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细菌纤维素(BC)是一类由微生物合成的可降解环保型生物高分子材料。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致力于对BC进行生物和化学改性,研制出多种复合细菌纤维素材料。本文主要简介复合细菌纤维素材料的制备方法。

  • 标签: 复合细菌纤维素 制备 创面辅料
  • 简介:【摘要】PR功能的发挥依赖PR和以上分子的共同协调完成,可以统称为PR复合,只有从PR复合才能充分全面研究PR在胚胎植入和妊娠维持中的作用。最后从分子机制上进一步研究PR功能下降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防治蜕膜化异常相关的妊娠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制备了硫醇甲基锡、硬脂酸铈和钛酸丁酯(微波处理的)多组分复合稳定剂,并在PVC薄膜中进行了应用加工实验,在195℃和氮气气氛下测定了PVC释放氯化氢的电导率-时间曲线。结果表明,经由微波处理的PVC薄膜的热稳定性能提高,且优于对照样。

  • 标签:
  • 简介:摘要:将CaO与PVC粉末按照5:1的比例混合研磨6h,得到的热稳定剂G1;G1经过超声辐射制备成热稳定剂U1。分别将G1、U1稳定剂与增塑剂,有机锡和双季戊四醇进行复配,采用等温变色实验、电导率实验、刚果红实验和热重分析对添加不同稳定剂的PVC样品的耐热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G1热稳定剂,经过超声辐射得到的U1热稳定剂与OT、Dip的协同作用能力有明显提升,实际PVC制品热稳定性得到提高。

  • 标签: 超声辐射 CaO 等温变色 刚果红 电导率 热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中采取复合维生素和多糖铁复合胶囊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中抽象88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接受复合维生素和多糖铁复合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复合维生素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铁调素(hepcidin)、血清铁蛋白(SF)、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SI)等铁代谢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铁调素(hepcidin)、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88、2.748、3.909、4.234,P

  • 标签: 复合维生素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病毒可以通过干扰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和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促进自身的生命周期进程。研究发现HIV的辅助蛋白Vpr通过活化DNA修复酶SLX4复合,促进HIV逃逸固有免疫识别,同时引起周期性细胞产生复制应激,最终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在G2期。这表明HIV可以利用细胞内的DNA损伤修复蛋白降解自身逆转录产物,避免固有免疫识别病毒核酸并引发随后的抗病毒反应。本文对HIV拮抗固有免疫的相关机制以及DNA损伤修复机制在HIV复制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G2/M阻滞 固有免疫 HIV DNA损伤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献血浆者血浆中循环免疫复合(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CIC)补体成分3d(complement component 3d,C3d)含量,分析破伤风特异性免疫对献血浆者CIC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期间,在山东省夏津泰邦单采血浆站和山亭泰邦单采血浆站的献血浆者,分为普通组、常规免疫组和强化免疫组,采用CIC-C3d ELISA试剂检测献血浆者血浆CIC-C3d含量。结果3组献血浆者CIC-C3d浓度均<16 μg/ml,3组献血浆者CIC-C3d浓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0,P=0.37)。结论破伤风特异性免疫对献血浆者体内CIC浓度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特异性献血浆者 循环免疫复合物 免疫复合物病 辅助诊断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补体成分3d
  • 简介:摘要:目的: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病人治疗措施研究。方法:使用抽签的方式将我院在2021.4.-2022.3.期间接收的50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病人分为两个联合组,分别命名为单一组以及联合组,每组病人数量为25例,健脾生血片治疗手段为单一组,健脾生血片与多糖铁复合胶囊为联合组治疗手段。将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内容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通过本次实验的结果显示,采用健脾生血片与多糖铁复合胶囊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病人来说效果更加理想(P

  • 标签: 健脾生血片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 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核小体重塑与去乙酰化酶(NuRD)复合是同时具有组蛋白去乙酰化和染色质重塑活性的独特复合,在转录调节和DNA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近年研究发现,NuRD复合在γ珠蛋白的调控中,亦发挥重要作用。NuRD复合中的多个亚基,如染色质螺旋酶DNA结合蛋白(CHD)、甲基化CpG结合蛋白(MBD)、GATA锌指结合域蛋白(GATAD)2、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2,以及转移相关蛋白(MTA)亚基等,通过不同机制参与沉默γ珠蛋白表达,并且NuRD复合与其他调控γ珠蛋白表达的转录因子之间亦有相互作用。基于提升γ珠蛋白的表达是治疗β血红蛋白病的策略之一,笔者拟就NuRD复合及其亚基在γ珠蛋白表达调控中的具体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治疗β血红蛋白病寻找新的分子调控靶点提供参考。

