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尼古丁对β-淀粉蛋白(Aβ)细胞毒性的拮抗作用及与β-淀粉蛋白(APP)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的尼古丁分别单独或与Aβ25~35同时作用于PC12细胞24h,然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Blot法检测PC12细胞上清液中的可溶性β-淀粉蛋白α片段(sAPPα)和细胞内胰岛素降解酶的表达水平。结果(1)尼古丁浓度于0.10~500μmol/L时,对PC12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均P〉0.05),当浓度升至1000μmol/L时则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P≤0.05);Aβ25~35浓度于1~100μmol/L时对PC12细胞具有明显毒性作用(均P≤0.01),Aβ25~35浓度降至0.10μmol/L时则失去其毒性作用(P〉0.05)。(2)尼古丁浓度于0.10~1000μmol/L时,对Aβ25~35诱导的细胞毒性呈现不同的作用:尼古丁浓度于0.10~100μmol/L时可部分拮抗Aβ25~35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均P〈0.01),但不能使PC12细胞活力恢复至正常细胞水平(均P〈0.01);而当尼古丁浓度于500μmol/L和1000μmol/L时则不产生拮抗Aβ25~35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均P〉0.05)。(3)Aβ25~35(20μmol/L)和尼古丁(100μmol/L,1000μmol/L)单独或联合作用均可引起PC12细胞可溶性β-淀粉蛋白α片段分泌水平升高(均P〈0.01),其中以尼古丁浓度为100μmol/L时可溶性β-淀粉蛋白α片段的分泌水平最高。(4)浓度为20μmol/L的Aβ25~35可导致胰岛素降解酶表达水平降低(P〈0.01),而浓度为100μmol/L的尼古丁可明显拮抗这种作用(P〈0.01),1000μmol/L的尼古丁则无明显拮抗作用(P〉0.05);将浓度为100μmol/L和1000μmol/L的尼古丁分别单独作用于PC12细胞时,胰岛素降解酶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尼古丁对Aβ25~35诱导的细胞毒性的拮抗作用与可溶性β-淀粉蛋白α片段的分泌水平并无直接关系,而可能与�

  • 标签: 烟碱 淀粉样 Β蛋白 淀粉样 β蛋白前体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淀粉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儿童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之间关联,寻找合适的单核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为提前诊断和干预儿童青少年BD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78例汉族儿童青少年BD患者(病例组)和178例正常儿童青少年(对照组),提取两组外周血基因组DNA,从APP基因上取4个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位点,采用LDR-PCR SNP基因分型方法对儿童青少年BD患者和正常儿童青少年进行SNP分析。SPSS 22.0分析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并使用软件SHEsis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APP基因4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P基因4个SNP位点rs2040273、rs466433、rs463946、rs364048与BD相关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4个SNP单倍型表明AACT、AGGC、GACT占总数的80%以上,单倍型中AGGC在病例组中所占百分比(11.9%)高于对照组(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AGGC单倍体的关联比值比为2.727。结论APP基因4个SNP位点rs2040273、rs466433、rs463946、rs364048以及AGGC单倍型与汉族儿童青少年BD关联,APP基因是BD易感基因之一。

