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等速肌力训练对运动损伤康复价值。方法:参与研究患者共50例,均为体科所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随机方式(彩色球)将患者分为观察组(黄色球;患者25例;等速肌力训练)和对照组(黑色球;患者25例;常规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FMS得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等速肌力训练 运动损伤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等速肌力训练优于传统肌力训练,兼有等张训练及等长训练的功效。其具有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肌力、增强关节稳定性、促进本体运动感觉恢复,以及防治肢体肌萎缩等作用。我科 2019年 7月收治一例膝关节术后患肢肌萎缩病人,经等速肌力训练等康复锻炼 6周后肌萎缩较入院时明显改善。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等速 肌力训练 肌萎缩
  • 简介:研究等速训练在髋关节康复训练中的临床效果,借助ISOMED2000等速装置,在慢速60°·s-1、中速120°·s-1和快速240°·s-1三种角速度下,对U15男足守门员患髋关节屈、伸肌力量进行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与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等速康复训练后与训练前相比,屈、伸肌PT在三种角速度下均表现出统计学意义,屈肌表现出(P<0.01)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伸肌表现出(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各项力量指标都有明显的增长;通过等速测力系统进行等速康复训练,对患者髋关节屈伸肌群峰值力矩均有明显的提高。等速康复力量训练可促进人体髋关节肌功能损伤的恢复。

  • 标签: 等速训练 U15男足守门员 髋关节 运动损伤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等速训练仪Active-Assist训练模式治疗膝关节强直的效果。方法对12例膝关节强直患者,运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IsoMed2000等速训练仪进行CPM治疗。结果患者膝关节活动度采用Judet标准进行评估优,为83.4%;良、可,各为8.3%。结论应用等速训练仪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具有安全、有效、方法简便等特点。

  • 标签: 等速 CPM 膝关节 关节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关节镜下小肩袖损伤修复术后3个月、患侧肩关节活动度正常且肩袖肌力达到3级及以上的患者共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肌力训练治疗)和训练组(采用等速训练方法治疗),每组20例。2组患者均行Thera-Band弹力带肩关节内外旋肌力训练,每组10~20个,每日3次;训练组在常规肌力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肩关节内外旋等速肌力训练,每次15~20 min,每周2次。分别于术后3个月(训练前)和术后6个月(训练后),对2组患者均行等速肌力测试,测试速度分别为60°/s和180°/s。并分别对2组患者的患侧肩关节内外旋峰力矩、峰力矩体重比、患侧与健侧峰力矩差值比、训练前后患侧峰力矩差值和训练前后患侧峰力矩体重比差值等评定指标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训练后,训练组60°/s时外旋峰力矩[(15.56±5.03)N·m]、内旋峰力矩[(22.03±6.18)N·m],外旋峰力矩体重比[(22.12±4.63)%]、内旋峰力矩体重比[(31.62±6.42)%],180°/s时外旋峰力矩[(10.60±5.71)N·m]、内旋峰力矩[(19.13±5.62)N·m],外旋峰力矩体重比[(14.90±6.34)%]、内旋峰力矩体重比[(27.83±6.04)%],以及对照组60°/s时外旋峰力矩[(13.30±4.07)N·m]、内旋峰力矩[(20.07±6.95)N·m],外旋峰力矩体重比[(20.27±5.93)%]、内旋峰力矩体重比[(29.75±10.52)%],180°/s时外旋峰力矩[(7.15±5.43)N·m]、内旋峰力矩[(16.14±6.03)N·m],外旋峰力矩体重比[(11.19±8.49)%]、内旋峰力矩体重比[(24.75±8.80)%],均明显优于组内训练前,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训练后,训练组180°/s时患侧与健侧外旋峰力矩差值比[(15.58±41.76)%]、60°/s和180°/s时训练前后患侧外旋峰力矩差值[(5.04±1.88)N·m、(5.04±2.47)N·m]、60°/s和180°/s时训练前后患侧外旋峰力矩体重比差值[(7.02±2.14)%、(7.90±4.6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有助于恢复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后患者的肩袖力量,尤其是快速外旋肌力。

