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肺炎衣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3例患儿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儿的精心治疗,已经有41例患儿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儿进行转院治疗。结论对患儿进行正确的治疗可以帮助患儿尽快痊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肺炎衣原体肺炎 患儿 临床分析
  • 简介:哭闹是婴幼儿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妈妈最怕听到孩子的哭闹时的声音,如果加之疾病的存在,更加重了妈妈的紧张情绪,甚至出现焦虑,使之无法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如何找到患儿哭闹的原因,给予适当的处理,使之配合临床治疗,是困扰医护人员的主要问题。

  • 标签: 肺炎患儿 哭闹 原因分 临床治疗 紧张情绪 医护人员
  • 简介:摘要总结针对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通过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96例肺炎患儿,对其进行密切观察,给予对症治疗及护理。结果96例患儿经我院的精心治疗及护理均好转。加强对患儿的监护,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均能得到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

  • 标签: 肺炎 临床特点 护理
  • 简介:肺炎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占我国小儿死亡的第一位,被卫生部列为小儿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由于患儿年龄小、病情重、变化快,易并发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或中毒性脑病等,直接危及患儿的生命。本组45例经及时、合理高效的治疗护理,4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重症肺炎 小儿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每当冬春、秋冬转季,天气往往变化无常,各大医院呼吸科的小病号就会扎堆。儿科专家指出,换季时节,温度和湿度特别适宜细菌、病毒等繁殖,再加上早晚温差大,儿童身体免疫力差的时候,就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但是家长对孩子患上肺炎却存有恐惧心理和较大的认识误区。

  • 标签: 肺炎 真相 治疗 患儿 身体免疫力 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方式,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方法:从2020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中选取100例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式差异性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50)和观察组(整体护理,n=50)两个小组,从血气功能指标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两方面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血气功能指标中:观察组患儿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重症肺炎 常规护理 整体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于我院住院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4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法国迪尔肺功能检测系统检测观察组急性期、恢复期及对照组的肺功能。结果MP肺炎患儿急性期肺功能呈现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流量)、PEF(最大呼气流速)、MEF25(25%肺容量位时的呼气流量)、MEF(25—75)(25%-75%肺容量位时的呼气平均流量)均降低,Rint(气道阻力)增高,提示大、小气道均出现功能障碍。恢复期肺功能呈现MEF25(25%肺容量位时的呼气流量)、MEF(25—75)(25%-75%肺容量位时的呼气平均流量)降低,Rint持续增高,提示小气道功能障碍。恢复期肺功能较急性期明显改善,急性期肺功能与恢复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肺炎急性期肺功能示大、小气道均受损,恢复期小气道损伤持续存在,定期监测肺功能,对有哮喘高危因素者早期干预,减少哮喘发病率。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检测的临床意义,了解MPP患儿的感染情况,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儿科病房收治的97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观察组)和10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XT—2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WBC,Olympus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RP、IgG、IgA、IgM,分析97例MPP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结果97例MPP患儿中男童46人,占47.4%,女童51人,占52.6%。以学龄前4-6岁组人数最多。四季无明显差异(P>0.05),以冬春患儿人数相对较多。WBC、CRP、IgG、IgA、Ig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冬春感染几率相对较大,好发于学龄前儿童,检测WBC、CRP、IgG、IgA、IgM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对临床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白细胞 C-反应蛋白 免疫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与MP菌量、混合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MP感染所致肺实变患儿87例,根据支气管镜下表现,将患儿分为黏液栓组(34例)和非黏液栓组(53例)。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MP-DNA定量;取痰液及BALF用于细菌培养;采用GeXP多重基因表达分析系统联合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痰液病毒。结果黏液栓组高菌量比例、混合病毒感染率分别为64.7%(22/34)、52.9%(18/34),高于非黏液栓组的24.5%(13/53)、20.8%(11/53)(P<0.05)。两组混合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菌量〔OR=10.682,95%CI(1.447,78.877)〕是MP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MP肺炎患儿黏液栓的形成与MP菌量、混合病毒感染有关,而未见与患儿性别、年龄有关。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肺炎患儿 黏液栓形成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特点,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进而得出结论支原体肺炎病程长,临床表现多样,易被误诊,应引起重视。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小儿肺炎患儿的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对80例小儿肺炎患儿实施基础护理及优质护理措施,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在患儿住院时间与治愈率方面优质组均优于基础组。结论依据小儿肺炎患儿的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患儿病情的全面恢复,提高治愈率。

  • 标签: 小儿 肺炎 护理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微量元素、病原学、体液免疫等方面的变化,并探讨肺炎支原体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1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治疗,对患儿的情况进行及时检测,并以同期接受治疗的51例肺炎患儿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咳嗽、喘息、发热等方面的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存在咳嗽、发热、喘息时间长、红细胞计数较高、血小板计数、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经过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发病机制和患儿的体液免疫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表现 喘息 发病机制 关系
  • 简介:摘要肺炎支原体(MP)是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病原体。据统计,在所有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中,肺炎支原体占10%~40%。临床上将支原体肺炎(MP)定义为予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5~7d后,患者仍有持续性发热的表现,并且患者的肺部体征以及影像学表现呈进行性加重。亚洲国家的较高发病率可能与MP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及机体免疫紊乱有关。MP患者病情重,进展快,甚至可出现呼吸衰竭及其他系统并发症等。笔者主要就MP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肺炎支原体肺炎 免疫发病机制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临床小儿肺炎出现 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并且就实际情况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探究有效措施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10-2019.10 这一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 74 例肺炎病儿,选择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在进行免疫学分析之后患有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为 F 组, Y 组是非 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儿 有 32 例,根据并而身体状态进行详细检查并且就 支原体肺炎病儿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 结果: 分析本次所选病儿血清的实际情况 F 组病儿作为 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儿, lgM 和 C3 数据明显高于 Y 组, 病儿血清的 lgG 数据差异不大, 单纯西药治疗的 O 组病儿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 Q 组病儿治疗之后有效的分别为 18 例和 20 例分别占各组人数的 85.71% 和 95.24%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实际分析意义。 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儿患病之后自身免疫系统存在一定损伤,治疗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 比 常规治疗方法效果好值得推广 。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免疫发病机制 效果探究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