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窦性停搏又称"窦性静止".临床多有报道,但窦性停搏时间大于8秒以上却较少,且窦性停搏时间大于8秒以上而又无逸心律出现者,报道较少.本文报告频发窦性停搏而不伴有逸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律的动态心电图改变一例.

  • 标签: 窦性停搏 逸搏 严重心律失常 窦性静止 动态心电图 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图诊断在病态窦性停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窦房结功能进行评价。方法选取76例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符合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29例,占38.1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可以对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进行监测和评价,是早期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 标签: 心电诊断 窦性停搏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对病态窦性停播的诊断,分析研究心电图在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的原则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2000例检测动态心电图的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病态窦性停搏患者的发病年龄、时间、发病时间及诱发原因等。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入组的患者中有120例患者出现病态窦性停搏,发生几率为6.00%,其中窦性停搏时间低于3s患者有28例,发生几率为1.40%,以20~30岁年龄段患者好发病且无明显诱因;余患者窦性停搏时间均超过3s,且合并有心脏器质性疾病或其他多种疾病。结论在诊断病态窦性停搏的过程中应用24H动态心电图,有利于发现患者发病的高位因素,为临床医师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病态窦性停搏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图诊断在病态窦性停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窦房结功能进行评价。方法选取76例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符合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29例,占38.1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可以对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进行监测和评价,是早期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 标签: 心电诊断 窦性停搏 临床价值
  • 简介:患者,男,66岁,因咳嗽、咳痰、胸闷、气短一周于2003年3月17日入院,既往有“肺结核”“乙肝”“糖尿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160/110mmHg,问断服用药物治疗,入院查体:T:36.4℃,P:84次/分,R:24次/分,BP:145/80mmHg,神志清晰、精

  • 标签: 静注 胺碘酮 窦性停搏 药物不良反应 抗心律失常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32岁,体重92kg。因左眼视网膜及玻璃体出血接受手术治疗。糖尿病史20年,一直常规使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术前检查:血压、心电图、胸透及各项化验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术前肌肉注射长托宁0.8mg,安定10mg。入室后开放静脉,面罩吸氧,监测BP、ECG、SpO2及pETCO2。以咪达唑仑4mg、哌替啶氟哌利多合剂3ml、依托咪脂10mg静脉注射行麻醉诱导,在2%利多卡因咽喉表面麻醉下置入4号喉罩,充气20ml,接麻醉回路,试验无阻力、无漏气,自主呼吸频率10次/min。

  • 标签: PACU 心脏停搏 复苏 术前肌肉注射 PETCO2 氟哌利多合剂
  • 作者: 周颖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8-18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8期
  • 机构:心搏骤停指病人原来全身与心脏情况较好,心脏突然意外地停止搏动。如迅速妥善抢救,有可能使已停止搏动的心脏排出血液,从而使呼吸功能也得到恢复,把生命从死亡中抢救过来。心搏骤停多见于心脏急性缺血、缺氧、神经功能紊乱、严重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药物中毒等因素突然袭击而发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心患者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对接诊的1例心患者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做好精心护理。结果心患者经医生的及时抢救,患者心肺复苏功能恢复,收入病房住院后经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患者痊愈出院。结论在心患者抢救过程中,尤其是复苏阶段,护理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护理工作效率的高低及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心肺脑复苏的成败。

  • 标签: 心搏骤停 患者 抢救与护理
  • 简介:摘要心是全脑缺血缺氧性损害的主要原因。心及心肺复苏后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可触发易损区域神经细胞的缺血缺氧性损害,可致患者昏迷,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如果能够及时给予恰当的干预治疗,可能会使受损的脑组织功能恢复。因而,掌握心及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并根据病理生理机制找出保护病变周围的脑组织有效方法,是提高心及心肺复苏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本研究现对心及心肺复苏后发生脑损伤的机制做一综述,为临床治疗心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脑缺氧缺血 脑损伤 发病机制
  • 简介:延髓麻痹是延髓和脑桥脑神经运动核变化疾病,呈进行性吞咽、构音困难及面肌和咀嚼肌无力。此病患者多发生窒息或吸人性肺炎而死亡,本院收治的患者中有2例因心死亡,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延髓麻痹 心搏骤停 吸人性肺炎 多发生窒息
  • 简介:摘要创伤性心(TCA)的病死率极高,且与非创伤性心(NTCA)在复苏策略上有很大的不同,只有在标准复苏流程的同时快速处理各种可逆病因,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本文通过对低血容量性休克、窒息、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挤压综合征、颅脑损伤和脑疝这几个导致TCA的关键因素进行综述,并对其管控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TCA的预防提供可行的策略,为临床救治严重创伤患者、降低TCA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供参考。

  • 标签: 创伤 心搏骤停 预防策略
  • 简介: 摘要 论述终末温血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心肌保护优势,并介绍近年来有关终末温血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报道。

  • 标签: 终末温血停搏 心肌保护 体外循环
  • 作者: 王立祥 刘中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原急诊科,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北京 100039,同济大学灾难医学工程研究院,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上海 100005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腰麻是临床麻醉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麻醉方式。腰麻可阻滞交感神经,而导致心率下降、血压下降,严重时甚至心。本文通过一例腰麻后心的病例对腰麻可能导致心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的措施和方法。

  • 标签: 腰麻 心搏骤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院内心行心肺复苏救治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到2017年8月收治的心的90例病人作为实验对象。治疗时实施心肺复苏。观察医治结果。结果治疗后观察,开始复苏术<5min的病人比>5min病人的存活以及自主循环恢复的概率高,比较治疗后病人状况,治疗成功病人的除颤时间比治疗失败病人短,P<0.05。结论在心病人的护理中实施心肺复苏的服务模式,能够提高满意度,其临床效果很好,可进行推广。

  • 标签: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