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潘天寿(1897年-1971年)早年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又号雷婆头峰寿者。浙江宁海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教授。1928年到国立艺术院任国画主任教授。1945年任国立艺专校长。

  • 标签: 潘天寿 作品欣赏 师范学校 上海美专 浙江省 教授
  • 简介:1956年我由上海考进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附中,一直到1963年浙江美术学院毕业(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受到陈翔龙、徐永祥、严友俊、唐和、朱恒有、宋忠元、李震坚、周昌谷、顾生岳、诸乐三和潘天寿等大师诸贤亲授,他们对我的教育培养,对我以后的艺术道路影响深远。现将我所接触到潘天寿导师的事迹和我的认识,回忆略记点滴。

  • 标签: 潘天寿 导师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教育培养 艺术道路
  • 简介:潘天寿(1897-1971),是近500年来最伟大的现代中国画大师之一,也是中国画现代教育体系的奠基人,曾担任中国最高美术学府——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全集》全面反映了潘天寿不平凡的艺术之路。全集编撰历时4年。从全球征集作品3000多件,由鉴定委员会按照严格的"一票否决制"的鉴定原则,依据全集的编撰体例,总计收录了764件潘天寿书画作品、152方印章、100多万文字、200多幅珍贵的手稿和照片。

  • 标签: 潘天寿 鉴定委员会 现代中国画 书画作品 潘公凯 郎绍君
  • 简介:潘天寿(1898-1971年),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雷婆头峰、懒道人。浙江宁海人。1963年西泠印社六十周年时当选为副社长。为中国著名画家,亦工书法、篆刻。他幼年在家乡宁海冠庄村读小学时,就喜欢以磨石刻印为乐。后来到杭州读中学

  • 标签: 泥制印 潘天寿泥
  • 简介:<正>画家的一位弟子,谈到老师平日做人作画的风格,他说,潘先生平日有两句话,很足以概括他的生平作风,他常说:"做人要老实,画画不要老实。"潘天寿平日十分谦虚朴素,不论对什么人从来没有疾言厉色,饮食生活也十分淡泊。可是在绘画上,

  • 标签: 潘天寿 潘先生 饮食生活 画中 大写意 白阳
  • 简介:潘天寿先生的作品中有不少题材相同、构图相似的变体画。这些内容、题材之所以被潘先生一画再画,必定和他作画的背景,尤其是他当时的思想状态有关。遗憾的是,这方面的文字资料所剩无几,不便作过多臆测。下面仅根据我对潘先生艺术的认识与理解,以及个人的作画经验,结合此次展览的作品,谈谈潘先生变体画创作的几种情况,并对其原因略作分析。

  • 标签: 潘天寿 变体 思想状态 文字资料 题材 作品
  • 简介:潘天寿及中国现代绘画万青力无论谁来写20世纪中国绘画史,都不可能不以一定的篇幅讨论潘天寿(1897——1971年)。然而,从已经出版的有关现代中国绘画史的中、外文著述来看,却流行着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影响着对潘天寿的公正评价。这些似是而非的观念,反映...

  • 标签: 潘天寿 现代绘画 中国绘画史 中国画学 民族绘画 中国现代绘画史
  • 简介:潘天寿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人画家,他不仅重视中国画的创作,还强调对绘画理论的总结,从而形成了系统的中国画理论与思想潘天寿的中国画理论主要包括对笔墨、构图、色彩等方面的技法归纳与分析。同时。他坚持应将绘画视为学术,从而将诗文、篆刻理论包含与绘画体系中,构建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绘画观.他的中国画理论为中国画的内部改良与现代演进起到了推进作用。

  • 标签: 潘天寿 中国画技法 诗文 篆刻 人品
  • 简介:前不久,在潘天寿中学初三毕业典礼、初一初二年级结业式上,潘天寿中学志清奖学金颁发仪式隆重举行,在此次中考中成绩优异的初三学生获得了300-1000元不等的奖学金。其中宁中提前批录取的齐海丞等29位同学获奖励800元,2010年中考全县第三名王立人获奖金1000元。

