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范林 高芳 付贞 熊艳 兰佳男 叶啟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11
  • 出处:《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 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 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1,滨州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滨州 256610,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 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 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1;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 410013
  • 简介:摘要为缓解供短缺、降低肝移植等待患者名单的死亡率,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边缘供,如脂肪变性脂肪耐受力差,常导致移植原发性无功能、早期功能不良、移植后血管和胆道并发症。部分研究表明,在严格筛选受者的前提下,中度和重度大泡型脂肪可用于移植。本文主要总结各项技术,如静脉系统氧合、低温携氧灌注、亚常温机械灌注、常温机械灌注脂肪保存效果,提升供质量以及脂肪变性供肝移植前景。

  • 标签: 肝移植 脂肪供肝 保存方式 机械灌注
  • 简介:脂肪变性病是虹鳟常见的营养缺乏疾病,可使养殖产量罹致重大损失。取虹鳟(Salmogairdneri)的肝脏和血液进行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血液经常规和生化检验(分析)。石蜡切片病鱼肝细胞大量坏死,结缔组织增生,使组织变性破坏,已无法辨认。冰冻切片P.A.S.阴性,空泡中没有脂肪和糖元。电镜扫描与透射观察,病鱼肝细胞坏死,可见大量脂肪滴和空泡。血液常规红血球比数下降,淋巴球数下降,中性白血球和单核球增多。生化指标麝香草酚浊度(TTT)均在2单位以下,麝香草酚絮状(TFT)阴性,谷丙转氨酶(GPT)明显增高;胆固醇下降,血清总蛋白含量下降,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倒置。

  • 标签: 虹鳟 肝脂肪 变性 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直方图参数评估实验兔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程度的价值,以及纤维化对PDFF直方图参数评价脂肪变性效能的影响。方法2020年3月至12月,选取135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实验兔分为对照组(30只)、实验组(105只)。将CCl4和橄榄油按体积比1∶1配成50% CCl4油溶液,实验组连续皮下注射;对照组皮下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实验组及对照组在第4、8、12周末采用随机数表法分别随机选取35只、10只进行三维多回波mDixon-Quant扫描。选择全组织为感兴趣区进行PDFF直方图分析,提取直方图参数,包括体积、平均值、中位值、标准差、第25、50、75、90百分位数(20th、50th、75th、90th)、峰值、偏度、熵值、异质性。扫描后即刻处死实验兔,获得组织病理学脂肪分数(PSH)和纤维沉积分数(POF),并以中位数为界分为轻度脂肪变性组(61只)、中重度脂肪变性组(64只)和轻度纤维化组(63只)、中重度纤维化组(62只)。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用于评价PDFF直方图参数与PSH、与POF相关性;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筛选评估PSH及POF的独立PDFF直方图参数。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DFF直方图参数评估轻度与中重度脂肪变性纤维化的效能。在存在纤维化的实验兔中(POF>0,96只),对纤维化进行校正,比较校正前后最优参数评估轻度与中重度脂肪变性的曲线下面积(AUC),AUC的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125只实验兔纳入本研究。PDFF平均值、中位值、标准差、75th、90th、PSH、熵值与PSH有相关性(r=0.558、0.522、0.319、0.723、0.646、-0.589,P均<0.05)。PDFF 75th及熵值为评估PSH的独立参数(β=2.347、-5.960,P=0.018、0.001)。PDFF 75th评价脂肪变性的AUC最大,为0.915(P=0.001)。PDFF体积、平均值、中位值、标准差、75th、90th、熵值与POF有相关性(r=0.355、0.393、0.376、0.298、0.485、0.426、-0.681,P均<0.05)。熵值、标准差及体积为评估POF的独立参数(β=-11.041、1.356、0.190,P=0.001、0.026、0.016)。PDFF熵值鉴别纤维化AUC最大,为0.771(P=0.001)。纤维化组与非纤维化组中,PDFF 75th与PSH相关系数分别为0.512(P=0.001)和0.751(P=0.002);在纤维化实验兔中,评估脂肪变性的AUC分别为0.895、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70,P=0.025)。结论肝脏PDFF直方图分析可用于实验兔脂肪变性纤维化评估,纤维化的存在降低了PDFF 75th评价脂肪变性的效能。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质子密度脂肪分数 肝脂肪变性 肝纤维化 动物实验
  • 简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基本疾病谱有两种:非酒精性脂肪(non—alcohlicfattvliver,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licsteatohepatitism,NASH)。NASH为NAFLD中的一种组织学亚型,除了脂肪浸润外,可见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伤、炎症和纤维化。“二次打击”假说认为,传统上认为如果肝脏能够适应脂肪变性的发生。则仅表现为单纯性脂肪:如果不能够适应,则发生脂肪性肝炎。