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对患者瞳孔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武定县人民医院急诊科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住院的76名住院病人,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将病人分成轻度昏迷组、中度昏迷组和重度昏迷组,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光刺激前瞳孔直径和光刺激后瞳孔直径的变化,探讨神经科病人瞳孔变化的临床价值。结果轻度昏迷组、中度昏迷组和重度昏迷组在光照前的瞳孔大小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昏迷组和中度昏迷组经对光刺激前后的瞳径比较,均有显著性(P<0.05);经对光刺激前后的瞳径比较,严重昏迷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神经学病变越重,瞳径越大,瞳孔越小,说明病变越重,患者的预后越差;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地监测患者的瞳孔变化,以指导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 标签: 瞳孔改变 神经内科 意义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瞳孔改变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瞳孔作为反映神经系统状态的重要生理指标,其变化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宝贵的诊断信息。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充分重视瞳孔的观察和解读,以提高病情的评估准确性、预测预后的可靠性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的科学性。本文还介绍了瞳孔改变监测方法和技巧,包括监测方法和工具的选择、监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最后,本文展望了瞳孔监测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前景,认为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瞳孔监测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神经内科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 标签: 瞳孔改变 神经内科 护理  监测 方法 重要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瞳孔改变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意义。方法神经内科患者的瞳孔改变进行观察对比,总结在护理中的意义。 2019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 90 例,根据 GCS 评分将患者发为轻度昏迷、中度昏迷与重度昏迷,对三组患者光刺激前后瞳孔的变化进行对比,并统计三组患者的预后,评价瞳孔改变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意义。结果 不同昏迷程度的患者经光刺激后,瞳孔直径均显著缩小( P < 0.01),但中度昏迷与重度昏迷患者经光刺激后的瞳孔直径并未表现出明显变化( P > 0.05)。本组 90 例患者中,出现瞳孔异常的患者 25 例,异常患者病情恶化、延迟出院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结论 神经内科患者随着病情越严重,患者瞳孔对光的反射越不明显,在护理工作中若能密切关注患者瞳孔改变,能有效预估患者的疾病走向。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 瞳孔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瞳孔改变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意义。方法选取96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轻度昏迷组、中度昏迷组、重度昏迷组;对比三组患者的光刺激前瞳孔直径、光刺激后瞳孔直径,观察瞳孔改变神经内科患者的预后,综合评价瞳孔改变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意义。结果轻度昏迷组、中度昏迷组、重度昏迷组患者的光刺激前瞳孔直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昏迷组、中度昏迷组患者的光刺激前瞳孔直径与光刺激后瞳孔直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度昏迷组患者的光刺激前瞳孔直径与光刺激后瞳孔直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眼瞳孔缩小37例,死亡15例;双眼瞳孔缩小5例,死亡2例;单眼瞳孔中度扩大,对光反射减弱27例,死亡14例;单眼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22例,死亡15例;双侧瞳孔散大固定或瞳孔大小多变5例,死亡5例。结论神经内科疾病严重程度与瞳孔直径呈负相关,随着瞳孔对光反射减弱,病情进一步加重,预后较差;在神经内科护理中,需密切观察瞳孔改变,为临床评估疗效及预后而提供依据。

  • 标签: 瞳孔改变 神经内科护理 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瞳孔变化较为复杂、多变,常预示着病情的发展变化。故在其护理工作中应仔细观察瞳孔的变化,对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既要掌握正确地观察瞳孔方法,又要熟悉瞳孔改变的临床意义,现结合有关文献将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观察瞳孔改变的体会报告如下:瞳孔的观察方法临床上多采用聚光的手电筒,先对准双眼中间照射,对比观察双侧瞳孔的大小、形状是否等大等圆,再将光源分别移向左右瞳孔中央,观察瞳孔的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是否灵敏。反复观察瞳孔是否有变化,对危重患者应每15~30分钟观察1次,并做好详细纪录。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对病人的护理都离不开对瞳孔的观察。及时、动态的观察瞳孔变化,既可以对病情的转归做出准确的判断,又可以抓住最佳的救治时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正常瞳孔的解剖生理,结合29年来的护理工作实践,现就瞳孔不同变化的临床意义分析如下。

