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基和基苯胺是二酰胺杀虫剂,它们的目标是鱼的丝状受体。鱼的NiTi受体是钙离子释放的重要通道。二酰胺杀虫剂作用于昆虫,迫使鱼类的尼廷受体打开,导致细胞质钙离子流失,浓度升高,导致昆虫肌肉收缩功能瘫痪,使昆虫停止进食,最后导致昆虫死亡。氯苯那普利和氯那普利的作用时间长,毒性极低,安全性高,对蜜蜂、鱼类、天敌、人和动物、鸟类等也非常安全。栋它们主要对胃有毒,对害虫有接触性致命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酰胺和氯硝苯地平对甲霜灵的毒性作用。

  • 标签: 黑胸散白蚁 溴氰虫酰胺 毒杀效果
  • 简介:为探究酰胺对白背飞虱的亚致死效应,采用稻茎浸渍法,分别以LC_(10)和LC_(25)浓度的酰胺胁迫白背飞虱3龄若虫,观察受胁迫后试发育历期、产卵量和雌寿命的变化情况,并组建了其F_1代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结果表明:经LC_(10)和LC_(25)浓度酰胺胁迫后,F_0代白背飞虱单雌产卵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分别减少了40.41%和41.36%;F_1代雌比例(Fr)及孵化率(Ha)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其繁殖力(Fd)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4.41%和16.31%,预测的后代数量(N)及种群增长趋势指数(I)也均低于对照组。经酰胺LC_(10)和LC_(25)浓度处理后,白背飞虱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0.78和0.64。根据研究结果推测,在田间施用酰胺防治水稻害虫时,不仅对当代白背飞虱有致死效应,对其后代种群的增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溴氰虫酰胺 亚致死效应 白背飞虱 种群 生命表
  • 简介: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豇豆中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呋胺、噻嗪和啶脒残留量的方法。豇豆样品经乙腈提取,通过QuEChERS法净化后,采用AcquityUPLC??BEHC18色谱柱分离,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以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结果表明:在0.01~1μg/mL内5种农药的峰面积与其相应的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在0.01、0.1和1mg/kg3个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71%~129%,相对标准偏差为0.90%~20.8%(n=5)。5种农药在豇豆中的检出限为0.084~4.0μg/kg,定量限为0.80~16.6μg/kg。该方法简单灵敏,定量准确,可用于分析豇豆中的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呋胺、噻嗪和啶脒的残留量。

  • 标签: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豇豆 溴氰虫酰胺 乙基多杀菌素 呋虫胺 噻虫嗪
  • 简介:通过6种农药林间注干防治松材线虫病,试验结果表明:4.8%氯氟酰胺和4.5%甲维盐能够有效抑制树体内松材线虫的繁殖。建议进一步深入研究新型的杀虫剂氯氟酰胺室内杀线虫活性和林间防治效果。

  • 标签: 松材线虫 氯氟氰虫酰胺 药剂筛选 注干施药
  • 简介:众所周知蚊虫能传播多种疾病统称为蚊媒病。我国的蚊媒病有疟疾、淋巴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目前防治蚊虫已经不只为了切断上述蚊媒病的传播,而且也是为了防止或减少它们的吸血骚扰和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的环境。近年来灭蚊提倡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同时也包括化学防治,生

  • 标签: 溴氰菊酯 悬浮剂 可湿性粉剂 浸泡蚊帐 处理蚊帐 淡色库蚊
  • 简介:新型邻甲酰胺基苯甲酰胺类内吸性杀虫剂氯苯甲酰胺具有广泛的杀虫谱,能够用于多种作物,且持效性好、活性佳,毒性低,对环境生物安全,与市场主流杀虫剂产品无交互抗性且与多种大宗杀虫剂具有良好的相混性,受到国内外农药市场的广泛关注。

