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河西塞具有独特的防御设计理念和因地制宜的建筑方法,由于长期的战乱和特殊的气候、地质等条件,使得后世居民传承了汉塞的这种理念和建筑方法,并由此形成一种独特的河西地域建筑文化。

  • 标签: 河西 汉塞 防御 地域 建筑文化
  • 简介:城市等级结构是指区域内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组合关系。《尹湾汉墓简牍》记录了西汉末年东海郡38个城市,不仅有类型区别,还存在等级差异。运用加权法对影响城市等级关系的多种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西汉末年东海郡城市等级数量之比接近于1:2:4。这一等级结构反映了西汉时期东海郡城市组合关系符合城市规模等级与城市数量成反比的“金字塔”模式,对认识西汉末年其他郡国城市等级组合关系有借鉴作用。

  • 标签: 《尹湾汉墓简牍》 西汉末年 东海郡 城市等级结构
  • 简介:西汉时期,曾在河西走廊地区设置了众多"都尉"之官,这是开拓、经略这一地区的重要举措之一。由于这一问题涉及面广,相关资料稀少,故学术界缺乏专门而系统的研究成果。现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就这一问题的若干层面进行一些新的探讨。

  • 标签: 西汉 河西走廊 都尉
  • 简介:元狩二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最后将河西匈奴征服。自此,河西地区纳入了汉王朝版图。为了巩固这一成果并开拓西域,终西汉之世,汉朝统治者断断续续修筑了河西地区的防御工程。汉代河西地区防御工程体系完备,类型多样,地域特色鲜明,其防御功能随着汉匈关系的变化有所调整。

  • 标签: 西汉 河西地区 防御工程
  • 简介:尹湾汉简的《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所记载的兵车器数量庞大,种类齐全。弩是汉代技术最先进、用量最大的主力武器。西汉在长安和洛阳、北边郡、内郡都建有储存军事装备的武库,直属中央管辖。集薄所记武库是西汉政府建在内郡的直属中央的国家武库。西汉武库不仅有充足的经济保障,而且有严格的管理体系,同时还有军事博物馆的功能。西汉对中央和地方武库的严格掌控,是皇帝独占武力的一种手段,也是弱化地方势力、防止民众谋反、强化中央集权的表现。

  • 标签: 尹湾汉简 武库 弓弩 西汉
  • 简介:本文以近些年新出土的西汉前中期简牍、东汉中后期简牍为主要考察对象,一是简要分析它们的概况及墨书特征;二是以这些新出土简书为中心,讨论西汉前、中叶隶变的主要特征及同期书体发展;三是讨论东汉中叶隶书流变、特别是当时居书写主流的新隶体、俗笔隶书等写法;四是考察东汉末新体(楷、行、今草)发展情形。

  • 标签: 新出土 简牍 两汉 隶书 隶变 新体
  • 简介:本文主要参考西北地区所出居延汉简、居延新简、敦煌汉简等资料,对两汉时期河西边郡地区的土地、粮食、肉食、马牛、布帛、衣物等多种物品的价格作了较为详尽的梳理,初步理清了这一时期物价波动的大致情况,以期对研究两汉经济史具有一些参考价值。

  • 标签: 西北汉简 两汉经济史 物价
  • 简介:西汉的历史上,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是外戚发展的前期,昭宣二帝时期是外戚发展的中期,元成哀平四帝时期是外戚发展的后期。前中期外戚造成了汉初经济发展与昭宣中兴,而后期外戚则最终造成了西汉的灭亡。外戚与外戚之间的斗争同样影响政治。外戚政治是专制政体的必然产物,要想消灭外戚专权,只有铲除专制政体。

  • 标签: 西汉 外戚 政治 权力 专制政体
  • 简介:“继母”与“亲母”是两个不同的家庭关系称谓,她们在法律中的地位是有所不同的,在我国古代法制开始健全的秦汉时期便已有了相关的规定。《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出现了关于继母、亲母的家庭犯罪处罚条令。此外,《二年律令》还有保障继母的私人财产、赋予继母要求分居的权利的条文,对于继母子女对父兄爵位的继承权也有明确规定。从这些条文中,我们可以了解西汉初年“继母”、“亲母”的法律地位。

  • 标签: 西汉初年 继母 亲母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
  • 简介:从汉高祖衣锦还乡到汉文帝、汉景帝的所谓文景之治以后。得到充分休养生息的汉代社会,犹如沉睡初醒的雄狮,养精蓄锐、恢复元气而开始吼叫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对外武力开拓,对内发展经济.统一思想,繁荣文化,这是汉代社会最光辉灿烂的时期。满足温饱、安贫乐道、无所事事已成为往日旧话,由于西汉前期的集聚和储备,有了享受和挥霍的条件,酒足饭饱的人们开始心猿意马、富于想象了。

  • 标签: 汉碑 汉简 汉代社会 文景之治 休养生息 统一思想
  • 简介:简牍不仅是历史文献,更是珍贵的书法墨迹。20世纪简牍的出土可谓空前,出土的数万枚汉简中,主要有张家山汉简、马王堆汉简、银雀山汉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和甘谷汉简等。总体上来说,简牍书法呈简练率意的笔法和风格,书体各样,风格各具,从古隶演进了到成熟的八分。到了东汉简牍书法中草书比例明显增加,居延汉简中的误死马驹册和永元兵器册是草书的典型。简牍书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许多书法名家都受到其风格的影响。

  • 标签: 汉简 书法
  • 简介:汉简中有很多写作从土从恶的“墦”字,“堪”就是“垩”字的初文。字从“土”为义符,从“恶”为声符。“”从“恶”声,而“恶”又从“亚”声,所以“”、“垩”的基本声符都是“亚”。在出土资料中有“恶”与“亚”相通的例证,典籍中也有“垩”与“恶”相通的例子,

