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肠道微生变化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出本科室3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出3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儿童进行肠道微生动态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并用微生制剂妈咪爱对研究组患儿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对比对照组与研究组儿童的肠道微生检测结果,研究组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数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8d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均高于治疗前,大肠杆菌数量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显著(P<0.05);治愈后1个月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数量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治愈后1个月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均高于治疗后8d,差异显著(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肠道微生失衡现象,运用微生制剂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肠道微生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变化 临床应用 轮状病毒肠炎
  • 简介:摘要“肠—肾轴”理论已有多年历史。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与肠道微生密切相关且相互影响。本文概述了“肠—肾轴”的定义,肠、肾在能量物质代谢、免疫炎症、肠道黏膜及肠道细菌等方面的联系,简述“肠—肾轴”的中医认识,CKD患者肠道微生的中、西医变化及其机制,肠道微生对CKD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机制等,综述CKD发生发展与肠道微生变化关系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肠肾轴 中医 慢性肾脏疾病 肠道微生态
  • 简介:摘要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和食物过敏等,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肠道微生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是其重要机制之一。现以机体免疫状态与肠道微生的关系为基础,回顾与探讨生命早期肠道菌群改变在过敏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机制,以及益生菌在过敏性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深刻理解肠道微生与儿童过敏的关系,为防治过敏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过敏 肠道微生态 儿童 菌群 益生菌
  • 简介:摘要研究发现肠道真菌在微生系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直接作用于肠道或间接影响肠道细菌等途径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肠道微生中真菌及其产物对宿主健康的影响和真菌与细菌互相作用的现有研究进行详细综述,系统阐述肠道真菌与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HBV相关性肝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病等肝肠疾病的关联,并提示了肠道真菌在人类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微生态系统 肠道真菌 肠道疾病 肝脏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在肝胆疾病发病中的作用近年来引起关注。诸多肝胆疾病进程中存在肠道微生紊乱。肠道微生物通过病原菌和(或)微生物直接作用、代谢产物、调控胆汁酸代谢等途径参与急慢性肝病进程。肠道微生可能成为肝胆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深入探讨肠道微生在肝胆疾病发生和进展中的机制,探索干预肠道微生治疗肝胆疾病的新方法。

  • 标签: 肝病 胆道疾病 粪便微生物群移植 肠道微生态
  • 简介:摘要手术是多种结直肠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如术前禁食、机械性肠道准备、抗生素的使用)可改变肠道菌群的构成和功能。肠道菌群失调可增加术后感染、胃肠功能失调、吻合口漏及疾病复发等风险。本文探讨了结直肠外科围手术期干预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围手术期的微生干预提供新的视角及理论依据。

  • 标签: 结直肠外科手术 肠道微生态 围手术期 菌群失调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产儿肠道微生变化及其与胎龄,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以2021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15例单胎早产儿,视为此次实验的探究对象,并对单胎早产新生儿粪便样本的细菌丰富程度,简析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与肠道微生变化的实际关系。结果 出生3d,胎龄为34-36周组早产儿其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28-30周组、31-33周组;且不同出生体重,>2500g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高于≤1000g组。结论 经临床实验研究,单胎足月儿的细菌定植延迟率与多样性明显低于单胎早产儿,且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其肠道菌群多样性就越少,延迟定植几率就越大,会在出生21d后,肠道微生渐渐归于正常。

  • 标签: 早产儿 肠道微生态变化 胎龄
  • 简介:摘要目的在胃肠道疾病患者中应用微生制剂治疗,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入院的76例胃肠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培菲康联合曲美布汀治疗,用单纯应用曲美布汀治疗形成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3.68%),P=0.033,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菲康等微生制剂对于相关胃肠道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道微生态 微生态制剂 胃肠道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生态学是19世纪由德国的生物学家海克尔(Haeckel)首先提出来的.他把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定义为生态学(ecology).生态学为人们所熟悉,不过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微生学是生态学向微观层次深入研究而发展起来的.

