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伴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与进步,使得在社会中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固体废弃物,并且在种类以及数量发生了较大的提升。其中一些具备着较高污染的物体,会伴随着空气、水流以及土壤进行广泛的扩散。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从环保稳定技术处理工业固废的角度进行分析,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环保土体 稳定技术 工业固废
  • 简介:摘要:为有效解决传统底泥脱水效果不佳、机械脱水成本高等问题,研究了一种生态环保工管底泥脱水技术。通过管袋的选择、泥浆管路安装、药物添加和尾水处理等程序,使得底泥顺利脱水直至固化完成。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生态环保工管袋法处置河道底泥的经济成本可节约36.4%,土工管袋滤出水水质能满足排放限值的要求,处理后底泥质量能满足绿化种植用土的Ⅲ级标准。

  • 标签: 土工管袋 疏浚 底泥处理 脱水技术
  • 简介:以往我们研究土的结构、土的压缩性、剪切性质,都是假定土体为均质弹性体而建立土体力学强度公式,对土体的结构却研究很少。土体确有它的结构,它的结构是由原生的沉积结构在后生的改造下形成的。土体的结构对土体的变形、破坏、水文特征的改变都具有控制作用。土体的力学性能不但受土体材料的控制,同时也受土体中的孔隙、裂隙、节理的控制。

  • 标签: 土体结构 强度公式 压缩性 变形 破坏 孔隙
  • 作者: 雷娜
  • 学科: 建筑科学 > 建筑技术科学
  • 创建时间:2021-03-26
  • 出处:《科学与技术》 2021年第1期
  • 机构:1.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710075;2.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710075;3.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75;4.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710075
  • 简介:摘要:土体有机重构一般是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采取工程手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土壤形成的过程加快、减慢或者逆转,通过无机的手段带动有机的过程或通过有机促进无机的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以置换、复配、增减等技术手段,使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重构的方法进行土体重构。重构土体的构建可以增加耕地面积,缓解我国用地紧张的局面,同时提高了土壤质量,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构建新生态系统,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有机重构 重构材料 重构方法 物理重构 化学构建 生物重构
  • 简介:在整理、分析黄土高原西峰等水土保持试验站径流、泥沙观测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地区水平梯田的蓄水保土效益.结果表明:其效益的平均值为86.7%和87.7%,但差异悬殊,主要是受暴雨、大暴雨质量的影响.次降雨综合参数PI、汛期降雨量和年产流降雨量分别小于20.0mm2/min、350mm和125mm时,蓄水保土效益均为100%,大于这些数值时,效益降低,两者呈负相关;同时,梯田的质量也影响蓄水保土效益.

  • 标签: 黄土高原 水平梯田 蓄水保土效益 降雨条件
  • 简介: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进行预测分析,评估其保土效果。首先,本文概述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背景和目的。随后,我们针对该工程提出了水土保持方案,并利用相关技术手段进行模拟预测。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我们得出了该方案在保土效果上的预测情况。最后,我们对预测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估,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该方案的建议。本研究对于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水库 除险加固工程 水土保持 防治措施 分析
  • 简介:摘要:以云南省玉溪市某处公路工程为例,将裸露边坡为对照,研究高羊茅、红豆草等多种植物在不同配置下的保水保土能力。通过试验发现这些植物在不同处理下,其保水保土效应差异显著,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对照,得到最佳植物配置结果。

  • 标签: 水土保持 功能型植物 保水保土效应
  • 作者: 雷娜
  • 学科: 建筑科学 > 市政工程
  • 创建时间:2021-03-25
  • 出处:《城镇建设》 2021年第1期
  • 机构:1.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710075;2.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710075;3.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75;4.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710075
  • 简介:摘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始终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优质后备耕地资源的减少,土地整治难度升级。在此背景下,陕西省应用土地科技创新了一系列土地整治方法,通过重构土体将难利用的土地变为耕地资源,主要包括砒砂岩与沙合成“土壤”、荒石滩耕作层构建以及污损土体重构等5种重构土体的方法,保障了陕西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我国其他地区土地整治提供了参考。

  • 标签: 重构土体 工程实践 土地整治 复配 耕作层构建 污损土体 陕西省
  • 简介:摘要通常滑坡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蠕变的过程,变形随时间而不断增加;软弱夹层控制的滑坡变形则主要是随着软弱夹层的蠕变过程,强度随时间不断降低,最终软弱夹层蠕滑导致上部岩层发生滑动从而形成滑坡,所以对软弱夹层蠕变特性的研究非常重要。

