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神经管狭窄是腰椎根性疼痛的常见原因,Jenis等[1]报道神经管狭窄约占神经受压因素的8%~11%,忽略或复发性的神经管狭窄可能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有关(failbacksurgerysyndrome,FBSS).Burton等[2]在回顾分析FBSS时认为,对侧方椎管狭窄缺乏充分的认识和术中减压不充分,造成了60%患者术后出现症状和疼痛.自Lee等[3]提出了神经管狭窄概念后,有不少文献报道了腰神经通道功能解剖与腰腿痛的关系.为了加强对该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减少FBSS的发生,本文对腰骶神经管的解剖与神经受压的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解剖学 神经根受压 发病机制 神经损伤 神经根管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阻滞与冲击波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许昌市中心医院的神经型颈椎病患者60例,应用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1.09±4.41)岁。研究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1.85±5.27)岁。对照组采用单纯神经阻滞治疗,研究组采用神经阻滞+冲击波治疗。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总临床有效率为8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2.93±0.54)分比(3.84±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NDI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23.03±2.74)比(26.55±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1.29±0.44)分比(2.23±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DI低于对照组[(13.76±2.33)比(19.7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神经型颈椎病患者,单纯的神经阻滞与神经阻滞+冲击波治疗都能减轻患者症状,但后者更能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阻滞 冲击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请安装一保密神经射阳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国祥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英国作家雅各布发表了一本震动全球的小册子,它叙述了希特勒军队的组织机构、各军区的概况、参谋部人员部署以及一百六十多名指挥官的姓名和简历,甚至连刚成立不久的装甲师的步兵小队,也被披露无遗...

  • 标签: 军事机密 经济技术情报 经济情报战 人大常委 科技研究成果 射阳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究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神经型颈椎病患者60例视为本次临床实践研究的重要分析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分别采用非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模式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模式,然后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之后,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的数值低于4的人数逐渐增多,并且经过半小时和一周的治疗之后,探析组患者的例数多于比较组,而且探析组患者的治疗次数较少。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对神经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比较显著,并且患者的治疗次数明显较少,其临床实用价值相对较高。

  • 标签: 超声引导 神经根阻滞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地评价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5月。根据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有关"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阻滞治疗"及"X线引导下颈神经阻滞治疗"或"体表解剖标记引导下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阻滞治疗组作为试验组,X线引导及体表解剖标记引导的神经阻滞治疗组分别作为对照组。收集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以VAS<4分例数表示或具体的VAS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估方案的例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并发症例数及穿刺质量等指标。通过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05篇文献,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99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8周试验组的阻滞效果要优于对照组(X线引导),在术后1周、4周及8周以VAS<4分为标准时[术后1周RR=1.73,95% CI(1.36~2.20),P=0.01;术后4周RR=1.16,95% CI(1.00~1.34),P=0.04;术后8周RR=1.16,95% CI(1.02~1.32),P=0.02]。术后8周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估方案进行评价,试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X线引导)[RR=2.92,95% CI(1.81~4.70),P=0.01]。术后12周VAS及NDI评分中,两种引导方式(超声及X线)的阻滞效果在长期随访过程中没有差异(VAS结果效应量为-0.10,P=0.56;NDI结果效应量为-0.00,P=0.97)。试验组的总体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为X线引导RR=1.25,95% CI(1.01~1.56),P=0.04;对照组为体表解剖标记RR=1.25,95% CI(1.11~1.41),P=0.01]。试验组穿刺并发症低于对照组(X线引导)[RR=1.25,95% CI(1.01~1.56),P=0.01]。在穿刺质量(靶点注射/阻滞区吻合数)方面,试验组要优于对照组(体表解剖标记)[RR=1.20,95% CI(1.09~1.32),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型颈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标签: 超声引导 介入性 神经传导阻滞 神经根型颈椎病 Meta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超声引导下神经阻值术在神经根性颈椎病患者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到我院在2017.7-2019.7月份收治到的神经型颈椎病患者76例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然后将他们随机平均的分成了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采用到推拿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到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术进行治疗。结果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参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下降,此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型颈椎病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5例神经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中29例治愈,13例好转,无效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后临床症状(颈肩痛、上肢麻木、腱反射、感觉)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型颈椎病临床效果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和疼痛,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颈椎病;神经型颈椎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疑难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继发性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由于该病的发病机理各不相同,所以其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神经型颈椎病是由于单侧或者双侧脊神经受到压迫或者刺激引起的与脊神经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反射障碍,是颈椎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1。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按摩、牵引、神经组织、星状神经节阻滞等。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5例神经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5例神经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27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0.23±7.73)岁;病程3-6年,平均病程(3.15±2.33)年;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患者13例,中症患者22例,重症患者10例;C3-C4逐渐盘突出者10例,C4-C5突出16例,C5-C6突出13例。C6-C7突出6例。1.2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医学会制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患者均伴有典型神经型颈椎病症状,颈项僵痛,上肢麻醉,并伴有单侧或者双侧肢体放射性疼痛麻木;X线片、CT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间盘突出、椎间隙变窄、生理曲度变直以及构椎关节法神骨质增生。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按摩手法治疗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摩手法治疗神经型颈椎病患者60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痊愈42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3例。结论按摩手法治疗神经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颈椎病 神经根型 按摩治疗
  • 简介:颈椎术后C5神经麻痹是指颈脊髓减压术后出现三角肌和/或肱二头肌的麻痹,而不伴有脊髓压迫症状加重的一种并发症.约半数患者有感觉缺失和/或肩部难以处理的疼痛,而另外半数患者只有C5神经支配区的肌力减弱.大约92%的患者发生在单侧,8%的患者发生在双侧.C5神经麻痹病例大多数在术后1周内出现,少部分在术后2~4周内出现[1].其他的颈神经麻痹(C6、C7、C8),可以与C5神经麻痹合并存在,或单独出现,但其发生率较C5神经麻痹低得多.多数情况下,颈椎术后的上肢麻痹都有C5神经受累[2,3].

