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海藻酸钠是从褐藻类的海带或马尾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碳水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很大。但是目前工业提取海藻酸钠的粘度及平均提取率普遍较低,海藻酸钠衍生物的种类较少,难以满足国际市场日益增长的需要,所以对海藻酸钠提取工艺的进一步研究及对海藻酸钠衍生物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鉴于此,文章重点就海藻酸钠的提取研究进展进行分析,以供业内人士参考和借鉴。

  • 标签:
  • 简介:通过溶液法,用水溶性生物材料海藻酸钠(SA)作为模板,控制合成三维结构形貌的纳米氧化锌(ZnO),所得制品经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表征测试,研究表明,SA能够有效抑制ZnO纳米晶体在碱性溶液中的一维生长趋势。

  • 标签: 氧化锌 海藻酸钠 形貌
  • 简介:摘要:海藻酸钠是从海带或海藻中提取的天然多糖类化合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阐述了海藻酸钠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作为药物载体材料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海藻酸钠 药物制剂 药物载体材料
  • 简介: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由放线菌产生,含有2530个L-赖氨酸残基,其通过L-赖氨酸α-羧基和ε-氨基间形成的酰胺键连接而成。ε-PL是一种具有抑菌功效的阳离子型多肽,抑菌谱广,能够抑制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酵母菌、真菌以及噬菌体。又因其具有稳定性、安全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日本、美国等国家已先后批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但在我国,ε-PL的应用仍处于研发阶段。许多报道都研究了ε-PL的抑菌活性,推测其抑菌机理是ε-PL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抑制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同时抑制蛋白的合成,但其杀菌机理仍不清楚,需要更进一步研究。本文总结了有关ε-PL的抑菌性能和机理及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其作为生物防腐剂的应用前景。

  • 标签: Ε-聚赖氨酸 生物防腐剂 抑菌性能 安全性 应用
  • 简介: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动态流变仪、粉质仪、拉伸仪研究海藻酸钠(AG)对高筋粉、中筋粉、低筋粉加工特性的影响,为海藻酸钠的应用推广和面制品的加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AG影响3种面粉的糊化特性和不同温度下的动态黏弹性,增加3种面粉糊的稠度、热稳定性和抗老化性,使其峰值黏度、G”、tanδ升高,衰减值、回生值降低,但AG质量分数过大,面粉糊热稳定性和抗老化性降低,且阻碍面粉糊形成黏弹性凝胶。

  • 标签: 加工特性 海藻酸钠 面粉 面筋含量 动态黏弹性 抗老化性
  • 简介:摘要本文以不同温度煅烧的油页岩灰为原料制备了聚合氯化铝絮凝剂(PAC)溶液。以此PAC无机絮凝剂和海藻酸钠有机絮凝剂复合处理甲基橙模拟废液,并且深入探讨了絮凝剂投入量、絮凝时间、海藻酸钠加入量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寻找最佳工艺条件。

  • 标签: 絮凝剂 聚合氯化铝 甲基橙模拟废液
  • 简介:目的考察磺胺嘧啶银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的性质。方法通过对磺胺嘧啶银微球进行电镜扫描、差示扫描、红外光谱分析、体外释药行为及抑菌作用研究,考察其性质。结果药物和辅料之间并非简单的物理吸附;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8.87μm,微球中磺胺嘧啶银微球释药行为随释放介质的pH及离子强度的不同而不同;磺胺嘧啶银微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最低抑菌浓度为0.625mg·ml-1,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3125mg·ml-1。结论壳聚糖-海藻酸钠与磺胺嘧啶银发生反应生成了磺胺嘧啶银海藻酸钠-壳聚糖微球,该微球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 标签: 磺胺嘧啶银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微球
  • 简介: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磁性Fe3O4粒子,通过乳化作用把该粒子与海藻酸钠结合制得了磁性海藻酸钠微粒,将该磁性微粒进行表面修饰生成酰氯基团,并通过化学共价法固定漆酶。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固定化条件,在此条件下获得了固定化漆酶;与游离漆酶相比,固定化漆酶与底物ABTS亲和力降低,最适pH值、最适温度相同,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和贮藏稳定性,对染料刚果红的降解率也较高。结果表明,表面改性的海藻酸钠磁性微粒是一种良好的固定化漆酶载体。

  • 标签: 海藻酸钠 磁性微粒 酰氯基团 固定化 漆酶
  • 简介:摘要本文以丙烯酸、丙烯磺酸钠海藻酸钠为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合成了第一网络树脂,并与经氯化钙交联的海藻酸钠第二网络形成了互穿网络复合高吸水树脂。实验表明,随海藻酸钠用量的增加,PAA/PSA/SA树脂吸水倍率呈增加的趋势,保水率在78%以上,释水率在10%~20%范围。随氯化钙浓度的增加,PAA/PSA/SA树脂吸液性能及保水性能下降。

