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痈疽是中医外科的主要疾病,晋以前尤其如此。疽痈早在周代的《周礼》、《左传》、《山海经》中就有相关名称的记载。有关痈疽的论述最早见于《灵枢》。晋末的《刘涓子鬼遗方》(以下简称《鬼遗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学专著,《鬼遗方》虽然涉及了痈疽、疮疡、金疮、外伤等外科疾病,但对痈疽的辨证论治最为详尽,基本上是痈疽病的专著。

  • 标签: 痈疽 刘涓子鬼遗方 中医外科 病名 概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神病院收容救助流浪人员痈疽脓肿疾病发生统计分析结果。方法:通过对2019-2021年精神病院收容的336流浪人员发生痈疽脓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疾病发生与年龄分布和季节性因素间的关系。结果:流浪人员中痈疽脓肿发生率为14.88%。其中,20-30和31-40岁发病率最高,占比28.00%、26.00%。2019年至2021年痈疽脓肿发生率主要在夏季和秋季,占比分别为36.00%、38.00%。并且痈疽脓肿发生人数呈逐年递减趋势。结论:精神病院收容救助流浪人员中,皮肤疾病(痈疽脓肿)在夏季和秋季为高发期,20-40岁为疾病高发人群,精神病院应根据季节性变化和年龄特点做好针对性卫生预防工作,减少皮肤疾病发病率。

  • 标签: 流浪人员 痈疽脓肿 发生率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分析精神病院收容流浪人员痈疽脓肿治疗预防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容的336例流浪人员中,加强痈疽脓肿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统计入院时286名无痈疽脓肿症状流浪人员的痈疽脓肿发生率和患有痈疽脓肿的治疗效果。结果:286名无痈疽脓肿症状流浪人员中痈疽脓肿发生率为6.64%,低于入院时痈疽脓肿发生率(P<0.05);50名痈疽脓肿流浪人员中,治疗有效率为98.00%。结论:社会流浪人员在精神病院收留救治下,通过有效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能显著降低痈疽脓肿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期望将此预防、治疗方法应用在更多的精神病院中,以减少皮肤感染几率。

  • 标签: 流浪人员 痈疽脓肿 预防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