  • 标签: 肩袖损伤 等速训练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等速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偏瘫侧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于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偏瘫侧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2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独采用作业疗法治疗,康复组在作业疗法基础上,联合等速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评分情况及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后上肢功能评分(53.34±2.41)分、躯体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率95.12%、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90.24%,较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将等速训练结合作业疗法推广应用,以促进偏瘫侧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等速训练 作业疗法 偏瘫侧上肢功能 康复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诊治的偏瘫患者中抽取108例作研究对象,并展开随机分组对照组(n=54)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研究组(n=54)则加用等速肌力训练,就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患侧肘屈肌肌张力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治疗前,2组上肢FM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上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2组M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M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正性影响,在增强患侧肘屈肌肌张力上有积极作用,可借鉴。

  • 标签: 肘屈肌肌张力 等速肌力训练 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常规康复训练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等速肌力训练对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系统性康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6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等速肌力训练。结果:康复训练后,实验组Lysholm评分、屈伸肌比(H/Q值)明显好于对照组,p

  • 标签: 等速肌力训练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肌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速运动训练对膝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06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收诊的8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这次研究的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按照11比例将其分成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训练,研究组患者接受等速运动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前的膝功能评分、伸膝最大角度及屈膝最大角度差异并不大(P>0.05),但是,训练后研究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运动训练对膝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建议推广使用。

  • 标签: 等速运动训练 膝关节损伤 功能恢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等速肌力训练结合中药熏洗 在骨科患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2月 - 2019年 3月在我科室接受康复治疗的 80例骨科患者作为实验者进行本次实验研究。所有实验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40 例采用等速肌力训练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实验组 40 例仅采用中药熏洗治疗 。在实验结束后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关节活动范围 和对康复治疗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满意度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骨科患者在康复治疗中采用等速肌力训练 进行功能性锻炼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 可提高 骨科康复治疗特别是骨关节术后关节僵硬患者的治疗 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科康复 等速肌力训练 中药熏洗 骨关节术后关节僵硬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角速度重复训练期间腰背屈伸肌群等速向心运动时峰值力矩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瑞士产CON-TREXTP500型人体腰背肌力评估和训练系统,测评了8名体育教育专业健康男大学生进行三种角速度(45°/s、90°/s、135°/s)各13组重复训练期间(共39组)腰背屈伸肌群抛物线主动补偿模式下等速向心肌力指标。结果:1)在13组的重复训练期间,随着训练组数的增加,受试者的伸肌和屈肌峰值力矩均呈现先上升然后逐渐降低的趋势,于第7组(135°/s)时即出现显著性降低(P〈0.05)。2)在前6组重复测试中,三种速度下,第3组与第4组间的峰力矩值均高度相关。3)基于第3、4组的数据,45°/s时背伸肌群的峰值力矩显著性高于而屈/伸比则显著性低于90°/s及135°/s时的值(P〈0.01)。45°/s及90°/s运动时腰背屈伸肌群之间到达峰值力矩的平均角度存在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135°/s运动时二者则基本相同(P〉0.05)。结论:腰背屈伸肌群等速向心康复训练时宜采用3~6组慢速或中速方式;等速力量评价时应以第3组或/和第4组的测试数据为基础进行评价。

