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探索一种新的参数,使之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活性污泥的性质,简化活性污泥评价系统。通过测定不同活性污泥的pH值和ORP(氧化还原电位)缓冲容量,研究污泥缓冲能力及与污泥性质的关系,探索它成为评价活性污泥系统参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对酸、碱、氧化剂和还原剂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其缓冲容量与污泥性质有相关性,且缓冲容量高的污泥的沉降性、脱水性和絮凝性好,即活性污泥水处理和后期污泥处理容易进行,因此,可将污泥pH值和ORP缓冲性能作为评价污泥系统的参数。研究表明,污泥pH值和ORP符合能斯特方程的线性关系。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活性污泥 PH值 ORP缓冲容量 污泥性质
  • 简介:研究采用改良活性污泥系统处理高浓度CTMP废水,该系统在高活性污泥浓度及适宜的溶解条件下进行,并结合交替间歇——连续进料的改良污泥驯化工艺。三十多月的运行试验结果表明,改良活性污染系统能够高教处理高堆度CTMP废水,而且该系统污泥抓降性能很好,并且能够很快适应原料变化的废水境,恢复原有的处理效果。

  • 标签: 废水 活性污泥系统 高浓度 污泥驯化 污泥浓度 处理效果
  • 简介:活性污泥法是一种以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和金属氢氧化物为主的污泥状褐色絮凝物。活性污泥是在废水中以有机污染物作为培养基,在充氧曝气条件下,对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汇合连续培养而成。污泥中至少有50种细菌繁殖生存。它具有凝聚、吸附、氧化、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性能,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

  • 标签: 活性污泥法 适用性
  • 简介:高负荷活性污泥(BC)法处理技术在“七五”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两种高负荷活性污泥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工程化研究,这两种方法是高负荷活性污泥/化学絮凝工艺(BC法)和活性污泥高速吸附/生物氧化技术(AB)法。对BC法和AB法分别在深圳和青岛进行了长时间、大规模(2万吨/天、8万吨/天)的生产性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BC法和AB法的机理分析、技术经济分析、单元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研究,提交了BC法和AB法的成套技术和示范工程。

  • 标签: 技术经济分析 活性 负荷 “七五” 污泥处理 机理分析
  • 简介:摘要向污水中注入空气进行曝气,在污水中形成的一种呈黄褐色的絮凝体。这种絮凝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易于沉淀,与水分离,并使污水得到净化、澄清。这种絮凝体就被称为“活性污泥”。

  • 标签: 活性污泥 接种菌种 驯化培养
  • 简介: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的处理的水量越来越大,但是由于资金的缺乏,废水处理任务十分艰巨。污水处理厂的投资、运行费用较大,有很大一部分污水处理厂不能够正常运行。本文针对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进行了剩余活性污泥吸附COD的试验,为难降解以及水质波动较大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且降低后续处理的运行负荷,提高系统的耐冲击能力。本厂的工艺流程见图1。

  • 标签: COD 吸附 污泥 活性 污水处理厂 运行费用
  • 简介:在好氧三相流化床中驯化活性污泥,对含环己基甲酸的废水进行生物降解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在驯化结束时,COD和环己基甲酸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和95%以上。对驯化过程中出现的污泥膨胀、上浮、泡沫等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 标签: 环己基甲酸 驯化培养 三相流化床 生物降解 污水处理
  • 简介:摘要:活性污泥作为污水处理厂的副产物之一,它具有产量稳定,有机质含量高等特点。在我国的某些地区,污泥处理已经成为了一个很突出的环境问题。伴随着城市污水量的增大,这个问题还会更加严重。国内常用的污泥无害化处理方式包括污泥—垃圾混合填埋,污泥干化焚烧,高温好氧发酵等。

  • 标签: 城市污水处理 活性污泥 干化焚烧 高温发酵
  • 简介:摘要针对海水冲厕工程的实施,本实验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处理实际含盐生活污水,考察了NaCl盐度冲击对耐盐活性污泥强化生物除磷系统(EBPR)的影响。

  • 标签: 盐度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 耐盐活性污泥 聚磷菌
  • 简介:针对海水冲厕工程的实施,本实验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处理实际含盐生活污水,考察了NaCl盐度冲击对耐盐活性污泥强化生物除磷系统(EBPR)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0g/L盐度长期驯化后的耐盐活性污泥可以较好的适应含盐环境,系统的磷去除率可以稳定在81.73%左右,COD去除率能够达到80.22%;聚磷菌(PAO)约占总菌的5.27%。在厌氧阶段,系统的比放磷速率会随着盐度变化幅度的加大而逐渐降低,相应的糖原降解量和PHA合成量也会逐渐减少。当冲击盐度达到335g/L时,PHA的合成量开始变化负值,此时聚磷菌的除磷作用被彻底掏,系统的耐盐极限为35g/L。在好氧阶段,升高盐度(高于10g/L)对聚磷菌的抑制作用要大于降低盐度(低于10g/L)。系统的比吸磷速率、磷去除率和COD去除率均会随头上盐度变化幅度的加大而逐渐降低,相应的PHA降解量和糖原合成量也会逐渐减少。

  • 标签: 盐度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 耐盐活性污泥 聚磷菌
  • 简介:为充分利用剩余污泥,利用碱法从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取回的沉降污泥提取生物絮凝剂,以浊度及COD去除率参考,通过生物絮凝剂的投加量(A)、搅拌速度(B)、搅拌时间(C)、污泥浓度(D)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浊度去除试验中,正交表最大去除率63.21%,最佳组合A2B1C3D1浊度去除率可达66.71%,COD去除率为61.13%;COD去除试验中,正交表最大去除率71.20%,最佳组合A3B3C2D3COD去除率可达75.57%,浊度去除率为60.48%.说明活性污泥提取生物絮凝剂具有较理想的絮凝效果,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物絮凝剂 浊度 COD
  • 简介:现阶段采用生物技术进行污水处理已经得到真正的应用,活性污泥处理方法也被大众广为接受和应用。随着社会对污水处理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污水处理技术不断得到更新,通过污水处理技术的多次应用和实践,也使得该处理技术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因此,文章针对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废水技术进行研究。

  • 标签: 活性污泥法 处理 生活废水 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根据SBR工艺的特征及生物除磷的机理,介绍了循序间歇式生物除磷工艺在不同工况下的除磷效果,分析了此工艺除磷的特点。试验研究表明,生物除磷需要一定的厌氧条件,且须在厌氧阶段后进行充足的曝气。合理分配厌氧、好氧和沉淀时间,能够提高磷的去除率和降低出水磷的浓度。

  • 标签: 循序间歇式活性污泥法除磷厌氧
  • 简介:摘要:活性污泥是大量细菌按某种方式互相粘集,形成特定形状的细菌团,富含大量细胞水。胞外聚合物(EPS)位于活性污泥细菌细胞外,主要由微生物代谢物(如多糖、蛋白质等)构成,是阻碍活性污泥减容的关键物质。为了破除污泥的胞外聚合物(EPS),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投加聚丙烯酰胺(PAM)对污泥进行预处理,然后分别研究氢氧化钙作用、超声波作用和碱-超声波联合作用下的污泥比阻和脱水性能。

  • 标签: 污泥 超声波 脱水性能 聚丙烯酰胺 污泥比阻
  • 简介:摘要本文简述了国际水协推出的ASM系列模型,讨论了活性污泥法动力学模型研究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对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的研究进行展望,包括废水组分的进一步细化、污水处理厂运行快速自动模拟预测及控制系统和污水处理厂设计自动化系统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