  • 标签: 核小体 Mi-2核小体重塑与去乙酰化酶复合物 珠蛋白类 基因表达调控 β地中海贫血 贫血,镰状细胞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糖铁复合胶囊和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缺铁性贫血患者200例(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随机分为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的对照组(100例)与联合多糖铁复合胶囊治疗的观察组(100例),观察治疗效果、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Hb、RBC、SF改善好,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给予缺铁性贫血患者多糖铁复合胶囊联合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能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Hb、RBC、SF,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 标签: 多糖铁复合物胶囊 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 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TAT)水平在脓毒症性心肌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107例脓毒症患者,根据入科时心脏超声显示射血分数是否<50%分为普通脓毒症组(n=79)和脓毒症性心肌病组(n=28),比较两组患者入科2 h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乳酸水平、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钙蛋白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常规凝血指标和凝血分子标志[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t-PAIC)、血栓调节蛋白(TM)、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PIC)],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性心肌病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危险因素对脓毒症性心肌病的诊断界值,并用Kaplan-Meier法分析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脓毒症患者28 d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与普通脓毒症组入科时的心肌钙蛋白I[0.02(0.01,0.09)ng/ml]、NT-proBNP[1 118.09(333.25,2 687.00)pg/ml]、乳酸[1.35(0.90,2.60)mmol/L]、TAT[6.50(3.94,12.14)ng/ml]、PIC[1.256(0.668,2.045)μg/ml]及t-PAIC[10.50(6.70,21.30)ng/ml]比较,脓毒症性心肌病组入科时的心肌钙蛋白I[0.75(0.01,6.02)ng/ml]、NT-proBNP[12 125.14(4 185.89,33 611.62)pg/ml]、乳酸[2.35(1.43,4.34)mmol/L]、TAT[19.85(9.08,45.78)ng/ml]、PIC[2.115(0.878,4.114)μg/ml]及t-PAIC[22.03(15.61,33.20)ng/ml]水平均升高(P<0.05)。Logistic回归显示NT-proBNP阳性和TAT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性心肌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TAT水平预测脓毒症性心肌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78;取血浆TAT水平界值为8.26 ng/ml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依次为0.82和0.63。K-M分析结果显示针对TAT>8.26 ng/ml的脓毒症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者28 d生存率是未抗凝者的8.6倍。结论血浆TAT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性心肌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TAT>8.26 ng/ml的脓毒症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能改善预后。

