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护坡桩+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及在山西太原汾河阶地敏感地层中的应用。设计通过提高单根锚杆极限承载力减少锚杆道数,进而减小成孔造成的地层损失;采用双套管施工工艺,通过保护孔壁,降低孔壁受冲刷的程度进而减小地层附加沉降;同时采取多重堵漏措施,确保高水位环境下帷幕体系的有效性;通过监测及时指导施工,动态调整施工参数,使敏感建筑物变形始终位于安全变形范围之内。结果证明此种基坑支护技术在灵敏地层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汾河阶地 预应力锚杆 三轴水泥土搅拌桩 搅拌桩 灵敏性土
  • 简介:河流通常是由一定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凹地流动的水流。河流一般是以高山作源头,然后沿地势向下流,一直流入像湖泊或海洋般的终点。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常见、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

  • 标签: 河流比降 河流阶地 地壳抬升 阶地面 形成时期 堆积阶地
  • 简介:当今社会,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类的高度关注,其中“湿地”这一生态系统由于其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世界各地广泛应用。

  • 标签: 湿地公园 汾河 太原 生物多样性 环境保护 涵养水源
  • 简介:雨后过汾河雨歇,窗台后遥望的人心生幻觉.一切好像在变重,好像刚刚从高处落下.一切又好像在变轻,踮起脚尖在扇动清新的羽翼.散射之光,在轻与重之间飞行,又下落,合拢双翅藏起尾羽匍匐成一个一个小坑之上明亮而光润的事物.好像就可以踩着这些四处隐伏又拱起的微光走到很远很远去.就像十二三岁少年时在集镇庙会上第一次踩着电子屏上的蘑菇云一路走向没有尽头的天涯.就像昨日的一幅唐晋油画上,踩着冬日冰河之上黄褐色的石蹬就可从画面右上角一步一跳,跳进左下角被另一边画框割裂的白色虚空.

  • 标签: 汾河题
  • 简介:"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去年十一黄金周,打点行囊、跳上列车,踏上这片久负盛名的"华夏文化博物馆"——晋祠。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郊,坐落在汾河西畔的悬翁山麓,为晋水源头,具有"山西小江南"之称。美丽的晋祠既有皇家园林之大气,又有私家园林之秀美。怀揣着对这块土地神奇而又美丽的向往,我们争先恐后地紧紧贴在导游身旁,生怕漏掉每一句生动的解说。原来,晋祠又名唐叔虞祠,因纪念姬虞这位开国元勋而得名,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园林式祠庙建筑群。

  • 标签: 汾河西 畔晋祠 西畔
  • 简介:冉冉斜晖汾水渡,霓虹幻影同游,涛声响处看归舟。衣牵清露冷,风起紫英稠。落叶潇潇杨柳岸,长空雁叫何求?只为此地有丹丘。滔滔星汉隐,朗朗月华柔。

  • 标签: 临江仙 夜景 公园 汾河 冉冉
  • 简介:根据蔚汾河河道生态治理的基本情况,采用两种方法计算设计断面洪水,一种方法采用《山西省水文计算手册》计算;另一种方法根据水文站资料利用洪峰~面积关系法计算。在综合分析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调查洪水成果,确定设计洪水成果。

  • 标签: 蔚汾河 设计洪水 洪峰~面积
  • 简介:生态汾河大型公益宣传系列活动影响巨大为了给山西治水攻坚营造强大的社会氛围,为让汾河以崭新的形象展现于新世纪的山西,2009年到2010年,中华环保基金会注资100多万元,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环保厅、中华环保基金会山西代表处等14个部门,联合发起了以“再造碧水汾河,构筑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生态汾河大型公益宣传系列活动。

  • 标签: 生态文明 汾河 中华环保基金会 山西省 社会氛围 治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汾河运城段几个县界断面底泥和水质为实验目标,采用实验室测定方法,分别对在平水期、枯水期的底泥耗氧(SOD)速率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条件进行优化,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枯水期还是平水期,SOD总体变化趋势与河流水质污染(化学需氧氨氮)趋势基本一致。

