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894年爆发的甲午是中日两国在近代史上第一次战争,对于日本来说也是自明治维新后的第一次对外战争。这场战争的结局对中日两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日本来说,由于战争的胜利,所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给日本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加速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也改变了日本的世界地位和亚洲格局,对之后的日俄战争,侵华战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 标签: 甲午战争 日本 工业化 亚洲格局 影响
  • 简介:甲午的爆发绝不是一个孤立、偶然的事件,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充分的历史事实表明,这场战争是日本近代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必然产物,是日本帝国主义一次蓄谋已久、精心策划的侵略行动。

  • 标签: 甲午战争 大陆政策 原因
  • 简介:甲午中。清军在很多时候不是避战自保就是全线溃退,很少出现有组织的撤退或者有冲击力的进攻。这是因为清军的武器落后和指挥失误导致的吗?当然不是。

  • 标签: 甲午战争 伤病 冲击力 清军
  • 简介:甲午中日战争的发生,距今已有一百周年了。这场凝聚着近代中国民族屈辱与不幸的历史灾难,历经一个世纪的岁月和社会的巨变之后。仍然清晰而深刻地印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种记忆将永难磨灭。我们没有忘却这段历史。我们也不应该忘却这段历史。这样做,不是为了沉溺于对既往惨痛岁月的不尽追忆,而是要从中汲取历史教训,使我们更加清醒地面对现实,让一个世纪前的陈迹成为永远不再重温的噩梦。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提起甲午失败的教训,人们最容易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便是

  • 标签: 甲午中日战争 历史教训 近代中国 历史灾难 黄海海战 陆奥宗光
  • 简介:日本近代幕末“尊皇攘夷”的代表人物之一吉田松阴,是日本近代对外扩张的“设计师”,而吉田松阴的得意门生、有着“日本陆军鼻祖”之称的山县有朋,继承了吉田松阴的扩张主义思想体系,通过内阁确立了日本近代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并将包括我国台湾在内的东亚地区作为其“利益线”。甲午之后中日两国签署的《马关条约》,第一次以政府间条约的形式,将中国的台湾割让给日本,成为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的缘起。可以说,是甲午改变了台湾的命运,是甲午开启了台湾问题的序幕。

  • 标签: 甲午战争 台湾问题 大陆政策 利益线 生命线
  • 简介:在19世纪,我国与外国侵略者打了很多次仗,现在有学者认为.其中的一些战争其实是可以避免的,这里面有清政府的失误。事实到底如何姑且不论,但至少有一场战争,大家都一致认为它非打不可,这就是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

  • 标签: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外国侵略者 19世纪 清政府
  • 简介: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由中国人民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使用,是中国的固有领土。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国。1895年,日本通过甲午窃取了钓鱼岛。由于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举行会议,决定日本窃取于中国之所有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归还中国。根据《开罗宣言》,中国人民将收复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所有失地。

  • 标签: 台湾 钓鱼岛 甲午战争
  • 简介:在殇思甲午120周年之际,回顾这场战争清军在大连的溃败,特别是日军旅顺大屠杀所犯下的反人类罪行,时刻警示我们永矢不忘,自强复兴,圆梦中华。

  • 标签: 甲午战争 大连 思考
  • 简介:<正>为了纪念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20周年,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展开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以推动中日友好更上一层楼。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注意,回顾过去,正是为了珍惜现在,更是为了展望将来。一中日甲午是1894年7月以后打起来的,因岁次甲午而得名。战前中日两国的基本情况是:日本1867年成立了明治维新政府,推翻了幕府的封建

  • 标签: 中日甲午战争 历史教训 中日两国 平壤 经验教训 海军
  • 简介:时逢甲午.国人固有的甲子情结与中日之间不如人意的现状相遭遇.激起了一股反思甲午的浪潮。人们纷纷谴责当年日本所犯下的种种罪恶.力图从不同角度探究中国战败的原因,以为今日之殷鉴。的确,千年易过,日本的罪恶难消。对于我们而言,在前事不忘的基础上不断汲取经验教训.方能真正成为后事之师。

  • 标签: 甲午战争 历史视角 罪恶 日本 国人 战败
  • 简介:<正>在中日甲午的整个过程中,以光绪为首的帝党主战,以慈禧为首的后党主和,两党围绕和战问题,互相攻击。如何看待帝党后党和战之争的性质?历来说法,大同小异。基本观点是:1、宫廷内部的权力之争。“帝党主战,要在战争中削弱后党;后党主和,要保存自己的实力。两党借和战争权夺利”;2、帝党对于如何战胜日本并无实际办法,所谓办法也只有一个“联英伐倭”,并不比李鸿章的“联俄拒日”好一些,甚至认为帝党主战,“纯系虚骄之气,非有知己知彼之明,慷慨陈词,语多高调,较之因循失机”,苦心求和的后党,“犹稍逊一

  • 标签: 李鸿章 帝党 后党 中日甲午战争 朝鲜 甲午战争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