  • 标签: 脓毒症性心肌病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抗凝 低分子肝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4318(miR-4318)靶向调控外被体蛋白复合亚基β’(COPB2)在前列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arget Scan Human 7.0数据库预测COPB2 3’非编码区(3’UTR)可能结合的miRNA,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4318与COPB2的靶向关系。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转染mimics及inhibitors后的蛋白及RNA表达量,通过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Target Scan Human 7.0数据库预测COPB2 3’UTR区可能结合的miRNAs,结果显示miR-4318结合可能性最大。通过临床15对前列腺癌与癌旁组织中miRNAs的表达量比对,结果发现上述3种miRNAs中只有miR-4318在大部分癌组织中表达(10.18±9.32)低于癌旁组织(21.46±36.19)。双荧光素酶报告结果表明,对比mimic-NC和WT-COPB2共转染比较双荧光素酶相对活性(2.31±0.02),miR-4318和WT-COPB2共转染明显降低DU145细胞的双荧光素酶相对活性(0.38±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870,P<0.05)。RT-qPCR结果显示,在PC3、DU145细胞中转染miR-4318 mimics后,miR-4318的表达水平(3.94±0.34、2.42±0.33)显著高于mimic-NC组(1.09±0.07、0.9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30、6.157,P<0.05);转染miR-4318 inhibitors(0.26±0.02、0.30±0.06)后,miR-4318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inhibitor-NC组(0.89±0.10、1.2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68、18.550,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PC3、DU145细胞中miR-4318 mimics组和mimic-NC组表达量分别为(0.12±0.01、0.14±0.01),(0.30±0.02、0.30±0.02),miR-4318 mimics组明显低于NC组,上调miR-4318明显降低了COPB2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20、12.310,P<0.05)。miR-4318 inhibitors组(0.35±0.02、0.59±0.04)的表达量与inhibitor-NC组(0.31±0.02、0.29±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3、2.919,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miR-4318 mimics组的PC3、DU145细胞迁移数分别为(19.15±0.98)、(28.60±3.23)个,显著低于mimic-NC组[(31.90±2.54)、(44.77±1.9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0、6.069,P<0.05),上调miR-4318能够抑制PC3、DU145细胞迁移能力。与inhibitor-NC组[(37.14±1.92)、(38.91±2.45)个]比较,miR-4318 inhibitors组的PC3、DU145细胞迁移数[(41.65±0.75)、(53.04±2.80)个]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1、2.900,P<0.05)。miR-4318 mimics组和mimic-NC组的PC3、DU145细胞侵袭数分别为(16.51±1.21)、(19.49±2.29)个和(24.50±2.60)、(25.14±1.53)个,miR-4318 mimics组明显低于mimic-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1、5.371,P<0.05)。miR-4318 inhibitors组的PC3、DU145细胞侵袭数[(33.80±4.43)、(30.21±1.27)个]显著高于inhibitor-NC组[(24.72±0.10)、(26.29±0.8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2、3.583,P<0.05)。结论miR-4318能够靶向调控COPB2表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 标签: 前列腺癌 微小RNA 侵袭 迁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TAT)水平在不同病情时的变化特征以及预测血运重建术后管腔再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ASO患者386例,男209例,女177例,年龄70(44~97)岁,包括间歇性跛行组196例和严重下肢缺血组190例。有172例间歇性跛行患者和185例严重下肢缺血患者接受血运重建治疗,在30 d随访期内有23例间歇性跛行患者和49例严重下肢缺血患者在术后发生再狭窄。于术前、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采集静脉血样本,采用Shine i29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浆TAT水平。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做多组间比较,用Mann-Whitney U检验做两组间数据比较,用Friedman秩和检验做同组内各时间节点数据比较,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元相关性分析获得优势比(OR),用ROC做TAT诊断性能分析,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获得风险比(HR)。结果与健康对照组[2.69(1.77,3.90)ng/ml]比较,ASO患者血浆TAT水平[10.24(5.89,19.92)ng/ml]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严重下肢缺血患者血浆TAT水平高于间歇性跛行患者(P<0.001)。Rutherford分级3级患者血浆TAT>2级、4级>3级、6级>5级(P值分别为0.038、<0.001和0.013)。间歇性跛行组中,血运重建术后第3天和第7天,再狭窄患者血浆TAT水平均高于血流通畅患者(P值分别为0.004和<0.001);血流通畅患者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低于术后第3天和术前(P均<0.001);再狭窄患者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低于术后第3天而高于术前(P均<0.001)。严重下肢缺血组中,在术前、术后第3天和第7天,再狭窄组患者的血浆TAT水平均高于血流通畅组患者(P值分别为0.001、0.013和<0.001);血流通畅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低于术后第3天和术前(P值均<0.001);再狭窄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低于术后第3天(P<0.001),而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分析显示,在全部患者、间歇性跛行患者和严重下肢缺血患者中,血运重建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预测术后再狭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0.783和0.853。生存分析显示,在严重下肢缺血患者组,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高于临界值(≥7.66 ng/ml)的患者在术后30天内发生再狭窄事件的累积风险概率增高(Log-rank χ2=93.674,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在严重下肢缺血组,术后第7天的血浆TAT水平可作为术后30 d内的再狭窄事件发生的独立指标(HR=2.259,P<0.001)。结论血浆TAT能够反映ASO患者不同病情时的高凝状态,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分层。此外,TAT对血运重建术后发生管腔再狭窄有高度敏感性,能作为评估严重下肢缺血患者术后再狭窄事件的独立标志

  • 标签: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动脉硬化闭塞症 间歇性跛行 严重下肢缺血 Rutherford分级 血运重建 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人凝血酶原复合联合生长抑素对肝硬化(LC)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于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LC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均予以两组患者人凝血酶原复合治疗,B组添加生长抑素治疗,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血流动动力学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A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凝血酶原复合联合生长抑素治疗LC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可清除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并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助于提高止血效果及机体免疫功能,进而改善疾病预后质量。

