位的关系,强调和论证了推论汉语系必须重视音位对比,严格的音位对比是构成音系的必要条件;并讨论了汉语普通话的元音音位的性质和汉语拼音标示音位的得失。第二部分讨论等韵的若干问题,如等韵图的起源与依据、外表与内涵,等韵的贡献与流传等,并对内外转问题提出新说,指出内外转与佛经转唱相关,转唱时不出本韵为内,转唱时必须换韵为外。

  • 标签: 汉语 音韵学 等韵学 音系 音位对比 内外转
  • 简介:内容摘要: 音韵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同时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其他课程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训诂》、《方言》及《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与研究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文章就音韵对上述学科学习的重要现实意义作了浅析,并就如何更好地学习音韵谈了几点浅薄之见。

  • 标签: 音韵学 汉语言文学 作用 方法
  • 简介:音韵知识对古代汉语的教与学都有重要作用。就学习方面而言,它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古人注释,有效利用工具书;科学分析词义,揭示语法规律;正确认识同源关系,理解词汇的系统性;更好地把握文体特点,深刻体会古人感情。

  • 标签: 音韵学 古代汉语学习 作用
  • 简介:汉语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为研究对象,探讨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的构成以及发展变化状况.语音是稍纵即逝的,它不同于词汇、语法的独特性决定了汉语自身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独特之处,体系性、独立性强.同时,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音系统主要依靠古代的文献材料以及谐声系统的文字.这种状况造成了汉语的艰涩难学.于是,这一学科被视为“绝学”而使许多人对它望而却步,造成汉语而不学汉语的状况.事实上,汉语在古汉语学习和古典文学的研究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不可等闲视之.

  • 标签: 古汉语学习 汉语音韵 音韵学 古音知识 汉语语音 语音系统
  • 简介:第二届汉语历史音韵高端论坛于2009年11月7日至8日在苏州举行。汉语历史音韵高端论坛由苏州大学教授张玉来先生倡导,并由苏州大学承办,2006年4月举行第一届会议。

  • 标签: 音韵学 论坛 历史 汉语 苏州大学 大学教授
  • 简介:章太炎《文始》一书“总集字、音之大成”,不仅开创了科学的汉语字源,而且也是其音韵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和综合运用,是章氏音韵研究的代表之作。《文始》在音韵上的价值主要表现在:1.以古韵二十三部为基础的《成均图》和以古音二十一纽为基础的《纽表》,不仅是章氏古音学说的核心,而且也是汉语词源研究中最早出现的判定同源词的语音标准;2.《文始》系联同源词时声韵兼顾的做法,成为现代词源研究中判定同源词语音关系的通行准则;3.《文始》中的音转理论是章氏字源学说的组成部分,是对汉语历史音变规律的总结和概括.

  • 标签: 文始 成均图 纽表 同源词 章太炎
  • 简介:中国音韵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第九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24至25日在南京东郊国宾馆召开,这是国际汉语界的又一次盛会。本次会议由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科和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共同主办,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及美国、日本、韩国等地的学者共计170余人与会,提交论文151篇。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南京大学中文系 汉语音韵学 学术讨论会 音韵学研究 中国大陆
  • 简介:由中国音韵研究会主办,广西大学文学院承办的中国音韵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第十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广西大学文学院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1)音韵汉语方言研究,(2)音韵与语言接触研究。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汉语音韵学 音韵学研究 学术讨论会 中国 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