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1955年4月3日晚,潘汉年被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亲自带人在北京饭店逮捕。由于他的入罪,他所领导的“潘汉年系统”以及和他交往密切的人,均受牵连。仅上海一地,因株连而被逮捕的就有800多人,受处理的100多人。北京、广东、香港等地也有不少人受到牵连。这就是所谓的“潘汉年案”。

  • 标签: 潘汉年 北京饭店 罗瑞卿 公安部 逮捕 入罪
  • 简介:笔者就一百多年来香港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问题作过反复论述,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各种历史档案的解密,它的内涵显得愈来愈丰富多采。历史的香港和今日的香港是不可以割裂的,多了解历史的香港,才能够更好地解读香港这部“难懂的书”。

  • 标签: 潘汉年 香港 情报工作 中国共产党 国民党 间谍活动
  • 简介:潘汉年和刘晓,是上海地下斗争中的两位杰出领导人.一位是情报系统负责人,一位是地方党组织负责人.从抗战到解放战争时期,他们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共七大时,毛泽东在口头表扬上海地下工作时,特别称赞了潘汉年和刘晓两人.在长期协同作战中,潘汉年和刘晓结成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 标签: 潘汉年刘晓
  • 简介:  在潘汉年的革命生涯中,对敌斗争和统战工作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且都干得十分出色.而1955年发生的潘汉年冤案使一代英才蒙受千古奇冤.在他含冤27年后,终于在党的十二大召开前夕获得了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实事求是地对他的一生作出公正的评价,充分肯定他的功绩.……

  • 标签: 事件真相 潘汉年镇江 镇江事件
  • 简介:潘汉年是中共党史上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杰出人物,却从1953年开始长达22年蒙冤受屈的苦难历程。《潘汉年在团河农场》所表现的是潘汉年蒙冤以后一段较为平静的假释生活。

  • 标签: 潘汉年 管理员 农场 管理工作 监狱 情报工作
  • 简介:在我国现代历史上,潘汉年是一位具有非凡经历和传奇色彩的革命家。二十余年的情报生涯中,他出生入死,足智多谋,为党屡建奇功,堪称隐蔽战线的一员骁将。众所周知,他当年在沪还担任过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书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党团书记、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简称“文总”)党团书记、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等职;然而,大家也许不晓得,他昔日在沪也编过多种富有特色的杂志。

  • 标签: 文化工作委员会 左翼作家联盟 现代历史 幻洲 “左联” 中共中央宣传部
  • 简介:1955年3月16日,时为上海市委机关报的《解放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上发布了《苏联经济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开幕典礼》的新闻报道。开幕式的盛大典礼于15日上午9时在新落成的中苏友好大厦中央大厅前的广场上隆重举行。潘汉年出席并讲了话,还为此剪彩。在同一版面上,留下了潘汉年剪彩时的照片:他低着头,左手握彩球,右手拿着剪子剪彩。一男一女两位带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站在他的两侧;

  • 标签: 潘汉年 经济文化建设 《解放日报》 市委机关报 新闻报道 头版头条
  • 简介:1977年4月24日,长沙湖南省立医院的病房里,一位病入膏盲的老者喃喃自语:“我不是特务,我不是特务……”两滴浊泪淌过清瘦的面庞,他凄然地走完了传奇的一生。他死后,妻子在他的墓前立了块无名碑,他的名字和他一起埋到了地下。五年之后,党中央终于为他平反昭雪,公开恢复了名誉。20年后的今天,在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怀抱之际,人们不禁又记起了他——

  • 标签: 潘汉年 《文汇报》 香港 国民党 徐铸成 李济深
  • 简介:潘汉年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在隐蔽战线上有过很大的功劳。1955年4月,潘汉年主动向有关方面交代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曾被人挟持到南京会见汪精卫的经过。结果他被怀疑为“内奸”遭到逮捕。1963年,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认定潘汉年是“长期隐蔽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内部的内奸分子”,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文化大革命”中,潘汉年又被永远开除出党,改判无期徒刑,后被下放到湖南劳动改造。这是建国以来的一大错案,也是整个隐蔽战线的重大冤案。

  • 标签: 潘汉年 冤案 “文化大革命” 平反 陈云 抗日战争期间
  • 简介:廖承志与潘汉年相识,是在1928年,当时潘汉年是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所属文化工作支部的支部书记.有一次,潘汉年召集日本留学生回国人员会议.廖承志刚从日本回国,入党不久,参加了这次会.两人开始有了一些接触和交往.

