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泥炭的形成与堆积,除了受控于地壳运动、古气候、古地貌等因素外,更直接的因素是植被生态特征及其变化。本文着重论述了红原Ⅰ、Ⅱ泥炭地植被生态特征,并阐明泥炭的形成与堆积

  • 标签: 洼地 泥炭 泥炭地 植被生态 孢粉组合
  • 简介:泥炭是第四系嗜湿性植物在洼地内堆积的结果,分布范围小,在我省也为一种特殊土。笔者根据在昆明地区所搜集的大量资料,对滇池周围的泥炭,从物理力学性质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泥炭,进行了分析比较。

  • 标签: 泥炭 工程特性
  • 简介:在哈泥贫营养沼泽,研究了毛壁泥炭藓(Sphagnumimbricatum)种群的密度制约规律,结果表明,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均表现为负密度制约;随初始密度的增加,种群出生率和增长率下降,死亡率增加;分株高度和生物量及其分配无严格的密度制约规律.毛壁泥炭藓种群密度制约规律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与其特殊的生物学特性有关.保水合作与光资源竞争的权衡是决定种群数量特征对密度变化响应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毛壁泥炭藓 密度制约 光竞争 贫营养泥炭沼泽
  • 简介:高尔夫球场是现代文明的产物,它以优美的环境,成就一项高雅的休闲运动。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堪称是一件艺术品的制作,一个设计合理,建造品质优良的高尔夫球场,完全可以称之为艺术品。而高尔夫球场的发球台和果岭,就是这件艺术品的精华。

  • 标签: 高尔夫球场 泥炭 艺术品 现代文明 休闲运动 球台
  • 简介:泥炭地炭屑记录作为火演化的代用指标已经被广泛认可,可以用于反演历史时期火事件。综述了国内外利用泥炭地炭屑记录进行火事件以及人类活动效应研究的进展;总结了泥炭地炭屑作为火事件代用指标的独特优势,指出泥炭是探讨气候变化、植被类型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良好载体;针对目前泥炭地炭屑研究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今后泥炭地炭屑研究进行了展望。

  • 标签: 炭屑 泥炭 火事件 进展
  • 简介:东南亚拥有约25万平方公里的泥炭沼泽森林.孕育了许多生物。像是红猩猩,或是世界最小的鱼。并且也储存了大量的碳.但是泥炭沼泽森林现在却陷入麻烦.一项对于该区域砍伐森林的研究指出.如果人类维持当今的速度继续伐木,将水域流空或焚林,到2030年,就没有原始沼泽存留。

  • 标签: 森林砍伐 泥炭沼泽 隐患 环境 东南亚 红猩猩
  • 简介:作为提高森林生产力计划的一部分,芬兰开展了目的在于育林的大规模泥炭沼泽地排水事业,发展泥炭沼泽地林业。

  • 标签: 泥炭 沼泽地 林业 芬兰
  • 简介:通过测定汞在吉林省双阳泥炭和黑龙江省洪河农场泥炭吸附等温线,利用热力学函数关系计算汞在两种泥炭等量吸附焓、吸附自由能和吸附熵,结果表明汞在泥炭中的吸附是配位离子吸附,且反应极易发生,由于泥炭残体组成和性质的差异,汞在两种泥炭中的吸附性能也有一定区别.最后讨论了泥炭吸附汞的热力学基本原理及由此所产生的汞对沼泽湿地环境和生物的效应.

  • 标签: 吸附性能 泥炭 沼泽湿地 吸附等温线 环境 测定
  • 简介:泥炭地植物残体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用于恢复古植被、重建古环境和古气候的重要生物代用指标。主要概述了泥炭地植物残体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古植物、古环境、测年及泥炭沼泽管理和恢复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国内外植物残体研究现状,提出目前泥炭地植物残体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植物残体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泥炭 植物残体 古植被 古环境
  • 简介:220kV草──海线碧鸡关段,地层主要为第四系滨湖相及湖沼相沉积的软土,采用深层搅拌法加固软土地基。针对泥炭质土的物理力学特性,通过室内试验,提出应用特殊的加固配方,才能达到预期的加固效果及最佳经济效益。

  • 标签: 深层搅拌 泥炭质土 评价
  • 简介: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泥炭沼泽地球化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特别是在脂类化合物和稳定同位素等方面.泥炭沼泽是一个良好的地质档案,泥炭纤维素碳、氢和氧同位素组成和比值是环境变化的综合参数,沉积脂类化合物含有反映有机质母源先质的骨架结构,这些标志物高分辨率地记录了全新世以来古气候、古植被和古环境的演变信息,在当今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综述了泥炭沼泽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侧重于泥炭沼泽脂类化合物和稳定同位素等标志物的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侧重论述了研究技术的发展、定性说明到定量分析的过渡、研究精度的提高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分子标志物与植被演替、气候变迁和环境变化间的对应关系,指出了我国在该方面的薄弱之处以及需加强的领域.

