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4 个结果
  • 简介:“挂着满旗的一艘艘军艇消失在天水相接处,被尾浪搅动的江面恢复了平静。编队走远了,只留下两艘孤零零的小艇和艇上孤零零的我们,我仿佛又找到了第一次离家上大学的感觉,对家的留恋和对远方的期待矛盾地交织在一起……这里是界江,这里是三江口。”我在崭新的日记本上写下上面这段话。

  • 标签: 中国 当代文学 小说 《三江口》
  • 简介:江口拱坝的设计充分利用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拱坝体型优化研究成果,拱坝选用了椭圆拱坝方案,是目前完全采用优化体形作为基本体形且已建成的最高的拱坝(坝高140m),也是我国最早的3座椭圆拱坝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江口拱坝体型优化研究过程,并详细介绍了设计所采用的椭圆拱坝方案,同时对拱圈中心线曲率半径从拱冠到拱端的合理变化趋势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对拱坝进行优化设计效率很高,可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设计出的拱坝坝体应力分布较好,坝体方量较小;对拱坝设计规定拱圈中心线曲率半径从拱冠到拱端必须增大不是必要的,只要对拱坝的应力、稳定有利,曲率半径增大和减小都应是允许的.

  • 标签: 拱坝 设计 体型优化 椭圆线型
  • 简介: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开发的SimuDam程序和SAPTS程序,对江口拱坝的河床坝段及6#岸坡坝段的基础约束区,依据设计施工单位提供的气象资料、坝体混凝土和基岩材料参数以及坝体施工进度,对不同的温控方案,分别用二维与三维有限元进行了温度场及应力场的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河床坝段因坝块横截面积小、气候条件较好,其温度应力较小,只需作较弱的温度控制即可;岸坡坝段因其座落在斜坡上,其温度应力比河床坝段的要恶劣,必须采取严格的温控措施才能满足要求.该成果已用于工程实践,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拱坝 岸坡坝段 温度应力 仿真计算
  • 简介:2018年6月2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眉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华,四川省文化厅厅长、文物局局长周思源等出席开幕式。我馆副馆长陈成军主持开幕式。

  • 标签: 四川省委宣传部 遗址考古 成果展 古战场 彭山 中国国家博物馆
  • 简介:第一乐章下沙我的记忆力一直都很差。回首“千军万马独木桥”的高考,至今连一年半的时间都还不到,可我却实在记不清自己当时是怎样的面容和心境。

  • 标签: 钱塘江 大学 第一乐章 记忆力 独木桥 高考
  • 简介:江口大桥是省道S253线清远市升平镇至银盏段上的一座预应力砼简支小箱梁桥,跨径组合19×25m,全桥长482m。简要总结介绍了该桥的主要概况、方案比选及设计要点。

  • 标签: 桥粱 小箱梁 设计
  • 简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每当看到这首诗,我就觉得这四句诗简直就是针对我的家乡——丹江口写的。

  • 标签: 诗情画意 丹江口 家乡
  • 简介:关于今日江、湖汇合处称“三江口”各有说法、很难统一,到底应如何界定呢?1997年笔者就曾撰文论及,“三江口”应是三条江流水口的交汇处,不是首尾相咬的衔接处。“三江口”名称由来有“南江北沱”、“北江南沱”两个不同时期,“北江南沱”时期形成“三江口”的名称后,江、湖汇合地理位置又多经变迁,其原因主要来自自然力与人力的作用。今日江、湖汇合处称“三江口”,是南名北移,约定俗成的体现。

  • 标签: 三江口 地理位置 变迁 探究
  • 简介:本文依据实测的岩石热导率和地温资料计算珠江口盆地76口井的热流值,分析地热场特征。根据放射性元素热产率分析数据计算深部热流和地壳浅部放射性元素富集层的厚度,探讨珠江口盆地地壳热结构及其构造属性。同时,根据MCKENZIE拉张模式计算珠江口盆地内三个拗陷的拉张时间和基底沉降量。

  • 标签: 珠江口盆地 研究 热流 地壳热结构 基底沉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根据《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的规定和标准,对双江口水文站泥沙测验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得出该站的泥沙测验,在每年的11月-次年的2月,停测单样含沙量和输沙率,停测期间的含沙量作零处理。如果发生较大洪水过程引起河流含沙量出现明显增大时,应及时加测含沙量变化过程。

  • 标签: 双江口 泥沙测验 输沙量
  • 简介:江口盆地发育在加里东造山运动形成的大型隆起之上。燕山运动的晚期在隆起的东部出现断陷型沉积区和中酸性岩浆活动区。渐新世时期南海海底扩张,该隆起带解体形成了海南-万山隆起带和神狐暗沙-东沙隆起带夹持着北部断陷带的构造格局,在隆起带南面新生了一个南部拗陷带.中新世时期盆地整体沉降,变为海相环境.区域性的褶皱作用形成了许多挤压背斜构造,它们与隆起带边缘发育的生物礁、滩成为良好的油气圈闭构造.

