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静态比较理论把比较看作是静态的、不变的,强调依据资源禀赋状况确立主导产业;而动态比较理论则认为比较是动态的、变动的,强调有选择地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实践中要立足现有的静态比较创造动态比较,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比较的转换。

  • 标签: 静态比较优势 动态比较优势 中国经济发展
  • 简介:简单贸易模型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市场完全竞争,并且贸易是源于比较。然而,现实中很少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使传统的贸易模型呈现出有趣的结果。这引起关注的一方面是不完全竞争企业在不同市场上给出不同的价格,即通常所说的“价格歧视”。在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价格歧视方式是“倾销”,即对于同一商品,出口商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上的价格。如果国内企业是完全竞争的,并且在国内市场上以边际成本价格卖出,倾销就是指在国外市场上已低于边际成本价格出售。在多数的贸易模型中,商品按进口品和出口品分组,货币被认为是交换的中性媒介。对基于比较进行贸易的倾销的指控,主要是由于运用了与贸易不联系的汇率。我们认为,根据汇率来衡量基于比较的贸易获利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因为这种衡量往往导致明显的倾销,如果汇率市场是均衡的话。恰当的衡量方法是以贸易为基础的影子汇率。进一步来说,贸易障碍使得外汇交换和贸易不完全替代,使得汇率按接受到的价格相互高估。我们认为,只有在出口与基于比较的利润最大化不一致时,才能说明是倾销。

  • 标签: 倾销 比较优势 最高关税 对外贸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比较既然是贸易分工的基础,那么比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贸易分工格局的变化.经济"赶超"与比较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包括"顺势赶超"、"逆势赶超"和"等势赶超"三种典型的方式.比较的逆转条件表明,后进国家很容易通过"模仿"活动实现"逆势赶超".但这种"赶超"方式的经济效应,是对后进赶超国单方面有利,而对被赶超的先进国有害.先进国家最积极的反"逆超"策略是支持和帮助后进国家进行"顺势赶超".这种"赶超"方式具有"双赢"经济效应.

  • 标签: 比较优势 赶超战略 顺势赶超 逆势赶超 等势赶超 贸易经济学
  • 简介:以“比较”、“有限(价值)理性”和“制度二要素”这三个基本假设为基础,以李嘉图所举的“英国和葡萄牙”为实例,对比较条件与制度安排的关系作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探讨,结果发现:无论是从规则安排方面来说,还是从组织安排方面来说,比较条件都对制度安排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就规则安排而言,在比较太小和分工利益太少的情况下,保障分工的规则安排往往不存在;只有当比较足够大和分工利益足够多时,保障分工的规则安排才能出现;但当比较扩大到超过“自然分工条件”的时候,这种规则安排又会失去存在的必要.就组织安排而言,当规则供给的绝对成本一定时,绝对劣势方总是比绝对优势方作为规则供给者(组织)的相对效率要高.

  • 标签: 比较优势 制度安排 规则安排 组织安排
  • 简介:21世纪的中国正从行政区划分的竞争向以产业互动为基础的经济区域竞争转变。环渤海经济带是仅次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第三大经济区域,由北边辽东半岛经济区、西边京津冀北经济区(京三角)和东边山东半岛经济区三个子经济区构成。全区面积17.26万平方公里,人口2.25亿,北边辽东半岛经济区以大连为主要出海口,它集中了辽宁省90%的大中型骨干企业、近70%的城市人口和固定资产,创造了辽宁省85%的经济总量,是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地带,具有资源、产业、交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辽东半岛是东北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地区。

  • 标签: 环渤海经济带 辽东半岛经济区 城市群
  • 简介:一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具有发挥比较的良好条件,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一是资源十分丰富。(1)云南是举世瞩目的生物资源宝库,集中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的丰富多彩的生物种类。全省共有高等植物1.8万多种,脊椎动物1700多种,均占全国的一半...

  • 标签: 比较优势战略 云南的发展 东南亚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 开发优势资源 沿边开放
  • 简介:比较理论是对斯密的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发展和修正,它揭示了国际贸易中存在的相对利益原则,对后世的国际贸易的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李嘉图的比较理论不断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 标签: 大卫·李嘉图 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 自由贸易
  • 简介:根据区域经济学理论,一个特定地区要取得较快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所谓比较是指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自身所具备的较强的现实能力或独特的发展条件,是一种现实存在的优势.就虞城而言,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扬长避短,才能在市场竞争的某些方面占据优势地位,获得较快的发展.

  • 标签: 区域经济 劳动力资源 农副产品加工业 虞城县 农业产业结构 招商引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