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644—1911年统治中国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地征服的王朝",而乾隆时期(1736—1795)则是清王朝的鼎盛时期。①清朝通过军事行动建立的这个帝国,是近现代中国民族国家界定领土的基础~②。与它的前朝明朝相比,明朝甚至从未能成功地控制鄂尔多斯,这个位于河套地区的中国西北的贫瘠之地。而清朝的满洲统治者则成功地将东北亚、蒙古、西藏、塔里木盆地和准噶里亚并入了清帝国的版图之中。

  • 标签: 乾隆时期 清朝 中国历史 近现代中国 塔里木盆地 鼎盛时期
  • 简介:清代满语国际传播的原因主要基于满族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基督教现实的传教需要以及满语自身类型上的特点;西欧与俄国的满语学习都曾经历过“教士”与“学院”两个阶段,朝鲜半岛“司译院”则设立了专门的“女真厅”来培养满语人才;清代满语的国际传播也通过“满译汉籍”促进了传统儒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 标签: 清代 满语 国际传播 传教 教材
  • 简介:票号的"两权分离"和"人力资本持股"是明清晋商经营管理制度中两个重要的创新,它使票号得以迅猛发展。但同时又成为票号衰败的缘由之一:一方面,由于两权分离制度中财东的过分放权并缺乏对经理有效的制约,使得代理成本、道德风险不断增加,从而威胁了票号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人力资本股制度由于没有合理有效地控制,最终使得人身股份额大大超过了资本股份额,组织内部的权责利出现了明显的不对等。这些都加速了票号的衰亡。

  • 标签: 票号 “股份制” 两权分离 人力资本股
  • 简介:【摘要】西藏自古以来地方教育都是以宗教教育为主的,而且享受教育一直是贵族的专利,绝大部分平民阶层都没有学习的机会。至清代,西藏教育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直至民国,出现了宗教教育、政府教育、私塾教育、地方政府教育、外国西方教育等多种不同的教育形式共存的局面。究其缘由,与这一时期政治制度的多变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教育变革 民国时期西藏 清朝民国时期
  • 简介:李鸿章送礼封建旧官场,送礼的名堂是很多的,除一年“三节两寿”的“节敬”、“贺仪”外,冬天有“炭敬”,夏天有“冰敬”。这当然是文雅的说法,说白了,就是送些银子给你烤火、吃冷饮。左宗棠做闽浙总督时,据说每年冬天送给工部右侍郎潘祖荫的“炭敬”银子,照例是1000两,这是报他多年前的救命之恩。

  • 标签: 清朝 李鸿章 左宗棠 送礼 冬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清朝屯田乌廷玉屯田是清朝经济史的重要课题之一,但迄今尚无专文论列,本文试根据清朝官方文书,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清朝屯田发展、作用、特点等问题进行较全面的探讨,提出来供学术界参考,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指正。一、屯田区的建置和发展清族入关以前,已在东...

  • 标签: 新疆屯田 文献通考 清政府 《大清会典事例》 乌鲁木齐 田区
  • 简介:这是一张从德国购回的我国清朝时期明信片,明信片以全英文标注.其中“Tientsin”是对“天津”的标准英语翻译.其后被国人用不符合英文发音规则“TianJin”替代.有趣的是.如今连外国友人也入乡随俗读“TianJin”。

  • 标签: 明信片 清朝 巡警 英语翻译 英文
  • 简介:奏折,是清代官吏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因用折本缮写,故而得名。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本文展示的三件档案中,由皇帝在奏折行间或尾幅亲自以朱笔批示.谓之“朱批”,经过朱批的折子,称为“朱批奏折”。奏折形式一般为素纸,封、底有折。缮折后装入折匣,外包以黄绫。奏折按其内容可分为奏事折、奏安折、谢恩折及贺折四类.其公文程式各有不同。

  • 标签: 奏折 清朝 公文程式 皇帝 官吏
  • 作者: 南觅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新历史》 2009年第1期
  • 机构:我们经常说,是鸦片战争打开了国门,但鸦片战争可是打了两次的,而且这两次战争给当时中国主流社会——官绅士大夫阶层带来的感受截然不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清太医院初设在北京正阳门内东江米巷,今东交民巷西口路北附近。太医院大门悬挂“太医院”匾。大门前左为“土地祠”,右为“听差处”。太医院有大堂五间,悬挂康熙帝御赐名医黄运的诗文.“神圣岂能再,调方最近情。存诚慎药性,仁术尽平生。”医生讲求“诚慎仁术”四字。大堂左侧南厅,是御医办公厅堂,右侧为北厅。后为先医庙,供奉伏羲、神农、黄帝的塑像,

  • 标签: 看病 清朝 医院 办公厅 仁术
  • 简介:翻开中国2000多年有皇帝的历史,能够发现一个基本规律,大凡一个统治比较稳定、长久的朝代,其当朝的皇帝,多是能够认真学习、领悟、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的皇帝,反之,则往往或因荒淫造成其政权的短命,或因不学无术使国家风雨飘摇。

  • 标签: 皇帝 “国学” 中国传统文化 清朝 政权 国家
  • 简介:胡雪岩看着那姑娘说,他还想在皇宫里装电话,这诗上说有个女子

  • 标签:
  • 简介: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有大妃阿巴亥之宠,因为她年轻漂亮,12岁嫁给了已经43岁的努尔哈赤,又生了3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一时间成为宠冠后宫的主人,引来当时汗王其他妃嫔的忌妒;同时,引起了当时四大贝勒的不安,主要是,惧怕大妃将来拥子自重,争夺皇权,最终在努尔哈赤去世之后,大妃遭到不幸的结局一一殉葬,这其实是一次残酷的宫斗事件。

  • 标签: 清朝 努尔哈赤 多尔衮
  • 简介:殿试是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形式,清朝殿试已经制度化和规范化,在考试试期、场次、规格、考官等方面皆有明确规制。清朝殿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多,试期变化较大。本文根据《清实录》及相关资料记载,对清朝殿试时间进行统计,并分析其特点及变化的相关原因。

  • 标签: 殿试 试期 《清实录》
  • 简介:傲慢与偏见1675年3月,俄国沙皇派尼古拉使团来华。觐见康熙帝时,清朝的礼仪官按惯例要求尼古拉行三叩九拜之礼,尼古拉大摇其头,他的理由很充分:在俄罗斯他只在上帝面前跪倒双膝,即便对沙皇也只行单膝跪地的吻手礼。礼仪官们懵了,如此失礼之事前所未有,大家好话说尽,哄了尼古拉半天,有个官员还差点儿给他跪下。

  • 标签: 礼仪 清朝 外交 尼古拉 康熙帝 俄罗斯
  • 简介:洧广总督张之洞1905年从日本购进两个“山田”式侦察气球,直径约3米、长10余米,下系巨缆,固定在大绞盘上由士兵摇轴旋转升降,气球下悬吊篮。1908年4月,湖北陆军第八镇率先成立气球侦察队,并聘有日籍教练,

  • 标签: 清朝 空军 中国 气球 张之洞 侦察
  • 简介:乾隆五年(1740)秋,北京死了一个石匠,其丧事之风光轰动了京师,达官贵人接踵而至,内阁九卿纷纷往吊,连三朝元老张廷玉也差人送帖。原来该石匠生前承包皇家工程,死后留下巨额家产,又无儿女,义孙义婿争执不下,于是各自拉拢达官贵人以助声势,前去祭吊的官员可按品级分获500—2000两的酬谢,众官僚自然趋之若鹜。

  • 标签: 知耻 清朝 石匠 达官 丧事 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