  • 标签: 高吸水树脂,互穿网络,海藻酸钠
  • 简介:目的:悬浮细胞的转染较贴壁细胞存在一定难度,用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细胞培养板培养悬浮细胞使其贴壁,用脂质体2000按照贴壁细胞转染的方法转染悬浮细胞,提供一种高效的转染悬浮细胞的方法。方法:悬浮细胞Jurkat或CCRF-CEM培养于包被了0.1mg/mL多聚赖氨酸的细胞培养板,16h后洗掉未贴壁的细胞,用脂质体2000分别将pWPXLd质粒或靶向人ABL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细胞,24h后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鉴定质粒的转染效率,或用Western印迹鉴定siRNA的干扰效率。结果:pWPXLd成功转染2种细胞,siRNA成功抑制了ABL1的表达。结论:质粒和siRNA均能成功转染,提供了一种高效可行的转染悬浮细胞的方法。

  • 标签: 悬浮细胞 转染 多聚赖氨酸 小干扰RNA 白血病
  • 简介:此刻,你穿戴着笨重的潜水装备坐在船沿。这里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海岸。水中漂浮着一些东西,看起来像一颗颗绿色的小水球。其实,那是某种海藻漂在水面的部分。这类海藻属于巨型海藻

  • 标签: 海藻 潜水装备 加利福尼亚州
  • 简介:海藻糖,是一种稳定的非还原性双糖,由两个吡喃环葡萄糖分子与1,1糖苷键连结而成.在理论上它存在三种不同的正位异构体,即:α,α型、α,β型和β,β型,通常所说的海藻糖是α,α型.海藻糖广泛存在于低等植物、藻类、细菌、真菌、酵母、昆虫及无脊椎动物中,既是一种贮藏性糖类,又是应激代谢的重要产物.

  • 标签: 海藻糖 无脊椎动物 低等植物 还原性 糖分子 糖苷键
  • 简介:海藻酸钠理化性能独特,是一种优质的缓释剂和控制剂。笔者通过实践证明:以海藻酸钠为载体,运用手持技术可以探究水的用量对可溶性固体食盐溶解速率的影响,探究不溶性固体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从而实现手持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融合与创新。

  • 标签: 手持技术 碳酸钙 海藻酸钠 数字化实验 电导率传感器 气体压强
  • 简介:壳聚糖/海藻酸钠生物微胶囊作为一个优良的缓释给药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强度,原料易得、价格便宜,制备工艺简单且可工业化生产而倍受国内外从事生物微胶囊研究的学者关注。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的理化性质、生物微胶囊制备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中药提取物缓释制剂中的应用。

  • 标签: 壳聚糖 海藻酸钠 生物微胶囊 中药 缓释制剂
  • 简介:ε-聚赖氨酸(ε-PL)作为一种新型安全高效的生物食品防腐剂,已被用于食品保鲜和防腐领域,因此研究ε-PL提取与精制方法对工业化生产ε-PL具有重要意义.为有效去除ε-PL发酵液中的色素杂质,本文考察了7种不同型号活性炭对ε-PL离子交换洗脱液的脱色效果和ε-PL吸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LT-720具有ε-PL吸附量小和色素去除能力强的特性.通过脱色条件的优化,确定LT-720脱色条件为:活性炭用量2%(w/v),脱色温度85℃,pH4.0,脱色时间120min.在该条件下,实现ε-PL回收率达到93.8%,色素去除率为75%;洗脱液外观颜色也由橘红色变成淡黄色.全波长扫描结果显示,LT-720能够有效去除吸收峰在300nm~700nm的色素.上述研究结果为ε-PL产品的进一步纯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Ε-聚赖氨酸 色素 活性炭 脱色
  • 简介:凹凸棒石黏土(凹土)对重金属类污染组分具有较强吸附作用,但受原状凹土固液难以分离的制约,目前尚未应用于实际工程。本文利用海藻酸钠对酸改性凹土进行造粒,通过静态批实验分析了其对Sr和Cs的吸附性能,并利用柱迁移实验分析动态迁移规律。结果表明,Sr和Cs浓度为100mg/L,投加量为10g/L时,120min内达到平衡,造粒后的凹土颗粒对Sr和Cs去除率分别为40.4%和45.9%,造粒作用引起吸附效能低于凹土原土,具有明显负效应;柱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剂用量为10.0g、流速为10mL/min时Sr和Cs的去除率达到41.8%和61.5%,随流速增加或降低,去除率均减小。因此,海藻酸钠造粒改性凹土颗粒可作为含Sr和Cs废水处理的备选材料。

  • 标签: 海藻酸钠造粒 酸改性 凹凸棒石黏土 SR CS
  • 简介:在100多年前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制作海藻画曾是风靡一时的时尚消遣。

  • 标签: 海藻 制作 维多利亚时代
  • 简介:历史上有很多帝国,比如秦帝国,罗马帝国。它们有两个共同特征;第一,疆域广;第二,权力大。在生物界,也有这样一个帝国。几十亿年前,帝国的军团就征服了整个地球,至今仍对其他生物,包括我们人类发挥着重要影响力。

  • 标签: 秦帝国 海藻 罗马帝国 共同特征 影响力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