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切除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首要手段.由于位于肝脏深面,显露困难,周围重要血管结构较多,因此曾被认为是外科手术的禁区.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也得到了长足进步.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肝脏的质地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术中熟练处理和保护周围重要的血管结构是手术主要的技术原则和难点.肿瘤外科无瘤技术原则在手术中也仍然不能忽视.

  • 标签: 叶切除术 尾状 状叶
  • 简介:肿瘤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一直是外科手术难点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更新,外科医师开展了大量的切除手术,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在追求肿瘤根治性切除同时,不少学者也提出减小手术创伤和保证患者术后恢复为目的的精准切除理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施行了1例巨大肿瘤切除手术。该手术遵循精准切除的理念和技术,既达到了最小创伤根治性切除目的,又使患者术后恢复迅速,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肝肿瘤 精准肝切除 肝尾状叶 手术径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切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60例肝脏标本,对紧贴中、左、右静脉段进行解剖和形态观测.结果紧贴中、左、右静脉从下至上距脏面的距离越来越小,从下至上彼此的间距亦越来越小;中、左、右静脉不在同一平面52例(86.7%).结论在切除术中,先找到中静脉末端之后,才能更容易寻找中、左、右静脉.

  • 标签: 肝尾状叶切除术 肝静脉 解剖学
  • 简介:摘要位于肝脏深背部区域,门静脉三联征和下腔静脉之间。由于肿瘤位置深、解剖复杂,手术治疗比较困难。非手术治疗如消融治疗、经动脉栓塞等也具有挑战性,其结果不如手术治疗。因此,手术切除是肿瘤的唯一治疗选择。笔者从的研究历史、腹腔镜技术在切除术中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讨论,为完善腹腔镜切除术精准理念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外科,手术 解剖 肝尾状叶 研究历史 微创手术
  • 简介:摘要现报道1例成年男性患者,巨大脓肿合并HIV感染,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通过增强CT及超声介入明确诊断,经过穿刺引流、降阶梯抗感染等治疗后脓肿治愈。与一般脓肿相比,其并发症繁杂,病情变化快等,临床医生尽早给予干预治疗,依细菌培养和感染特点及时调整抗生素,对其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肝脓肿 肝尾状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简介:目的探讨单独保留解剖性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肝胆管结石病合并萎缩-肥大复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位于患者左、右半,受累肝脏萎缩纤维化,不含结石的肥大。术前评估患者体表面积为1.65m^2,标准肝脏体积为1167.63mL。根据CT检查预计切除术后剩余肝脏()体积为706.12mL,剩余肝脏体积占标准肝脏体积的60.47%。剩余肝脏占体质量的1.21%。患者行再次胆道探查取石,单独保留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术后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患者结石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4月。结果患者成功行单独保留解剖性切除术,手术时间为380min,术中出血量为350mL,未输血。术后第2天拔除腹腔引流管,肝功能恢复良好,第8天出院。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灶胆管上皮乳头状增生伴轻.中度非典型增生,未见癌变。患者术后2个月T管造影检查胆管下端通畅,内外无结石残留,肝功能正常,拔除T管,恢复正常生活。随访1年,患者无寒战、发热、黄疸和腹痛;B超检查未发现结石,复查CT示剩余肝脏体积增大,内外胆管未见结石影。结论单独保留解剖性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病安全可行,疗效优良。

  • 标签: 肝胆管结石病 解剖性肝切除术 外科手术
  • 简介:扩大切除可提高部分门部胆管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2013年5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为1例Ⅲa型门部胆管癌患者运用精准肝脏外科的现代理念与临床精细的手术操作完成右半联合全切除术.术中间断阻断第一门3次,手术历时8h,术中出血量约600mL,患者于术后第14天出院.病理检查结果示右半门部胆管中高度分化腺癌,浸润管壁全层,切缘无癌残留.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该手术是在综合应用三维立体重建技术、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术中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以及精细切除操作技术下进行,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门部 精准肝切除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门部胆管癌是常见胆道恶性肿瘤,其外科治疗的核心是达到R0切除,包括切除病变胆管、受肿瘤浸润组织及区域淋巴结。在精准外科及多学科治疗时代,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应遵循可视化、可量化、可控化和多学科治疗原则。基于精准门部胆管癌董氏分型,包括Ⅰ+Ⅳ+Ⅴ+Ⅷ段、Ⅰ+Ⅴ+Ⅷ段及Ⅰ+Ⅳ段的中联合切除术,在获得R0切除的同时可最大限度保留更多实质,使部分病人避免术前进行减轻黄疸治疗和分期手术。然而,在获得良好围术期效果的同时,还需随访评价病人的长期生存情况。笔者结合团队开展中联合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探讨其在门部胆管癌中的应用。

  • 标签: 胆道肿瘤 肝门部 中肝叶切除 R0切除 肝实质保留
  • 简介:摘要解剖学上分Spiegel部、下腔静脉旁部及突三部分,位于肝脏背侧,紧邻下腔静脉、三支静脉及门静脉左右支。定位依赖于解剖标志定位及染色定位,特别是反染技术。手术左侧径路适合于Spiegel部切除,右侧径路适合下腔静脉旁部及突切除,背侧径路、前侧径路结合其他径路可以达到完整切除目的。本文介绍了多径路联合全肿瘤切除、部分切除及腹腔镜切除。