  • 标签: 汉简 小考 “恶” “土” 声符 初文
  • 简介:遥望河西,那绵延不断的戈壁和荒漠,挺拔而突兀的山峦,龟裂而刚烈的枯树,不能不令人想起历尽沧桑的老人那布满沟壑、神情刚毅的脸;那皑皑白雪、辚辚车马,猎猎旌旗、四起的狼烟,马蹄声、喊杀声、打夯声、琵琶与笳鼓的二重奏如雷滚般掠过耳畔.穿越河西,便是穿越苍茫,便是穿越绣金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斑斓丝绸,便是同时直面双手合十、慈眉善目、法力无边的佛祖和葫芦河上泪满襟的士卒;一页页兴衰历史、一桩桩爱恨情仇,电光石火般闪过眼帘,风里、雨里却有一种情怀的释然.

  • 标签: 遥望河西
  • 简介:戊子九月,西去甘省河西,满身心都觉爽快清润、舒畅而惬意。走时关中有连日细雨,丝丝绵绵,浸凉透骨。一夜乘车西行,睡中过了兰州。拂晓中渐次进入河西走廊,雨已早退,淡淡曙色方见祁连山脉如伏龙游蛇横西而去。那两峡谷地平滩,茫茫苍苍,时有古之明长城土垛隐现南北。烽火台岁已坍塌,但仍如残垣古堡

  • 标签: 河西走廊 武威 祁连山 烽火台 凉州词 长城
  • 简介:涛声光影里的兰州灯会我住宿的地方距离兰州铁桥很近。匆匆洗漱又吞了碗兰州拉面,然后就背了相机沿着美丽的滨河路拍照。中山桥白塔寺白云观白马浪,甚而兰州水车、黄河母亲雕塑全拍了。有热心人告诉我,夜间过兰州铁桥拍灯会,一定会拍到很好看的画面。夜色笼罩万家灯火,我换了富士400胶卷,登上八楼楼顶拍了身下的中山桥和对岸的白塔山。桥下的河水很

  • 标签: 敦煌 黄河 少年 霍去病 铁桥 莫高窟
  • 简介:祁连山:这又是哪一趟亚欧专列祁连山,从“一带一路”的站台出发,一路向西,这又是哪一趟亚欧专列?从和平的内心出发,车轮滚滚,行于大野,它与时俱进地驶过走廊一侧,它要驶向哪里?

  • 标签: 河西 一带一路 与时俱进 祁连山
  • 简介:柳叶河的河东是东葫芦村,河西是西葫芦村。那年仲春,柳叶河水暖冰融,柳枝孕叶吐绿,东葫芦村的老高家添一男婴,西葫芦村的老王家也添一男婴,两家均备了薄礼去十里铺请神算李给取个学名。

  • 标签: 河东 河西 西葫芦
  • 简介:乘汽车沿着河西走廊来回跑了七天,时间不算少,可对蕴含丰富的河西来说,只能是浮光掠影,转瞬即逝。然而,在粗略中我们看到了河西的今与昔,看到了历史与现实的汇合。“河西”处于甘肃中部,是黄河以西通向西方的要道。由于夹峙在南北两山之间,形成了一条走廊。北山山地是内蒙古高原的西南边缘,包括北山、合黎山、龙首山等,南山是位于甘肃、青海两省边境地带的祁连山脉。走廊宽狭不等,宽处达数千千米,狭处只有一百千米。南北山地之间是祁连山的山前坳陷带,形成岩漠、戈壁景观。

  • 标签: 丝绸之路 河西走廊 敦煌 祁连山 开发西北 嘉峪关市
  • 简介:<正>葩经正丽,亘古诗宗.两千数百载来,传注万千,孕育亿兆,而古本难觏,真貌但堪意象.版刻以前,传世者唯开成石经暨孟蜀《毛诗》残宇拓本二卷,早不过晚唐巳.清季鸣沙山莫高窟密室启开,始得六朝写本及唐写本《毛诗故训传》、唐写本《毛诗正义》等残卷,已称瑰宝,视同珍薮.顾地不爱宝,天之不丧斯文,一九七七年八月,皖北阜阳城郊双古堆进行考古发掘,一号汉墓中得竹简文籍无数,《苍颉篇》、《周易》、《刑德》外,《诗经》一百七十余枚赫然在焉.墓主为

  • 标签: 诗经研究 汉简 阜阳 《毛诗》 唐写本 《毛诗故训传》
  • 简介:本文重新释读并注解了斯坦因1913—1915年第三次中亚考古所获敦煌汉简《风雨诗》,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形式、作者、题名、抄写者、创作年代、抄写时间以及风俗地理诸问题。认为《风雨诗》是八言八句的骚体诗,其中所缺"兮"字为抄者所省。作者应是汉陇西、天水或安定郡的郡守,按后来制题的惯例,诗当题作《陇西太守××歌》、《天水太守××歌》或者《安定太守××歌》,其抄写者为T.ⅩⅫ.d中的烽率。《风雨诗》应创作于东汉时期,抄写则当在汉光武帝建武廿三年至汉明帝永平十年这廿年的时间内。《风雨诗》写的是一场大风雨给陇西、天水、安定三郡地区人民带来的洪水灾难,考其风俗地理,更可了解当地自然状况和水患背景,而知此次水患人民受灾之深。

  • 标签: 敦煌汉简《风雨诗》 形式 作者、题名及抄写者 创作年代和抄写时间 风俗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