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外摘除术晶体后破裂原因。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1年6月小切口白内障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212例220眼,对其中30例30眼术中晶体后破裂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结果30例24眼均一期植入人工晶体,术后矫正视力≥0.4者30例30眼(13.6%),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晶体后破裂是小切口白内障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在手术中的各个步骤,但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及谨慎细致的术中操作,可降低其发生率,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术后视力。

  • 标签: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并发症 晶体后囊膜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白内障手术患者晶体后破裂(PCR)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9年1月—2021年5月进行治疗且各项医学资料非常完善的白内障患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选择符合要求的146例患者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和研究手术过程中晶体状PCR出现的情况,将其分为两组,即发生组(32例)、未发生组(114例)。全部分析和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将可能的因素纳入到其中,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的全面分析,及时发现白内障手术患者晶体状PCR的发生影响因素。结果:经过回归分析了解到,男性、晶状体核分型≥Ⅲ级、合并玻璃体积血均是白内障手术患者晶状体PCR发生的影响因素OR(95%CI)分别为18.121(4.392~74.767)、18.700(4.829~72.417)、37.333(7.215~193.187),均P

  • 标签: 白内障手术患者 囊膜破裂 影响因素 玻璃体积血
  • 简介: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后破裂原因以及术中的处理方法。方法对22例22眼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后破裂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发生后破裂22例22眼,除1例未植入人工晶体外,一期植入人工晶体21例,占95.45%,术后视力0.5以上8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后破裂虽然难以避免,但只要处理措施得当,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功能。

  • 标签: 小切口 白内障 后囊膜破裂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方法对2~7岁儿童白内障手术视轴区混浊的影响.方法:对40例(62眼)2~7岁儿童白内障施行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21例(32眼)联合后连续环形撕(A组),19例(30眼)后连续环形撕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B组),观察两组术后视轴区混浊情况.结果:视轴区混浊发生率两组间比较,A组为37.5%,B组为10%,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施行儿童白内障手术的同时,后连续环形撕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预防视轴区混浊的发生明显优于单纯行后连续环形撕.

  • 标签: 方法 儿童 白内障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术中后破裂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马山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1 650例(1 650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后破裂57例(57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后破裂原因。结果后破裂原因包括撕不当5例(8.8%),水分离不当2例(3.5%),劈核不当10例(17.5%),旋转核不当13例(22.8%),吸附抓核不当10例(17.5%),超声乳化核不当11例(19.3%),吸除皮质不当5例(8.8%),植入人工晶状体不当1例(1.8%)。结论超声乳化术中后破裂多发生于处理核时。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原因,破裂,后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破裂原因预防。方法对568例568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后破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568只眼中有26只眼后破裂,4只眼是撕不慎引起,术中5只眼由于水分离时注入水过多、过猛致后破裂,7只眼由于雕刻太深,致后破裂,5只眼由于超声能量太大致后破裂,3只眼超声乳化碎核时致后破裂,有2只眼在注吸皮质时,负压过高致后破裂。结论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破裂原因,为减少后破裂提出了有效预防措施。

  • 标签: 白内障手术后囊膜破裂原因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曲安奈德应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中后破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中发生后破裂的患者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例,实验组在术中使用曲安奈德辅助前段玻璃体切割,对照组所有手术步骤和试验组一致,但并未使用曲安奈德,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各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d最佳矫正视力试验组为优于对照组;术后1d以及1周时炎症反应的症状和体征综合得分及角膜厚度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均为P<0.05);术后1个月黄斑中心凹厚度试验组为(189±21)μm,低于对照组的(227±30)μm(P=0.001)。结论应用曲安奈德辅助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中后破裂有助于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曲安奈德 白内障 超声乳化摘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前瞻性研究。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角穿孔伤前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45例(45眼)作为观察组,随机分为3组:A组,15例,于伤后3 d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15例,伤后4~7 d进行手术;C组,15例,受伤1周后进行手术。另选取15例(15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作对照组(D组)。记录观察组视力及并发症发生率,检测4组患者房水IL-6及TGF-β2的含量。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3组之间视力提高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F=2.217,P=0.439);并发症葡萄膜炎的发生率A组高于C组(P=0.042),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含量观察组3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3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2含量的比较B、C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在炎症控制的情况下1周后行手术可获得更好的手术疗效。

