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麻醉在颈静脉内门静脉分流(TIPS)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我院80例行TIPS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麻醉及通气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为联合喉罩组、联合导管组、自主通气组及局部麻醉组。对比四组的中各项生命体征、疼痛情况及DSA图像质量,并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四组中DSA图像质量。结果四组患者中各项生命体征的无差异(P>0.05);疼痛程度方面,联合喉罩组、联合导管组及自主通气组无差异(P>0.05),局部麻醉组的疼痛程度重于其他三组(P<0.05);DSA图像质量方面,联合喉罩组、联合导管组及自主通气组无差异(P>0.05),局部麻醉组的图像质量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将静脉麻醉应用于TIPS中可减少患者中疼苦,提高中DSA图像质量,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麻醉 TIPS术 机械辅助通气 气管导管机械通气
  • 简介:目的探讨Fluency覆膜支架颈静脉内门分流(TIPS)治疗门静脉主干癌栓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导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TIPS。其中9例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急性出血,另2例为顽固性腹腔积液。TIPS中采用Fluency覆膜支架建立内门分流道。测量支架置入前后的门静脉压力。术后随访1~18个月,分析疗效。结果11例TIPS均获成功,共置入21枚覆膜支架,直径8mm支架20枚,7mm支架1枚,支架长度4~8cm。平均门静脉压力由术前(32.00±4.12)mmHg降至(11.82±3.09)mmHg(t=10.76,P〈0.001)。6例在术后1周出现不同程度性脑病,口服乳果糖等内科处理后症状消失。9例急性出血患者术后出血停止,另2例顽固性腹腔积液患者术后腹腔积液明显减少。随访期间,超声提示支架血流通畅,无复发。9例因多器官衰竭于术后2~14个月死亡[平均(5.67±4.00)个月];另2例分别随访16及18个月仍存活。结论对门静脉主干癌栓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覆膜支架行TIPS是可行的,可有效控制近期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

  • 标签: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支架 高血压 门静脉 肝细胞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Viatorr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内门分流(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接受Viatorr覆膜支架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资料。术后进行随访,复查上腹部CT,以评价TIPS疗效。结果对8例患者均成功手术,均采用直径8mm、覆膜段长度50~80mm的Viatorr覆膜支架建立分流道。对其中1例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患者于门静脉端置入8mm×40mm的E-Luminexx裸支架1枚;1例患者因静脉端狭窄于静脉端置入8mm×40mm的Fluency覆膜支架1枚。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33.08(29.32,40.22)]mmHg降为E23.31(21.43,26.5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2,P=0.012)。术后随访1.1~7.7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均未再发生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术后2例患者发生性脑病。术后1~7.7个月复查示所有患者TIPS分流道通畅。结论对国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应用Viatorr支架行TIPS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Viatorr支架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高血压 门静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失代偿时常伴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顽固性腹水等并发症,且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最危急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将危及生命。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颈静脉内门分流(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如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顽固性腹水等),尤其是TIPS 专用可扩展聚四氟乙烯覆膜支架(Viatorr覆膜支架)的临床应用,使得其成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门静脉通畅率显著升高。尽管如此,性脑病、衰竭等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仍是阻碍TIPS发展的主要原因,甚至多数学者认为TIPS是肝硬化或门脉高压尤其是伴有门静脉系血栓形成患者的禁忌。因此在TIPS手术中选择合适的支架及合适的支架植入方式至关重要。将对TIPS支架的种类、植入方式、优缺点以及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Viatorr覆膜支架 组合支架
  • 简介:目的分析颈静脉内门分流(TIPS)的技术难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1994年8月至201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3367例行TIP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指标:(1)TIPS技术无难度情况.(2)TIPS技术有难度情况(技术难点原因及解决方案).(3)再次介入中情况.(4)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变化.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TIPS技术无难度情况:3367例行TIPS患者中,1963例技术无难度,其中1031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联合应用,19例同时与间接门静脉造影和穿刺联合应用,913例直接行TIPS.(2)TIPS技术有难度情况:3367例行TIPS患者中,1404例技术有难度,其中内门静脉主要分支直径≤5mm404例、静脉全程完全闭塞77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193例、门静脉闭塞合并粗大侧支19例、门静脉主干及分支完全闭塞性血栓或癌栓142例、静脉或下静脉内门静脉主要分支空间关系不合理176例、内门静脉主要分支在外(裂增宽、肝部分切除后等)251例、内胆管扩张78例、其他情况64例(肝脏明显小、囊肿、多囊、肝硬化严重、巨大肿瘤、静脉段下静脉完全闭塞等).其中896例患者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联合应用,480例同时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与穿刺联合应用,7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皮脾穿刺联合应用,9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静脉穿刺联合应用,12例与间接门静脉造影检查和穿刺、皮脾穿刺联合应用.(3)再次介入中情况:3367例患者中,1035例行再次介入治疗,其中126例技术有难度.126例患者中支架上端“盖帽”32例,应用RUPS-100穿刺针穿刺支架上端;支架开口部位与下静脉形成的角度较大56例,其中27例应用导引导管辅助,18例应用RUPS-100的金属�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3月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诊治的7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改良颈静脉内门分流(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 shunt,TIPS),采用直径8 mm Fluency覆膜支架及直径8 mm E-Luminexx裸支架建立分流道,测量支架植入前后的门静脉压力。手术成功率为100%,中未出现操作并发症。门静脉主干压力由TIPS术前的(43.4±3.5)cmH2O(1 cmH2O=0.098 kpa)降至术后的(25.7±3.8)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56,P<0.01)。随访3~41个月,5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5、9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患者于术后13、24、31个月死于消化道出血或性脑病),3例于术后16、21、24个月出现支架闭塞,再行1枚支架成功开通分流道,即时造影显示分流道血流通畅,4例患者支架狭窄>50%,给予球囊扩张等治疗后,支架血流恢复通畅,余61例患者支架血流通畅。本研究结果表明改良的双支架植入TIPS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安全且近、中期疗效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Viatorr支架行经颈静脉内门静脉分流(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3月至2018年8月,4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在TIPS中置入Viatorr支架,定期随访血清学指标、彩超、胃镜以及再出血、腹水和性脑病情况,门静脉压力、肾功能、凝血指标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Kaplan-Meier曲线计算支架通畅率、性脑病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生存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率100%,门静脉压力梯度由术前(25.57±5.50)mmHg降至术后(9.76±2.92)mmHg。术后1个月丙氨酸转氨酶(ALT)较术前明显升高,但在术后3、6个月与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1、3、6个月总胆红素、血氨、凝血酶原时间较术前有所升高,白蛋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肌酐和尿素氮较术前有所降低。患者术后12、24个月累积再出血率分别为0、9%;26例腹水患者中,22例(84.6%)腹水完全消失,3例(11.5%)腹水明显减少。术后3、6、12、24个月性脑病累积发生率分别为11.6%、17.3%、21.9%、21.9%;术后12、24个月支架功能障碍累积发生率分别为5.6%、23.7%。术后12个月及24个月累积生存率均为91.9%。结论采用Viatorr支架行TIPS手术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及再出血率,提高分流道通畅率,并不增加术后性脑病发生风险,且术后累积生存率较高。