  • 标签: 奖学金 潘天寿 中学 初三学生 2010年 毕业典礼
  • 简介: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的潘天寿先生,他的绘画作品博采众长,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

  • 标签: 潘天寿 国画 艺术特色 指画
  • 简介:潘天寿所著《中国绘画史》是20世纪初最早由中国本土学者撰写的现代体例中国绘画史文本之一。以1936年版潘著《中国绘画史》为根柢,考察其历史分期的节点与依据,研究潘天寿在同代学人的多种思想路径下所作的抉择及其背后考量。潘著《中国绘画史》以复线分期,主线采取“古代—上世—中世—近世”框架;辅线采取“实用化—礼教化—宗教化—文学化”,着眼于绘画由实用向进入形而上层面的演化阶段与轨迹;此外还建立第三条复线,即域外绘画流入中土的四个时期,聚焦于何种域外绘画统系对于中国画画法统系发生影响与改变。

  • 标签: 中国绘画史 潘天寿 分期
  • 简介: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精于写意花卉,山水,偶作人物,兼攻书法,而尤擅指墨,画风沉雄奇险,苍古高华。其画大气磅礴,具有摄入的力量感和强烈火的现代意识,与吴昌硕,齐白石,英宾虹并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画四大家”。

  • 标签: 潘天寿 纪念馆 艺术形式 二十世纪 吴昌硕 齐白石
  • 简介:19世纪以后,称雄于世数千年的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受到以科技力量崛起的西方近代帝罔主义的冲击与侵凌。从此在中西全面接触与争战中节节败退,造成吾族近二百年来的屈辱与自卑。中西文化对峙之中,

  • 标签: 艺术思想 潘天寿 中西文化 19世纪 中华民族 西方近代
  • 简介:潘天寿故居在浙东宁海县城北的冠庄。一间朝南的旧式楼顶瓦房,俗名大楼顶。这里曾是青年潘天寿学习书画的地方,如今陈列着一口古老立式木质书橱,橱门上留存着一副木刻阴文对联,联高60厘米、宽58厘米。联语为:

  • 标签: 故居 木刻 书画 对联 地方 联语
  • 简介:20世纪是极为动荡的一个时代,尤其是中国,整个处在动荡的最前沿。在这个世纪,西学东渐的浪潮最凶,战争的强度最大,文化的革命最深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传统绘画,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因此受到了最深重的威胁。

  • 标签: 现代性 潘天寿 中国传统绘画 艺术 传统文化 20世纪
  • 简介:《评现代大家和名家》,自1996年评刘海粟和李可染开始,至2002年2月评朱屺瞻止,都是在《江苏画刊》上发表的,那时,我因家遭大火灾,书籍、资料全被烧光,连住地都没有。没有资料,便无法进行学术性的研究;无家可归,便东遛西逛。以前,《江苏画刊》离我很近,我几年都不去一次,有事通过电话和邮局。记得有一次,大约是外地一位朋友寄什么东西来,他不知道我地址,便寄到《江苏画刊》,

  • 标签: 朱屺瞻 刘海粟 李可染 学术性 书籍 资料
  • 简介:潘天寿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画家之一,后世有学者称他为"最临近现代却始终未跨入"的画家,对这一说法争议颇多。但无可辩驳的是,潘天寿在中国画的教育中,始终坚守着传统文化的脉络,他提出的"中西方艺术是世界上的两座高峰"、"中西艺术应该拉开距离"等观点对现代中国画的发展影响至深。他对如何在新时代看待传统、创新发展中国画提出了独有的见解。

  • 标签: 潘天寿 摹古 距离说 文人画
  • 简介:潘天寿的绘画风格雄阔奇崛、高华质朴,给人以博大崇高的精神享受,是属于一种强劲有力的阳刚之美.这一风格的确定是经过一个不断探索、逐渐明晰而至成熟的长期过程.与齐白石衰年变法,黄宾虹晚年成家不同,他的风格的形成与成熟相对来说要早得多.虽然决定他风格的条件是多方面的,但对指画的研究与实践,是他风格早熟的催化剂.

  • 标签: 绘画风格 黄宾虹 绘画艺术 齐白石 审美取向 阳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