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的红色黏稠混悬液。正常成人血量占体重的7%~9%,成人平均血量5L左右,其中血浆约占55%,血细胞约占4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通过循环系统与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密切联系,参与机体呼吸、运输、防御、调节体液渗透量和酸碱平衡等各项生理功能活动,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和内外环境平衡。在病理情况下,各器官组织的病变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血液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因此血液常规检验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也可为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血液 溶血性 检验
  • 简介:摘要胎儿及新生儿免疫溶血疾病是由母体IgG型同种免疫性红细胞抗体进入胎儿体内,作用于表达抗体对应抗原的胎儿红细胞,以胎儿及新生儿溶血为主要病理过程,以贫血和新生儿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围产期常见疾病。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在胎儿及新生儿免疫溶血疾病的病理生理、红细胞同种免疫性抗体与胎儿及新生儿免疫溶血疾病的临床相关性、妊娠同种免疫的实验室检测,以及胎儿及新生儿免疫溶血疾病高危病例的临床评估、治疗和预防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幼红细胞增多症,胎儿 Rh同种免疫 免疫球蛋白G 同种抗体
  • 简介:不规则抗体指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临床上多因妊娠或输血等同种免疫刺激产生,也可由自身免疫性、药物诱发性产生,多为IgG和/或IgM性质的抗体,可不同程度地导致临床血型鉴定困难、疑难配血、新生儿溶血病及临床溶血输血反应等,因而输血前或产前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非常必要。对于无法鉴定的疑难标本,可在血清学水平基础上结合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以及通过PCR和PCR—SSP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从母体血浆中抽提胎儿游离DNA基因分型或疑难配血患者基因分型,以进一步预测胎儿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可能性及为疑难配血患者提供合适的血液,以备临床采取措施早期防治不规则抗体导致的同种免疫溶血疾病,实现优生优育和降低输血反应。本文就红细胞系统不规则抗体的产生原因、种类、实验室检测、致病机制、临床症状和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红细胞系统 不规则抗体 同种免疫 溶血病
  • 简介:摘要溶血贫血(hemolyticanemia)是指红细胞遭破坏致使其寿命缩短,且溶血程度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时所引起的贫血。临床表现特点是贫血、黄疸、脾肿大、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幼红细胞增生。当骨髓造血功能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破坏时,可不发生贫血称为溶血疾病

  • 标签: 溶血性贫血 护理
  • 简介:基金项目贵港市科技局科研项目贵科攻关1105024,业字(2011)5号文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diseasenewbom,HDN)相关实验中与传统试管法的比较研究。方法对339例母婴血型不合疑似ABO-HDN的新生儿用传统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结果微柱凝胶法、试管法检测结果分别为直接抗球蛋白实验结果阳性82例、118例,阳性率24.2%、阳性率34.8%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游离试验阳性239例、202例,阳性率70.5%,阳性率59.6%,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释放试验阳性260例、205例,阳性率76.6%、阳性率61.4%,两法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直接抗球蛋白实验,传统试管法比微柱凝胶法阳性率更高,灵敏度更高;但在游离试验及释放试验中,微柱凝胶法比传统试管法阳性率更高、灵敏度也更高。微柱法试验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耗时短,标本用量少,结果直观明了等优点,阳性率高,与临床诊断符合率高,在临床新生儿溶血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溶血 ABO血型不合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放散试验游离试验
  • 简介:摘要继发于淋巴增殖性疾病(LPD)的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AIHA)可发生于LPD的任何阶段,可先于LPD发生,通常与LPD同时发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与原发性AIHA不同,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差,本文总结近年来继发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AIHA的特征、免疫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

  • 标签: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贫血,溶血性,自身免疫性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抗-Dia引起的胎儿及新生儿免疫溶血疾病(hemolytic disease of fetus and newborn, HDFN)新生儿的诊治过程。患儿生后3 h开始出现皮肤黄染并逐渐加重,转入东莞市妇幼保健院治疗。患儿生后5、9 h血红蛋白分别为82和76 g/L,总胆红素分别为243.2和309.8 μmol/L。生后12 h,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标本,进行HDFN的免疫血液学检测。结果显示,患儿及其父亲血型为A型、RhDCCee,母亲为A型、RhDCcee;直接抗球蛋白试验中患儿为强阳性(++++),父母均阴性;患儿血浆、红细胞放散液及其母亲血浆与抗体筛选试剂红细胞反应均阴性,但与患儿父亲红细胞反应均阳性。对患儿采用光疗、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以及选择ABO及RhD血型与患儿相同,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进行紧急换血治疗后,效果良好。换血治疗后,用患儿换血前的血浆、红细胞放散液及其母亲血浆与抗体鉴定谱细胞反应,均检出了IgG抗-Dia。鉴定患儿及其父母Dia血型,患儿及其父亲为阳性,母亲为阴性。因此患儿被诊断为抗-Dia引起的HDFN。

  • 标签: 幼红细胞增多症,胎儿 婴儿,新生 血型抗原 胎儿及新生儿免疫溶血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溶血贫血的检查。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经验。结论临床上有急性或慢性溶血贫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贫血、红细胞破坏增多、骨髓代偿性增生及红细胞有缺陷或寿命缩短的证据,此时可以肯定溶血贫血的诊断。

  • 标签: 溶血性贫血 检查 检验
  • 简介:摘要对于溶血贫血,溶血的速度和患者对贫血的耐受能力,对决定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及其输血量十分重要,许多情况并不需要输注红细胞。需要输注时,也不应以提高红细胞计数达到正常水平为目的。对需要长期依赖红细胞输注替代治疗的患者,应充分权衡输血利弊,尽可能减少输血次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延缓或避免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发生。红细胞膜病变和红细胞酶缺陷引起的溶血贫血,主要的防治措施是减少诱因、对症处理,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输血。

  • 标签: 溶血性贫血 输血治疗 自身抗体 输血前检查
  • 简介:摘要对于溶血贫血,溶血的速度和患者对贫血的耐受能力,对决定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及其输血量十分重要,许多情况并不需要输注红细胞。需要输注时,也不应以提高红细胞计数达到正常水平为目的。对需要长期依赖红细胞输注替代治疗的患者,应充分权衡输血利弊,尽可能减少输血次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延缓或避免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发生。红细胞膜病变和红细胞酶缺陷引起的溶血贫血,主要的防治措施是减少诱因、对症处理,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输血。

  • 标签: 溶血性贫血 输血治疗 输血前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64岁男性患者因头晕、便血行胃镜检查,结果示胃溃疡并出血,胃镜术后给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当归补血口服液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逐渐好转,无呕血及黑便。实验室检查示总胆红素(TBil)9.9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4.6 μmol/L。4 d后加用瑞巴派特0.1 g口服、3次/d。次日晨患者出现酱油色尿,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总胆红素81.4 μmol/L,直接胆红素8.9 μmol/L,乳酸脱氢酶(LDH)1 448 U/L。考虑为溶血黄疸,可能与瑞巴派特有关,停用该药,其余药物继续治疗,并给予碳酸氢钠1g口服、3次/d碱化尿液及补液等治疗。2 d后患者尿色较前变浅,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消退,实验室检查示总胆红素43.1 μmol/L,直接胆红素11.2 μmol/L,LDH 842 U/L。

  • 标签: 溶血 黄疸 瑞巴派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