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章草,亦称之隶草。张怀瑾曰:“章草即隶书之捷。”黄伯思曰:“凡草书分波磔者名章草。”章草本义,历代学者解释不一。王世贞曰:“章草,古隶之变也。”清刘熙载又将章草分为两种,一曰:“汉元章时史游作章草,盖其急就,解散隶体现,简略书之,犹未离乎隶也。”一曰:“有杜度之章草,盖帝

  • 标签: 书法艺术 章草 隶书 范本 审美风格 气象
  • 简介:一、有关章草词语概说章草之生发、形成及至鼎盛,人们不断地赋予其理想的审美理念及相关辞说。其发展至成熟过程此不赘述。相关称谓有隶草、草隶、汉草、稿章及章草,大致述说的是与章草相关或相类的概念,有其针对性与区别性。"隶草":化古籀、秦篆的屈曲为方直,省减部件,有草意笔致,我们称为隶书或古隶。"隶草"一词最早见于东汉赵壹《非草书》:"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繁冗,战攻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

  • 标签: 章草 审美理念 隶草 区别性 成熟 草书
  • 简介:章草是汉、晋书法史上意义重要、风格独特的书体,却始终未得到书法界的足够重视。关于章草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章”的意义与“章草”的出处等,学界长期多有附会乃至误解。其实,“章草”之“章”取义文理彰明、“不乱乃章”,既有“草书”之“草”所见造化之理与“天造草昧”的宇宙论意义,也指章草古逸不乱的独特形式特征。学界以“章草”一名首见于王献之语的通行之说不确,“章草”一名见于传世文献的年代下限为成康六年即公元340年以前。

  • 标签: 章草 汉晋书法
  • 简介:章草”又称“隶草”,萌起于隶书之变,流行于两汉,魏晋时形成规模。作为一种独立的古老书体,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带给我们独有的美的享受,却还存在一些没有嫠定清晰的问题,有待我们继续研究。文章从章草的形成与演变、章草在魏晋以后式微的原因、章草在书体演变中的重要意义、当代章草创作的现状四个方面进了探讨,望能有助于相关问题的解决。

  • 标签: 章草 式微 书体演变 章草创作
  • 简介:文字的创造印证着人类的文明和智慧。在汉字的创造中,其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方法不仅凝结着中国人的智慧,同时,还隐喻着某种神秘的指向和意象。日、月、星、辰、草、木,花等,这些一草一木一花一物的自然物象在汉文化里都蕴涵着上天赐予人类的某种神示,并在汉

  • 标签: 源章草 草书源
  • 简介:本文通过对章草书体的来源、分类和特点加以分析,阐述章草与今草的关系以及章草新写的意义,检视当代书法创作者对章草在认识和创作方面存在的误区,为追求高古质朴的书风与章草风格的创新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章草 源流 类型 特点 创新
  • 简介:唱着大风歌的汉代人创造出了章草书法,此后章草书法有兴有衰,流传有绪。到了近百年,古老的章草重新焕发出生机,大有复兴之势。近百年书坛有两个突出的现象值得注意:

  • 标签: 中国 书法艺术 书法创作 艺术作品
  • 简介:“藁诀最为难,使转在毫端。心领乃手得,气足形更完……”每当吟诵前贤《章草草诀歌》,总会想起军旅书家倪进祥的章草作品。他主攻此门草书艺术已经近20载,朝朝暮暮,浸淫翰墨。作为书友,他多件人选全国和全军大展的作品,我都细细拜读;而其自作的诗词楹联,更为我所倾心。

  • 标签: 草书艺术 章草 军旅 涅槃 作品
  • 简介:文章讨论了章草体和元代章草的复苏、宋克《急就章》的几种版本以及宋克在草书中如何体现“章草意识”的,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宋克书风与明代中后期浪漫书风的关系。

