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现代汉语表达颜色一般用颜色加表颜色的“色”,但“色”、“颜色”在上古常用又为“脸色”,到秦汉时才渐向演变。而“某某色”的表达方式到两汉时期也已发展成熟,到魏晋南北朝时使用则更为普遍。

  • 标签: 颜色类类属词 类义素 外现
  • 简介:上古“年”时间比较丰富,共有“年、岁、祀、载、稔、兹、秋”7个。它们在词义特点上存在细微差别,比如“年”表示阴历年,“岁”表示阳历年。从认知方式看,这7个的词义都来自转喻,是通过农作物的收成、草木生长或者商王的祭祀来认知“一年时间”。从词汇的演变看,商代“年”时间只有3个,周代增加到7个,汉代又减少到5个。商代“祀”是主导。从周代开始,“年”成为主导,它的使用频率大大超过其他

  • 标签: “年”类时间词 上古汉语 词义特点 词汇演变
  • 简介:“嘇”语气分布于汉语的不同方言中,这类语气来源相近且语音近似,在语句中具有表达提顿、虚拟或祈使的功能.内部语法化方向和程度的不-致,导致部分“嘇”语气能表提顿.有些“嘇”语气不能同时表达虚拟和祈使语气,这是因为起源的差异.“嘇”语气的产生和“时”的语法化有关,表提顿和假设的语气由“时”虚化而来,表祈使的语气有共同来源,多为“些”的音变形式或转写形式.

  • 标签: “嘇” 类语气词 功能 演变
  • 简介:根据"喝"在现代汉语各方言点中使用情况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这类分为六个演变层次.汉语十大方言中,官话、晋语和徽语演变较快;吴语、湘语和赣语保留了中古和近代的词汇现象;客家话和闽语较多地保留了中古的词汇现象;粤语则保留了上古的词汇现象;而南宁平话最为特殊,能找到从上古一直到近代的词汇现象."喝"演变的总体趋势是自北向南依次放慢,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演变得快,长江以南演变得慢,而沿江流域处于过渡地带.

  • 标签: 方言 喝类词 演变
  • 简介:关键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是能否快速、准确地检索到所要查找文献和提高被检索引用频次的重要保证。以爆破论文的关键使用为例,提出其数量范围应为3~6个;中文关键应在《汉语主题词表》中的规范性范围内选取;英文关键建议从EI控制中选取和中文关键含义对应的为佳。强调排列顺序应按词条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并彰显特色;列举了多条爆破论文关键使用不当实例并给出了标答。

  • 标签: 专业期刊 爆破杂志 论文写作 关键词
  • 简介:古代盛说的“各有一目,不比不行”的比目鱼、“不比不飞”的鹣鹣鸟等极端怪异的许多鸟兽,古代学者信其有,但解释隔碍重重。它们的庐山真面目,是用谐音隐蔽的性内容。它们是系列性的,孤立地对个别词语很难破解,需要打歼灭战地进行系统性研究。

  • 标签: “比目鱼”类系列词 底蕴阐释 谐音 性内容 词语的系列性研究
  • 简介:文章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现代汉语学习词典》《商务馆学汉语词典》中共提取了66条“有+名”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部分词或的义项在不同词典中存在词性标注分歧,有的还存在标注与释义、用例域上不一致的现象,而这些分歧主要集中在动词与形容。通过分析,文章发现分歧的根源在于该类中“有”的多义性和名词性语素的复杂语义。基于此,文章尝试性地提出了一套针对“有+名”词性的判定方案,即结合动-形量化标准、语义辨析和大规模语料库的语料验证来确定存在分歧的“有+名”的词性。此外文章还对其中部分形容提出了增加深层义的阐释以及改进相关配例的建议。

  • 标签: “有+名”类词 词性标注分歧 成因分析 判定方案 释义用语
  • 简介:本文基于《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8万词库中的三字,着力讨论三字中的词缀。首先通过词缀在三字与二字中的功能对比来说明词缀在构成三字时规则性比较强,其次从词库中统计出现代汉语的前缀和后缀,最后探讨了词缀的领域特征以及词缀在未登录中的识别问题。

  • 标签: 三字词 类前缀 类后缀 领域特征
  • 简介:一直以来,语言的层次性研究多集中于语音史领域,词汇史领域的研究成果很少。其实词汇的层次性亦十分明显,尤其是在有着众多方言的中国。文章以汉语中一组基本“和”为考察对象,根据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布,同时结合它们历时的演变轨迹,粗略地将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布作了六个层次的划分,并对这种词汇层次的复杂性作了解释。