  • 标签: 岩土工程 地基处理 不均匀沉降 有效应力 剪切特性 动力特性 排水固结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例如工业化生产用地以及农业生产用地,都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以及对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导致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土地问题不断激化,对此,本文针对于当代的土地资源的现状以及策略进行下文的论述。

  • 标签: 土地资源管理 问题 策略
  • 简介:在土石坝、渠道等边坡稳定设计中,土体抗剪参数c(粘聚力)和φ(内摩擦角)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其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经济。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地选定这两个参数.笔者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设计.谈几点个人体会。

  • 标签: 抗剪参数 土体 南水北调中线 工程设计 稳定设计 内摩擦角
  • 简介:摘要盾构进出洞施工时,洞口土体易流失和坍塌,造成安全事故。盾构始发和接收前应根据地质条件进行端头加固1,确保洞口暴露后正面土体的稳定。当前常见的土体稳定技术有降水法、高压旋喷桩、深层搅拌桩及冻结法等。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降水对基坑土体的受力影响,说明降水可以提高土体的强度,减少土体的变形,对基坑支护工程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降水 土体 分析
  • 简介:摘要一直以来,地铁盾构施工拥有安全、智能、快捷、地层实用性广等特点。在国内的地铁工程项目建设中,盾构施工法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采用盾构法修建城市地铁隧道时,如何预测和控制因幵挖造成的地表沉降和邻近建筑物沉降,避免对城市建筑物的损害,现已成为施工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在数值模拟数据计算的基础上研究新建盾构隧道侧穿建筑物基础产生的地面沉降。

  • 标签: 地铁 盾构施工 地表沉降
  • 简介:盾构进出洞是盾构隧道施工中的事故多发阶段,应加强各种地质条件下盾构进出洞施工技术的研究,本文主要论述了地铁盾构进出洞土体加固的必要性、加固方法。

  • 标签: 盾构进出洞 加固方式
  • 简介: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建立土体残余强度模型,以液限、塑性指数、粘粒含量和偏差等为输入变量,通过改变输入变量的结构建立2个LSSVM模型,并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设定模型参数,分别预测残余摩擦角值,并与实验值、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作比较,得出LSSVM模型具有较好的效果,另外对LSSVM的输入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偏差对模型的影响最大,印证文献中结论并说明模型的合理性。

  • 标签: 残余强度 模型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粒子群优化算法
  • 简介:摘要: 管涌渗水是城区土体具有渗透性和变形的一个重要排水现象,关系着受到土体地基的持续渗流和被破坏,是严重威胁城区土石坝与河道堤防安全的重要排水隐患。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公认的研究理论。本文基于管涌无化学粘性土中管涌洪水侵蚀的当前细观内在力学应用机制问题开展实验研究,在充分总结过去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管涌的内在力学含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当前管涌的主要相关科学研究应用现状及当前发展趋势现状,再通过反观管涌历史,结合当前过去的管涌实验调查资料、研究成果,进行定量分析及对比性质的研究,最后详细说明管涌侵蚀研究应用方法的当前发展趋势,能更好地在汛期即将到来之前彻底查清安全隐患,做到未雨绸缪。

  • 标签: 管涌 渗透 侵蚀 无粘性土
  • 简介:摘 要:为研究不同岩土体在锚杆支护作用下的效果,以对穿锚杆支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研究,结果发现,软岩土体在施加对穿锚杆支护后,由于岩体的硬度较低,导致锚杆受到的轴力远小于砌极限破断值,支护体的承载力会不断的增加,但承载力没有明显的大幅提升或大幅降低。硬岩类支护体在施加对穿锚杆支护后,当支护体承受荷载达到一定值后,岩体传递给锚杆的力会超过其破断极限值,锚杆发生破断后,整个支护体的承载力会瞬间下降。

  • 标签: 对穿锚杆 软岩 硬岩 承载力
  • 简介:摘要对平原水库大坝压实度的快速检测进行了大量的“三点击实”和标准击实试验。分析了三击实试验中在减水或者加减水条件下试验方法的可行性和数据合理性。并与标准击实试验方法作了比较。得出了在加、减水条件下的减水情况和试验方法是可行的。

  • 标签: 三点击实 最大变换干密度 最优含水率 填土含水率的差 数解法 压实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