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血常规红细胞改变特点及对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手足口病患儿87例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各血细胞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例手足口病样本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均显著降低。同时统计血清铁水平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参数表现为小细胞形态的低色素性贫血,与缺铁无相关性。证实手足口病对红细胞形态、变性功能免疫功能产生严重损害,这与病情恶化互为因果。故关注红细胞参数对预警手足口病的严重程度具有临床意义,而保护红细胞的治疗对手足口病患儿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血常规 红细胞免疫功能
  • 简介:自从Siegal提出"红细胞免疫功能"概念以来,红细胞具有免疫功能(EIF)已为广大输血工作者关注并逐渐深入了解.冰冻RBC输用前的质量标准常侧重于红细胞溶血率、回收率、输注体内存活率、上清甘油残余量,而对其EIF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了解甚少.

  • 标签: RBC 红细胞免疫功能 冰冻红细胞 -80℃ 输注 体内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变化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了4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粘附抑制因子。结果: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特点是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增高,同时伴有血清中红细胞免疫粘附增强因子活性降低及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活性增强,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低下。结论:本研究提示急性期脑梗塞患者RCIA功能确受到影响。这对了解其免疫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脑梗塞 红细胞 免疫功能
  • 简介:50年代Nelson等在体内外实验中发现,红细胞能粘附微生物与相应的补体和抗体形成的复合物,并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将此现象称为红细胞免疫粘附(RICA)。更进一步证实红细胞表面有Ⅰ型补体受体(CR1)。红细胞可以通过CR1与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结合,清除CIC。且能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1981年Siegel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概念,指出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许多疾病发生及病理过程有关。本文总结了我院血液科1991年以来住院的血液肿瘤病人27例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结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血液肿瘤 免疫功能观察 人红细胞 红细胞免疫功能 白细胞吞噬功能 免疫复合物
  • 简介:目的:观察胆囊切除术病人围术期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观察组34例,在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分别在术前、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采集静脉血,测定红细胞受体花环(RC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ICR)、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NTERT)、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RFIR)。封照组为32例健康体检者。结果:术后第三天RCR、NTERT、RFER较术前降低,RICR、RFIR则上升。术后第7天RCR、NTEFT、RFER较术前升高,RICR、RFIR较术前下降(P<0.01)。术前、术后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胆囊结石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胆囊切除后第7天开始回升,但恢复到正常的时间犹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围手术期 红细胞 免疫功能 胆石症
  • 简介: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82例热性惊厥患儿、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40例正常小儿进行有关免疫检测。用微量全血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测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用McAb-APAAP法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和CD25抗原、HLA-DR抗原表达;用生物素-亲和素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γ-干扰素(γ-IFN)水平;用酵母花环实验,测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结果单纯型热性惊厥的每分钟脉冲数(CPM)及刺激指数(SI)分别为5609.4±3587.4,20.5±15.6;复杂型的CPM及SI分别为2817.3±2422.8,11.0±8.40,均分别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0305.9±12810.3,69.2±45.2)及上感组(9785.2±7509.8,44.5±39.8),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型的CD3,CD4及CD4/CD8分别为(40.0±8.2)%,(26.1±9.0)%,1.1±0.4;复杂型则分别为(32.8±6.9)%,(17.8±4.9)%,0.8±0.1,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64.1±6.7)%,(47.7±5.5)%,1.9±0.8]及上感组[(63.0±9.3)%,(42.4±8.2)%,1.6±0.4],差异有显著性(P<0.01)。CD25抗原及HLA-DR抗原表达结果,在自然状态下复杂型者分别为(6.3±1.9)%和(12.4±3.4)%,低于单纯型[(8.9±3.6)%,(16.2±5.6)%],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CD25,HLA-DR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12.8±2.5)%,(20.2±5.2)%]和上感组[(15.0±3.07)%,(20.5±2.8)%],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PHA刺激后,单纯型者分别为(57.0±5.1)%,(57.8±6.0)%,复杂型者则分别为(53.0±12.0)%和(54.7±9.7)%,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65.7±5.7)%,(68.8±6.2)%](P<0.05)及上感组[(64.3±6.4)%,(67.1±8.6)%](P<0.01)。PBMC之γ-IFN诱生水平检测,单纯型者为(1.80±0.4)ng/ml,复杂型为(1.6±0.1)ng/ml,二者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4±0.9)ng/ml(P<0.05),但二者与上感组(1.8±0.7)ng/m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BC-3bR花环形成率复杂型为(9.1±4.4)%,显著低于正

