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简述单、双组分室温固化环氧胶粘剂,并分类介绍橡胶类弹性体、热塑性树脂、刚性粒子、互穿网络结构等增韧改性方法,概要列举了有机硅改善、膨胀型、水性、阻燃型、纳米复合等功能性环氧树脂粘接剂

  • 标签: 环氧树脂 改性 增韧 功能性
  • 简介:目的单组分粘接剂越来越广泛地在树脂及银汞合金充填时用作粘接剂和封闭剂,具备抗菌性能对其更为重要。本文采用直接接触法(DCT)和琼脂扩散法(ADT)对单组分粘接剂聚合后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材料和方法对6种单组分粘接剂(Bond-1、OptiBondSolo,One-Step、Gluma、Prime&BondNT和Synergy)的各4个样本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检测。DCT法中,材料放置在96孑L板侧壁上固化。涂布10μl变形链球菌悬液后在37℃放置1小时。加入培养基,放人可控温酶标仪内。ADT法:将样本放入琼脂平皿上打好的小孔内,培育72小时后测量抑菌环直径。结果DCT法中所有粘接剂均显示出抗菌性,所有样本表明均无活菌生存。样本在磷酸缓冲液内放置24小时后仍然具有抗菌性。放置7天后,则失去抗菌能力。ADT法中所有样本均没有形成抑菌环。结论在DCT法体外实验中,单组分粘接剂聚合后至少24小时内具有抗菌特性。

  • 标签: 抗菌性能 粘接剂 组分 聚合 后表面 ONE-STEP
  • 简介:浆糊是书画装裱过程中主要的黏合材料,是装裱优劣和成败的关键,浆糊的制作条件决定其使用品质。为此,本工作以书画装裱用的粘接剂小麦淀粉为原料,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制作糊化淀粉,研究了不同浓度、搅拌速率、搅拌时间和最高温度等制作条件对糊化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衰减值和回生值分别增大,说明浆糊的稳定性差、冷却后凝胶性强。随着搅拌时间和速率的增加,最终粘度下降。最高温度对糊化特性曲线形状有影响,最高温度越高,糊化温度升高,最终粘度增大。利用物性仪测试了不同陈化时间对成糊淀粉粘接力的影响。陈化时间越长,糊化淀粉发生大分子链降解或重结晶等不同程度的老化,表现为剥离强度减小,粘附性下降。由实验结果确定浆糊的最优制作条件是浓度3g/25mL,温度95℃,搅拌时间2min,搅拌速度120r/min。以上工作在验证传统经验的同时也给书画装裱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装裱 糊化淀粉 粘度 剥离强度
  • 简介:本文介绍以硬石膏为粘接剂基料,添加适量其它助剂,获得了抗拉强度达10公斤/厘米~2以上的硬石膏粘接剂配方,为硬石膏的综合利用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 标签: 硬石膏 粘接剂
  • 简介:目的:将临床常用的5种复合树脂与全酸蚀、自酸蚀粘接剂分别进行组合应用,探讨复合树脂及粘接剂种类对微渗漏的影响。方法:收集临床新近拔除的50颗离体牙,在颊舌面分别备洞,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使用全酸蚀粘接剂SingleBond2,B组使用自酸蚀粘接剂i.bond。每组再分别应用Z350、Solitaire2、GradiaDirect、BrilliantNewLine、Dentex5种复合树脂充填固化。所有牙齿进行冷热循环500次,浸泡于0.5%品红溶液24小时后,切片,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复合树脂充填物边缘的染料渗透情况,计分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对各组树脂微渗漏评分及例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使用SingleBond2全酸蚀粘接剂时,Z350、GradiaDirect两种复合树脂的微渗漏明显低于Solitaire2、Dentex。使用i.bond自酸蚀粘接剂时,Z350、GradiaDirect、BrilliantNewLine、Dentex的微渗漏明显低于Solitaire2。BrilliantNewLine、Dentex两种树脂使用i.bond粘接剂的微渗漏要低于使用SingleBond2全酸蚀粘接剂。其余3种树脂使用两种不同粘接剂对微渗漏无显著影响。结论:Z350、GradiaDirect纳米级填料复合树脂的微渗漏低于Solitaire2混合填料型复合树脂。

  • 标签: 微渗漏 复合树脂 粘接剂
  • 简介:【摘要】新型粘接剂是一种遇水可再分散的憎水性的乙烯/月桂酸乙烯酯/氯乙烯三元共聚胶粉。其主要作用是在粘结砂浆处于新拌状态时,具有分散和引气功效,因此可改善砂浆的工作性;使砂浆的保水性增强,从而使水泥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进行水化,更充分的水化形成使砂浆获得了较高的强度;此外,胶粉分散后成膜并作为第二种胶粘剂发挥增强作用,作为增强材料分布与整个砂浆体系中,因此增加了砂浆的内聚力

  • 标签: 墙砖 粘接剂 强度 胶粘剂
  • 简介:概述了无粘接剂型两层覆铜板“GouldFlex”的特征、特性和制造方法等,适用于要求高密度和细线化的COF用途和功能材料。

  • 标签: 无铅粘接剂两层覆铜板 COF 功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