  • 标签: 苯甲酰胺 国内外 内吸性杀虫剂 农药市场 生物安全
  • 简介:摘要我国为农业大国,但是病虫害繁多,农药尤其是杀虫剂的使用逐渐增多,寻找一个新型的高效安全的作用靶点成为当前困扰很多学者的一大难题,因此鱼尼丁受体抑制剂以其广谱、高效、低毒和安全的特点成为农药研发的重要领域,也是未来农药生产发展的方向。此类抑制剂通过激活靶标害虫的鱼尼丁受体而防治害虫,鱼尼丁受体被激活后,可刺激昆虫释放横纹肌和平滑肌细胞内贮存的钙离子,使害虫停止取食、抽搐、呕吐、致昏、肌肉收缩僵直及致死。当前鱼尼丁受体抑制剂主要是通过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和化学合成两种方法得到,从天然产物中提取鱼尼丁受体目前并无突破性进展,因此其主要来源还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而在化学合成方法中氯苯甲酰胺的应用最为广泛。

  • 标签: 农药 氯虫苯甲酰胺 合成
  • 简介:摘要:在百色市田阳区百育镇四那村开展相关试验,以当地常用的200克/L氯苯甲酰胺SC、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和5%阿维菌素SC作为对照药剂,试验探讨拜耳公司生产的200克/L四唑酰胺对水稻常见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防治的田间效果。结果表明:药后7d,200克/L四唑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达到96%以上,药后14d杀虫效果达100%,杀虫效果最好,杀虫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达到并超过氯苯甲酰胺的防治效果,极显著优于对照常用的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阿维菌素,并且对水稻植株生产安全[1]。

  • 标签: 稻纵卷叶螟 四唑虫酰胺 防治效果 药效试验
  • 简介:本文介绍了在“新端州”号飞翔客船上,合并应用菊脂、甲由药杀灭蟑螂方法及效果。采取此法,用药量较少,防制效果显著,维持时间可长达一年,持续效果可靠,简便易行,省时省力,比超低容量喷雾杀灭蟑螂更为理想。对“新端州”客轮上灭蟑螂,我们曾多次采用单纯2.5%菊脂可湿性粉剂撒放,在投药初期效果显著,但经过三个月后蟑螂又重新出现繁殖,侵害率和指数很快恢复灭前水平。自1993牢11月份起,合并应用菊脂和甲由药,杀灭效果显著,而且维持时间长。现报告结果如下:

  • 标签: 溴氰菊酯 甲由药 灭蟑螂 药物防制 密度监测
  • 简介:摘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0.1%TFA水=40∶60为流动相,采用C18柱和紫外检测器(VWD)对地表水水中菊酯进行分离和测定。结果表明,流动相流量为1.0ml/min、固定波长为238nm时菊酯能被有效分离和测定;线性范围为0.019-1.00μg/L时,相对标准偏差≤5.0%,水样加标回收率为81.9%-87.5%,检出限为0.0017μg/L,定量限为0.0068μg/L。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和准确度,可用于分析地表水中菊酯。

  • 标签: 检测 溴氰菊酯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摘要: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研究氯苯甲酰胺和噻胺复配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两者配比在1:2到1:4时有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56%氯苯甲酰胺•噻胺颗粒剂有效成分用量117.6、134.4、151.2 g a.i./ha防效分别为为81.6%、84.3%、89.9%,防效相当或显著高于对照药剂0.4%氯苯甲酰胺颗粒剂有效成分用量42 g a.i./ha的防效,但都显著高于0.5%噻胺颗粒剂有效成分用量300 g a.i./ha处理的防效。0.56%氯苯甲酰胺•噻胺颗粒剂可用于防治稻纵卷叶螟。

  • 标签: 氯虫苯甲酰胺 噻虫胺 稻纵卷叶螟 毒力测定 防效
  • 简介:目的了解江门市白纹伊蚊对菊酯的抗性现状,为合理有效地进行蚊虫化学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结果不同社区白纹伊蚊对菊酯的抗性表现具有差异,外海社区的半数致死浓度是0.0045mg/L,呈敏感性(2〉抗性倍数);春晖苑、甘化、礼乐等社区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是0.0223、0.0225、0.0278mg/L,春晖苑、甘化、礼乐等社区的抗药性水平均呈低抗性(2≤抗性倍数〈10)。结论江门市部分社区白纹伊蚊对菊酯产生低抗性,应注意科学用药以克服或延缓蚊虫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 标签: 白纹伊蚊 抗性 溴氰菊酯
  • 简介:目的评估白纹伊蚊对菊酯的抗性风险,预测抗性发展速率,为科学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群体汰选法获得抗性品系,采用数量遗传学的域性状分析法估算抗性现实遗传力(h2)并预测不同选择压力下抗性发展的速率。结果经过17代的室内选育,白纹伊蚊对菊酯的抗性达到36.7倍;白纹伊蚊对菊酯的抗性h2为0.1257,抗性风险较大;根据抗性发展规律,得出3个不同阶段的h2分别为0.1169(F0~F5)、0.1540((F5~F11)、0.0114(F11~F17),根据不同阶段的h2值预测不同选择压力下(死亡率50%、60%、70%、80%、90%),抗性上升10倍所需的代数分别为7.3~105.2、6.4~92.6、6.4~92.6、5~72、3.3~47.6、2.4~35.2代。结论白纹伊蚊对菊酯抗性风险大,应科学合理用药。