  • 标签: 肝肿瘤 解剖学 定位 手术径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应用在肿瘤手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80例按照护理方案随机设置成实施预见性护理的观察组和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对比和分析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明显优势,(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肝尾状叶肿瘤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行尾肿瘤切除术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均加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预见性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8.0%,并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所有患者均为临床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无一例患者复发。结论加强对行肿瘤手术患者的预见性护理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肝尾状叶肿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半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中保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行左半切除保护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都非常成功,手术时间均值是(192.36±33.52)分钟,住院时间均值是(14.26±2.84)天,出血量均值是(230.14±25.14)毫升。未出现腹腔出血、腹腔感染、以及肝功能衰竭、切口感染等症状。手术之后患者的肝功能都是Child分级A级;结论运用左侧入血流阻断的治疗方法,可以明确左管及门静脉的切除位置,并且有效进行断面的离断处理,能够使得的解剖功能及结构得到有效保护,避免手术之后出现胆瘘的症状,实现远期肝脏储备。

  • 标签: 肝胆管结石 左半肝切除术 尾状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肿瘤不完全消融的失败因素。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的肝细胞癌的患者24例。记录患者消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评估其主要技术有效率及肿瘤局部进展(LTP)。结果24例患者中,20例一次性完全消融,4例不完全消融,补充射频消融后均达到完全消融,24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评估时没有发现LTP的证据,主要技术有效率100%。术后随访2~2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24例消融术后患者中,11例检测到LTP,其中3例LTP仅伴有内远处复发、1例LTP伴有内远处复发和远处转移,5例LTP仅伴有远处转移,2例死亡,4例患者术后出现消融相关的SIR B级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肝癌是安全的、有效的,肿瘤距离下腔静脉< 0.5 cm是导致肝细胞肝癌不完全消融的可疑的危险因素(P < 0.05)。

  • 标签: 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术 肝尾状叶 超声引导
  • 简介:目的探讨切除中精准外科理念的指导价值。方法以精准外科理念指导手术切除的肿瘤7例患者,对血流控制方式,切除方式,出血量、输血量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采用个体化的血流控制方式,5例病灶整块切除,2例分别切除,中位出血量800ml,红细胞悬液输入量0~5U,7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无重大并发症。随访0.5~7年,5例血管瘤患者情况良好,1例肝细胞癌患者已无瘤生存半年,1例囊腺癌患者因严重抑郁于术后7个月病故。结论以精准外科理念为指导,可以达到切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及微创化的理想统一。

  • 标签: 肝肿瘤 肝切除术 精准外科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30例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联合术后胆道镜分步取石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30例患者中27例完成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3例,中转开腹率为10%(3/30),平均手术时间151 min(63~347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60 ml(5~1 000 ml),术后住院时间(10.0±2.2)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1.1%(3/27)。术后8周行胆道镜检查及取石,胆道镜取石次数(3.0±1.6)次,胆道镜并发症发生率7.4%(2/27),4例胆管结石未取净,终末结石清除率85.2%(23/27)。术后随访24~48个月(中位35个月),27例均随访成功,其中1例因重症胆系感染于术后6个月死亡,余26例恢复顺利;23例取净结石患者中有2例分别于术后第24、36个月出现结石复发,2年结石复发率为4.3%(1/23)。本研究表明LCBDE联合术后胆道镜分步取石在合并结石的肝胆管结石治疗中,手术创伤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终末结石清除率高,术后复发率低,治疗效果优良,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包埋于左外及左之间预防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 2022年4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7例,女性14例;年龄(63.0±9.2)岁(范围:48~78岁);体重指数(24.1±3.2)kg/m2(范围:15.4~31.6 kg/m2)。在常规完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将患者的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包埋于左外及左之间,并用可吸收线对拢缝合左外及左实质。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胰瘘、胆瘘、术后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脓肿)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77.5±52.0)min(范围:192~360 min),其中术中包埋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用时(3.1±0.6)min(范围:2.3~4.2 min),术中出血量[M(IQR)]300(200)ml(范围:50~800 ml)。术后第1天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均提示动脉血流通畅。术后发生胰瘘3例,其中B级胰瘘2例(1例伴腹腔感染),生化漏1例。3例胰瘘患者经持续腹腔引流后顺利出院。未发生胆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脓肿、术后肝功能不良。结论左外、左包裹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可能是预防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单且较为安全。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出血 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 肝脏
  • 简介:桉与细桉8个种源生长性状与保存率的差异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除高径比外各性状的差异极显著,种源层次各性状遗传力为43.25%~88.14%,单株层次各性状遗传力为16.00%~65.01%;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间呈紧密的正相关,保存率与生长性状的相关不显著.3.5年生时桉14532种源和细桉13541种源在各自的树种中生长最优,平均单株材积分别达0.09636m3时0.04516m3.经综合评价,细桉13541、13544和桉14532、14531为优良种源.估算了参试种源各个性状的育种值.

  • 标签: 细叶桉 尾叶桉 种源 综合评价 育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