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脂肪变性 非酒精性脂肪肝 liver 生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由于脂肪变性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耐受较差,影响移植术后疗效,研究脂肪变性的发病机制和脂肪变性在肝移植中的损伤机制,如何修复脂肪变性质量是现在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了脂肪变性在肝移植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肝移植 脂肪变性供肝 缺血再灌注损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简介:摘要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该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有时易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混淆,合并存在时更加复杂。本例患儿以脂肪为首发症状,外院初步诊断考虑"脂肪性肝炎",后考虑"豆状核变性",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就诊,予以对症处理后疗效不佳。后经多学科讨论后,患儿最终被诊断为豆状核变性合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以及饮食、运动指导后,该患儿病情明显好转。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合并症 儿童
  • 简介:摘要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影响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脂肪则会加重上述情况。本文从细胞和分子角度分析了脂肪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内质网应激和自噬的启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失衡及各种效应分子等,为减少并预防肝脏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标签: 肝移植 脂肪肝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树莓液对高脂饮食喂养的Wister大鼠脂肪变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取Wister大鼠30只,其中正常对照组10只,给与正常饲料喂养;高脂饮食组10只,给与高脂饲料喂养;高脂饮食并复方树莓液灌胃组10只,在给与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每天复方树莓液1ml灌胃。连续喂养5周后,将动物用乌拉坦腹腔注射麻醉,腹主动脉采血,测其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含量;取部分组织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脂肪变性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并复方树莓液灌胃组大鼠体重、血糖、血浆中的TC、TG等普遍增高,高脂饮食组升高最为明显;光镜下观察,正常对照组肝细胞形态、结构、排列正常,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并复方树莓液灌胃组则可见多处脂质沉积,但以单纯高脂饮食组为重,与生化检测结果一致。结论高脂饮食饲料可导致大鼠脂肪;复方树莓液对高脂饮食喂养的Wister大鼠脂肪变性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高脂饮食 大鼠 脂肪变性 复方树莓液 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10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54例,女55例,年龄(40.31±4.25)岁,年龄范围为35~58岁。按照是否合并脂肪变性分为脂肪组(n=38)与非脂肪组(n=71),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炎症及纤维化改变、组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表达情况,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变性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脂肪组的炎症改变较脂肪组更加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887,P<0.001)。非脂肪组的纤维化较脂肪组更加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897,P<0.001)。两组患者的HBsAg、HBeAg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脂肪变性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炎症及及纤维化改变,通过对患者临床特征及表现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对其中存在的联系进行深入探讨。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脂肪变性 总胆固醇 甘油三酯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变性对儿童活体肝移植供者的安全性及供受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儿童器官移植科完成的814例儿童活体肝移植中供者和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是否存在脂肪变性将供者和受者分为非脂肪变性组(n=733)和脂肪变性组(n=81),根据脂肪变性程度将脂肪变性组再分为轻度及中度脂肪变性两个亚组。非脂肪变性组供者中,男性307例,女性426例,中位年龄30岁(范围:18~57岁);受者中男性351例,女性382例,中位年龄7个月(范围:4个月至14岁)。脂肪变性组供者中,男性41例,女性40例,中位年龄31岁(范围:22~51岁);受者中男性34例,女性47例,中位年龄8个月(范围:5个月至11岁)。术后通过门诊复查、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供受者进行定期随访。分别使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各组中受者和移植物生存曲线,并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脂肪变性组和非脂肪变性组受者生存率和移植物存活率。