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普通剂型的左氧氟沙星在体内代谢快,半衰期短,纳米微球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目的:制备一种能够减少给药次数,维持平稳有效的血药浓度且能复合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上的左氧氟沙星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纳米微球。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不同条件下的左氧氟沙星纳米微球。(1)取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研究左氧氟沙星纳米微球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特性,普通剂型组通过耳缘静脉注射普通剂型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mg/kg,未载药纳米微球组接受等剂量的未载药纳米微球,载药纳米微球组接受等剂量的左氧氟沙星纳米微球,每组8只。于定点时间测定静脉血中左氧氟沙星含量;(2)取45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尿路感染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每日经耳缘静脉注入生理盐水;传统剂型组注入普通剂型的左氧氟沙星(20mg/kg);纳米微球组注入相应等剂量的左氧氟沙星纳米微球。于不同时间点行尿细菌培养,检测尿白细胞、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9d后行膀胱组织学检测评估左氧氟沙星纳米微球抗菌能力。结果与结论:(1)体内药代动力学特性:与传统剂型相比,最优条件下的左氧氟沙星PLGA纳米微球可以明显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和给药频率;(2)抗菌性能评估:在每日用药的传统剂型组和仅一次给药的纳米微球组,兔感染症状逐步得到控制,在第9天时已基本治愈;此外,在相同时间点纳米微球组兔治愈数量基本高于传统剂型组,虽然只有在用药后的第5天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结果表明:左氧氟沙星PLGA纳米微球抗感染能力强,缓释性能佳,能明显减少给药频次及延长作用时间,在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和组织工程尿道应用前景。

  • 标签: 组织工程 氧氟沙星 微球 药物控释材料 泌尿系统感染 左氧氟沙星
  • 简介:目的:探讨是否可以通过使用条件培养液(CM)和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加速骨再生。材料与方法:CM取自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CM被固定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PLGA)膜上.该膜需用0,5mol/L氢氧化钠(NaOH)处理以提高亲水性。实验分为4个组:PLGA膜处理①磷酸盐缓冲液(PBS;PBS—M).②PBS和0.5mol/LNaOH(亲水性处理;PBS-HM),③CM(CM—M).④CM和0.5mol/LNaOH(CM—HM)。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这些实验性膜。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固定在PLGA膜上的来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的蛋白。细胞增殖实验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分析CM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影响。实验性膜被移植到大鼠颅骨骨缺损模型。移植4周和8周后进行显微CT和组织学分析。结果:来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CM可固定于PLGA膜上。PLGA膜的亲水处理可增强CM的固定。LC/MS/MS分析表明.在PLGA膜表面的固定化蛋白质属于细胞外基质蛋白.如胶原蛋白、核心蛋白多糖、纤连蛋白。CM里从PLGA膜释放出的蛋白质.可以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被CM—HM处理过的骨缺损区域新骨形成明显高于被其他组膜处理对应的骨缺损区域。结论:PLGA膜经0.5mol/LNaOH和CM处理后可促进此大鼠颅骨缺损模型的骨再生。

  • 标签: 条件培养液 引导骨组织再生 组织工程
  • 简介:背景:为仿生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生理和功能需求,近年来一些研究通过制备双层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来修复软骨缺损。但大多研究使用了不同的复合生物材料,很少文献报道使用单一生材料制备双层多孔支架。目的:研究一体化双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poly(lactic-co-glycolide),PLGA)多孔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探讨其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的可行性。方法:使用PLGA作为生物材料,采用室温模压/粒子浸出法制备一体化双层多孔支架。①体外实验:将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双层多孔支架上,接种1周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接种48h后进行LIVE/DEAD荧光染色;②体内实验: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双层多孔支架复合、双层多孔支架分别植入裸鼠皮下,4,8周后取出植入,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DAPI染色。结果与结论:①成功获得一体化双层多孔支架,支架上层(软骨层)孔径为100-200μm,下层(软骨下骨层)孔径为300-450μm,孔隙率为85%;②体外实验:LIVE/DEAD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支架良好存活;扫描电镜可见细胞黏附在支架孔壁上,并可见大量沉积的细胞外基质;③体内实验:植入后8周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支架上层纤维组织中夹杂有少量软骨细胞,下层可见大量骨小梁样组织形成,上下层组织紧密结合,支架部分降解,DAPI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裸鼠体内存活8周;对照组支架上下层可见少量纤维组织,未见软骨细胞及明显的小梁骨组织形成,支架部分降解;④结果表明:单一生材料PLGA制备的一体化双层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软骨 干细胞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软骨组织工程 双层支架
  • 简介:摘要:本文重点探究聚乳酸乳酸-乙醇酸共聚的溶液热力学,向对聚乳酸乳酸-乙醇酸做出相关概述,随后进行聚乳酸乳酸-乙醇酸共聚的试验分析,得出聚乳酸三维溶度参数、、,分别为17.969、6.707、7.324,总溶度参数为20.531,乳酸-乙醇酸共聚三维溶度参数、、,分别为17.083、6.939、8.650,总融度参数为20.367,并且在,乳酸及乙醇酸升高下,溶度参数也会有所提升。

