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侵蚀是地形、地貌、土壤、气候等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因素综合作用所形成的,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危害。

  • 标签: 侵蚀沟 经济效益 治理措施
  • 简介:侵蚀的演变是东北水土流失过程的重要方面。利用1968和2009年亚米级遥感影像,获取典型黑土区村级尺度的侵蚀分布、耕地垄向和土地利用数据,基于1∶1万地形图获取等高线、坡度、坡长和垄向坡度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分析典型黑土区41a村级尺度侵蚀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41a间,典型黑土区侵蚀密度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基于分辨率为亚米级遥感影像解译的侵蚀密度较以往研究结果大幅增加;2)自然坡度0.25°~1.5°范围内为该区域侵蚀密度变化最大的区域,8°以上区域由于实施退耕还林措施,侵蚀密度降低;3)300~500m坡长区域侵蚀密度出现极值;4)由于实施改垄措施,41a后垄向坡度在0~0.25°范围内耕地面积增加,大于0.25°范围内耕地面积均减少。

  • 标签: 侵蚀沟密度 演变 黑土区
  • 简介:侵蚀作为一种常见的土壤侵蚀现象,不仅破坏土地资源,也是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由于切侵蚀机制复杂,研究手段欠缺,切侵蚀研究进展缓慢。切侵蚀监测技术是研究切不同发育阶段侵蚀速率和构建切预报模型的基础。近年来,高精度GPS、三维激光地形测量以及RS和GIS等切侵蚀监测技术取得了新进展,尤其是高分辨率遥感的应用为较大时空尺度的切侵蚀监测提供了可能性。世界范围的切侵蚀监测成果表明不同地区切侵蚀速率主要为0.16~15m/a。切侵蚀预报技术进展缓慢,现阶段还没有广泛应用的切侵蚀预报模型。利用高分辨率航空和卫星影像及三维激光测量等新技术,开展较大尺度的切侵蚀监测是近期的研究热点和主要发展趋势,而从长远来看,发展切发育和侵蚀的经验和机制模型、进行不同时间尺度的切侵蚀预报是切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切沟 GPS 三维激光测量 监测技术 侵蚀速率 预报模型
  • 简介:崩积体是崩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土质疏松,极易被侵蚀。细侵蚀特征是探讨崩积体侵蚀机制的重要内容。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多场次降雨条件(1.00、1.67、2.33mm/min分别降3次雨)对崩积体30°坡面(5m×1m)细侵蚀产沙过程及发育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1.00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3次降雨的后期产沙过程趋于一致,而1.67和2.33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前2次降雨后期产沙过程趋于一致,但第3次降雨后期产沙率急剧增大;2)各降雨强度条件下,头溯源作用、细平均宽度及深度随着降雨场次的增加而增加;3)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的细特征存在差异,1.00和1.67mm/min降雨强度时,随着降雨场次的增加,坡面的细数及细密度增加,宽深比减小,但在2.33mm/min降雨强度条件下的结果恰好相反;4)各降雨强度条件下细侵蚀量及其增加幅度均增大,细侵蚀愈剧烈。

  • 标签: 崩岗 崩积体 模拟降雨 细沟侵蚀 多场次降雨
  • 简介:侵蚀是土壤水蚀的一种重要形态。卷尺法是测量浅体积的重要方法。在使用卷尺法测量垄作耕地中的时会遇到一个难题,即:深度的测量位置只能选在垄台或垄沟,但无论选在哪里,所测得的深度都不能直接用来计算体积,而是需要先将其换算成无垄状态下的深度;而如何进行这种换算,尚缺乏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建立1个可以将在垄台处测得的深度(测量深度)换算为无垄状态下的深度(换算深度)的换算公式,以辅助今后的测量工作;并结合该换算公式和东北黑土区的实测数据,计算不换算(直接使用测量深度计算体积)情况下的误差,以探讨换算的必要性。为此,本研究利用平面几何知识建立换算公式,并在黑龙江省鹤山农场鹤北2号小流域加以应用。结果表明:1)换算深度是1个以测量深度和垄台形态(高度、上宽、下宽)为自变量的函数。2)如果不换算(直接使用测量深度计算体积),会造成高估。垄作影响到深度的测量,但只要知道垄台形态,就可以将测量深度换算为换算深度。研究结果可以辅助今后的测量工作,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 标签: 土壤侵蚀 浅沟深度 换算 形态 垄作 垄台
  • 简介: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设计降雨强度100mm/h,坡度20°,在2个玉米秸秆缓冲带布设坡位(斜坡长4.5-5.5m和6.5-7.5m)与2个降雨历时(单次降雨30min和2次连续降雨30min+30min)的试验处理组合,研究在黄土坡面不同坡位布设玉米缓冲带对防治细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玉米秸秆缓冲带可减少坡面侵蚀量和细侵蚀量,其中,坡面侵蚀量减少7.3%-14.2%,细侵蚀量减少11.0%-30.6%,细侵蚀量对坡面侵蚀的贡献率减少3.4%-15.0%,径流含沙量降低5.5%-12.8%;2)单次降雨情况下在斜坡长4.5-5.5m处布设玉米秸秆缓冲带防治侵蚀的效果最佳,坡面侵蚀量、细侵蚀量和径流含沙量分别减少14.2%、30.6%和11.6%,细平面密度和细平均深度分别减少12.9%和21.9%;3)2次连续降雨情况下在斜坡长6.5-7.5m处布设玉米秸秆缓冲带防治侵蚀的效果较好,坡面侵蚀量、细侵蚀量和径流含沙量分别减少13.5%、25.0%和5.5%,细平面密度和细平均深度分别减少15.5%和16.3%。

