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蛋白β-455G/A(FGB-455G/A)基因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浓度(Fg)、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经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的LEDVT患者153例为病例组,同期我院体检及住院患者中无LEDVT者262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区分FGB-455G/A基因多态性,并经测序分析证实;应用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FGB-455G/A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布不同;455AA+AG基因型在LEDVT组分布频率高,A-455等位基因在LEDVT组分布频率高(P<0.05);血浆Fg浓度在FGB-455G/A基因型之间有差异(P<0.05),455AA+AG组Fg浓度高于455GG组;多元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后,Fg(OR=1.718)和455AA+AG(OR=1.739)基因型进入最后的方程。结论血浆Fg浓度升高可能是LEDVT的独立危险因素;455AA+AG基因型携带者血浆Fg浓度高,A-455等位基因与血浆Fg浓度升高相关;FGB-455G/A基因多态性与LEDVT有关,455AA+AG基因型携带者LEDVT易感性增加,A-455等位基因可能是LEDVT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原 基因多态性 FGB-455G/A
  • 简介:摘要目的体外研究协同抑制纤维蛋白相关蛋白1(FGL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T细胞免疫球蛋白蛋白3(Tim3)双免疫逃逸通路,联合增强T淋巴细胞活性,显著抑制HCC肿瘤细胞恶性增殖和肿瘤生长的效用及机制。方法构建敲除、稳定转染的5组人肝癌细胞株HepG2、HepG2-FGL1-KO、HepG2-FGL1-KO-Tim3(-)、HepG2-LAG-3-KO、HepG2-LAG-3-KO-Tim3(-),并以此构建5组细胞株移植瘤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成瘤模型。通过质量细胞计数法测定淋巴细胞CD8+T亚群表达水平,并测定肿瘤生长大小体积变化。采用t和χ2检验。结果实验期间,5组中位肿瘤生长速率分别为149、136、81、75、68 mm3/d。5组中位肿瘤体积分别为1.18、0.91、0.37、0.45、0.29 g。与HepG2组比较HepG2-FGL1-KO组和HepG2-LAG-3-KO组动物瘤体积显著小于HepG2组(t=7.582,P<0.05),HepG2-FGL1-KO-Tim3(-)和HepG2-LAG-3-KO-Tim3(-)组动物肿瘤体积又显著小于单独敲除组(t=3.953,P<0.05)。同时,5组中位CD8+T细胞亚群表达量分别为2.1×107、2.9×107、3.8×107、7.7×107、13.2×107。HepG2-FGL1-KO-Tim3(-)和HepG2-LAG-3-KO-Tim3(-)组CD8+T细胞亚群表达活性显著高于FGL1和LAG-3单抑制组(t=2.988,P<0.05),而两个单抑制组的CD8+T细胞亚群表达活性又显著高于HepG2对照组(t=6.416,P<0.05)。结论单一免疫检查点的抑制对于遏制肿瘤逃避免疫杀伤存在局限性,多个免疫检查点因子信号通路联合抑制相较于单一通路的单控,将显著调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激活和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毒性表达。

  • 标签: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 长链非编码RNA-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 协同效应 免疫逃逸 T淋巴细胞表达 肝细胞癌 肿瘤生长
  • 简介:摘要直接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含量,可反映纤维蛋白增高或减低的实际状态。血浆纤维蛋白(Fg)是参与血液凝固的一种血浆蛋白质,称为凝血因子,在止血与血栓方面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测定 方法
  • 简介:纤维蛋白相关蛋白(FREPs)是一类包含纤维蛋白样结构域(FBG)的糖蛋白,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海葵基因组中存在的FREPs进行搜索,得到了33条较为可靠的同源序列,并进行了多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

