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例1女、45岁,因两眼胀痛,伴视力摸糊2天,于2006年5月16日人院.人院经检查确诊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给20%甘露250ml静脉滴注,待眼内压下降后给予手术治疗.20%甘露静脉滴注5分钟后患者出现面部、双手灼热奇痒,随后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

  • 标签: 甘露醇静脉滴注 过敏例 静脉滴注过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静脉滴注不同速度20%甘露对血压的影响,为甘露引起高颅压等不良反应提供依据,以及为相应不良反应的处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45名术前一般状况良好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25min组,比较三组在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变化。结果:输注20%甘露过程中会使血压降低,且输注的速度越快血压下降的速度越快且下降幅度越大,甘露输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血压,必要时需减慢输注速度或升压药物处理。

  • 标签: 甘露醇 输注速度 血压
  • 简介:摘要20%的甘露,临床应用相当广泛,在使用时根据情况有时需加热,但是加热不当也会出现负作用,引起静脉炎。本文通过一个体案例,对静滴20%甘露时因加热不当引起静脉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避免出现负作用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 标签: 静脉滴注 甘露醇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两例静脉滴注20%甘露外渗患者的抢救处理。方法分析外渗发生原因有药物原因、护理原因及患者病情等原因。联合应用湿敷、水胶体敷料及低功率氦氖激光综合治疗护理。结果成功保护了患者皮肤完整性。结论应用湿敷剂、水胶体敷料及低功率氦氖激光处理高渗液体外渗,操作非常简便,无任何不良反应,建议经过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后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甘露醇 静脉滴注 外渗 护理启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应用甘露治疗脑卒中患者从而引发低颅压性头痛的原因和临床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合理应用甘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脑卒中患者经甘露治疗后导致低颅压性头痛的患者48例,通过总结分析患者临床的表现,患者确诊为甘露导致的低颅压性头痛应立即停止使用并给予补充体液和鞘内注射生理盐水治疗,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48例患者经补液疗法治愈32例,经鞘内注入生理盐水治愈11例,无效3例,患者因脑出血量大导致死亡2例,有效率为91.67%。结论静脉注射甘露导致低颅压性头痛通过停药并注射生理盐水可显著缓解症状,治疗效率较高,可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甘露醇 低颅压性头痛 临床疗效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红花加山莨菪碱温湿敷治疗静脉滴注甘露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静脉滴注甘露静脉炎的骨折住院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用红花加山莨菪碱局部温湿敷,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2组均2次/d,上、下午各敷1次,3h/次,连续治疗至静脉炎症状和体征消失,分别比较24,48,72h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各时间点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红花加山莨菪碱温湿敷治疗静脉滴注甘露所致静脉炎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

  • 标签: 红花醇 山莨菪碱 温湿敷 甘露醇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甘露不同静脉滴注速度在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到2020年5月之间收治的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120例,并利用平均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为两组患者均给予20%的甘露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用性点满后快的速度进行滴注(先以5ml/分钟的速度滴注5分钟到10分钟,再以10ml/分钟的速度进行滴注),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先快后慢的速度进行滴注(先使用10ml/分钟的速度滴注10分钟,再以5ml/分钟的速度进行滴注)。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治疗有效率上分别为58(96.7%)、56(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颅内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上好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甘露的不同静脉滴注速度在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效果相当,但是利用先慢后快的滴注速度可以有效的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甘露醇 不同静脉滴注速度 老年急性脑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静脉滴注20%甘露患者静脉留置针应用的影响价值并作分析。方法选取神经内科静脉滴注20%甘露患者100例纳入本次研究工作,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94.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静脉滴注20%甘露患者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神经内科 静脉滴注 20%甘露醇 静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鲜马铃薯片治疗静脉滴注甘露所致的静脉外渗的最佳方法;方法将静脉输注甘露所致的静脉外渗病人18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90例采用新鲜马铃薯片贴敷治疗,对照组90例采用传统的硫酸镁湿敷;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100%,痊愈率81.2%,对照组总有效率94.5%,痊愈率55.7%,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鲜马铃薯片贴敷能有效地治疗静脉输注甘露所致的静脉外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鲜马铃薯 甘露醇 治疗 外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露临床应用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科52例应用甘露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总结,总结一系列甘露静脉注射的护理措施。结果针对甘露静脉的损伤,在运用时应做好用药前的护理、用药过程中的护理以及药液外渗的处理。结论做好甘露静脉用药护理能保护患者的血管,减少对患者血管的损害。

  • 标签: 甘露醇 静脉输注 护理
  • 简介:摘要20%甘露是一种强有力的高渗性脱水、降颅压、利尿药,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因其渗透压为1100mOsm/L和输液微粒的原因,加之使用中滴速快,易对血管造成损害且不易恢复,轻者可有局部酸、麻、肿、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无菌性静脉炎,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据文献报道1,反复静脉滴注20%甘露,2d内静脉炎发生率为45.69%,2d后静脉炎发生率为100%,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及时有效地治疗滴注甘露所致的静脉炎,现对甘露引起静脉损伤及防治综述如下。

  • 标签: 静脉滴注 静脉炎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甘露应用进展。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根据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口服甘露可作为纤维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清洁剂,效果良好。应用甘露治疗B型胃炎患者,可消除症状,1个治疗有效率为67%,总有效率为100%。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露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效果显著。应用甘露治疗偏头痛患者,总有效率为96%。与用氟桂利嗪治疗的对照组相似,但起效较氟桂利嗪快。

  • 标签: 甘露醇 应用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甘露缓慢静脉滴注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62例,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35~74岁,平均(59.95±9.35)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C组)29例和甘露治疗组(M组)33例。C组术后按常规治疗;M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于术后1、8、24 h静脉滴注20%甘露注射液0.25 g/kg,每次滴注60 min。记录两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脏指数(CI)、右心房压(RAP)、肺动脉楔压(PAWP)、平均肺动脉压(MPAP)、每博指数(SVI)和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结果每次使用甘露后,M组患者的CI、SVI值均比使用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VRI值呈下降趋势,且每次使用甘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PAWP先升高后降低,使用甘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使用甘露前后RAP、MPA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后两次使用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各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所得数据行方差分析结果均显示P<0.01。结论术后小剂量甘露缓慢静脉滴注有助于优化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每搏输出量,降低心脏前负荷,改善体循环、肺循环阻力,促进术后心肺功能恢复。

  • 标签: 体外循环 心脏外科术后 甘露醇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甘露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常用于临床降眼压、颅压、脱水、消肿等治疗.但甘露在寒冷气候下容易产生结晶,而在37℃~90℃热水中浸泡结晶就会溶解,也有文献报道用电磁炉来溶解,但也需将瓶体浸泡于水中,可往往遇水后标签会破损脱落.导致临床中无法识别查对,给工作带来不便,同时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为此,本科自2009年以后,采用有结晶的甘露在浸泡之前先用透明宽胶带粘贴固定标签,再浸泡,使标签字迹不会被浸泡损坏、腐烂,便于识别查对,也避免了安全隐患的发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甘露醇 浸泡 安全隐患 2009年 寒冷气候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