  • 标签: 秸秆缓冲带 细沟平面密度 细沟平均深度 细沟侵蚀强度 人工模拟降雨
  • 简介:摘要:随着城乡排水管渠养护不断规范和防汛及水保要求的提高,通余泥数量日益增多的问题已引起政府管理部门高度重视,为有效解决城乡通余泥处理处置难题,文章系统分析了通余泥处理处置的现状,主流预处理技术应用及后续处置情况,并结合增城区石滩通余泥站项目为例,对处理处置技术进行了简要述。

  • 标签: 通沟余泥 处理与处置 技术
  • 简介:文章将流域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与实际土壤侵蚀模数的比值定义为流域侵蚀控制度,并以王茂流域为例说明计算方法。结果表明:王茂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容量下的流域最小可能土壤侵蚀模数为2573t/(km^2·a);使用王茂流域2004年土地利用图,计算得出王茂流域实际土壤侵蚀模数为7413t/(km^2·a),王茂流域侵蚀控制度为0.35,造成王茂流域2004年流域侵蚀控制度较低的原因是王茂流域还存在一定数量的坡耕地以及林地面积较少。建议将流域停饨榨制摩作为评价流域水土保持现状的指标。

  • 标签: 水土保持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容许土壤流失量 流域侵蚀控制度 黄土高原
  • 简介:利用野外试验小区观测与人工模拟降雨资料,在定量分析羊道小流域坡面—坡—沟道侵蚀产沙关系基础上,建立了羊道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借助GIS技术,将王家小流域划分为40个间地、40个坡地及它们组成的40个子流域和一个输水输沙通道。通过对比分析每个子流域降雨、地貌、治理、植被覆盖、耕作措施和土壤6个主要侵蚀产沙影响因子与羊道小流域各因子的关系,得到王家各子流域相对于羊道小流域侵蚀产沙模型相应参数的修正系数,结合王家流域主沟道泥沙输移关系,建立了王家流域次降雨分布式侵蚀产沙模型。利用王家流域1963-1968年22次天然降雨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较为理想,预测精度达到55%。

  • 标签: 土壤侵蚀 分布式模型 GIS 王家沟
  • 简介:耕作位移和耕作侵蚀主要是在重力作用下,由耕作工具触发的土壤侵蚀;是造成坡耕地土壤重新分布和坡耕地土壤侵蚀的重要过程之一;对坡面地形演化、土壤性质改变、土壤养分流失与重新分布、土地生产力降低、土壤碳储存变化等都有重要影响。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耕作侵蚀的基本过程和机制、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和侵蚀速率的研究进展,讨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与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不同于风蚀和水蚀,耕作侵蚀发生的动力条件是人为影响,而非自然发生的降水或风力;因而,其侵蚀过程和机制、研究方法、影响因素、侵蚀速率分布等均不同于风蚀和水蚀。耕作侵蚀主要受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人为因素驱动耕作侵蚀发生,坡面是耕作侵蚀的地形基础。人为因素主要有耕作工具特性、耕作方向、速度和深度等;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坡面的形状和尺寸、地形、坡度和土壤性质等。强烈的耕作侵蚀主要发生在坡面上部和坡面曲率剧烈变化的部位。耕作侵蚀研究主要通过基于示踪技术的实测方法,结合模型预测开展。由于耕作侵蚀、风蚀和水蚀的研究方法各成体系,通用方法较少,因而,多营力侵蚀研究难度巨大。以^137Cs为代表的核素在研究水蚀、风蚀和耕作侵蚀中均表现出独特的优势,为区分多营力侵蚀中各种侵蚀的速率和贡献提供了新的可能。

