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工程使用混凝土的强度在不断提高,制备高质量、高性能的高强混凝土离不开科学的配合比设计。本文通过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调试以及现场实际工程的实践检验,对亚热带季风气候下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提出一些注意问题。

  • 标签: 高强混凝土 亚热带季风气候 配合比
  • 简介:摘要: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旱雨季分明,雨季雨水量充足,土料含水率较高;旱季阳光强、温度高,土料表层水分散失严重,土料含水率不满足上坝土料的要求。通过开展热带季风气候地区长土坝施工技术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工程实践,实现了热带季风气候地区长土坝高效施工,保证了施工质量。

  • 标签: 热带季风气候 长土坝 填筑施工
  • 作者: 许洪东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7
  • 机构: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湖北宜昌443002;
  • 简介: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大坝建设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开挖山体,这样大坝两岸边坡的原生植被造成极大的破坏,对于施工期和运行期边坡的稳定性存在较大影响,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随着水电行业飞速发展和生物技术突飞猛进,边坡生态修复工程也相继发展起来。本文以迈湾水利枢纽工程为例,对热带季风气候下岩石边坡原位生态修复绿色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进展日新月异,建筑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大规模超长超宽超厚超薄大体积砼日益增多,结构形式日趋复杂。特别是基础底板的面积和厚度变得越来越大,这不仅增加了施工操作的难度,而且增加了常见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概率。为了有效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近年来,跳仓法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效果颇为显著。对此,本文将结合工程实例,针对跳仓法施工技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大型交通枢纽工程中的应用展开简要的探讨与分析,以供相关行业人员借鉴参考。

  • 标签: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大型交通枢纽 跳仓法 施工技术
  • 简介:季风是指盛行风随季节向相反或接近相反方向转变的风。由于这两种风向带来了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气团,在它们影响下的地区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 标签: 季风气候 中国 气团 天气特征 高中 地理
  • 简介:世界上以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划分的12种气候类型中,季风气候的成因较复杂,特征明显。依其分布的纬度位置,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季风性湿润气候以及温带季风气候三种类型,它们的成因和特征有同有异。

  • 标签: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季风气候 形成原因 2005年 高考
  • 简介:在高师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不仅易于学生把握,也能够使其产生更高的学习热情。本文将以《世界地理》课程的《季风气候》一节为例,对高师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并对本土地理、课堂情景预设、生活化教材模拟以及地理回归生活等教学方式进行探讨。

  • 标签: 高师地理 课堂生活化教学 季风气候
  • 简介:摘要:本文基于ABAQUS有限元,开展滨海季风气候沥青路面力学性能研究,主要考虑了盐雾、降水、气候、重荷多重作用下,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计算结构表明: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应变、位移均满足规范要求,符合验收条件。

  • 标签:
  • 简介:物源分析可以反演河流系统演化过程中,构造运动、气候变化与海平面升降等因素的影响。选择长江三角洲现代、中全新世和末次盛冰期3个代表性时代的沉积物样品,进行重矿物组合、锆石u—Ph年龄谱系等分析,以揭示不同气候条件下长江三角洲河口沉积物源的变化。与末次盛冰期相比,中全新世沉积物中榍石、锆石含量较低,重矿物GZi指数较大,古元古代锆石含量较高,但白垩纪、新元古代锆石含量较低。这些特征表明中全新世长江河口沉积物有更多源自上游地区的物质,这种变化可能与流域受夏季风影响的降雨量变化有关。初步分析认为,末次盛冰期研究区季风很弱,降雨量和径流量均下降,上游物质较少被搬运至河口;全新世季风加强后,降雨量和径流量均上升,此时河口沉积物更多源自上游,尤其是在中全新世夏季风最强盛期。

  • 标签: 长江三角洲 物源分析 重矿物 锆石U-Pb年龄 冰期-间冰期 夏季风
  • 简介:根据热带西太平洋(130°-160°E,10°-20°N)上空对流的年际变化,对表面温度、向外长波幅射、850hPa纬向风进行了合成分析.合成分析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上空的弱(强)对流对应着前冬和春季厄尔尼诺(拉尼娜)型的海温异常.与以前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上述海温异常的时空分布也与热带西太平洋和南海季风的爆发早晚相关联.合成分析结果还表明,热带西太平洋上空的弱(强)对流对应着从热带西太平洋向西伸展到孟加拉湾的东风(西风)异常.数值模拟也得到类似的结果.此外,在对流弱(强)的夏季,热带西太平洋上空的对流和南海低层纬向风均表现出弱(强)的季节演变特征.