  • 标签: 聚乳酸 乳酸-乙醇酸 溶液热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水凝胶(PLGA-PEG-PLGA)装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大鼠缺血下肢血管新生。方法配制20%wt(wt)的PLGA-PEG-PLGA水凝胶溶液装载VEG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其体外的药物释放曲线。Wistar大鼠[雄性,上海斯莱克公司,5周龄,体重(200±20) g]左下肢股总、股浅动脉及隐动脉结扎并离断切除其动脉分支。建模成功的20只Wistar大鼠通过完全随机化分组分为Gel/VEGF组、Gel组、VEGF组、生理盐水的Control组,每组5只。术后第1天在缺血下肢腓肠肌分别肌注200 μl的Gel/VEGF、Gel、VEGF、生理盐水。用Moor LTD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别记录各分组0、1、3、7、10、14 d的大鼠双下肢血流灌注情况。实验结束后处死Wistar大鼠并取双侧下肢腓肠肌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荧光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载有VEGF的PLGA-PEG-PLGA水凝胶在体外释放VEGF达9 d左右。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Gel/VEGF、Gel、VEGF、Control组在14 d后的血流灌注比为(87.61±4.30)%、(64.70±2.10)%、(66.92±2.70)%、(60.41±3.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372,P<0.01)。结论PLGA-PEG-PLGA作为缓释材料装载VEGF对大鼠缺血下肢血流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下肢缺血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 血管新生 药物缓释
  • 简介:目的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蛋白,以乳酸-羟乙酸共聚(PLGA)为包裹材料,探索粒径小于10μm的微球的制备方法并优化工艺.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蛋白质微球,以BCA法及微量BCA法测定微球的蛋白含量及蛋白从微球的释放.考察BSA浓度、内外相体积比、PLGA浓度、超声功率、匀浆转速、PVA浓度、PVA体积、PLGA分子量等因素对微球包封率、粒径、载药量及突释量的影响.结果通过控制不同的因素,可以得到较高的载药量及包封率、粒径在5μm左右的微球.结论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通过控制不同的因素,可得到粒径5μm左右不同载药量及突释量的具有较高包封率的微球.

  • 标签: 牛血清白蛋白 乳酸-羟乙酸共聚物(PLGA) 溶剂挥发法 BCA法 蛋白质微球 包封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PLGA)数字化仿生组织工程骨支架对兔股骨干长节段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取19只新西兰大白兔,1只用于3D打印PLGA数字化仿生组织工程骨支架制备,18只制备股骨干长节段骨缺损模型,分为自体骨移植组(A组)、传统支架组(B组)、组织工程骨支架组(C组)各6只。在术后4、8、12周做骨愈合观察、测定成骨基因Ⅰ型胶原蛋白(Col-Ⅰ)、骨涎蛋白(BSP)、骨桥蛋白(OPN)、骨钙蛋白(OCN)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转录因子2(Runx2)通路因子表达。多组间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结果术后4、8、12周C组Lane-Sandhu评分[(5.67±0.85)、(7.29±0.96)、(9.89±1.21)分]、Col-Ⅰ(2.75±0.22、5.01±0.87、7.22±1.25)、BSP(1.64±0.33、3.11±0.43、5.84±0.78)、OPN(2.67±0.43、4.15±0.98、6.98±1.29)、OCN(1.98±0.22、3.42±0.43、5.70±0.98)、BMP-2(2.21±0.43、4.00±0.53、5.11±0.87)、Runx2(3.32±0.34、5.57±0.67、7.98±1.89)高于B、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499、6.635、6.692;21.582、7.917、6.084;8.835、9.398、9.607;9.607、6.185、5.361;9.277、7.256、5.115;6.374、15.320;9.117、10.424;6.042、5.053,P均<0.05)。结论3D打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数字化仿生组织工程骨支架可经促进骨组织生成,修复股骨干长节段骨缺损。