  • 标签: 高血压 门静脉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Viatorr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单能级图像显示颈静脉内门分流(TIPS)术后支架情况的最佳单能级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7月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在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上行门静脉CT血管成像(CTA)的TIPS术后患者29例。通过重建获得混合迭代图像(常规组)及单能级图像(40 keV组、50 keV组、60 keV组和70 keV组)。在横断面重建图像的支架和同层面竖脊肌内分别放置圆形感兴趣区,获得相应的平均CT值、噪声,通过计算得到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由2名医师以4分制对各组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组间整体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组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或Dunn-Bonforoni检验。结果5组间噪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间图像的CNR、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28、56.45,P<0.001)。40 keV组图像的CNR、SNR最高,分别为50.4±15.7、59.3±18.4,与其他组图像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组间整体主观评分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101.61,P<0.001),40 keV组主观评分高于60 keV组、70 keV组及常规组(P<0.001),与50 keV组的主观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的40 keV单能级图像是观察TIPS术后支架情况的最佳单能级图像。

  • 标签: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静脉内门分流(TIPS)的护理效果影响。方法:将本医院在2023.03-2024.02期间收治的颈静脉内门分流病患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进行分两组护理对照。参照组行基础护理,探究组行并发症预防性干预。结果:护理后探究组病患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结论:在颈静脉内门分流病患中实施并发症预防性干预能够较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病患对于护理也更加满意。

  • 标签: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先天性纤维化(CHF)是一种罕见的与胆管板畸形相关的内胆管遗传发育障碍疾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或漏诊。现报道1例误诊为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在行经颈静脉内门分流(TIPS)治疗时发现,最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HF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提高CHF的诊治水平。

  • 标签: 先天性肝纤维化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颈静脉内门分流(TIPS)治疗脾切除术后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0年12月至2016年12月间,因脾切除术后静脉曲张再出血而接受了TIPS治疗的患者33例,观察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临床随访结果。结果33例患者TIPS手术成功31例(93.9%),失败2例。成功的患者其门体压力梯度(PPG)从分流前平均23.5±5.9 mmHg下降至分流后平均12.1±3.3 mmHg(P<0.05)。除1例患者因感染性休克于围手术期死亡外,对手术成功的30例进行了随访(中位随访时间62.5个月)。10例发生分流道失功,其中4例再发消化道出血伴1例死亡、1例再发大量腹水、1例并发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肠梗阻。10例出现显性性脑病,其中4例轻度发作药物治疗后好转、1例反复发生3期性脑病行分流道限流、5例术后死于肝功能衰竭。随访期间除上述6例死亡以外,另有2例因肺部疾病及1例因肝细胞癌死亡。余患者随访期间分流道通畅且未再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术后第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30例患者的平均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红素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TIPS是治疗脾切除术后静脉曲张再出血安全且有效的方式。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脾切除术 门体分流术
  • 简介:目前,颈静脉内门静脉分流(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方面的有关适应证、禁忌证和技术标准相继确立。本文主要从目前的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技术操作及支架材料的选择和应用等方面,探讨TIPS的临床研究现状及进展。