  • 标签: 泥炭沼泽 脂类化合物 稳定同位素 古气候 古植被 古环境
  • 简介:摘要: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湿地是重要的“储碳库”和“吸碳器”,是气候变化的“缓冲器”。地球变暖主要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所致,那么,减少这些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减缓地球变暖的主要手段。湿地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作为温室气体的储存库、源和汇,湿地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保护 泥炭地 湿地 碳大门
  • 简介:摘要: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已经广泛应用于基坑围护、地基加固等土建施工中,其施工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本文以昆明轨道交通五号线工程土建广福路站施工为例,主要阐述三轴搅拌桩地基加固中的应用,对泥炭质特殊土层三轴搅拌桩地基加固设计、泥炭质特殊土层地基加固施工技术及三轴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控制等三个主要方面对泥炭质特殊土层地基加固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泥炭质特殊土层 地基加固 施工技术
  • 简介:泥炭地是全球重要的有机碳库,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已有的对全球和各大洲泥炭地面积和泥炭储量估算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有机碳含量的数据,估算世界、各大洲和主要国家的泥炭地有机碳储量,得到如下结果:世界泥炭地有机碳储量为2381.34×10^8t。各大洲泥炭地有机碳储量分布不均,北美洲最为丰富,储量为1098.64×10^8t,占总储量的46.14%;其次是欧洲和亚洲,分别占总储量的27.41%和22.89%。由于各国对泥炭地的界定不一致,缺乏泥炭层厚度、泥炭容重等重要指标的基础数据,或者由于这些指标统计核算的口径不同,导致很难对泥炭地有机碳储量进行准确估算。最后分析了影响泥炭地有机碳储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泥炭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泥炭地碳储存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泥炭 泥炭地 有机碳储量 世界 影响因素
  • 简介:《徐霞客游记》里写道:“州东北七十里,有八纳(即八大山),其山高冠一州,四面皆石崖崭绝,惟一经盘旋而上,山颠,众览群山几百里之外,东望晴隆关岭,北望水城乌蒙,西望昆明曲靖,南望刘官宝霞。”在巍峨的乌蒙山东南端,有一个八大山自然保护区,矗立在保护区内海拔2300米的娘娘山山顶台地是贵州的母亲河——乌江的源头之一,也是贵州喀斯特中山沼泽湿地的典型代表。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美丽的三姐妹分别嫁与八大山、娘娘山、牛棚梁子,以大山为夫,

  • 标签:
  • 简介:摘要泥炭土等软弱地层由于高压缩性、高触变性、低抗剪强度及低承载力,导致盾构姿态控制困难、地层变形量大,从而出现线路与设计线路偏差大、盾构机栽头、超挖、地表异常沉降等不良后果。

  • 标签: 盾构 泥炭土 姿态控制 沉降控制
  • 简介:英国低地泥炭沼泽十几年来一直是人们争夺的宝地。不顾一切地保护那些数量很少却无法替代的野生动植物栖息的野生动植物保护者正在催促园艺栽培者使用不含泥炭的基质。园艺栽培者和环境保护者争论的焦点是开发泥炭并供应给半个多世纪以来依靠泥炭繁殖和栽培植物的园艺栽培者们的泥炭开采行业。在争论中,双方都列举了各自的数据,支持或反对使用泥炭的园艺栽培者们未来的购买模式可以很大程度上决定这场斗争的结果。

  • 标签: 园艺栽培 泥炭沼泽 植物保护 野生动植物 泥炭开采 炭基质
  • 简介:土壤活性有机碳既是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能源,又是土壤养分循环的主要驱动力。2013年5~10月中旬,在吉林省辉南县孤山屯泥炭沼泽中,对瘤囊薹草(Carexschmidtii)—小叶章(Calamagrostisangustifolia)群落、薹草(Carexspp.)群落和薹草—柳叶绣线菊(Spiraeasalicifolia)群落泥炭沼泽0~40cm深度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植物群落泥炭沼泽0~20cm深度土层中的微生物量碳质量浓度在92.40~478.96g/m^3范围内变化,瘤囊薹草—小叶章群落泥炭沼泽土壤中的微生物量碳含量最低;20~40cm深度土层中的微生物量碳质量浓度在48.45~348.88g/m^3范围内变化,在20~40cm深度土层,各采样日都是薹草—柳叶绣线菊群落泥炭沼泽土壤的微生物量碳质量浓度相对最大,其它依次为薹草群落、瘤囊薹草—小叶章群落;各植物群落泥炭沼泽0~20cm和20~40cm深度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碳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8.99~53.69mg/L和22.20~66.71mg/L;6个采样日,薹草群落和薹草—柳叶绣线菊群落泥炭沼泽0~20cm深度土层微生物量碳含量明显大于20~40cm深度土层,而薹草群落泥炭沼泽20~40cm深度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都高于上层;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对数与可溶性碳含量的对数为负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氮磷比、硝态氮含量和水位,水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总氮含量、总磷含量和0cm土壤温度。

  • 标签: 泥炭沼泽 可溶性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孤山屯
  • 简介:泥炭与褐煤划分界限尚未得到真正的解决。虽然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做过不少研究工作,但其结果都不够理想。其主要原因是未能找到一个典型的并具有代表性的泥炭、褐煤的连续性剖面及足以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在褐煤的普查勘探中,也存在着泥炭与褐煤界限不清的问题,尤其是对泥炭化程度高的泥炭和褐煤化程度低的褐煤,更不易分辨。云南通常把它们笼统称作褐煤、柴煤、草煤等,定名极不统一,给资源的评价和利用带来不少问

  • 标签: 普查勘探 煤化程度 全新世 上新世 中更新世 古气候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