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首届《疼痛医学华夏会议》将于金秋时节亮相北京,其前身是成功举办了七届的“东西方疼痛会议”。中英文网站www.jspmf.com现已开通,接受网上投稿和注册。

  • 标签: 疼痛医学 会议 英文网站 网上投稿 东西方
  • 简介:什么是疼痛?1980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associationforthestudyofpain,IASP)定义: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研究显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约80%至少有一种慢性疾病,且较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更易诱发疼痛,故老年慢性疼痛发生率在25%~50%,其中45%~80%的患者因疼痛症状严重及其所伴随的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需要接受长期的疼痛治疗和身心护理。

  • 标签: 疼痛医学 国际疼痛研究学会 老年人群 组织损伤 情感体验 主观感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疼痛是重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由于重症患者的病情复杂,疼痛原因多样,因此疼痛管理成为重症医学护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合理的疼痛管理策略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其满意度,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重症医学护理 疼痛管理 疼痛评估 药物疼痛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伤肢肿胀以及疼痛,传统治疗方法的控制肿胀的程度不够理想,疼痛明显且持续时间长,大量应用止痛药物,效果不确定且副作用较多。本文分析了创伤后肿胀、疼痛产生的机理及相关因素,并重点探讨了现代医学对伤肢肿胀、疼痛的治疗。

  • 标签: 伤肢肿胀疼痛现代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学生的疼痛共情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6月—2019年1月选取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4所医学院校的768名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疼痛共情量表(EPS)、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768名医学生的EPS总分为(2.56±0.66)分,其中身心不适反应维度得分为(2.28±0.74)分,移情反应维度得分为(3.39±0.79)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专业、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经常看暴力电影、个人痛苦是医学生身心不适反应的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20.1%的总变异;性别、年级、临床学习经历、观点采择、共情性关注、想象力是医学生移情反应的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19.7%的总变异。结论医学生的疼痛共情处于中等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医学教育应加强共情行为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患者他评的方式,多维度地培养和评价学生的共情能力。

  • 标签: 学生,医科 疼痛共情 一般同理心 影响因素
  • 简介:一、大会源流:美国疼痛医学会年会(AAPM)成立于1983年,学会首要目标就是创造一个疼痛医学专科,学会的存在正是因为投身于治疗疼痛的患者以及发展疼痛医学的医生需要一个“家”来讨论他们关注的焦点以及规划他们的未来,学会为疼痛医学专家们提供了一个公共平台。

  • 标签: 麻醉学术年会 监护 临床 新技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医学生肌肉骨骼疼痛(MSP)的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我校大二中医系学生20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一般资料,应用中国肌肉骨骼疾患问卷收集MSP相关疾病及MSP判定。结果 MSP患病率为69.9%。30例(23.4%)为单部位疼痛,36例(28.1%)为2部位疼痛,36例(28.1%)为3部位疼痛,26例(20.3%)为4部位及以上疼痛疼痛发生率较高的部位为颈部、腰部和肩部,疼痛发生率较低的部位为肘部、踝/足部。重度疼痛8例(6.3%)。19例(14.8%)疼痛持续时间≥24h。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更长的使用电子产品时间是MS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医学生具有非常高的MSP患病率,长时间应用电子产品会显著增加MSP风险。

  • 标签: 医学生 移动智能 肌肉骨骼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重症医学科中的疼痛管理和镇静剂使用策略是关乎患者生命质量和临床结局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综述目前在重症医学科中疼痛管理和镇静剂使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以提供指导医生在重症患者中实施疼痛管理和镇静剂使用的策略。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疼痛管理 镇静剂 临床实践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基于共情体验的疼痛医学教学方式的实施与效果评价。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选择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疼痛医学科轮转的48名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以下将两者简称为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名学员。试验组学员采用共情体验教学方式,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员进行理论考试,采用人际反应指针量表进行共情能力测试,并收集学员的教学满意度评价。采用t检验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学员理论考试成绩[(95.1±3.4)分]高于对照组学员[(89.0±4.1)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学员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员[如观点采择(16.2±2.2)分比(14.3±2.8)分、想象力(20.5±2.3)分比(17.8±2.9)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学员的教学满意度评价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员[如学习兴趣激发(94.8±4.1)分比(87.0±5.0)分、临床思维能力(93.3±3.6)分比(83.1±5.3)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基于共情体验的疼痛医学方法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满意度,增强学员共情能力。

  • 标签: 共情 体验 疼痛医学 教学方式 住院医师 进修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