  • 标签: 单核苷酸多态性 淀粉样前体蛋白 基因多态性 双相情感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素阿尔茨海默病(AD) PET显像的β-淀粉蛋白(Aβ)沉积程度与血液生物标志物Aβ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经临床诊断为AD并行11C-匹兹堡化合物B(11C-PIB)PET显像阳性的患者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68.5±9.0)岁,病程(40.9±23.3)个月;轻度患者8例,中重度患者15例。收集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等临床信息,测量患者血液Aβ42、Aβ40浓度。分析轻度和中重度患者上述指标及Aβ42/Aβ40的差异。对所有患者11C-PIB PET图像进行基于素的单样本t检验,对轻度和中重度患者11C-PIB PET图像进行基于素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血液生物标志物指标与11C-PIB PET图像的Aβ沉积程度进行基于素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中重度AD患者MMSE评分低于轻度AD患者[(9.67±4.37)与(17.13±2.80)分;t=4.349,P<0.001],病程长于轻度AD患者[(48.8±23.8)与(26.0±13.5)个月;t=-2.489,P<0.05]。AD患者Aβ主要沉积于双侧额叶、右侧颞叶、右侧枕叶及后扣带回(t值:0.44~0.67,均P<0.001)。相对于血液中Aβ42(r值:-0.33~0,均P>0.05)和Aβ40(r值:-0.41~0,均P>0.05),Aβ42/Aβ40(r值:-0.62~-0.41,0.41~0.66,均P<0.05)与Aβ沉积有更加密切联系。结论基于素的11C-PIB PET显像分析可以更直接、客观地反映脑内Aβ沉积,AD血液生物标志物Aβ42/Aβ40具有预测脑内Aβ沉积的潜力。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蛋白 噻唑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简介:目的:观察Kozak序列(+4G)对稳定转染的人淀粉蛋白(hAPP751)-EGFP融合真核表达载体在CHO细胞中表达的影响,为APP的水解代谢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分别将含Kozak序列(+4G)和不含Kozak序列的hAPP751全长基因片段亚克隆入pEGFP-N1表达载体,得到pEGFP-hAPP751(+4G)和pEGFP-hAPP751重组质粒,转染CHO细胞,通过G418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再用倒置荧光显微镜挑取绿色荧光强的细胞进行亚克隆,并观察融合蛋白的表达强度和细胞定位,最后用EGFP抗体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融合蛋白。结果:PCR、酶切和测序证明将含Kozak序列(+4G)和不含Kozak序列的hAPP751全长基因片段分别连入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EGFP-hAPP751(+4G)稳定转染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产生较强的绿色荧光,其中在细胞质中成不均匀颗粒状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约156000的融合表达蛋白,与预期相符;pEGFP-hAPP751转染细胞,其绿色荧光十分微弱且在整个细胞均匀分布,Western印迹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约26000的EGFP,但检测不到预期的hAPP751-EGFP融合表达蛋白。结论:Kozak序列(+4G)可以明显促进hAPP751的表达,获得稳定转染且高水平融合表达hAPP751-EGFP的细胞株。

  • 标签: Kozak序列(+4G) 人淀粉样前体蛋白751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真核表达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复杂,在我国,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炎症在动脉粥硬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与未来的心血管事件相关。炎症相关生化标记物如血清淀粉蛋白在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血清淀粉蛋白A(serumamyloidAprotein,SAA)合成、代谢、功能等方面进行阐述,了解近年来SAA在动脉粥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 标签: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研究广州市城乡结合部-石牌村老年人群血清淀粉蛋白A(SAA)水平。方法:从该村原居民老年人群血清标本(共950份)随机抽取151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SAA水平。结果:本研究人群SAA总体水平为(1104±986)ng/mL,且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组人群间SAA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目前SAA测量方法的标化及正常值范围的制定对SAA测定的广泛开展非常必要和迫切。

  • 标签: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危险因素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我国成人血清β淀粉蛋白(Aβ1-28)含量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为研究Aβ1-28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平衡饱和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智能正常成人人群中血清Aβ1-28含量,其中青年组(20~35岁)l00例、中年组(36~59岁)100例、老年组(60~79岁)100例与高龄老年组(80~94岁)35例.结果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高龄老年组血清Aβ1-28含量分别为(0.77±0.16)μg/L、(0.77±0.17)μg/L、(0.68±0.20)μg/L、(0.67±0.25)μg/L.结论我国智能正常成人人群中血清Aβ1-28水平与年龄无直接关系.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Β蛋白 年龄因素 放射免疫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淀粉蛋白(APP)在脑胶质瘤组织和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1)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脑胶质瘤标本56例,其中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Ⅰ级9例、Ⅱ级14例、Ⅲ级18例、Ⅳ级15例,另外收集同期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血肿清除术时切除的坏死脑组织作为对照,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别检测脑胶质瘤组织和对照脑组织APP蛋白和mRNA的表达。(2)除了上述56例脑胶质瘤患者,另外选择同期收治的4例病毒性脑膜炎、4例细菌性脑膜炎、4例自身免疫性脑炎、5例癫痫和3例偏头痛患者及3例正常对照者,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脑脊液中APP含量。结果(1)Western blotting、RT-qPCR检测结果显示WHO分级Ⅰ、Ⅱ、Ⅲ、Ⅳ级胶质瘤组织APP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高于对照脑组织,且WHO分级Ⅰ级和Ⅱ级、Ⅲ、Ⅳ级脑胶质瘤组织APP蛋白和mRNA的表达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HO分级Ⅰ级和Ⅱ级脑胶质瘤中,首发组与复发组间脑胶质瘤APP蛋白和mRNA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HO分级Ⅲ级和Ⅳ级脑胶质瘤中,复发组脑胶质瘤APP mRNA的表达均高于首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ELISA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自身免疫性脑炎、癫痫和偏头痛患者与正常对照者脑脊液中APP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HO分级Ⅰ、Ⅱ、Ⅲ、Ⅳ级脑胶质瘤患者脑脊液中APP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者,且WHO分级Ⅰ级和Ⅱ级、Ⅲ、Ⅳ级脑胶质瘤患者脑脊液中APP含量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胶质瘤组织和胶质瘤患者脑脊液中APP呈高表达,其含量与脑胶质瘤病理等级有关,脑脊液中APP表达量可作为早期筛查脑胶质瘤患者的新方法。