  • 标签: 热性惊厥 T淋巴细胞 红细胞 免疫功能 小儿
  • 简介:采用补体致敏酵母菌血凝法,研究了B型诊断超声对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B型超声一次辐射5、15及20分钟后,各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红细胞血凝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连续10天B型超声辐照,每天一次,每次辐照10分钟,实验组小鼠与对照组小鼠相比,红细胞血凝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5),前者降低。实验提示,单次B超辐照对小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无明显影响,多次B型超声则可使小鼠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降低。

  • 标签: 红细胞免疫 B型超声 粘附功能 小鼠 超声辐照 阳性率
  • 简介:目的:研究常用局部麻醉药对离体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16只,取抗凝血制备成所需浓度的红细胞悬液,与等体积的临床血药浓度、2倍、4倍及8倍临床血药浓度的各研究麻醉药物孵育后,加入补体致敏酵母菌或用自身血浆作为补体为致敏的肿瘤细胞,测定红细胞、酵母菌花环率(RYRR)和肿瘤细胞-红细胞花环率(TRRR)。结果:酰胺类局麻药利多卡因、布比卡因和罗比卡因对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无明显影响(P>0.05)。临床血药浓度及以上浓度的酯类局麻药丁卡因和普鲁卡因对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p<0.01)。结论:酯类局麻药通过多重途径干扰红细胞细胞结构和代谢,对鼠离体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起明显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局部麻醉药 红细胞 免疫粘附功能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凝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01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需要输血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组(简称少白组,57例)和普通悬浮红细胞组(简称普通组,57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环孢素和康力龙治疗,并输注血浆、血小板等血液制剂。在此基础上,少白组均加以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普通组均加以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ed blood cell-C3b receptor garland rate,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ed blood cell-circulation immune complex,RBC-CIC)以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ed blood cell-superoxide dismutase,RBC-SOD)]和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并对比两组输血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少白组和普通组红细胞免疫功能与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BC-C3bRR、RBC-CIC和RBC-SOD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少白组:(18.36±2.44)%比(13.67±1.98)%,(14.36±2.26)%比(8.38±2.11)%,(70.34±12.68)μg/mg比(50.77±7.69)μg/mg,t值分别为11.268、14.602和9.963,P值均<0.05;普通组:(15.72±2.67)%比(13.39±2.14)%,(11.25±2.38)%比(8.42±2.04)%,(65.95±9.42)μg/mg比(51.08±8.61)μg/mg,t值分别为5.141、6.816和8.797,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少白组RBC-C3bRR, RBC-CIC,RBC-SOD和FIB均高于普通组[(18.36±2.44)%比(15.72±2.67)%,(14.36±2.26)%比(11.25±2.38)%,(70.34±12.68)μg/mg比(65.95±9.42)μg/mg,(3.48±0.37)g/L比(2.83±0.41)g/L,t值分别为5.511、7.154、2.098和8.886,P值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T、APTT、TT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少白组:(14.31±2.49)s比(18.25±2.36)s,(35.64±5.15)s比(42.39±4.16)s,(16.65±2.34)s比(19.46±2.66)s,t值分别为8.671、7.698和5.988,P值均<0.05;普通组:(16.86±2.57)s比(18.67±2.62)s,(38.61±5.34)s比(41.54±4.31)s,(17.97±2.15)s比(19.35±2.96)s,t值分别为3.723、3.224和2.848,P值均<0.05],且治疗后少白组PT、APTT、TT均短于普通组[(14.31±2.49)s比(16.86±2.57)s,(35.64±5.15)s比(38.61±5.34)s,(16.65±2.34)s比(17.97±2.15)s,t值分别为3.155、3.022和3.136,P值均<0.05];少白组输血反应发生率低于普通组[(1.75%比7.02%),χ2=2.83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采用少白红细胞输注,较普通悬浮红细胞输注可以更好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凝血功能,且输血反应发生率更低。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普通悬浮红细胞 免疫功能 凝血指标
  • 简介:运用观察法,对有氧运动对老年男性安静状态下红细胞免疫功能和淋巴细胞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训练组红细胞C3bRR、ICR(%)在第5周后与10周后有上升趋势,但是差异没有显著性;NK细胞数量第5周后有上升趋势,但没有显著性差异,后5周升高明显;安静状态下CD4、CD4/CD8(%)显著低于训练前。提示该强度运动的不同阶段对几种免疫指标影响不同,该强度对老年人可能偏高。