结果两组供者性别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年龄、血型分布、体重、体重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脂肪变性组与非脂肪变性组比较,供者术后1、2、5 d及1个月时肝功能指标ALT、AST的恢复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但手术时间更长[(294±75)min比(264±81)min,t=3.149,P=0.002],术后胆瘘[3.7%(3/81)比0.5%(4/733),P=0.025]和切口延期愈合[7.4%(6/81)比2.0%(15/733),P=0.013]比例增加。两组受者性别分布、年龄、血型分布、身高、体重及儿童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脂肪变性组与非脂肪变性组相比,受者术后2周内肝功能指标ALT、AST及总胆红素的变化无差异(P值均>0.05),两组受者累积生存率均为96.3%,移植物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6.3%和95.5%(P值均>0.05),两组受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轻度与中度脂肪变性组相比,供受者肝功能指标恢复情况均无差异(P值均>0.05),受者累积生存率均为95.9%,移植物累积存活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2)。结论轻中度脂肪变性应用于儿童活体肝移植时,供者手术时间延长,胆瘘、切口延期预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但对供受者术后总体恢复无明显影响,预后良好。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脂肪变性供肝 活体供者
  • 作者: 高逢强 汪恺 董立彬 周之晟 魏绪勇 庄莉 李皖 吕国悦 郑树森 徐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浙江省肿瘤融合研究与智能医学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06,国家肝脏移植质控中心,杭州 310003,树兰(杭州)医院肝胆胰外科,杭州 31002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 吉林大学肝移植中心,长春 13002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杭州 310003,浙江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杭州 31000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变性肝移植的早期与中长期疗效,提出临床应用优化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树兰(杭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3家医学中心1 535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和随访资料。此观察性研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两组受者,以减少受者基线水平的选择偏移,匹配后两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是否使用脂肪变性分成脂肪变性组(243例)和非脂肪变性组(1 292例),进行倾向性评分1∶1匹配研究,对比分析两组肝移植受者的早期和中长期疗效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立影响移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术前合并基础代谢病的情况,将接受脂肪变性受者分为3个亚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且有高血压病或糖尿病21例、BMI<25 kg/m2且没有高血压病和糖尿病130例和其他92例。基于受者和供的不同特征,开展脂肪变性受者不同亚组预后的对比研究。结果基于脂肪变性进行倾向性评分1∶1匹配研究,结果显示移植2年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移植2年后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脂肪变性组受者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6.4%和44.2%,显著低于非脂肪变性组受者的70.6%和66.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脂肪变性和男性受者是影响移植2年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8,P=0.004)。脂肪变性受者亚组分析显示,BMI≥25 kg/m2且有高血压病或糖尿病受者的2年内总体生存率显著差于BMI<25 kg/m2 且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受者及其他受者(P=0.029,P=0.043)。结论脂肪变性不影响受者早期生存,但会显著降低中长期生存率。脂肪变性受者中,术前BMI≥25 kg/m2且有高血压病或糖尿病者早期生存率较BMI<25 kg/m2且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受者显著降低。

  • 标签: 肝移植 脂肪变性供肝 倾向性评分匹配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铁死亡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联合常温机械灌注(NMP)修复SD大鼠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脂肪变性中的作用。方法提取SD大鼠BMMSCs。建立大鼠脂肪DCD模型。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脂肪组(Sham)、静态冷保存组(SCS)、常温机械灌注保存组(NMP)、BMMSCs联合NMP保存组(BNMP),不同条件下保存DCD脂肪4 h。通过检测肝脏病理、灌注液肝脏酶学和乳酸含量、胆汁分泌量和炎症因子指标,对肝脏进行功能质量评估;检测组织中Fe2+、丙二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以及肝脏中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及铁蛋白重链1(FTH1)的mRNA或蛋白表达,评价肝脏铁死亡发生。结果BNMP和NMP组的肝脏病理、促炎及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均优于SCS组;机械灌注保存期间,BNMP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乳酸含量均低于NMP组[灌注4 h:(189.0±12.5)U/L比(227.7±16.2)U/L、(207.3±18.6)U/L比(247.0±11.8)U/L、(2.3±0.3)mmol/L比(2.9±0.2)mmol/L],同时BNMP组的胆汁分泌量(1 245.7±46.8)μl高于NMP组(1 014.3±67.9)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NMP组组织中Fe2+、丙二醛含量低于SCS和NMP组,GSH含量高于SCS和NM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BNMP组肝脏中环氧合酶2免疫组化阳性表达及Ptgs2 mRNA水平明显降低,GPX4和FTH1的蛋白表达高于NMP和S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MMSCs联合NMP能更好的修复SD大鼠DCD脂肪变性,发挥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铁死亡有关。