  • 标签: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门静脉高压 支架
  • 简介:摘要性脊髓病(HM)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肝病相关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对称性进行性痉挛性截瘫,其发生与肝功能障碍和广泛门分流有关,包括自发性门分流和医源性门分流。有报道称肝移植等能够改善早期HM患者症状,但对于晚期HM患者无明显效果。现报道1例颈静脉内门分流(TIPS)后晚期HM患者,在接受附脐静脉栓塞后,患者HM症状改善,表明彻底栓塞外自发门分流道对TIPS术后HM治疗有效。

  • 标签: 肝性脊髓病 门腔分流术,外科 栓塞 附脐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改良颈静脉内门静脉分流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作为病例样本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改良颈静脉内门静脉分流治疗,将其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32例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6.88%,术后再出血率为3.13%,术后一年发生分流道狭窄闭塞率为9.38%。术后门静脉压为(2.07±0.41)kPa,明显低于术前的(3.94±0.51)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 改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肉减少症(Sa)对门静脉高压(PHT)患者颈静脉内门分流(TIPS)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31例接受TIPS治疗的PHT患者,并分为Sa组[腰大肌最大横径/身高(TPMT/H)≤16.8 mm/m,n=60]和对照组(TPMT/H>16.8 mm/m,n=71)。对患者进行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PHT患者TIPS术后性脑发生率、PHT相关并发症复发率及生存率,两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Sa组TIPS术后6个月内性脑病发生率[36.7%(95%CI 24.5%~48.8%)]和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性脑病发生率[15.0%(95%CI 6.0%~24.0%)]均高于对照组[15.7%(95%CI 7.3%~24.1%)和2.8%(95%CI 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7.843、16.442,P=0.005、0.001)。Sa组分流道修复治疗后PHT相关并发症5年总体复发率[15.8%(95%CI 6.4%~25.2%)]高于对照组[5.7%(95%CI 0.2%~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4.431,P=0.035)。Sa组1、3及5年生存率[88.3%(95%CI 80.3%~96.3%)、86.7%(95%CI 78.1%~95.3%)和77.8%(95%CI 65.1%~90.5%)]均低于对照组[97.2%(95%CI 93.3%~100%)、95.8%(95%CI 91.1%~100.0%)和93.7%(95%CI 87.6%~9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055,P=0.025)。结论Sa在PHT的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Sa可增加PHT患者TIPS术后性脑病发生率和PHT相关并发症复发率,降低患者术后生存率,是PHT患者TIPS预后不良的指标。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肌肉减少症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颈静脉内门分流(TIPS)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7年12月安徽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41例肝癌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纳入32例,单纯介入治疗组按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Child-Pugh分级等与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匹配后纳入29例。观察TIPS的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12、24个月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采用Kaplan-Mer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和单纯介入治疗组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Child-Pugh分级、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巴塞罗那分期、介入治疗方式、肝硬化原因、门静脉高压症相关症状、伴门静脉癌栓、ALT、TBi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TIPS手术成功率为100%(32/32),TIPS术后门静脉高压症相关症状均缓解,缓解率为100%(32/32)。与TIPS术前相比,TIPS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降低[(36.5±6.9) cmH2O比(25.5±5.6) cmH2O(1 cmH2O=0.098 kPa)],门静脉直径缩小[(15.9±3.5) mm比(13.7±2.7) mm],腹水量减少[腹围(105.6±13.9) cm比(88.0±9.8) cm],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均升高[分别为(2.6±0.8)×1012/L比(3.3±1.3)×1012/L、(78.9±15.5) g/L比(108.4±14.6)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6、3.105、10.769、-3.548、-3.869,P均<0.01)。TIPS术后6个月支架通畅率为100%(32/32),术后12个月通畅率为94%(30/32),术后24个月通畅率为84%(27/32)。治疗后6、12、24个月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患者的腹水发生率分别为0、3.1%(1/32)、9.4%(3/32),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1%(1/32)、9.4%(3/32)、15.6%(5/32),均低于单纯介入治疗组[分别为13.8%(4/29)、27.6%(8/29)、65.5%(19/29)和20.7%(6/29)、34.5%(10/29)、62.1%(1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2、7.24、20.80和4.62、5.72、13.97,P均<0.05);治疗后6、12个月两组性脑病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4个月单纯介入治疗组性脑病发生率[48.3%(14/29)]高于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21.9%(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P=0.030)。Kaplan-Merier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12、24个月TIPS联合介入治疗组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4.4%(27/32)、53.1%(17/32)]均高于单纯介入治疗组[分别为41.4%(12/29)、13.8%(4/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20、5.06,P均<0.05)。联合介入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长于单纯介入治疗组的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41,P=0.001)。结论TIPS联合介入治疗肝癌伴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生存率。

  • 标签: 肝肿瘤 高血压,门静脉 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 存活率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