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临床上眩晕分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两种.凡觉自身或周围环境有旋转感、沉浮感、摇摆感、直线加速感者为真性眩晕.这种患者多伴有耳鸣、恶心、呕吐和恐惧感.为了减轻上述症状,患者往往不敢睁眼.而体格检查时,除了平衡障碍外,还可有眼球振颤,视物模糊,构音困难等表现.仅有头昏、头晕、头重足轻,没有运动感者,称为非真正眩晕,一般多为生理性的,临床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

  • 标签: 张仲景治疗 治疗眩晕 眩晕规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主症的腹腔脏器疾病的总称,它是以急性剧烈腹痛为特征,并伴有胃肠功能紊乱或急性全身症状(中毒、体液紊乱和休克)等一系列表现,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多发病,具有起病急、发病快、病情重、变化多和病因复杂等特点。包括的病种甚广,在外科范围中,较常见者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急性肠梗阻、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胰腺炎等。

  • 标签: 急腹症 中医药 治疗规律
  • 简介: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载的所有治疗多寐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多寐的方剂,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进行逐一录入并进行数据处理,对筛选出治疗多寐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02首治疗多寐的处方,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10味常用药物和4味核心药物。结论:治疗多寐治疗多寐应以健脾益气、温阳化痰、醒神开窍为主要治法,酌情配伍具有理气、消食、清热等功效药物。以达到标本同治的目的。四君子汤可作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方,随证加减。

  • 标签: 中医方剂大辞典 多寐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 组方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中药复方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在各大数据库中寻找收集关于心悸中药复方的有关文献,将心悸中药复方数据库建立起来,总结药物的类别频次以及使用状况,分析用药规律。结果266篇文献中所记录的处方,补虚药物的使用率占首位,使用频次为462,使用频率为35.23%,炙甘草使用130次,占方频率为73.09%,桂枝使用116次,占方频率为70.92%,是各处方中使用最频繁的补虚药物。结论心悸中药复方的用药以桂枝以及炙甘草为主,注重对人体益气养血,并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宁心安神的药物为辅,符合中医治疗心悸益气养血为主,安神化瘀为辅的原则,也印证了心悸本虚为主,痰瘀火热兼夹为标的病理特点。

  • 标签: 中药 用药规律 心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便秘的取穴规律。方法选取入我院就诊的便秘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采取中医针灸方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针灸治疗时取穴的规律。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中以天枢、足三里、大肠俞、上巨虚穴位针灸频次较高,显著高于气海、关元、脾俞、肾俞、神阙等穴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便秘效果显著的穴位为天枢、足三里、大肠俞、上巨虚,以上均属于胃肠经,这为便秘的针灸治疗提供穴位信息,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标签: 针灸治疗 便秘 取穴 疗效
  • 简介:摘要高血压病症属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是一种常见性、多发性疾病,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主要并发症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针刺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是临床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总结资料表明,针刺治疗高血压在临床上有确切的疗效和重大的指导意义。现将针刺治疗高血压的选穴规律进行归纳总结。

  • 标签: 高血压 针刺 眩晕 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疗法的取穴规律。方法选择在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十年内发表在中国知网上关于针灸治疗高血压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文献中关于针灸治疗高血压的取穴规律。结果10年内中国知网中符合研究纳入标准文献91篇,十四经络取穴28处,包括主穴196次和配穴104次。主穴中太冲选取率最高,配穴中太溪选取率最高,太冲总使用率最高。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根据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和取穴,能够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针灸 高血压 取穴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用穴规律。方法在我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实施针灸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中选取1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在治疗时使用的穴位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穴位的使用规律。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本次研究所涉及的穴位总共有73个,其中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内关、肝俞、三阴交、上脘、膈俞、梁门为常用的10个穴位,且使用频次皆超过10.0%。结论虽然目前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用穴规律上比较混乱,但依然是有迹可循的,其主要还是集中在膀胱经、胃经和任脉等经脉穴位上。

