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环境的变化,上市公司越来越多地采用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来实现财务报告目标,真实盈余管理也因而成为盈余管理研究新的热点。现有文献已经从真实盈余管理的动因及影响因素、管理层对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的权衡、经济后果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但还存在许多未知或有争议的领域。未来应在计量模型、研究内容等方面加以改进,以更加深入地考察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 标签: 真实盈余管理 应计盈余管理 文献回顾
  • 简介:本文以2001~2012年我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企业盈余管理与技术约束及其二者交互对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为实现收益目标,管理层会采取真实盈余管理手段,这导致公司费用粘性显著下降,变为反粘性,三种真实盈余管理手段对费用粘性下降程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技术约束加大了公司费用调整的难度,继而使得高技术约束与高费用粘性对应。同时,技术约束导致公司盈余管理空间受限,使得技术约束削弱了盈余管理与费用粘性的相关性。

  • 标签: 技术约束 真实盈余管理 费用粘性
  • 简介:论文首先考察了产权性质对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影响,发现国有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显著高于民营企业。在此基础上,论文基于产权视角考察了公司治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关系,发现产权性质显著影响了公司治理对真实盈余管理活动的抑制效果。具体而言,国有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规模和公司治理综合水平能够显著地降低真实盈余管理,但作为外部公司治理机制之一的独立审计不能有效地抑制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民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规模和公司治理综合水平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外部独立审计和董事会独立性能够显著地抑制管理层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本文的研究表明,产权性质不仅对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也显著地影响了公司治理机制对真实盈余管理的限制作用。

  • 标签: 产权性质 公司治理 真实盈余管理
  • 简介:与以往单纯从内部控制这一规则治理机制出发研究盈余管理的文献不同,引入关系型交易这一关系治理机制,探讨两种不同的治理机制及其交互作用对上市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随着供应商/客户关系交易比例的增加,上市公司进行正向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严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质量内部控制有助于抑制供应商关系型交易诱发的正向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但是对客户关系型交易诱发的应计/真实盈余管理无显著影响。

  • 标签: 关系型交易 内部控制 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 简介: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5年的财务数据,实证考察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对其后四个会计年度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真实盈余管理的不同手段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结果表明,真实盈余管理会显著降低企业未来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且这种降低程度在逐年减弱。相较于市场绩效,在长期内真实盈余管理对财务绩效的负向影响更持久。从真实盈余管理的具体方式来看,销售操控、费用操控和生产操控都会降低企业后期的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对财务绩效的降低作用更明显。三种方式中,销售操控在长期内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负向作用最大。

  • 标签: 真实盈余管理 应计盈余管理 财务绩效 市场绩效 销售操控 费用操控
  • 简介:以2003-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放在同一模型中直接观察现阶段我国企业所处环境下二者的互动关系发现,两种盈余管理之间总体为正相关关系,而不是过去研究得出的互补或替代关系.进一步分别从企业内部环境(代理程度)和外部环境(市场化水平)考察两种盈余管理互动的具体情形发现,代理问题的加重会显著形成应计盈余管理增加导致的真实盈余管理减少的反向变动,但当真实盈余管理增加时应计盈余管理也同步正向变动;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会使两种盈余管理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变成此增彼减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揭示了现阶段我国企业两种盈余管理的内在关系和内外部环境对这种关系的影响情况,这对于政府更全面地监管以及企业更有效地治理和控制两种盈余管理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互动效应 企业外部环境 市场化水平 代理程度
  • 简介:本文研究新法律实施、IFRS的强制采用分别对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利用我国独有的2003至2008年的制度环境,本研究发现:首先,在新法律实施以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尽管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这是公司选择激进会计政策的结果。同时,新法律实施以后,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在费用方面显著增加,在现金流方面和产品成本方面显著下降,综合真实盈余管理显著下降,真实盈余管理整体在调节利润方面则没有明显的一致方向。这与Cohen(2008a)的发现不一致,表明我国新法律的实施可能没有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象SOX法案那样明显的治理效果。其次,与IFRS趋同的新会计准则在我国实施以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增加了,而公司整体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则没有变化,真实盈余管理带来了利润的下降。