  • 标签: 淀粉样前体蛋白 神经胶质瘤 脑脊液 胶质瘤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淀粉蛋白A(SAA)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88例肝癌、30例慢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及7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AA、α1酸性糖蛋白(α1-AG)表达,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及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肝癌组血清SAA较肝硬化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α1-AG较肝硬化组比较亦明显升高(P<0.05);肝硬化组血清SAA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而α1-AG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SAA对诊断肝细胞肝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肝癌诊断血清学标志物。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淀粉样蛋白A 甲胎蛋白 &alpha 1酸性糖蛋白
  • 简介: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和肠道病毒71(EV71)病毒等多种途径传播而引起的以发热和手足口部皮疹为临床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手足口病患儿在第1、第2期皆可治愈,但少数患儿会出现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病情变化突然,短期内迅速进入第3期,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对手足口病感染的早期检测、早期识别尤为重要。

  • 标签: 血清淀粉样蛋白 急性传染 肠道病毒 早期检测 病毒性脑炎 细菌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探讨尼古丁对β-淀粉蛋白诱导小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本实验是将小胶质细胞培养后分组、为正常对照组、Aβ组、尼古丁组、Aβ+尼古丁组。24h后通过MTT台盼蓝计数,Hoechst染色的方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加入不同剂量尼古丁后,小细胞增殖存活的情况。结果Aβ能激活小胶质细胞凋亡,但尼古丁能明显抑制Aβ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凋亡,对小胶质细胞产生保护作用。结论1.β-淀粉蛋白促进小胶质细胞凋亡;2.尼古丁抑制β-淀粉蛋白诱导小胶质细胞凋亡;

  • 标签: 小胶质细胞 &beta &mdash 淀粉样蛋白 尼古丁 &alpha -7 nAChRs
  • 简介:摘要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淀粉蛋白A(SAA)、颗粒蛋白(PGR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发现血清SAA、PGRN在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中呈高表达,AECOPD患者血清SAA、PGRN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及预后均具有负相关性。血清SAA、PGRN水平升高是AECOPD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清SAA、PGRN有助于预测AECOPD病情及预后。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血清淀粉样蛋白A 颗粒蛋白前体 表达水平 预后
  • 简介:模型组小鼠大脑内APP含量亦低于空白组,各给药组和模型组大脑顶叶皮层阳性神经元APP的表达则相对较少,而PNS高、低剂量组的APP免疫阳性细胞个数则均低于空白组

  • 标签: 体蛋白 前体 大脑淀粉样
  • 简介:摘要脑淀粉血管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常常共存,二者在临床表现上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β淀粉蛋白在这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中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明确Aβ的作用有助于认清疾病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把握这两种疾病不同的临床特征,更好地作出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脑淀粉样血管病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普通组)、疱疹性咽峡炎合并细菌感染患儿(实验组)及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 SAA、 hs-CRP联合检测,探讨 SAA及 hs-CRP在疱疹性咽峡炎合并细菌感染早期诊断中的诊断效能,为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应用人血清淀粉蛋白 A试剂盒及 C-反应蛋白试剂盒检测普通组、实验组、对照组的血清 SAA及 hs-CRP,比较分析两者在各组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普通组、实验组患儿 SAA和 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实验组 SAA和 hs-CRP水平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血清中 SAA及 hs-CRP联合检测在疱疹性咽峡炎合并细菌感染患儿早期诊断中具有诊断价值,可以为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清淀粉样蛋白 A, C反应蛋白,疱疹性咽峡炎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