  • 标签: 等速肌力 腰背 峰值力矩 重复训练 角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等速肌力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偏瘫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86例,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50.86±5.73)岁;观察组男29例,女14例,年龄(50.12±5.54)岁。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等速肌力训练。比较两组肌张力改善情况、神经功能、左右步幅差与步速、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肌张力等级0~4级分别占4.65%(2/43)、18.60%(8/43)、18.60%(8/43)、16.28%(7/43)、41.86%(18/43),均优于对照组23.26%(10/43)、30.23%(13/43)、16.28%(7/43)、13.95%(6/43)、16.28%(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为(16.57±5.20)分,低于对照组(23.49±4.38)分,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评分分别为(70.79±5.60)分、(69.17±5.2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3.43±4.63)分、(60.25±5.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左右步幅差为(3.29±0.65)cm,小于对照组(6.10±0.72)cm,步速为(0.89±0.33)m/s,高于对照组(0.56±0.17)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等速肌力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可有效促进其肌张力改善,增强其神经功能,并有效减少左右步幅差,促使其步速加快,对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等速肌力训练 脑梗死 偏瘫 肌张力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分析护理干预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肩关节周围炎(S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期间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SP患者78例,随机对照试验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9例,女30例,年龄(47.97±6.95)岁;对照组男10例,女29例,年龄(48.25±7.16)岁。对照组给予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护理前均有下降(均P<0.000 1),而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5.371 9,P<0.000 1);两组患者干预后关节活动度(ROM)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均P<0.000 1),观察组RO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5.290 6,P<0.000 1);两组患者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Abil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升高(均P<0.000 1),而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0.872 4,P<0.000 1);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7.46%(38/39)比79.49%(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4 6,P=0.013 1)。结论护理干预结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SP,可以显著地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肩关节周围炎 护理干预 等速肌力训练 康复效果
  • 简介:背景:最近几年,通过训练躯干深层肌肉运动控制为基础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对慢性持续性腰痛的缓解取得越来越显著的疗效,但这种训练方法对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肌力机制仍不清楚。目的:探讨核心稳定训练对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肌力、肌耐力、局部血流、运动知觉与功能改善的效果,为未来全民健身运动处方开发及下背痛患者康复训练方案制订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依据改良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评分及腰椎L3皮下脂肪厚度等前测指标将25例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对试验组执行为期6周、每周2次、每次60min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并于试验前、后1周内完成相关指标测试。结果与结论:①6周核心稳定训练能显著改善下背痛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30(°)/s背肌肌耐力及等速肌力峰值、背肌肌耐力总作功,但对核心训练外日常运动量无影响;②6周核心稳定训练等速背肌耐力测验时局部血流量有显著影响作用,表现为试验组氧合血红素及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低于前测及对照组,而对脱氧血红素无影响;③6周核心稳定训练能显著改善下背痛患者的运动知觉,表现为试验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运动知觉复位精度及背肌肌电反应时间均显著低于前测及对照组;④结果提示,6周核心稳定性训练介入对改善下背痛患者疼痛、运动知觉、局部血流、肌耐力及背肌肌电反应时间等均有效果。

  • 标签: 核心稳定 非特异性下背痛 腰椎功能 运动处方 肌力测试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速训练结合康复手法松解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2~2017.3该院86例创伤后肘关节僵直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平分为常规、研究组,均为43例,对常规组患者单纯进行康复手法松解治疗,为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等速训练进行治疗,并将两组患者APOM及Mayo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APOM评分、Mayo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采用等速训练联合康复手法松解对创伤后肘关节僵直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更好,可促进肘关节功能康复,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等速训练 结合 康复手法松解 创伤后肘关节僵直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评分、起立-行走(TUGT)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10mMWS)、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不同角度下屈膝肌峰力矩值、改良Barthel指数(MBI)、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联合组FMA上肢、下肢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联合组TUGT短于常规组,10mMWS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平衡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平衡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联合组屈肌60 °/s、120 °/s屈膝肌峰力矩值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干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可增加不同角度下屈膝肌峰力矩值,能改善运动、步行和平衡能力,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功能障碍 等速肌力训练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速技术在膝关节损伤后功能评价和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8例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分成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给对照组给予常规训练,给观察组给予等速技术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Lysholm膝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伸膝和屈膝的最大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膝关节损伤后实施等速肌力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是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方法。

  • 标签: 等速技术 膝关节损伤 功能评价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等速训练结合作业疗法对偏瘫侧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现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偏瘫侧上肢功能患者2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作业疗法,实验组在常规作业疗法的基础上进行等速训练,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评分结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偏瘫侧上肢功能的患者训练康复中,可在常规作业疗法的基础上进行等速训练,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作业疗法 等速训练 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