  • 标签: 新法律 新会计准则 IFRS 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 简介: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06—2014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数据,研究公司在业绩型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盈余管理问题。我们发现,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行权业绩条件“踩线”达标现象,即报告业绩刚刚达成股权激励方案要求的行权业绩条件,这一现象意味着公司很可能为股权激励业绩达标而进行了盈余管理。通过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行权业绩条件“踩线”达标的股权激励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高于其他股权激励公司。而且这些“踩线”达标公司存在更少的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更高的负向应计盈余管理。这些发现说明,真实盈余管理是“踩线”达标公司达成股权激励行权业绩条件的关键手段,它们同时还通过应计盈余管理为后续业绩考核期间储备利润。本研究还提示,监管机构和公司董事会要重视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设计、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及其可能引致的激励扭曲问题,改进行权业绩条件所依据的业绩指标和业绩标准,同时更好地平衡被激励对象的激励及其承担的薪酬风险。

  • 标签: 业绩型股权激励 “踩线”达标 真实盈余管理 应计盈余管理
  • 简介:本文以我国1997-2009年成功实施配股的549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角度,实证检验了公司为达到证监会的配股资格线,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以及此行为对公司配股后的经营业绩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配股前确实进行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且此行为与公司配股后的业绩显著负相关。

  • 标签: 配股 经营业绩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 简介:自从2000年以来,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成为我国会计界的热门话题。盈余持续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这方面的研究,Sloan(1996)的研究是一篇开启先河的经典之作。该文发现,盈余中的应计部分比现金流量部分具有更低的持续性。因而在对下一年度盈余的预测能力方面,应计利润显著低于现金流,也就是说盈余中应计部分的比例越高,盈余的持续性越差,盈余的质量也就越低。这一结论显然是符合人们的直觉的。

  • 标签: 盈余管理 盈余持续性 盈余质量 上市公司 中国 监管力度
  • 简介:本文测度了2003--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可比性值,并对测度结果进行了有效性检验,然后考察了会计信息可比性对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因此尽管高会计信息可比性能显著抑制中国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这会导致管理层转而采用真实经济业务操纵手段来实现盈余管理目标。按照投资者保护程度、终极控制人性质及新会计准则进行分组检验,结果表明,上述关系在不同的内外部治理环境中均存在,且随着治理环境的完善,可比性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的负相关性显著增强,此时管理层的真实经济业务操纵行为也会受到更强抑制。

  • 标签: 会计信息可比性 测度 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替代 作用
  • 简介:契约动因。①报酬契约。根据委托一代理理论,股东与管理当局的目标并不一致,股东为使二者的目标趋于一致,往往采用与经营努力业绩相联系的激励方式。而公司业绩主要通过报告净收益来衡量。因此,经营者会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对净收益进行操纵,使自身效用最大化。②债务契约。为防止经营者采用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债务契约都规定了保护性条款。

  • 标签: 盈余管理 中国 企业 会计政策
  • 简介: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在我国以又称盈利管理,其含义是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影响财务报告,以此来获得经营者自身效用最大化而进行的一种按露管理,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对它加以认识,首先,从机会主义观的角度看,它是经营者为了在报酬合同、借款合同以及政治成本中达到预期自身效益最大化而采取的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其次,从有效契约观的角度来分析,盈余管理能为经营者提供一定的缓冲空间,当公司所处环境发生变化或面临突发事件时,它能有效地保护企业的利益,同时,也维护了契约中其他各方的利益,从而有效的降低契约成本,盈余管理最早产生于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但是,人们对它的研究才是近十几年的事,在我国更是刚刚起步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完善,研究盈余管理也势在必行,本文就试着对盈余管理的有关问题谈谈认识。

  • 标签: 企业 盈余管理 会计理论
  • 简介:进行盈余管理和不进行盈余管理提供的财务报告哪种更有利于投资者决策的问题,我们本文对盈余管理的探讨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也就是说会计职业判断的目的是为投资者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 标签: 盈余管理 管理探析
  • 简介:那不管企业如何进行了盈余管理,而盈余管理会影响财务报告的有用性继而给管理者带来私利,根据我们前面的论述盈余管理的结果就是会损害财务报告的有用性

  • 标签: 盈余管理 管理探析
  • 简介:企业要提高利润,本应在改善经营管理上狠下功夫,但大量企业却在会计上投机取巧,通过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或控制应计项目,使会计报告上的盈余达到期望水准。这种行为称之为盈余管理(eamingsmanagemnet)。本文拟就大量存在的盈余管理的手段作一个大致的分析。

  • 标签: 盈余管理 企业管理 会计报告 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