  • 标签: 耕作侵蚀 耕作位移 侵蚀速率 坡面曲率 多营力侵蚀
  • 简介:'我是老同志了,这些工作还是让年轻人去做吧,他们需要多锻炼、多磨砺。''我年纪不小了,没多少奔头了,保护好身体,过好自己小日子才是正事。'………当下,动不动把'老'挂在嘴边、暮气沉沉的党员干部并不鲜见。而这些言必称'老'的同志,许多其实岁数并不大,较之于年轻人,只不过是在岗位上多待了几个年头,或是年长了几岁而已。为什么正当年的时候就开始言'老',甚至还说成了口头禅?这

  • 标签: 提拔重用 年轻人 为人民服务
  • 简介:朋友告诉我:她的外婆老年痴呆了。先是不认识外公.坚决不许这个“陌生男人”上她的床.同床共枕了50年的老伴只好睡到客厅去。然后有天外婆出了门就不见踪影.最后在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才终于将她找回.

  • 标签: 侵蚀 慈母 老年痴呆 派出所 外婆 外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泥发生了一场恋爱。恋爱影响之广,只有一个人知道;恋爱影响之深,二十多年过去,那个人还刻骨铭心。看官应该知道,这是一场单恋,单恋确实很苦,一般难有结果。主角是个男性,他才刚上初中。一到星期三他就害怕,害怕星期天到来。星期日的黄

  • 标签: 七十年 物件 小米 立柜 大风 疙瘩
  • 简介:降雨侵蚀力(R值)的空间分布反映了区域气候对土壤侵蚀的作用。利用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多年实测降雨资料,应用频率分析法,推求该地区侵蚀性降雨的一般雨量标准,揭示该地区侵蚀性降雨及其侵蚀特征,进而运用降雨侵蚀力日降雨量计算方法,分析紫色丘陵区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紫色丘陵区顺坡休闲农耕地的侵蚀性降雨的一般雨量标准为11.3mm;2)紫色丘陵区多年平均总降雨量中有60%以上属于侵蚀性降雨,侵蚀性降雨主要集中于5—9月,其中7、8月年均侵蚀性降雨量和土壤侵蚀量最大,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丘陵区边缘地区大于中部地区;3)紫色丘陵区年均R值介于5000~6500MJ/(mm·hm^2·h)之间,由丘陵区周边向中心逐渐减小,研究区北部的巴中、达县、阆中3站的年均降雨侵蚀力形成高值区,中部的遂宁站形成低值中心,北部大于南部,西部大于东部;4)紫色丘陵区R值主要由≥15mm的降雨构成,占76.9%-82.1%,年内集中度较高,主要分布在汛期5—10月份,占年R值的89%以上;5)R值的年际变化较大,达到中等程度变异,不同地区的R值年际变化差异较大,但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的增减趋势。

  • 标签: 侵蚀性降雨 土壤侵蚀 降雨侵蚀力 时空分布 紫色丘陵区
  • 简介:侵蚀是黄土丘陵沟壑区重要的侵蚀类型,水流的水动力学参数研究是建立侵蚀物理模型或概念模型的基础。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延安市燕儿小流域的坡地为对象,通过野外放水冲刷实验,对水流的水动力学参数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流属于紊流范围,大多数情况下是急流;在坡度18°左右时,携沙水流的流速最小,阻力最大,此时水流的能量分配在侵蚀与携沙之间达到平衡;水流在坡度26°左右时流速达到最大,水流功率达到最大,最利于侵蚀的发生和发展。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区侵蚀物理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 标签: 浅沟侵蚀 水动力学参数 黄土丘陵沟壑区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我国整体煤炭资源数量越来越少,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对开采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在开采过程中,开采技术的使用无法全面保证,那么会造成开采面出现冒顶、溃沙、底臌等情况以上情况,影响煤矿工程的正常建设,为了提高对埋层和复合顶板的管理,需要对煤矿开采技术进行一定的管理,本文主要针对薄基岩埋深复合顶板综采面过期间的回采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提高煤矿资源的开采效率,提高整个煤矿开采工程的施工安全性。

  • 标签: 薄基岩 浅埋深 复合顶板 综采面 过沟 回采技术
  • 简介:【摘要】核电厂中的废液排放管沟子项为地面盖板,同时是与核安全相关物项,属于抗震Ⅰ类地下结构,根据核电厂抗震设计标准应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整体反应位移法是在反应位移法的基础上,通过直接建立土-结构模型来反应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了施加地基弹簧,从而规避了弹簧刚度计算的误差,整体式反应位移法是一种实用性强的拟静力方法,本文以核电厂废液排放管为例,介绍整体式反应位移法计算核电厂地面地震反应的一般步骤,对核电厂抗震Ⅰ类地下管同样适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核电厂 地面浅沟 整体式反应位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