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随着真菌感染的患者急剧增加,真菌病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医学真菌流行病学、致病机理、耐药机理以及防治策略的研究尤为重要,而所有研究的基础都建立在对医学真菌的进行有效的保藏。医学真菌的保藏方法很多,包括传代法、蒸馏水法、冷冻干燥保藏法等,保藏方法的选择因实验室条件、菌种和研究要求不同而不同。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几种医学真菌菌种保藏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等做了综述。

  • 标签: 医学真菌 菌种保藏 冷冻保藏法 冷冻干燥保藏法
  • 简介:摘要真菌是引发农作物病害的危险性病源,其造成的危害一般都是大范围性的,尤其是稻瘟病病原菌和水稻纹枯病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对靠种植水稻为生的国家更具有毁灭性,但目前能够有效防治真菌病害的生物农药却极为稀少。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一种产抗真菌素的菌种,探讨将其开发成生物农药用来防治农作物病原真菌的可能性。

  • 标签: PSO4菌株 抗真菌素 生物活性
  • 简介:【摘要】:真菌是引发农作物病害的危险性病源,其造成的危害一般都是大范围性的,尤其是稻瘟病病原菌和水稻纹枯病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对靠种植水稻为生的国家更具有毁灭性,但目前能够有效防治真菌病害的生物农药却极为稀少。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一种产抗真菌素的菌种,探讨将其开发成生物农药用来防治农作物病原真菌的可能性。

  • 标签: PSO4菌株 抗真菌素 生物活性
  • 简介:目的观察真菌色素与各种真菌感染的病理学和临床诊治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真菌色素相关的临床理论和实用技术。方法以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和系列文献为基础,从真菌色素的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生物合成代谢、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特征和其对耐药性形成的影响等方面来阐述真菌色素所担负的重要病理生理学作用。结果真菌色素与其相应真菌菌株的生理代谢和致病性密切相关,是真菌细胞形态的固有结构,有极强的抵御外来离子辐射、极度温度变化、pH值改变和抗真菌药物作用的混合功能。结论致病性真菌色素是各种真菌感染的一个重要病原性毒力因素,也是引发耐药性形成的真菌固有的功能形态因素之一。

  • 标签: 真菌色素 真菌感染 抗真菌耐药性
  • 简介:游戏小贴士游戏下载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2775912/。点击页面中的下载选中的文件即可下载游戏。安装方法:1.鼠标左键双击“真菌世界安装程序”。

  • 标签: 真菌 世界 技巧 下载地址 .com HTTP
  • 简介:摘要通过1-methyl-3-nitro-1-nitroso-guanidin与coldplasma复合诱变Bacillussp.(兼性厌氧产丁醇芽孢杆菌)C2菌株,再利用分离筛选获得总溶剂产量与三株丁醇都有较为显著提高的突变菌株,突变菌株发酵10%木薯醪液之后总溶剂产量与丁醇分别达到20.79g/L、20.14g/L、20.36g/L与12.74g/L、12.44g/L、12.59g/L,与出发菌株相比较分别提高了15.4%-19.1%、21.6%-24.5%。优化编号414的突变菌株的发酵条件,在100mL的三角瓶发酵体系里面,编号为414的突变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种龄为24h,ph值控制在7左右,装液量为100mL,然后在37℃温度环境下静置发酵72h,在这个发酵条件之下,此菌株发酵7%木薯醪液产总溶剂量与丁醇分别达到了26-30g/L,17-19g/L。

  • 标签: 丙酮丁醇高产菌株 选育 优化 研究
  • 简介:猪血红蛋白是猪血中的重要成分,占到了全血蛋白质总量的2/3和血细胞蛋白质总量的90%以上。本研究通过采集屠宰场的土样,接种分离培养基,从中分离出了90多株以猪血为唯一氮源的菌株,从中挑选43株生长旺盛的43株接种酪素平板培养基,培养30h、60h,从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以及DC综合比较,选定B60作为发酵猪血的主要菌株,B60经过鉴定初步判断为米曲霉。

  • 标签: 猪血 优良菌株 筛选
  • 简介:在酵母中,呼吸缺陷型突变是经常遇到的。在平皿分离中,会长出约1%的小菌落,这些小菌落丧失呼吸能力。产生这种变异大部分是细胞质基因发生突变,但有时核基因也会突变成小菌落i小菌落突变后,对非发酵型物质如甘油、乙醇、醋酸等不能氧化,但二氧化碳放出高于对照株,酒精脱氢酶活力较对照亦高出1倍左右,对提高酒精产率有好处。本实验用化学诱变方法获得乳白色呼吸缺陷型小菌落,为后续受体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提供稳定遗传标记菌株

  • 标签: 呼吸缺陷型 诱变 突变 遗传标记
  • 简介:摘要:秀珍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目前已在福建、浙江及上海等地广泛栽培。目前秀珍菇主栽品种仍是多年前从台湾引进的秀珍菇系列品种,有的品种经多年组织扩繁后出现退化和老化现象。前期,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福建省农科院专家合作开展了 60Co辐射诱变选育秀珍菇新品种的研究,筛选到部分疑似突变菌株。本文利用 RAPD技术对新菌株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 RAPD引物 S36、 S66、 S78、 S1200、 S1208扩增效果好, F69、 F43、 F5669与原始菌株台秀 57和福建省认定的秀珍菇品种秀迪 1号在 DNA水平存在差异,是 3个新的菌株