  • 标签: 南海 低层纬向风 热带西太平洋 对流 厄尔尼诺 夏季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北上热带气旋是影响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其带来的大风和暴雨,常常造成我国北方地区的风灾和水灾。利用建国以来56a的气象资料,对影响我国的北上热带气旋进行气候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平均每年约有3个北上热带气旋,最早出现在5月下旬,最晚出现在11月中旬,其中以7月和8月为最多;每年6~9月为北上热带气旋登陆季节,7月和8月登陆的热带气旋占85%。从强度上看,能够到达北方的热带气旋一般都是较强的热带气旋,在进入北上热带气旋定义区后,总体强度明显减弱,但在进入黄渤海时仍能够达到台风的强度;与北上热带气旋相比,北上登陆热带气旋的强度更大。统计分析发现,在辽宁和华北登陆的热带气旋,其强度大于在山东半岛登陆的热带气旋。北上登陆热带气旋和北转向、中转向的热带气旋一般均能产生暴雨和大风。

  • 标签: 北上热带气旋 气候分析 强度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阿勒泰地区7个观测站1961~2010年逐月大风日数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阿勒泰地区的大风气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阿勒泰平均大风日数为30d,气候倾向率为-6.9d/10a,全区及各个观测站的大风日数均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且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减少趋势较为明显;近50年阿勒泰地区各个县市的大风日数主要集中在4~5月份,将近是全年大风日数的25%~41%,是年内大风活动出现的高峰期,其中以5月份出现的最为频繁;阿勒泰地区大风日数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从西北向东南地区逐渐增加,其中大值中心出现在哈巴河县,高达50d,中部平原的大风日数则在19~31d之前,青河县大风日数最少,只有9d。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影响台州市的台风气特征,总结了台风主要登陆路径。结果表明影响台风具有明显的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台风主要出现在7和8月;影响台风源地主要来自10~22°N、125°~150°E洋面;影响台风路径主要有登陆浙江、登陆福建、登陆广东、转向台风、海域消失等5条,影响程度以按照登陆浙中最重,登陆浙南、闽北的台风;外海的大陈等海岛是全市台风大风最猛烈地区,滨海的坎门、石塘、三角塘等地次之,椒江城区等地靠近海岸线,略次之,西部内陆地区受山脉阻挡风力影响相对减轻。

  • 标签: 台风气候特征 登陆位置 影响 防御对策
  • 简介:本文根据福州站气象资料,对福州地区亚热带气候进行分析,并与同纬度内陆地区类比,结果表明,福州的季风气候,更具海洋性特色,它既隐藏丰富的气候资源,又存在气象灾害频繁之不足。

  • 标签: 福州地区 福州 亚热带 季风 气象灾害
  • 简介:1资料来源与统计标准热带气旋个例资料源于福建省热带气旋个例档案和国家气象局历年热带气旋年鉴。实时资料为本市台、站观测资料。受热带气旋环流影响,凡测站(本市有一站出现,下同)最大风速≥17m/s或过程雨量≥25mm的定义为影响热带气旋;凡测站过程雨量≥100mm或日雨量≥50mm或最大风力〉8级满足其中两项或以上者为严重影响热带气旋。

  • 标签: 热带气旋 气候特征 暴雨 莆田 日雨量 统计标准
  • 简介:摘要:利用瓜州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1991-2023年逐月风向、风速等观测资料,对瓜州地区近33年大风日数、最大风速、平均风速及风向频率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33年瓜州县年平均大风日数17.8天,总体呈减少趋势,春、冬季为大风多发季;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4.7m/s,春季最大,夏季最小,总体呈减小趋势;平均风速为2.5m/s,最大出现在春季,冬季次之,夏、秋两季最小,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1991-2003年、2012-2022年呈波动减少趋势,2004-2011年呈显著增加趋势;全年E向风最多,ENE和ESE向风次之,N、NNE向风最少。

  • 标签: 瓜州 大风 气候特征分析
  • 简介:创造舒适的建筑生活环境,应根据当地具体的气候特点,从热环境的具体要素入手,研究相应的技术措施。海南地处热带气候区,创造热舒适的建筑环境,最为突出的就是要解决好夏季通风隔热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海南地区气候的特点,结合海南当地传统建筑在通风、隔热、遮阳等方面的热工特点,讨论适应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建筑设计相应策略。

  • 标签: 热环境 通风 隔热 遮阳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