  • 标签: 针灸治疗 慢性胃炎 用穴规律
  • 简介:肝硬化腹水是临床重症,西药联合中药辨证治疗在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腹水消退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为探讨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近5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文章,从中筛选出设有西药对照组及生化检验数据的38篇文章进行统计,探讨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肝硬化腹水 用药规律 臌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妇产科阴道不规律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 将我院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88 例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次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44 例患者。对照组将给予基本的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加用宫血宁胶囊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18%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65.90% , P < 0.05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2.27%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9.09% , P < 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的患者采用 宫血宁胶囊进行治疗,不仅治疗有效率更高,真正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治疗方法 阴道不规律出血 妇产科
  • 简介:摘要肺炎喘嗽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相当于西医的小儿肺炎,多由病毒或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无论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均居小儿疾病首位。中医药防治肺炎喘嗽疗效确切,但不同医家对肺炎喘嗽的见解和治疗用药各不相同。本文介绍了小儿肺炎初期、极期、后期发热,喘憋,咳嗽,痰饮等症的用药体会,包括清肺热药、平喘药、止咳药等方药的运用。

  • 标签: 小儿肺炎 用药经验 体会
  • 作者: 徐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10-19
  • 出处:《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21年3期第17卷
  • 机构:宁江吉林油田江北医院  吉林  松原  138000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行针灸治疗的临床规律。方法:查阅中国知网、《中国针灸信息库》等数据信息系统内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针灸治疗的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并综合针灸治疗的临床规律。结果:针灸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选穴频次最高穴位包括廉泉、玉液、风池、金津、翳风,多为头部取穴;临床应用频次较高的为足少阳胆经;针灸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单纯针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针刺结合药物治疗。结论: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行针灸治疗多采用头部取穴,配合远道或近处取穴。建议以廉泉、玉液、风池、金津、翳风为主要穴位,治疗期间可联合应用针刺与药物治疗、康复训练,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针灸 中风 吞咽障碍 临床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当代医家在中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有关74位血液病专家有效治疗ITP的中医药方药,用EXCEL2013软件录入单味药,建立数据库。结果74位医家139首方剂中,共使用188种药物1486频次,使用频次在60次以上的有甘草、丹皮、黄芪、生地和当归。其中辨证为热盛迫血型治疗方38首,使用频次在19次以上的主要有生地、丹皮、水牛角和芍药。辨证为气不摄血型治疗方54首,使用频次在27次以上的主要有黄芪、当归、甘草和白术。辨证为阴虚火旺型治疗方36首,使用频次在18次以上的主要有生地、甘草和女贞子。讨论通过分析,可发现中医药治疗ITP以治血、治气、治火为基本法则,按照药物的出现频率高低,初步认为,临床治疗ITP的一般用药为甘草、丹皮、黄芪、生地和当归五味药。ITP从用药归经规律分析,应从肝脾论治,方可奏效。

  • 标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中医用药规律 辨证分型
  • 简介:摘要中国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5%。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特别是在20—60岁年龄段的男性,糖尿病、肥胖、内分泌紊乱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以往,且明显高于同龄女性。研究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中药治疗 用药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选穴规律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针灸方案对52例中风所致偏瘫患者进行分类治疗,其中痉挛性偏瘫28例,弛缓性偏瘫24例,总结选穴规律,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经针灸治疗,总有效43例,其中痉挛性偏瘫治疗总有效率(89.3%)高于弛缓性偏瘫(75.0%),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类患者选穴种类及频次均以十四经穴为主体,主要选用肩髃、曲池、合谷、足三里等手足阳明经穴,并与其他经穴相配伍,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总体选穴有其固有规律,不同分类患者部分经穴配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针灸治疗中风所致痉挛性偏瘫效果更为理想。

  • 标签: 中风 偏瘫 针灸 选穴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规律。方法搜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2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就诊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西药治疗)和治疗组(中医治疗),每组均分为56例,分析两组带状疱疹患者中医治疗的用药规律。结果治疗组带状疱疹患者应用中医种类为226种,且应用药物次数为1269次。其中应用次数占比最多为当归、其次为甘草、红花、延胡索、桃仁、川芎等中药;治疗组带状疱疹患者的中药效果分类由高到低分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物等。结论应用补虚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类中药处方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中药治疗 带状疱疹 用药规律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