  • 标签: 伤,穿孔,角膜 白内障,外伤性 破裂,前囊,晶状体,外伤性 房水 时机,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连续环形撕(CCC)开口纤维闭行开窗术处理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1年9月至2018年9月在台州市眼科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术后CCC开口完全纤维闭的患者15例(15眼)行纤维开窗切除手术,并对其纤维闭形成原因手术方式和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所有术眼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次日,裸眼视力(UCVA)为0.2~0.3者4眼,0.4~0.5者8眼,0.6~0.7者3眼。前开窗口内透明,开窗范围大小合适,约4.5 mm×5.0 mm。人工晶状体位正无移位,光学部平展。所有患者均无术眼眩光主诉。结论:白内障术后CCC开口纤维闭可能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的增殖迁徙有关。开窗术可有效解除纤维闭并明显提高视力。

  • 标签: 白内障 连续环形撕囊 纤维膜闭 成因 开窗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对白内障手术的护理提出护理要点。结果16例手术患者病情稳定,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采取正确得当的护理措施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白内障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干眼症是白内障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视力恢复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本文旨在探讨白内障手术干眼症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干眼症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膨胀性乳化白内障患者联合采用染色与袋减张微小撕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 2018年 4月 ~2019年 12月在我院行超声乳化 联合 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36例膨胀性乳化白内障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展开研究, 18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的撕方法为染色; 18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袋减张微小撕,评价手术效果。 结果:对照组的撕时间短于观察组(P< 0.05);两组术前、术后的角膜内皮计数、术后 1个月的视力水平无明显差异( P> 0.05)。但观察组连续环形撕的完成率高于对照组,前放射状裂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对膨胀性乳化白内障患者而言,术中在采用常规染色撕的基础上,联合袋减张微小撕法,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连续环形撕的成功率,具备推广价值。

  • 标签: 膨胀性乳化白内障 囊膜染色 囊袋减张微小撕囊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预防白内障外摘除术术后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白内障外摘除术1547例(1704只眼)。结果无一例发生术后眼内炎,结论严格筛选病人,术前检查详细,常规抗生素眼水预防性应用,消毒灭菌严格,手术野消毒彻底,仔细操作,密闭伤口,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避免白内障外摘除术术后眼内炎的发生.

  • 标签: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术后感染 术后眼内炎 床体 消毒灭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混浊,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不良等现象引起晶状体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由透明变成不透明,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影响视力的一种眼科疾病。白内障患者一般通过手术植入人工晶体来使患者重见光明。白内障手术合理的调养对视力恢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术后指导
  • 简介:摘要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术后混浊(PCO)以及人工晶状体(IOL)位置异常已成为影响患者视觉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将从袋弯曲角度阐述白内障术后后发性白内障和IOL在袋内的稳定性。袋弯曲是术后袋和IOL锐利边缘贴合形成的屏障结构。完全黏附型袋弯曲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迁移,而且提高IOL稳定性(包括轴向位移、偏心、倾斜及旋转等)。现立足于袋弯曲的形成演变过程以及不同分型,阐述了其预防PCO和维持IOL稳定性的机制,为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提供思路及可行措施。

  • 标签: 囊袋弯曲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后发性白内障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中后破裂一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活动中后破裂一期植入人工晶体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袋内植入方式,对照组采用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裸眼视力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裸眼视力分布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方式相对于后房型人工晶体袋内植入方式在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中后破裂一期植入人工晶体中效果更为显著,有助于白内障患者更好地恢复视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白内障扶贫复明手术 后囊膜破裂 人工晶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术后早期低视力的原因,进一步提高白内障手术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至2011年资料完整的白内障手术低视力患者,回顾分析术后随访3mo后视力<0.3的原因。结果术后3mo随访视力<0.3的患者有50眼。结论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术后出现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眼部原有的疾病,常见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所致的视神经损伤、高度近视、葡萄膜炎。

  • 标签: 白内障 低视力 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