  • 标签: 珠江口盆地 构造特征 演化 油气地质 前第三纪基地
  • 简介: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是周边居民进行生产活动的重要场所,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海产品资源.同时,当地居民在湿地上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对湿地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了解保护区湿地上人类活动规律,运用走访调查和定时、定点调查的方法,对湿地上人类活动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内湿地上的人类活动可以划分为红树林下捡拾海产品活动类型、夫妻船讨小海活动类型、公有河道捡拾海产品活动类型和滩涂养殖活动类型4种.其中第4种类型在1a周期中又可以划分为除草、整地、施药消毒、再整地和养殖收获5个阶段.夫妻船讨小海人类活动的人数最多时为80人/d,最少时为16人/d,平均为50.4人/d;密度最大为7.5人/km^2,最小为1.5人/km^2,平均为4.8人/km^2.公有河道捡拾海产品活动的人数最多时为62人/d,一般情况下较少,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2005年12月中旬至2006年的4月初,该类活动基本停止,之后呈逐渐增加趋势.滩涂养殖的再整地阶段,人类活动的人数约为70人/d,密度为10人/km^2;2005年10月下旬以后的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苗养殖阶段,人类活动的人数约为60人/d,平均密度约为10人/km^2;整个11月份期间,与养殖有关的人类活动基本停止,养殖户在自家承包的滩涂上进行一些捡拾海产品的活动,但人数较少,最多时为55人/d,一般为10多人/d,密度为10~20人/km^2;进入12月份后的收获季节,人类在滩涂上活动的人数及其密度急剧增加,为100多人/d到500多人/d不等,平均密度为44人/km^2.在收获季节,人类活动的人数及其密度与有无商人收购蛏产品以及蛏的生长情况有关.总的来看,保护区湿地上人类活动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从2005年10月中旬至11月底;第2阶段始于12月初,止于2006年1月底;第3阶段为2006年2月初至4月底.第1

  • 标签: 人类活动类型 人数密度 福建漳江口湿地
  • 简介:江口盆地影响断层封闭性的四个主要因素:(1)断面两侧岩层接触关系控制断层横向封闭性;(2)断层活动强度,控制断层纵向封闭性,在区域盖层沉积后和排烃期以后的断层活动强度越大,其纵向封闭能力越差;(3)现代构造应力场影响断层的纵向封闭性。珠江舅地双轴挤压的应力环境对断层封闭有利,其中NE-NEE向断层封闭性优于EW向,而EW向又优于NW-NWW向;(4)断层活动方式,主要影响断层纵向封闭性,亦影响横向封闭性。按封闭性递增顺序为正断层→逆断层→扭断层(离散型→平行型→聚敛型扭断层)。

  • 标签: 珠江口盆地 油气地质 断层封闭性 Allan断面图 构造应力场
  • 简介:江口渔场水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有捕捞价值的鱼类近200种,是粤港澳渔船的重要作业场所。但近年沿岸大片的围海造地、增船布罟,渔业资源已发生不良变化。为了及时地了解资源变动的趋势,为珠江口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捕捞管理、污染与防护及处理好共有渔业资源与地方围海造地之间的矛盾,提供科学的依据,

  • 标签: 捕捞 海洋渔业资源 渔场 资源变动 品种 鱼类
  • 简介:双龙峡景区位于石鼓地质公园北端,为公园内的核心精华景区.区内分布有稀世奇景蛇曲形嶂谷和天成太极图。沿双龙峡逆流而上,河谷由嶂谷变为峡谷,两侧壁立千丈、奇岩纷呈,谷下碧水常流,局部可荡舟探幽,流水沿断裂裂隙追踪冲刷、侵蚀后,形成曲流、奇瀑、深潭,春可观黄花(连翘)、秋看红叶(黄栌树).

  • 标签: 地质公园 丹江口 省级 断裂裂隙 太极图 流水
  • 简介:摘要: 为整体了解闽江口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促进对该海域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文章运用 2019 年夏季闽江口海水、沉积物、生物质量、海洋生物等的监测数据,依据河口与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对闽江口海域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

  • 标签: 生态系统 健康评价 闽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