  • 标签: 汉语方言 词汇 层次“和类词”分布 演变
  • 简介:文章分五个部分讨论现代汉语方言中的"鸡公"和"公鸡"。文章通过绘制语言地图,列举文献例证,对比和分析了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牲畜名及其命名方式后认为,不论是"鸡公"还是"公鸡",都是汉语自身发生和发展的结果,与少数民族语言没有关系。最后还简要讨论了五个与本文论题关系密切的问题。

  • 标签: “鸡公”类词 “公鸡”类词 单名制 复名制 共时分布 历史源流
  • 简介:解题要善于抓住题设中的关键,当对关键有了深刻的理解,就将有利于我们对问题的正确判断,有利于我们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 标签: 关键词 解题方法 绝对值 数学
  • 简介:本文通过对"红烧,清蒸"的语法特征与句法特征,演化方式与产生动因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论述了该类由动词向区别转化的整个过程。并指出在转化的过程中"红烧"已经完成动词向区别的转化,其他成员也正在转化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及时关注。

  • 标签: 区别词 动词 转化 红烧 清蒸
  • 简介:摘要:在国际中文教学中,对海外汉语学习而言,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这四个要素中,汉字是最难识别、最难认读、最难记忆的一个要素。本论文主要针对“言”这个群进行分析,目的是帮助海外汉语学习者更好地认识带有“言”或“讠”的字词。文章通过对“言”群的形态与语义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语素教学方法的相关理论,尝试着改进“言”群的教学,以期帮助外国汉语学习者更好地识记“言”的群,为拓展他们的词汇范围起到一定的作用。

  • 标签: 国际中文 词群 构词法
  • 简介:译书难,译书名更难,翻译古诗古文名就是难上加难。本文立足汉语的传统表达形式,结合中外学者对书名、古文名的研究成果,从古诗、古文名中常用字、的英译的角度,讨论了在如何正确的理解古诗古文名的前提下,将其翻译成英文。

  • 标签: 古籍书名 英译 常用字词
  • 简介:利用Packard的形描写法对彝语复合构词的结构和形进行描写。还借鉴了其语素的四分法:功能(自由的、功能的),根(自由的、实义的),粘着(粘着的、实义的),词缀(粘着的、功能的)。彝语复合构词法类型丰富,其中名词有5种;形容有4种;动词构词法比较单一,主要有2种;还存在一定量的多音节复合。从构词语素的自由程度来看,无论哪种词类,主要呈根+根、根词语素+粘着词根语素、粘着词根语素+根的形式。

  • 标签: 彝语复合词 构词 结构 形类
  • 简介:一年一度的艺术院校及专业报考帷幕已经拉开,高校艺术类专业陆续向社会公布招生简章。面对持续火爆的“艺考”,考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省统考和校考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招生考试分艺术类专业考试和文化课考试两次进行,、艺术类专业考试又分为“省统考”和“校考”。省统考是指省招考办统一组织的专业考试:校考是指招生院校组织的专业考试。辽宁省获得省统考合格证或校考合格证的考生,方可报考相关艺术院校。若招生院校在省统考合格生源范围内再组织校考,则考生须在获得省统考合格证的基础上,再获得校考合格证。

  • 标签: 艺术类院校 报考 关键词 专业考试 招生简章 普通高等学校
  • 简介:造词法不仅是一种创造新词的方法,也是人们认识世界,表达世界的一种方式。"物名+颜色造词法所创造的新词,也表示颜色,属于状态形容,但它又有许多不同于其他颜色及状态形容的独有特色。细致分析这种不同,既有助于我们对此类颜色的理解与运用,又可以进一步剖析造词法的认知价值。

  • 标签: “物名+颜色词” 造词法 认知 比喻造词
  • 简介:吴为民将汉语性别分为原型性别、特征性别以及边缘性别,“草猪”就属于原型性别.其语素“草”表示雌性义这一用法,不仅出现在宿松方言中,在我国的其他方言中也有很多类似的表达方式,而且在现存文字记载的书面材料中也可发现其清晰的发展脉络,因此我们将利用训诂学和现代语言学的有关理论来探讨“草猪”的共时分布情况与其历史源流.

  • 标签: 草猪 共时分布 历史源流
  • 简介:借用词化模式理论和语义成分分析法,分析英汉"思考"动词的核心语义、语义构成、语义容量和化偏好,发现英汉语中的"思考"动词在语义成分及结构上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结论支持罗思明(2007)对Talmy化模式的修正建议以及对英汉运动事件动词化模式为"动作+方式+X"的主张。"核心"与"外围"语义成分的划分及其对应的化模式对其他词类均具有普适性。

  • 标签: “思考”类动词 语义成分 词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