  • 标签: 颈神经根 麻痹 术后 颈椎 患者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型颈椎病护理的措施以及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神经型颈椎病患者,将他们随机地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干预的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这两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7%;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治疗神经型颈椎病有显著的疗效,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护理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颈椎病类型,在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目前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少数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者需手术治疗。

  • 标签: 颈椎病 治疗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激痛点联合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的CS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激痛点联合神经阻滞组(试验组)和单纯神经阻滞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阻滞,试验组在对照组单纯神经阻滞疗法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及颈部关节活动度(cervical range of motion, CROM)差异,比较两组患者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时VAS疼痛评分、NDI及CROM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时VAS疼痛评分、N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CROM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时VAS疼痛评分、NDI及CROM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局麻药中毒、感染、神经损伤及气胸等不良反应。结论针刺激痛点联合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阻滞治疗CSR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神经阻滞治疗。

  • 标签: 针刺 激痛点 颈神经根阻滞 神经根型颈椎病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报告3例下腰椎神经神经节细胞瘤伴脊柱不稳或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例。第1例患者因腰骶部疼痛不适10余天就诊。术前诊断为L5S1椎间不稳、L5双侧峡部裂、L5S1左侧椎间孔占位性病变待查术中切除肿物并送病理,同时行L5S1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第2例患者因左腰腿部疼痛不适1个月就诊。术前诊断为L4-5椎间不稳、L4-5椎间盘突出症。术中探查发现L5左侧神经肿物,手术切除肿物并送病理,同时行L4,5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第3例患者因右侧腰腿部酸痛不适4 d就诊。术前诊断为L3-4、L4-5、L5S1椎间盘突出。术中探查发现S1右侧神经肿物,呈浸润性生长,且被神经纤维紧密包围,部分切除肿物并送病理,同时行L4-5、L5S1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节细胞神经瘤。3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脊神经节细胞瘤主要起源于原始神经脊细胞移行分化形成的交感神经节细胞,亦可起源于交感神经及外周神经,多见于腹膜后和纵隔内,腰骶神经节细胞神经瘤较少见,临床上与椎间盘突出症很相近,鉴别困难,常在术中发现,术前能够明确诊断的较少。手术切除是治疗节细胞神经瘤的主要手段。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