  • 标签: 海葵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 先天性免疫 进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个遗传性低纤维蛋白血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研究,并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抽取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全部家系成员外周血,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血栓弹力图。纤维蛋白活性和抗原分别用Clauss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PCR扩增纤维蛋白基因FGA、FGB和FGG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进行基因分析。结果先证者凝血酶原时间(15.2 s)、凝血酶时间(18.7 s)延长,纤维蛋白活性(1.60 g/L)及抗原(1.61 g/L)成比例降低;血栓弹力图显示K值(4.8 min)延长,Angle值(42.3°)减小。先证者父亲、女儿、儿子、哥哥及先证者哥哥幼女检测结果与之相似。先证者FGG基因的第5外显子存在c.510_512发生微小缺失突变。结论新发现的FGG基因第5外显子c.510_512del(Gln170_Ile171 del ins His)杂合错义突变是导致本研究家系遗传性低纤维蛋白血症发生的分子机制。

  • 标签: 遗传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纤维蛋白原 基因突变
  • 简介:为了分析β-纤维蛋白-455G/A(β-Fg-455G/A)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对血浆Fg水平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156例健康人的β-Fg-455G/A基因多态现象,用比浊法测定g水平,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血浆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论男、女患者与对照相比,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均比同组GG基因型者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内只有A等位基因携带得随年龄增长血浆Fg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病例组男性按吸烟及基因型情况分组,在GA基因型中,吸烟组血浆Fg水平高于不吸烟与戒烟组(P<0.05);GG基因型组吸烟与否对Fg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结论提示,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升高,并随年龄、吸烟而更加显著,提示β-Fg-455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更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升高,故此基因多态性可用于易感人群的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防治有一定意义。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脂蛋白a(Lp(a))、尿酸(UA)和纤维蛋白(Fg)与冠心病的关系,为冠心病的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比较冠心病与对照组间及不同类型冠心病组间UA、Lp(a)和Fg水平的差异。结果冠心病与对照组间UA、Lp(a)和Fg水平存在统计学的差异,且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间上述指标亦存在统计学的差异。结论血清UA、Lp(a)和Fg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

  • 标签: 脂蛋白(a) 尿酸及纤维蛋白原 老年冠心病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纤维蛋白(FIB)(FIB-NLR)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NLR、FIB水平、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及患者的生存情况等.根据FIB-NLR进行分组,FIB≤4g/L且NLR≤3.5的患者为FIB-NLR0分组(n=44),FIB〉4g/L或NLR〉3.5的患者为FIB-NLR1分组(n=36),FIB〉4g/L且NLR〉3.5的患者为FIB-NLR2分组(n=24),比较不同组别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结果果FIB-NLR0分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73%(43/44)、95.45%(42/44)和90.91%(40/44);FIB-NLR1分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22%(35/36)、94.44%(34/36)和83.33%(30/36);FIB-NLR2分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20/24)、70.83%(17/24)和66.67%(16/24).FIB-NLR2分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FIB-NLR1分组和FIB-NLR0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FIB水平、NLR及FIB-NLR评分的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FIB〉4g/L、NLR〉3.5及FIB-NLR为2分均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FIB〉4g/L、NLR〉3.5及FIB-NLR为2分均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FIB-NLR可作为临床上乳腺癌患者术前的必要检测指标之一.

  • 标签: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纤维蛋白原 乳腺癌 预后
  • 简介:摘要肝纤维蛋白贮积症(hepatic fibrinogen storage disease,HFS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属于内质网贮积病的范畴。其特征为异常纤维蛋白滞留在肝细胞内质网中,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慢性肝病,严重可致肝硬化,同时导致血浆纤维蛋白的缺乏,与编码纤维蛋白相关肽链的基因突变相关。该文将从纤维蛋白的分子结构、基因以及肝纤维蛋白贮积症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分子遗传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纤维蛋白原贮积症 组织病理 基因突变 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陷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lauss法和PT演算法在纤维蛋白测定比较。方法对80例随机标本进行检测,分别采用PT演算法和Clauss法进行测定纤维蛋白含量。结果用Clauss法和PT-der法同时测定正常参比血浆10次,两法均变异系数小,重复性好,说明仪器精密度好。将Fbg在大于4g/L、2~4g/L和小于2g/L的范围。2~4g/L、小于2g/L范围内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Fbg大于4g/L范围时,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auss法准确性高、特异性强、快速简便,测定人体内Fbg的水平为患者的出凝血功能判断提供了证据。