  • 标签: 瞳孔 护理 疾病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士配置改变护理质量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某院神经内科住院的39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观察组21名护士进行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研究结束后统计两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留置针相关并发症人数、出院后半年内再次入院人数(不重复记录)以及比较两组病人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病人对护患互动满意度,并进行护护关系评分。结果:观察组出院后半年内再入院病例数、平均住院天数、留置针导管相关性感染(CR-BSI)人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家属对护士基础护理质量、专业技能、服务态度、心理护理以及总满意度上均高于对照组,且病人对护患互动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研究前比较,研究后观察组护护关系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专业知识技能方面改变护士配置可以有效提高病人家属对护理和病人对护患互动的满意度,减少病人住院天数和再入院病例数,同时有利于护护关系改善,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护理配置改变 神经内科 护理质量 影响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方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入优质个体化护理服务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通过结合神经科特点的优质个体化护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由8%下降到2%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优质护理模式相对于传统护理有较大的突破,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该模式更新了护理理念,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卧床病人疮压治疗与护理方法通过对我科178例长期卧床病人褥疮的预防护理和18例院外带入褥疮患者的治疗护理。结果我科近年收治的178例长期卧床病人,发生褥疮仅2例,且很快治愈;18例院外带入褥疮患者,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比较快,治愈率高未发生逆转。结论该方法是预防和治愈疮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褥疮 预防评估 治疗护理
  • 简介:摘要: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强调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以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为核心,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病人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神经内科临床护理是一项风险高、难度大的工作,护理问题贯穿于护理操作的全过程。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只有全面实行护理,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进而有效保障医患双方权益。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方法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神经内科护理中起到了十分重要重要作用,对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优质护理 神经内科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科使用护理指引体系的价值。方法根据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的103例神经内科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52例患者接受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对照组51例接受常规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共有32例护理质量优秀病例,占该组的62.75%,有15例护理质量一般病例,占该组的29.41%,4例较差,占该组的7.84%,患者满意度是86.27%;观察组优秀病例43例,比例是82.69%,8例一般,比例是15.38%,1例较差,比例是1.92%,满意度是100%,两组的结果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指引体系对护理具有质量提升效果,能够让患者获得高质量和高满意度的护理服务,临床中意义重大。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指引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神经内科护理中往往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问题,需要采用合理的安全措施管理办法,准确的分析实际防止意外发生的方案,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入院治疗的200例神经内科的住院患者的发病率水平,其中100例为第一年的神经内科患者,另外100例为第二年的神经内科患者。第一年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的护理。第二年的患者采用安全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意外事故发生率和满意度水平。结果第二年的神经内科患者的意外事故发生率相比第一年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提升。结论经过有效的科学安全护理,逐步降低神经内科患者的意外发生率水平,提高了患者的综合满意度效果。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干预对策。方法对本院2017年9月-2018年7月期间发生的神经内科护理不良事件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干预对策。结果在70例护理不良事件中,护理操作不规范10例,发生率为14.29%(10/70),法律意识缺乏导致医疗纠纷10例,发生率为14.29%(10/70),与患者发生争论10例,发生率为14.29%(10/70),护理记录不规范20例,发生率为28.57%(20/70),排班不合理20例,发生率为28.56%(20/70)。后续处理结果中,提出良好解决方案,医患矛盾解除为15例,占全部的21.43%(15/70);提出解决方案,医患矛盾未解除为40例,占全部患者的57.14%(40/70);未提出良好解决方案,医患矛盾未解除为15例,占全部患者的21.43%(15/70)。结论针对神经内科护理期间出现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对应的干预措施,制定合理的干预对策,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减少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提高护理安全性,进而减少护患之间矛盾,使临床护理失误明显减少,使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使神经内科乃至整个医院持续、良好的发展。

  • 标签: 神经内科护理 安全隐患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疼痛是神经内科患者常见的不良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有效控制神经内科患者的疼痛症状,本研究深入研究了疼痛管理与护理方法,对目前应用于神经内科的疼痛管理与护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心理干预等。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应用个体化的疼痛管理策略,既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又可以优化患者的身体与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专业化的护理团队对疼痛管理的成功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结论是,出色的疼痛管理与护理方法对改善神经内科患者的疼痛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效果。这为神经内科疼痛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实践经验。

  • 标签: 神经内科 疼痛管理 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