  • 标签: 汾河 枯水期 平水期 底泥耗氧速率
  • 简介:海阶是海平面变动、地壳变动或两者共同作用之结果.海阶研究不仅可据以推论古气候、往昔海平面变化及地壳变动状况,更可藉以了解各区域间变动的差异,对全盘了解大地构造具有基本的重要性.本文研究区位于欧亚大陆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碰撞地带,地壳活动频繁,海阶的分布、规模等,除了受到海平面变动影响之外,尚受到区域性地壳隆升以及近期火山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淡水河两岸的海阶阶序,分别为北岸9阶,由低至高为第Ⅰ阶0~10m、第Ⅱ阶30~50m、第Ⅲ阶55~95m、第Ⅳ阶100~130m、第V阶135~173m、第Ⅵ阶190~275m、第Ⅶ阶285~310m、第Ⅷ阶320~365m、第Ⅸ阶375~405m.南岸有7阶,第Ⅰ阶0~10m、第Ⅱ阶25~50m、第Ⅲ阶65~95m、第Ⅳ阶115~138m、第V阶150~200m、第Ⅵ阶230~275m、第Ⅶ阶285~350m.利用海阶对比基图,得到各段阶地生成年代分别为北岸6kaBP(Ⅰ)、40kaBP(Ⅱ)、57kaBP(Ⅲ)、77.5kaBP(Ⅳ)、88.5kaBP(Ⅴ)、126.5kaBP(Ⅵ)、148.5kaBP(Ⅶ)、183kaBP(Ⅷ)、202kaBP(Ⅸ).淡水河口南岸分别为6kaBP(Ⅰ)、40kaBP(Ⅱ)、57kaBP(Ⅲ)、79kaBP(Ⅳ)、100kaBP(Ⅴ)、126.5kaBP(Ⅵ)、173.4kaBP(Ⅶ).淡水河两岸仅一水之隔,区域性地壳变动及海平面变动大致相同,但大屯火山之活动年代较观音火山之年代早,因而大屯山地势较高,经过比对,隆升速率影响地势高低与海阶发育特征,两岸之平均隆升速率分别是北岸的2.2mm/a和南岸的2.15mm/a,北岸略较南岸活跃,阶数多,地势高.

  • 标签: 海阶 地壳变动 大屯火山 观音山
  • 简介:城市内部河流绿地和周边用地紧密结合共同为城市发挥更着广泛作用。本文介绍了河流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作用以及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设计方法,为城市滨河绿化景观设计提供了借鉴。

  • 标签: 汾河 城市景观 绿化 设计
  • 简介:海岸阶地的形成通常是海准面变动、地壳变动或两者共同作用之结果.研究海阶不仅可印证推论古气候、往昔海准面变化及地壳变动状况,更可藉以了解各区域间变动的差异,全盘了解大地构造的意义,而且小规模的海阶变动,时常与地震活动伴生,因此,研究海阶更可作为判读地震周期的依据之一,所以,世界各地位于地壳活动带的国家对于海阶的型态与演育过程均作详细的调查及研究.本研究以淡水河以南至大安溪以北之海阶作为研究范围,发现台湾西北部位于观音山北部沿海、新竹山子顶沿海、客雅溪口南岸、后龙溪口南岸等4个地区,都有零星的海阶分布.经过阶地分布、地形特征与阶序对比,并利用世界海阶对比基图求出该地区的地壳隆升率与海阶可能形成的年代,藉以了解各区域间变动的差异.台湾西北部海岸地区的海阶大致上可划分为高位及低位2群阶:也,高位海阶分布的高度在15~275m之间,阶面覆盖着红壤层,为晚更新世时所造成;低位海阶分布的范围与高度较小,在海滩与高位阶地末端阶崖之间,沿着海岸成带状分布,阶面无红壤掩覆,海拔大多在10m以下.低位海阶构成的物质多以砾石及砂为主,属全新世海阶,即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后,近1万年以来全球高海水位时期所形成.利用海阶对比基图与已有的定年数据,辅以地形地貌及堆积物特征比较,获得各段阶地之平均隆升率,观音山北部沿海、客雅溪口南岸、后龙溪口南岸3个地区,经过比对,分别是2.1mm/a、2.2mm/a、2.15mm/a,数值相近,显示该区之地盘隆升率及海准面变动状况大致相同;仅新竹山子顶沿海地盘隆升率较小,为1.4mm/a.此表示,台湾岛的海阶变化不仅受到海准面变动的影响,尚受到区域性地壳隆升的控制.

  • 标签: 海阶 海准面变动 地壳变动 地盘隆升率 台湾
  • 简介:文章选取明清543年为时间范围,汾河下游14个县市为空间范围,通过对明清时期汾河下游的历史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对该区域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特点、原因及影响进行研究。从整体上看,灾害发生有时空规律,多种灾害同时发生形成灾害链。对灾害发生原因分析,自然因素相对难改变,而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了灾害发生。最后从经济、人口、地方局势等方面剖析灾害造成的影响。

  • 标签: 明清时期 汾河下游流域 自然灾害 周期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