  • 标签: 有氧运动训练 红细胞免疫功能 T细胞 NK细胞
  • 简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发生率100%,且患者白细胞功能异常,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使CRF患者易并发感染,感染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红细胞免疫也是机体防御感染的因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治疗肾性贫血有效的方法,我们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宁红欣)治疗CRF患者的贫血,并以输血组作对照,观察了EPO对CRF血液透析患者IL-6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血液透析 IL-6 红细胞免疫功能 C3B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6例2型糖尿病肾病变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率及红细胞免疫黏附抑制率进行了检测,同时测定了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水平,并与21例健康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RBC-C3bRR及免疫黏附促进率降低,与FPG、HbA1c及In呈负相关;RBC-ICR增高,与FPG、HbA1c及呈正相关;免疫黏附抑制率及增高与FPG及HbA1c呈正相关,而与胰岛素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处于低下是导致2型糖尿病肾病重要因素,与血糖控制不佳有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肾病 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率 红细胞免疫黏附抑率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脂血症患者机体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EIIAF)的变化受病情影响程度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随机取健康体检人员以及高脂血症病人各45例,分别纳入参照组与观察组,快速检测两组患者EIIAF;并采用全自动日立生化仪检测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EIIAF百分数水平明显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健康体检人员与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总胆固醇(TC)指数水平升高患者相比,组间红细胞免疫功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健康体检人员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以及三酰甘油(TG)指数增高的患者相比,组间红细胞免疫功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健康体检人员,高脂血症患者EIIAF明显更低,说明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诸多影响因素中,高脂血症是其中重要一种。

  • 标签: 红细胞 高脂血症 免疫黏附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红细胞免疾功能与胃粘膜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126例HP感染的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患者,分别随机给予抗HP或非抗HP治疗,治疗前后半年查胃镜行病理学检查和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前慢性炎症萎缩肠化生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半年后,治疗组比未治疗组慢性炎症程度减轻,同时,肠化生和萎缩的比例及程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P根除前后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与同组根除后相比①P<0.05,②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幽门螺杆菌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胃粘膜病理改变有密切关系,HP感染根除后红细胞免疫功能胃粘膜病理明显好转。

  • 标签: 幽门螺杆菌胃疾病病理红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安全输血中血液储存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参与健康检查的健康人员 90 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在采集血液当天、血液采集两周后、血液采集 3 周后对 RBC-C3b 、 RBC-IC 、 RBC-SOD 、 IL-84 血液免疫指标进行检验并比较。 结果:

  • 标签: 血液储存时间 红细胞免疫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采集之后的存储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对策。方法针对本次研究工作,将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采集的500例献血人员的血液作为研究样本,然后对这些采集的血液进行观察,包括血液中的RBC-C3d和RBC-SOD等参数方面的变化情况,同时对不同数据之间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本次研究中的样本样本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血液在存储1d、15d和30d时的各项参数变化情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且存储时间为15d和30d的血液在RBC-C3d和RBC-SOD等参数方面要明显低于存储1d的血液样本,参数数据最低的是存储时间在30d的血液样本,且不同存储时间的血液样本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液存储来说,随着时间的增加,其血液的免疫功能逐渐下降,从而造成患者在临床治疗中输血只能满足人体的正常血液需求,但对于血液中包含的免疫物质,输血工作无法进行满足,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

  • 标签: 献血 血液存储时间 红细胞免疫 临床安全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与糖尿病病因的关系。方法采用酵母菌花环法对53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进行测定。结果糖尿病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及循环免疫复合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的病因与代偿性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减退有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介绍用酶联法检测红细胞免疫粘附(redcellimmuneadherenceRCIA)活性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ciculatingimmunecompleCIC)水平的测定方法。并测定42例正常人和28例病症患者。结果正常对照组RCIA活性为4.56±0.35ngAHC/10RBC。实验组为2.74±0.40,P<0.001,对照组CIC水平为4.28±0.23ngAHG/10RBC,实验组为3.12±0.22,P<0.001.本研究初步证实用酶联法测定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可靠,定量准确,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酶联法 RCIA活性 RBC膜C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