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柠檬酸三钠为络合剂,采用络合反应快速冷冻共沉淀法制备出铜掺杂氢氧超细粉体样品材料,采用XRD、SEM、TEM、TG—DSC、Raman和红外对其进行表征,同时将其作为正极活性材料组装成MH—Ni电池,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充放电结果表明,样品电极具有较好的循环特性.当Cu的掺杂量为5%时,合活性物质80%的样品电极在恒流80mA/g下充电6h,40mA/g放电,终止电压为1.0V时.放电电压稳定于1.260V的时间较长,开路电位为1.462V,放电比容量可达362.976mAh/g,表现出其较高的电化学活性。

  • 标签: 络合反应冷冻共沉淀法 铜掺杂 纳米氢氧化镍 非晶相 电化学活性
  • 简介:以氯化镁和氨水为原料。进行各种工艺条件的试验,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入各种分散剂获得过滤、洗涤性能良好的氢氧镁沉淀,并加一定的CaCl2作为添加剂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收率。根据试验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制备出纯度高、成本低的纳米氢氧镁.

  • 标签: 成本 纳米氢氧化镁 合成方法 制备方法
  • 简介:考察了工艺条件对氢氧镁粒径与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水浓度6.02mol/L、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比1:1.7、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65min、镁离子初始浓度1.1mol/L以及表面活性剂含量0.1%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出结晶良好、高纯度、粒径35nm左右、粒度均匀、分散性好的片状纳米氢氧镁粉体。

  • 标签: 阻燃剂 氨合成 水热法 纳米氢氧化镁
  • 简介:本试验主要利用含镁废液和铝酸钠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的方法使之产生一种氢氧铝和氢氧镁的复合产物,发挥两者的综合阻燃效果,显著提高阻燃温度,增大吸热量,满足某些高温加工材料的需要。

  • 标签: 氢氧化铝 氢氧化镁 复合阻燃剂 试制 研究 化学共沉淀法
  • 简介:一、探究目的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中,Fe(OH)2的制备是教师演示实验,演示实验中出现的违反常规的操作(即滴管插入液面下)常会引起同学们的疑惑,这恰恰正是探究的绝佳素材.而且按照教材中的要求制备Fe(OH)2,很难观察到理想的实验现象,

  • 标签: 氢氧化亚铁 制备 FE(OH)2 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 化合物
  • 简介:物化性质:比重(D4^20)为2.1,熔点为318.4℃,沸点1390℃,有很强的吸湿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份而潮解,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化纤用片状氲氧化钠及其水溶液对动物、植物等有机物质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能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变成碳酸钠,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 标签: 氢氧化钠 片状 化纤 物化性质 腐蚀作用 有机物质
  • 简介:·物化性质:比重(D4^20)为2.1,熔点为518.4℃,沸点1590℃,有很强的吸湿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份而潮解,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化纤用片状氢氧钠及其水溶液对动物、植物等有机物质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能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变成碳酸钠,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 标签: 氢氧化钠 片状 化纤 物化性质 腐蚀作用 有机物质
  • 简介:在骨骼损伤检验中,往往采用煮沸法处理骨骼。这种方法所需时间长,组织筋膜不易与骨骼分离,油脂不易除去,煮后仍需人工剥离。最近,我们根据氢氧根阴离子能使蛋白质溶解,形成易溶于水的碱性蛋白化合物的原理,用氢氧钠处理了一具颅骨,效果很好,其软组织与骨骼极易分离,能除去骨骼表面的油脂,而骨骼无损坏变形,处理

  • 标签: 碱性蛋白 煮沸法 易溶 于水 苯酚溶液 来苏儿
  • 简介:氢氧钠变质是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中考化学的热点和难点.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厘清相关问题,本文从氢氧钠变质的原因、变质的检验方法、变质程度的判断、变质后的除杂以及相关问题的应用等角度,谈谈氢氧钠的变质问题.

  • 标签: 变质问题 氢氧化钠变质 谈氢氧化钠
  • 简介:为确定环境友好型覆铜板阻燃体系,利用差热分析对纳米氢氧铝/磷酸酯阻燃环氧树脂体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的分析,首先求得固化工艺温度,为确定合理固化工艺提供依据;然后利用Kissinger方法和Crane理论求出了体系的两个同化反应动力学参数,

  • 标签: 纳米氢氧化铝 环氧树脂体系 阻燃体系 磷酸酯 固化反应动力学 固化工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实验目的运用碘氧化法得到亚铁离子,在弱碱性条件下制备氢氧亚铁,加强课堂演示效果.2.实验用品还原铁粉,晶体碘,氨—氯化铵缓冲溶液,离心试管,小试管,药匙,长胶头滴管.

  • 标签: 氢氧化亚铁 化学实验 制备 中学
  • 简介: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从另一角度验证了文献[2]、[4]中白色沉淀生成的原因,同时指出文献[2]中还原剂使用存在的条件,并用Fe—H2O(H2S)体系的部分(?)—pH图进行了证明。而对文献[1]中还原剂使用的正确性,给予了理论上的验证。还对“亨利定律”的可行性,进行了诠述。

  • 标签: 沉淀 电极电位 亨利定律 平衡常数 混和气体分压
  • 简介:氢氧钠是学生从初中开始学习化学时就接触到的强碱性物质,在整个高中学习中氢氧钠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如果能熟练地运用氢氧钠的性质,则可将整个高中的知识贯穿起来,使其成为联系各类物质的纽带。通过氢氧钠的学习,完美的知识体系会更加系统、简洁。对高中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应用会更自如。

  • 标签: 氢氧化钠 高中学习 知识体系 学习化 物质 碱性
  • 简介:采用仪器分析方法和化学分析方法相结合测定三元前驱体Ni0.33Co0.33Mn0.33(OH)2中、钴、锰主含量,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内标法测定、钴、锰的摩尔比例,EDTA滴定法测定、钴、锰的摩尔总量,计算得到各元素的含量。通过优化实验条件,进行了准确度和精密度实验,加标回收率为99.2%-10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65%。方法准确、快速,已用于实际的检测工作中。

  • 标签: 三元前驱体 ICP-AES EDTA滴定法
  • 简介:以硝酸、硝酸钴和氢氧钠作为反应原料,乙二胺为络合剂,采用水热法制备双轮状组装体氢氧物。通过改变溶液中钴离子的摩尔比以及乙二胺的加入量对产物的形貌进行调控。运用能谱仪(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等对产物成分、形貌、结构等进行表征,并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合成的双轮状组装体氢氧物为立方结构,对亚甲基蓝的光降解率为92.21%。

  • 标签: 双轮状 镍钴氢氧化物 水热法 光催化
  • 简介: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Fe(OH)2的制备参照了人教版高中化学1(必修)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学内容中制备Fe(OH)3的方法。该方法制备出的Fe(OH)2极易被空气氧化,学生难以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Fe(OH)2。本文通过对氢氧亚铁制备的原演示实验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可以让学生观察到比较明显的实验现象。

  • 标签: 氢氧化亚铁 创新 优化 演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