  • 标签: 脂肪肝 间充质基质细胞 铁死亡 常温机械灌注 脂肪变性供肝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变性用于肝癌肝移植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52对[树兰(杭州)医院89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63对]脂肪变性用于肝癌肝移植供者和受者的临床病理资料;152例供者,男131例,女21例;年龄为(48±12)岁,供轻度脂肪变性130例、中度脂肪变性22例。152例受者,男138例,女14例;年龄为(52±9)岁。观察指标:(1)受者随访、总生存和肿瘤无复发生存情况。(2)受者总生存和肿瘤无复发生存影响因素分析。(3)受者总生存和肿瘤无复发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受者生存和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IQR)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将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 3.6.2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以曲线下面积(AUC)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准确度与区分度。结果(1)受者随访、总生存和肿瘤无复发生存情况:152例脂肪变性用于肝癌肝移植受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5.8(27.6)个月。随访期间,152例受者总生存时间为36.5(32.3)个月,肿瘤无复发生存时间为30.4(34.6)个月,1、3年总生存率和肿瘤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3.4%、55.8%和62.2%、43.4%。(2)受者总生存和肿瘤无复发生存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供冷缺血时间、供热缺血时间、移植物受者体重比率(GRWR)、ABO血型相容情况、受者体质量指数(BMI)、受者肿瘤长径、受者肿瘤数目、受者肿瘤分化程度、受者术前甲胎蛋白(AFP)是影响受者总生存的相关因素(风险比=6.26,1.90,2.47,4.08,0.55,5.16,3.62,5.28,2.65,95%可信区间为3.01~13.03,1.07~3.38,1.36~4.49,2.07~8.03,0.31~0.98,2.56~10.42,1.95~6.72,1.60~17.42,1.48~5.01,P<0.05)。供冷缺血时间、GRWR、ABO血型相容情况、受者肿瘤长径、受者肿瘤数目、受者肿瘤分化程度、受者术前AFP是影响受者肿瘤无复发生存的相关因素(风险比=4.24,2.53,4.05,3.39,3.10,5.19,2.63,95%可信区间为2.50~7.21,1.54~4.17,2.12~7.72,2.04~5.62,1.91~5.03,2.04~13.18,1.61~4.3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供冷缺血时间≥8 h、GRWR≥2.5%、受者肿瘤长径≥8 cm、受者术前AFP≥400 μg/L是影响受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4.21,2.58,4.10,2.27,95%可信区间为1.98~8.96,1.24~5.35,1.35~12.43,1.13~4.56,P<0.05)。供冷缺血时间≥8 h、GRWR≥2.5%、受者肿瘤长径≥8 cm、受者肿瘤数目≥3个、受者术前AFP≥400 μg/L是影响受者肿瘤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3.37,2.63,2.42,2.12,2.22,95%可信区间为1.70~6.67,1.40~4.96,1.04~5.66,1.08~4.18,1.26~3.90,P<0.05)。(3)受者总生存和肿瘤无复发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纳入供冷缺血时间、GRWR、受者肿瘤长径、受者术前AFP构建受者总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纳入供冷缺血时间、GRWR、受者肿瘤长径、受者肿瘤数目、受者术前AFP构建受者肿瘤无复发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显示:受者总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AUC=0.84(95%可信区间为0.76~0.92,P<0.05),诊断最佳临界值为7.3,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87.6%、70.0%。受者肿瘤无复发生存列线图预测模型AUC=0.79(95%可信区间为0.71~0.87,P<0.05),诊断最佳临界值为5.8,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97.4%、52.5%。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对受者总生存和肿瘤无复发生存高危人群具有良好区分度。结论供冷缺血时间≥8 h、GRWR≥2.5%、受者肿瘤长径≥8 cm、受者术前AFP≥400 μg/L是影响脂肪变性用于肝癌肝移植受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供冷缺血时间≥8 h、GRWR≥2.5%、受者肿瘤长径≥8 cm、受者肿瘤数目≥3个、受者术前AFP≥400 μg/L是影响脂肪变性用于肝癌肝移植受者肿瘤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肿瘤 肝移植 脂肪变性供肝 预后 肿瘤复发 列线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脂肪的人很多,常有人问起防治问题,特在此简要解答一些脂肪防治的基本问题。

  • 标签: 脂肪肝 防治 临床 患者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