  • 标签: 章草体《急就章》宋克
  • 简介:秦汉之际,章、程是两个经常联用的概念,不仅名有专指,亦且事属专门,同为御史所职掌。御史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写字往往比较前卫。张苍于秦、汉两为御史,《史记》载“张苍为章程”,章程书即由此得名。章程书为御史专用,是早期草书。章程书的最后形态是章草书,汉元帝时臻于成熟,为小学所必修,并诞生了专门字书《急就篇》。钟繇三体中的章程书是沿用已经弃用的老名称,虽属权宜之计,却正中钟书特征:“钟氏小异”、“字多躇驳”。

  • 标签: 章草 草书 前卫 诞生 秦汉 成熟
  • 简介:章草是汉代出现的一种字体。两汉、魏、晋是我国古文字向今文字转变的重要阶段。秦汉之际,秦篆的俗体演变为早期隶书——古隶,古隶的正体逐渐发展为成熟的隶书,即八分;而其草写的俗体则发展为草书,即章草章草大致形成于西汉宣、元之间,兴盛于东汉、三国及西晋。至东晋,作为今文字新体的行书、楷书、草书全面成熟,隶书及其俗体——章草遂被取代。

  • 标签: 章草 书法艺术 秦汉之际 今文字 古文字 隶书
  • 简介:沈从文对章草流变渊源的认识主要见于《叙章草进展》一文中,该文写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期,未经发表。他结合当时出土的汉代简犊资料,对章草的流变形成了自己的见解:

  • 标签: 沈从文 章草 风流 七十年代 二十世纪
  • 简介:本文针对中国书法的草书系统直线发展的传统史观提出不同的见解。从书写意识和体势区别提出了划分隶草、章草、今草的界线。根据历史文献和新出土的简牍互相参证,证明了“史游创章草”之谬误和“杜操创章草”之可信。而章草之名,与后世书家大量以章草书写《急就章》有关,是约定俗成的结果。详尽分析了“张芝能否创今草”的千古论辩,并对张怀瑾确见过张芝真迹提出新的考证,同时以汉简、墓砖为物证,说明了东汉末年张芝能创今草的必然性。汉简中存在横势隶草和纵势隶草的两种自然书写状态,前者发展为章草,后者发展为今草。由于艺术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章草逐渐衰落,今草日趋繁荣,故有新旧书体之说,也由此造成了今草由章草衍变而来的历史错论。

  • 标签: 章草 今草 隶草 草书 真迹 艺术发展
  • 简介:一九一四年,侨居在日本的罗振玉,王国维,根据从法籍汉学家沙畹处索取到的简牍照片及有关资料作出释文和考证,编著成书,取名的《流沙坠简》,

  • 标签: 章草 《流沙坠简》 罗振玉 王国维 汉学家
  • 简介:读《李一诗草》,感动我的不仅是书法,还有诗文。李一有这样的句子,"我有诗心无处着",在我看来,这绝非矫情,而可以在更宽泛的视角来体味其深意。李一与我同庚。我们是长在文化的断裂带上,小时候,该是学诗的年龄,却只是背些老人家的诗词,别的则很少接触。这样,我们学习传统诗词的权利,无形地被"保护"起来了,因为在伟大领袖看来,旧体诗束缚思想,贻害青年,

  • 标签: 王蘧常 诗心 传统诗词 诗草 一字句 索靖
  • 简介:当代书坛,名家林立。在章草艺术的实践方面,有三家可谓成就卓著,他们是郑诵先、高二适和王蘧常。现在,三家均已作古,但他们的艺术生涯均与章草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 标签: 郑诵先 章草 书风 艺术生涯 王蘧常 高二适
  • 简介:章草作为一种特殊的书体,成就于东汉,是成熟的汉代隶体文字的草书形态。秦书八体,八曰隶书。在以小篆为规范、为正体的秦代,程邈整理编创并得到皇权确认的隶书其实是秦系篆体的行草书,

  • 标签: 章草 行草书 秦代 隶书 书体
  • 简介:摘要章草书作为一种古老的字体,一度盛行于两汉和魏晋,并流传至今。但迄今为止,我们对章草书的认识仍未达到完善的程度。本文将以皇象本《松江急就篇》为例,从共时的角度重点探讨一下章草的书写特点和构形特点。

  • 标签: 章草 《急就章》 书写特点 构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