  • 标签: 3D打印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骨支架 股骨 骨缺损
  • 简介:背景:前期试验证实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够在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乙酸材料表面黏附、增殖,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与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乙酸材料复合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建立兔15mm桡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实验组植入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乙酸+骨髓基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化骨,对照组植入单纯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乙酸支架材料.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评价:术后1~12周,实验组骨缺损修复程度及速度明显优于空白对照组与对照组(P〈0.05).②组织学检测:实验组术后4周即可观察到新生骨和纤维组织长入材料空隙,局部形成陷窝结构;8周时新生骨组织增多,部分可观察到成熟的骨小梁结构;12周时可见大量成熟骨细胞,骨小梁排列紧密,移植材料逐步被新生骨取代,与正常骨组织形态基本一致,且骨小梁出现时间早于空白对照组与对照组.说明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改性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乙酸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能够促进骨缺损处新骨的生成,较单纯支架材料具有明显优势.

  • 标签: 纳米羟基磷灰石 聚乳酸-聚羟乙酸 组织工程化骨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缺损 骨修复
  • 简介:由华东理工大学林嘉平教授等承担的“共聚纳米胶束药物控释性能研究”项目日前通过上海市科委验收。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在研究共聚的化学结构与自组装行为和载药性能的关系、通过不同化学结构共聚的共混控制纳米胶束的结构与形态等方面具有创新性。

  • 标签: 药物控制释放 共聚物 聚肽 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结构 纳米胶束
  • 简介: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和如果需要,还有分子量调节剂的存在下在120℃-350℃和100-4000巴的压力下连续制备乙烯均共聚的工艺,其中在高压阶段中在100-500巴的压力下和在至少一个低压阶段中在1-100巴的压力下将聚合从未聚合的乙烯中分离,将在高压阶段中分离的乙烯从残余的单体组分、低组分和/或聚合组分中分离并且再循环到高压回路中的管式反应器的入口,并且将在低压阶段中分离的乙烯从残余的单体组分、低组分和/或聚合组分中分离并且再循环到低压回路中的管式反应器的入口。

  • 标签: 乙烯均聚物 连续制备 共聚物 单体组分 聚合引发剂 管式反应器
  • 简介:目的研究磁性聚乳酸-羟基乙酸氧化苦参碱纳米粒(M-PLGA-OM-NP)的制备工艺,并对纳米粒子进行评价。方法运用复乳法制备M-PLGA-OM-NP,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纳米粒形态,并对纳米粒的平均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体外释药情况等进行评价。结果纳米粒外观呈规则球形,其平均粒径为146.5nm,载药量为7.61%,包封率为44.8%。突释后至第72小时,纳米粒维持较稳定的释药速度,累积释放达52.9%。72~240h,药物释放缓慢,累计释放约为16.6%,体外释放符合Ritgerpeppas方程lny=1.2806+lnt。氧化苦参碱药性不受温度影响。结论获得了较满意的M-PLGA-OM-NP制备工艺,其过程简单,粒子性状符合要求。

  • 标签: 氧化苦参碱 聚乳酸-羟基乙酸 磁性纳米粒
  • 简介:本发明是关于适合与偏氯乙烯共聚共挤出的胶粘复合,以及用该复合制成的多层薄膜结构。这种新型复合包括含量不大于22%(质量分数,下同)的至少一种极性胶粘聚合组分,以及不小于78%的至少一种均相支化乙烯聚合。适宜的均相支化乙烯聚合是基本线型乙烯聚合。该复合偏氯乙烯(PVDC)有惊人的协同增强的粘合力,并被认为适合用于热灌装和食品的带包装蒸煮。

  • 标签: 聚偏氯乙烯共聚物 聚合胶粘复合物 多层薄膜 PVDC 粘合力
  • 简介:本发明提供一种聚合,该聚合甚至在其内不含卤素例如氯时,在涂敷至丙烯聚合基底时具有令人满意的胶粘性和涂布性,并具有表面亲水性。其为丙烯嵌段共聚,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通式(1)表示,其中PP表示聚丙烯链段,其中mmmm表示的五价基相对于所有五价基之比为10%-60%;符号a表示将PP连接至R的基团;且R表示含有极性基团的聚合链段。PP—a—R(1)。

  • 标签: 丙烯聚合物 嵌段共聚物 极性基团 表面亲水性 胶粘性 聚丙烯
  • 简介:Lyondell化学公司(前Epuistar公司)推出两种新的聚丙烯-乙烯共聚树脂PP30HF01和PP33HF04。新材料采用Milliken化学公司的Millad3988透明剂生产,具有特别的透明度,用于吹塑及薄膜、片材的挤出,用途包括食品容器、饮料瓶、个人护理品包装等。