  • 标签: 纤维蛋白原含量 Clauss法 PT演算法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蛋白(Fib)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从而为脑梗死判定预后以及抗纤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76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应用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进行评分。入院时检查Fib>4g/l为增高组(a组),Fib<4g/l为正常组(b组),经过治疗2个月、4个月再进行评分,分析两组之间与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发病2个月及4个月后,a组的评分改善不及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b水平高低是评价病情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 标签: 纤维蛋白原 脑梗死 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蛋白(a)及血浆纤维蛋白检测与心绞痛的临床关系。方法对临床确诊为心绞痛的78例患者与单纯冠心病不伴心绞痛的70例患者进行检测分析,比较其结果。结果观察组Fib和L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LG(a)和Fib可作为心绞痛患者检测的临床指标选择。

  • 标签: 脂蛋白(a)及血浆纤维蛋白原 心绞痛 临床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的检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抑郁症患者共200例,给予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检验,并选择同期的200例健康人群进行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检验,比较两组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和阳性率。结果:比较两组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水平显示对照组的水平低于抑郁症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阳性率显示对照组的水平低于抑郁症组,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行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检验的结果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的严重程度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抑郁症患者 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检验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1例78岁女性患者因淋巴瘤复发给予奥布替尼100 mg口服、1次/d,用药第2天患者粪潜血呈弱阳性,3 d后纤维蛋白0.61 g/L,经冷沉淀凝血因子和冰冻血浆静脉滴注治疗后,纤维蛋白略有恢复,患者未按医嘱规律服用奥布替尼,纤维蛋白恢复至1.71 g/L。再次给予规律奥布替尼治疗,纤维蛋白降至0.74 g/L,并出现双下肢内侧皮肤多处不规则瘀斑及出血点。停用奥布替尼,给予2次冷沉淀凝血因子10 U静脉滴注后,患者纤维蛋白恢复至2.17 g/L。再次给予奥布替尼治疗后,纤维蛋白降至0.94 g/L,再次间断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3次,患者纤维蛋白恢复至3.82 g/L。考虑患者纤维蛋白降低为奥布替尼所致。

  • 标签: 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奥布替尼
  • 简介:摘要纤维蛋白是重要的凝血因子,其临床监测方法多样。纤维蛋白的准确测定在凝血病、心脑血管疾病、肝病、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Fg)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纤维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纤维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面积越大、梗死程度越严重纤维蛋白水平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蛋白是脑梗死患者良好的检测指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梗死面积大小与纤维蛋白水平呈正相关性。

  • 标签: 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血栓诊断中测定血浆纤维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75例作为研究组,并择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5名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水平,对两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对研究组患者行以溶栓治疗,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研究组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研究组血浆纤维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小时、3天研究组血浆纤维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月血浆纤维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栓诊断中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可以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可以对治疗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对预测心血管栓塞事件、评价溶栓效果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浆纤维蛋白原 脑血栓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蛇毒血凝酶导致纤维蛋白下降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的国内外文献,对蛇毒血凝酶导致纤维蛋白下降的病例报道进行整理整理分析。结果 纳入目标文献16篇,患者28人。经系统治疗均预后良好。结论 临床使用蛇毒血凝酶应重视纤维蛋白下降,加强用药监护。

  • 标签: 蛇毒血凝酶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血症(CD)是纤维蛋白(Fg)基因缺陷导致Fg分子结构异常与功能缺陷的一种遗传性疾病,绝大多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D患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如无症状、出血、血栓形成或既有出血表现又有血栓形成,因此,CD诊断主要依赖实验室检查。CD具有极大诊断价值的凝血功能检查结果为纤维蛋白抗原/活性比值(PT演算法结果/Clauss法结果)大于1.43,凝血酶时间(TT)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通常无异常。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凝血功能检查结果,结合家系调查即可明确CD诊断。质谱分析能够快速鉴别CD患者纤维蛋白缺陷类型,DNA测序能够直接确定其纤维蛋白缺陷基因位点。

  • 标签: 遗传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时间 质谱分析法 序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