  • 标签: 白纹伊蚊 溴氰菊酯 现实遗传力 抗性风险评估
  • 简介:用近红外(NIR)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进行了敌杀死乳油中有效成分菊酯含量的快速检测。通过比较敌杀死乳油与常用溶剂的近红外光谱,确定了乳油中使用的溶剂为二甲苯。在敌杀死乳油中加入二甲苯或菊酯原药来配制不同浓度的校正集,采用PLS建立了有效成分菊酯的分析模型,模型的决定系数R2、校正标准差(SEC)、交互验证参差均方根(RMSECV)值分别为0.9999,0.013和0.022。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准确测定商品农药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菊酯制剂的现场、在线分析。

  • 标签: 近红外光谱 农药制剂 偏最小二乘法 分析 溴氰菊酯
  • 简介:5月27—28日,国内8家腈重点生产企业的代表,在中化蓝天集团的召集下,齐聚浙江上虞,针对行业面临的产能过剩、过度竞争导致企业普遍面临亏损的问题,就如何加强行业协商、提高环保安全门槛以及酝酿成立行业协会等事宜进行了商讨。

  • 标签: 溴虫腈 生产商 行业协会 生产企业 过度竞争 环保安全
  • 简介:摘要:在丙烯酰胺国标检测方法(GB/T5750.8 -2006 10.1)基础上,本文采取氮吹水浴加热方法来浓缩定容和调整新仪器的色谱程序升温条件,改善2,3-二酰胺(丙烯酰胺化产物)的峰型,验证线性系数、稳定性、准确性和痕量分析水平4个关键性指标。目标物的线性系数r>0.999;精密度RSD

  • 标签:
  • 简介:建立了氯苯甲酰胺在甘蔗和土壤中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氯苯甲酰胺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进行了研究。样品用乙腈提取,经Florisil固相萃取柱及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当添加水平为0.05~2mg/kg时,氯苯甲酰胺在甘蔗植株地上部分(包括茎秆和叶片)、茎秆(去除叶片后的地上至肥厚带部位)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7%~9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11.6%。氯苯甲酰胺在3种基质中的最小检出量(LOD)均为0.2ng,最低检测浓度(LOQ)均为0.05mg/kg。两年两地的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0.4%氯苯甲酰胺颗粒剂在甘蔗下种时一次沟施后覆土,以有效成分用量120和180g/hm2施药时,在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在1.18~3.57mg/kg之间,半衰期为12.4~18.2d;成熟时采收,甘蔗茎秆中氯苯甲酰胺的残留量低于0.05mg/kg。参照我国制定的甘蔗上氯苯甲酰胺的临时最大残留限量(TMRL)值0.05mg/kg,按照推荐剂量及推荐剂量的1.5倍分别施药1次,成熟时采收甘蔗是安全的。

  • 标签: 氯虫苯甲酰胺 甘蔗 土壤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摘要:本文用流点法、粘度曲线法等方法对12%甲维氯苯甲酰胺悬浮剂的配方组成进行筛选,最终确定的配方为:甲维盐有效成分含量为3%、氯苯甲酰胺有效成分含量为9%、ZX-556 2%、ZX-EP311 3%、黄原胶0.2%、硅酸镁铝1.5%、乙二醇4%、防腐剂S-30 0.3%、消泡剂TIS-382 0.3%、水补足至100%。

  • 标签: 甲维盐 氯虫苯甲酰胺 悬浮剂 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