  • 标签: 廖承志潘汉年
  • 简介:电视剧《潘汉年》中,涉及的人物和地点极多。虽然,这些都已有过记载,但中青年读者不一定都能记得。于此补充几点,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潘汉年》的剧情和历史真实。剧中有些地方,显然还有差错,指出以供参考。一、郑苹如《潘》剧出现郑苹如这个女人的镜头不少,剧中叫她"军统小特务",其实并不正确。郑苹如,长得容貌娟秀,似花如玉,是国民党江苏高等法院检察官郑钺的女儿,母亲是日本人,所以她讲得一口流利的日语。1937年抗战时参加中统,做对日情报工作,被陈立夫视作掌上明珠。她战前在上海民光中学读过书,校长就是"76号"特工头目丁默村,他们一度有过师生恋爱。有此一层关系,中统才派她到上海行刺丁默村。"76号"的李士群,原先利用丁的地位比他高,将丁从昆明秘密"请"到上海。等搭上汪精卫、周佛海等关系后,丁、李即开始交恶内讧,斗得很凶。丁耿村是个色鬼,重见郑苹如后,过着淫乱生活。李士群就利用这点,在日本人和

  • 标签: 潘汉年 历史真实 日本人 汪精卫 周佛海 国民党
  • 简介:陈云与潘汉年,这两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的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人,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在党内一起共事,两人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这对革命的老战友,相知相交数十载,他们相互敬重,相互支持,肝胆相照,情同手足;他们之间的革命情、战友情、同志情,纯洁而高尚,诚挚而久远,为全党树立了光辉典范。同乡同道,奔赴上海谋事业陈云1905年6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青浦县(现上海市青浦区)。

  • 标签: 革命情谊 潘汉年 陈云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马克思主义者 志同道合
  • 简介:潘汉年是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令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人物,也是中共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导人。1955年春,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潘汉年,突然因“内奸”问题遭逮捕审查,在海内外引起轩然大波。1982年,潘汉年冤案平反,在平反这起祸及整个隐蔽战线的重大冤案的过程中,陈云功不可没。

  • 标签: 陈云 潘汉年 中国共产党 平反工作 廖承志
  • 简介:张云所著《潘汉年传奇》一书详实地再现了我党高级领导人潘汉年的人生经历。从1931年进入中央特科到1955年在上海副市长任上,潘汉年为党为人民出生人死,鞠躬尽瘁,屡建奇功,写就了他人生最绚烂的一页。毋庸置疑,潘汉年的传奇人生,是与他有幸投身于中国革命的特殊战场——惊险复杂的隐蔽战线和党中央的知人善任分不开的,但他能在这一领域出类技革、功勋卓著且出污泥而不染,还应有一些他“这一个的人”的因素。这些因素是什么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坚贞的信仰《潘汉年传奇》中记述了这样两件事:孩童时代的潘汉年每当村上来了乞丐或逃荒的人群,总是默默地跟随他们,逃荒者饥啼号寒、乞丐用唾沫擦洗身上的泥污的活生生的惨象

  • 标签: 潘汉年 共产党人 鲁迅思想 创造社作家 国民党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潘汉年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忠实执行并多次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对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特别是在对敌隐蔽斗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统战部副部长和中共上海市委社会部长、统战部长;上海市委常委、副书记,上海市副市长等职.1955年4月,他被冠以"内奸"的罪名而遭逮捕,并被判刑,开除党籍,成了共和国历史上一大冤案的受害者.1975年,潘汉年被遣送到湖南茶陵县洣江茶场劳改.1977年,他因长期的监狱生活和久病未能治疗,终于含冤去世.洣江茶场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站.

  • 标签: 潘汉年 夫妇 统一战线工作 中共中央 统战部长 市委常委
  • 简介:潘汉年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作出了杰出贡献,主要表现有:作为红军方面全权代表同粤军陈济棠部进行秘密谈判,为中央红军长征达成了"借道"协议;受命向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及红军长征情况,争取了共产国际、联共(布)对遵义会议的肯定与支持;把共产国际的重要指示及精神带到中共中央,推动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根本转变,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性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支撑;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对克服张国焘分裂主义,对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

  • 标签: 潘汉年 红军长征 共产国际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 统一战线
  • 简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整整六十周年了。但左联成立大会的一些具体情况至今未能查明,不久前樊骏在《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工作的总体考察(中)》中论述“长期以来流传很广、内容有明显出入的史料,也常常没人考证其中的正误”时,就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者和成立大会的参加者人数和名单有过多种说法,两者还有相互混淆之处”,而

  • 标签: 左翼作家联盟 史料工作 现代文学 总体考察 “左联” 冯雪峰谈左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