  • 标签: 秀珍菇 诱变 育种 RAPD 食用菌
  • 简介:主要研究了丙酸菌高产丙酸的固定化方法。采取吸附一包埋结合法,先以麸皮进行吸附,再用海藻酸钠一聚乙烯醇进行包埋的方法来制备固定化细胞。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丙酸菌高产丙酸的固定化条件:菌液与麸皮比例为5mL:0.6g,吸附时间为15min,包埋剂选用30g/L海藻酸钠和30g/L聚乙烯醇混合物。此条件下,固定化丙酸菌Pf007,包埋效率达到96.65%,发酵丙酸产量可以达到5.05g/L,比游离丙酸杆菌Pf007的丙酸产量(2.17g/L)提高133%。

  • 标签: 丙酸菌 固定化 载体 丙酸
  • 简介:真菌感染的临床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随着国内外对真菌感染和致病真菌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挑战也应运而生。近年来,真菌感染的致病菌谱与以往相比不尽相同,许多新的致病菌种被逐一报道,而原有的真菌引起的疾病也出现了新的临床表现。抗真菌药物研发加速和广泛应用的同时,各种简捷灵敏的药敏试验方法被建立起来并加以标准化,但致病真菌的耐药现象则成为困扰临床的难题。从分子耐药机制入手寻找打破真菌耐药壁垒的突破口,是真菌学研究和新药研制的目标;注重早期诊断,完善治疗方案,是治疗真菌感染的关键。

  • 标签: 真菌病 医院感染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真菌培养结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入我院临床科室进行治疗的172例真菌病镜检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真菌培养后,后进行统计和分析真菌病的菌种组成、临床分类及病原体分布情况。结果172例真菌病标本真菌培养检出阳性133例,检出率为77.3%。一共分离出致病菌株134个本研究中致病菌菌株主要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三种。三者中以皮肤癣菌为主。在皮肤癣菌中红色毛癣菌占绝大多数,在酵母菌中主要致病菌为念珠菌属类,在霉菌中曲霉和青霉为常见。皮肤癣菌为趾甲主要致病菌,皮肤癣菌和酵母菌为指甲主要致病菌,霉菌感染趾甲高于指甲,混合感染很少发生。不同性别之间比较不同致病菌发病率,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皮肤癣菌在甲真菌病病原体中分布最为广泛,其次为酵母菌,分布较少的为霉菌。其中皮肤癣菌中最常见的是红色毛癣菌,酵母菌感染中最常见的是白念珠菌和近平念珠菌,霉菌和混合感染在临床中发病率较低。

  • 标签: 甲真菌病 真菌培养 结果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真菌是一类真核生物,广泛存在土壤、水、空气和有机物中,随着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肿瘤放化疗、体内置管及长期入住ICU病人的增加,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急剧增加,药物治疗是对真菌感染的主要策略,早期合理的抗真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理想的抗真菌药物应具有足够覆盖可能的病原体、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无显著的药物相互作用、给药方便、治疗费用低等特点。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多烯类、吡咯类、棘白菌素类。

  • 标签: 真菌 感染
  • 简介:摘要耳真菌病由真菌引起的耳部疾病,是指真菌进入耳部引起的耳部感染。本病好发于气候温暖潮湿的地区及季节,由于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耳真菌病患者逐渐增多,治疗效果差,易反复。我科于2008年-2011年对76例(82耳)真菌病患者,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标签:
  • 简介:本文就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的8%环吡酮甲涂剂及5%阿莫罗芬搽剂,美国FDA批准的两个新药10%艾氟康唑溶液及5%Tavaborole溶液,以及一些尚在研究中的卢立康唑、他扎罗汀等,并简述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新剂型的应用。

  • 标签: 甲真菌病 10%艾氟康唑溶液 5%Tavaborole溶液 外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20甲真菌真菌培养结果。方法刮取病甲部位的甲屑直接涂片镜检做初步诊断,用斜面培养和小培养鉴定真菌种类。结果220例甲真菌病患者真菌培养共165例阳性,培养阳性率75%,分离出病原菌172株,其中皮肤癣菌81株,占47.09%,酵母菌72株,41.86%,霉菌19株,占11.04%,混合感染7例,占4.06%。结论甲真菌病的感染主要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皮肤癣菌中以红色癣菌所占比例最多。

  • 标签: 甲真菌病 真菌 培养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科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新生儿科住院患儿298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季节、来源的多重耐药菌株患儿的比例,比较其感染部位、抗生素使用情况及耐药菌种类差异,同时分析探讨其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冬季新生儿多重耐药菌株感染发病几率较高,多发于呼吸系统、皮肤、血液等;早产儿及日龄5d以内者发病率较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具体数据分析发现174例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患儿成功救治时存在抗菌药物使用史者有142例(81.61%),感染前最常见使用抗生素为三代头孢、氨基广谱青霉素及酞脉类广谱抗生素。结论新生儿由于不成熟的生理特征及不完善免疫系统功能,是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的高危人群,加强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强化综合措施,减少人员接触,及时消毒,加强医生抗生素合理应用观念的培养及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检测能够对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进行有效的防治。

  • 标签: 新生儿科 多重闹药菌株感染 抗生素 防治措施
  • 简介:采用激光照射猴头菌菌丝体,研究了不同照射时间对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长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照射对猴头菌丝体的生长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作用,其中以照射12min的处理生长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促进了菌丝的生长;激光照射12min的处理组菌丝体干重最高为0.358g,激光照射18min处理多糖含量最高,达到了9.12mg/ml。

  • 标签: 猴头 激光诱变 菌丝性状 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