  • 标签: Lyondell化学公司 PP共聚物 高透明 乙烯共聚物 个人护理品 ar公司
  • 简介:公开号CN1769336A公开日2006.5.10申请人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本发明提供透明度、机械强度和模塑性都很好的乙烯共聚组合。该乙烯共聚组合含有(B)乙烯/α-烯烃共聚、(C)乙烯/α-烯烃共聚和高压自由基法低密度聚乙烯。该乙烯/α-烯烃共聚是乙烯和含6至8个碳原子的α-烯烃的共聚。(B)乙烯/α-烯烃共聚具有(B-Ⅰ)至(B-Ⅶ)的性质,(C)乙烯/α-烯烃共聚具有(C-Ⅰ)至(C-Ⅴ)的性质。高压自由基法低密度聚乙烯具有(E-Ⅰ)至(E-Ⅱ)的性质。

  • 标签: 乙烯共聚物 组合物 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烯烃共聚物 低密度聚乙烯 用途
  • 简介:制备吡咯/聚乳酸(PPy/PLA)电活性复合膜并对其表征。应用乳液聚合法制备PPy/PLA复合膜,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检测复合膜的表面特征和结构特点,使用直流电刺激系统测定复合膜的导电稳定性。结果表明:扫描电镜观察PPy颗粒连续分散在PLA基质中,红外光谱检测显示有PPy和PLA的吸收峰,直流电刺激系统测定复合膜电导率缓慢下降,在560h到1146h之间电流持续保持在28~35μA。表明制备的PPy/PLA电活性复合膜确实含有PPy和PLA高分子聚合,40天内在生理环境条件下仍具有生物意义的直流电。这种结合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将在组织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标签: 聚吡咯/聚乳酸电活性复合膜 制备 表征 表面特征 导电稳定性
  • 简介:对比分析以自体神经和聚乳酸-羟基乙酸管吻接修复后的特性,为临床坐骨神经损伤吻接术提供生物力学参数。实验取死后24h内的新鲜尸体坐骨神经腰段标本12条,切取20个试样,形成10mm缺损,分别以自体神经和聚乳酸-羟基乙酸管吻接修复后进行蠕变实验。聚乳酸-羟基乙酸管移植坐骨神经组7200s应变上升量大于以自体神经移植组。聚乳酸-羟基乙酸具有很好的蠕变性特性,其蠕变特性符合坐骨神经损伤移植修复生物材料的要求。

  • 标签: 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损伤 坐骨神经损伤模型 自体神经 聚乳酸-羟基乙酸 移植
  • 简介:提供了成品的透明度和耐冲击性均良好,同时保持原有氯乙烯系树脂机械强度的氯乙烯接枝共聚。在不少于1种的(甲基)丙烯酸酯(其均的玻璃化转化温度为-140~30℃)中,掺入质量分数为5%~70%的至少1种可自由基聚合的单体(其均的折光指数为1.51~1.75),在此混合单体100份(质量份,下同)中,混合、共聚0.1~30份多官能团单体,制得丙烯酸系共聚胶乳浆料,此共聚的折光率为1.51~

  • 标签: 氯乙烯 接枝共聚物 丙烯酸酯 制备工艺
  • 简介:背景:随着生物降解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对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传统的医学金属材料弊端日益显现。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员把焦点集中到以高分子聚乳酸为代表的可降解材料上,旨在脊柱失稳领域寻求新的突破。目的: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腰椎间融合器在体内的生物力学变化,探讨其治疗脊柱节段失稳的可行性。方法:将42只9月龄猪随机分为2组(n=21),均摘除L4/5椎间盘髓核,实验组在椎间置入充满碎骨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腰椎间融合器,对照组植入自体骨。术后4,12,72周拍摄X射线片观察手术节段的融合情况,通过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检测融合节段的稳定性,组织学观察植骨融合及材料降解情况。结果与结论:(1)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后4周,两组动物植骨区均未见融合迹象。术后12周,实验组可见融合器有增大迹象;对照组可见部分骨桥,其中有1例融合。术后72周,实验组可见融合器降解,有1例融合,对照组有2例融合;(2)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术后4周两组在各个状态下的脊柱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72周大部分状态脊柱活动度较4周时显著减小;(3)组织学观察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组材料逐渐降解,新生骨组织生长先快后慢,实现逐步融合,融合效果与对照组相似;(4)结果表明,聚乳酸-羟基乙酸腰椎间融合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除个别状态(左屈)外其力学性能与自体骨相当,最大程度地重建了猪脊柱节段稳定性。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聚乳酸聚酯 腰椎间融合器 脊柱节段失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