  • 标签: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 生长抑素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血流动力学 炎性因子
  • 作者: 王彦红 郑璇 王向蝶 张小慢 郭鹏波 刘磊 梅世月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遗传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儿童神经发育工程研究中心,郑州 450018,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郑州 450018,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遗传代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儿童神经发育工程研究中心,郑州 450018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内科重症监护室,郑州 45001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个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8A型家系的临床特点和致病基因。方法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筛查潜在的基因变异,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并用PolyPhen-2与PROVEAN软件预测氨基酸变异对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患儿,女,2个月4天,临床表现为喂养困难、呼吸急促、肌张力低下等,实验室辅助检查提示患儿发育落后,肝脏、肾脏和心脏功能均异常,并伴有高乳酸血症,因治疗效果差于3月龄时死亡。测序结果显示患儿的RRM2B基因存在c.16delA(p.R6Gfs*22)和c.175G>C(p.A59P)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父亲和母亲,均为新鉴定的致病性变异。结论RRM2B基因的c.16delA(p.R6Gfs*22)和c.175G>C(p.A59P)的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线粒体DNA缺失综合征8A型的致病基因,本研究结果加强了对该类疾病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病因认识,同时扩展了RRM2B基因变异谱。

  • 标签: 线粒体DNA缺失综合征8A型 RRM2B基因 全外显子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例表现肌病和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对患儿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应用全外显子二代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检测,对可疑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预测,并进行患儿及其父母的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患儿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共济失调、肌张力减低,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头部磁共振成像显示小脑萎缩且进行性加重。基因检测示患儿MSTO1基因c.13delG(p.Ala5ProfsTer68)和c.971C>T(p.Thr324Ile),分别来源于母亲和父亲,前者移码变异尚未见报道,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判断其为可能致病;后者错义变异已有报道,依据指南判断为意义未明。结论MSTO1基因c.13delG(p.Ala5ProfsTer68)和c.971C>T(p.Thr324Ile)复合杂合变异丰富了MSTO1基因的变异数据库,该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引起线粒体肌病并小脑萎缩共济失调,可能导致患儿发病。

  • 标签: 肌病 小脑萎缩 共济失调 MSTO1基因
  • 简介:摘要:建筑渗漏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而且还会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寿命,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某些新型防水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对环境的适应性。聚合改性水泥是将高分子材料添加到普通水泥中,对其进行改性,使其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耐腐蚀性和耐磨性。本文介绍了高分子材料在防水工程中的应用和措施。

  • 标签: 聚合物 改性水泥 复合材料 建筑材料
  • 简介:摘要聚醚酮酮(polyetherketoneketone,PEKK)是一种在主链结构中含有两个酮键和一个醚键的重复单元的半晶体线性热塑性聚合,具有接近人体天然骨的弹性模量、生物相容性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射线可透性、与MRI兼容等优点,是制备骨科植入的新型生物材料,但其表面疏水性及生物惰性限制了其应用。通过特定的材料制备工艺制造出既能保留甚至提升PEKK原有性能又能提高其骨生物活性的复合材料是当前骨科植入的研究热点。PEKK复合生物陶瓷(如羟基磷灰石、氮化硅)以及生物相容较好的金属(如钽、铝和钛)制备的复合材料,不仅保持了与人体骨骼相似的弹性模量、提升了硬度,还改善了生物相容性、增加了抑菌性能及促进骨整合等能力,在骨科植入领域非常有发展潜力。通过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中有关PEKK及其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分析近年来PEKK及经过不同改性策略(如掺杂混合改性、表面磺化改性、3D打印以及表面沉积技术处理等方法)的复合材料的特性、优势及不足,为制备满足临床需求的具有多种功能的骨科植入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线粒体是卵母细胞中数量最丰富的细胞器。线粒体功能是决定卵母细胞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卵母细胞质量直接影响受精成败和胚胎发育的结局。线粒体是功能复杂的细胞器,除能量供应外还参与胞质内蛋白质稳态和细胞内信号通路转导等多个生物学过程。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不断发展,线粒体在卵子成熟及老化、早期胚胎发育等过程中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本文将阐述卵母细胞线粒体在卵子发生中的功能和变化,并探讨线粒体替代治疗在线粒体疾病治疗中的潜在应用。

  • 标签: 卵母细胞,成熟 线粒体 老化,卵母细胞 线粒体替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