  • 标签: 肠道菌群 动力学 生理作用 微生态制剂 胃肠道微生态 胃肠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酒精性肝病患者对影响肠道微生主要菌群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对肠道微生与酒精性肝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生化分析仪对酒精性肝病患者的静脉血和粪便对六种菌群的活力、炎症反应、蛋白水平等进行检测。结果随着肝脏损伤的加剧、饮酒年限的增长和饮酒量的的增加,六种菌群数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炎症反应水平等指标也随之增高。结论肠道微生对酒精性肝病有重要的影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酗酒导致的菌群失调有关。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酒精性肝病 肠道菌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多样化且平衡的肠道微生对于有效消化、营养吸收和免疫功能增强至关重要,相反,微生生态系统的不平衡可能导致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和肠易激综合症。因此,通过饮食、生活方式选择和谨慎使用抗生素来维持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对于确保人体消化健康至关重要。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消化健康 关系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探究脓毒症大鼠早期肠道微生变化。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盲肠结扎穿孔术(CLP)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30只。CLP组采用CLP法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Sham组只开腹但不进行盲肠结扎穿孔。术后24 h每组取8只大鼠肠道粪便及腹主动脉血,其余大鼠用于观察7 d存活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对粪便样本进行16S rDNA测序,利用序列对比和聚类后获得的操作分类单元(OTU)信息进行多样性分析(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主坐标分析及线性判别分析效应量分析(LEfSe),观察脓毒症大鼠早期肠道微生变化并挖掘标志性菌群。结果制模后24 h,CLP组大鼠出现呼吸急促、毛发散乱等表现,且血清TNF-α水平较Sham组显著升高(ng/L:43.95±9.05比11.08±3.27,P<0.01);制模后7 d,Sham组大鼠全部存活,而CLP组大鼠累积生存率仅31.82%。多样性分析显示,Sham组与CLP组α多样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物种数量(个):520.00±52.15比492.25±86.61,Chao1丰富度估计量:707.25±65.69比668.93±96.50,Shannon指数:5.74±0.42比5.79±0.91,Simpson指数:0.93±0.03比0.94±0.05,均P>0.05〕;β多样性分析显示,无论是否根据OTU加权,组间差异均大于组内差异(丰度加权矩阵:R=0.23,P=0.04;丰度不加权矩阵:R=0.32,P=0.01)。门水平差异菌群分析显示,与Sham组相比,CLP组变形菌门和TM7菌门丰度显著升高〔18.100%(15.271%,26.665%)比6.974%(2.854%,9.764%),0.125%(0.027%,0.159%)%比0.018%(0.008%,0.021%),均P<0.05〕;在属水平上,CLP组螺杆菌属、钌杆菌属、颗粒链菌属、梭菌属ⅩⅧ等机会致病菌的丰度较Sham组显著升高〔5.090%(1.812%,6.598%)比0.083%(0.034%,0.198%),0.244%(0.116%,0.330%)比0.016%(0.008%,0.029%),0.006%(0.003%,0.010%)比0.001%(0%,0.003%),0.094%(0.035%,0.430%)比0.007%(0.003%,0.030%),均P<0.05〕,而拟普雷沃菌属、罗姆布茨菌属等益生菌的丰度较Sham组显著降低〔7.345%(3.662%,11.546%)比22.504%(14.403%,26.928%),0.113%(0.047%,0.196%)比1.229%(0.809%,2.290%),均P<0.01〕。LEfSe分析结果显示,厚壁菌门所属益生菌在Sham组显著富集,罗姆布茨菌是富集最显著的菌种;而螺杆菌属、颗粒链球菌属和梭菌属ⅩⅧ等机会致病菌在CLP组显著富集,螺杆菌_NGSU_2015为富集最显著的菌种。结论脓毒症早期大鼠肠道微生结构显著改变,主要表现为拟普雷沃菌属等益生菌丰度显著降低,螺杆菌属等机会致病菌丰度显著升高。

  • 标签: 肠道菌群 脓毒症 盲肠结扎穿孔术 16S rDNA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脾虚湿盛泄泻患者肠道微生及舌部菌群的变化。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市中医院收治的40例脾虚湿盛泄泻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择取同期收治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舌象变化进行观察,并对粪便中四种肠道常驻菌、舌部菌群变化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除肠杆菌之外,脾虚湿盛泄泻患者粪便中肠球菌、双歧杆菌以及乳杆菌均明显比健康体检者少,可见脾虚湿盛泄泻患者有肠道菌群失调现象(P<0.05)。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脾虚湿盛泄泻患者卡他球菌、干燥奈瑟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甲型链球菌、黄色奈瑟菌5种舌部菌群的检出率均比较高,可见脾虚湿盛泄泻患者的舌部菌群多于健康体检者,即舌部菌群存在异常(P<0.05)。结论脾虚湿盛泄泻患者的肠道微生失调情况明显,且有明显的舌部菌群改变现象,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

  • 标签: 脾虚湿盛泄泻 肠道微生态 舌部菌群变化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组成特征改变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特定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调节宿主生理功能和肿瘤微环境,显著影响抗肿瘤治疗反应及其不良反应。靶向肠道微生的策略在肿瘤诊治中显示出有希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肿瘤微环境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由遗传因素、肠道菌群和宿主免疫系统等多因素参与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改变可导致IBD的发生发展。在基因易感性患者中,失调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通过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可引起肠道微免疫环境失调,破坏肠道的免疫耐受,最终诱发肠道炎症。本文总结和探讨肠道菌群在IBD中的作用机制,为IBD的预防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肠道微生态 免疫 代谢物 治疗
  • 简介:摘要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其共同作用有关。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高血压性肾病等是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高血压并发症存在相关性。肠道菌群失调和细菌代谢产物在高血压并发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目前尚缺乏肠道微生与高血压并发症的大规模临床研究,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有可能成为高血压并发症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肠道微生与高血压并发症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高血压 高血压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摘要在临床治疗中,肿瘤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肿瘤疾病的死亡率比较高,因而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肿瘤疾病的发病因素比较多,其中与患者的肠道微生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关系,而肠道微生环境是由百分制九十的微生物共生而组成的超级生物体,肠道中的微生物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对食物进行分解吸收等生理过程。为了进一步研究肠道微生与肿瘤疾病之间的关系,下面针对肠道微生与肿瘤的发生、以及肠道菌群对肿瘤疾病治疗的作用等进行深入分析,为肿瘤疾病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