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食管癌是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为食管癌的复发与转移,肿瘤转移抑制基因逐渐成为研究热点,近年来医学领域对肿瘤转移抑制基因的重视与研究也在不断提高与深入,本文主要就常见7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为食管癌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食管癌癌存档蜡块100例为研究目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本组食管癌组织中KISS1/hot7T175、KAI1/CD82、BRMS1、TIP/CC3、Maspin、MKK4、MTSS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癌转移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与KISS1/hot7T175、KAI1/CD82、Masp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与MTSS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与TIP30/CC3、BRMS1、MKK4蛋白表达无关(P>0.05)。食管的远处转移与KISS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与MTSS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与KAI1/CD82、BRMS1、TIP/CC3、Maspin和MKK4蛋白表达无关(P>0.05)。结论:KISS1/hot7T175蛋白基因可能抑制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KAI1/CD82、Maspin蛋白基因可能抑制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MTSS1蛋白基因可能促进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

  • 标签: 食管癌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法
  • 简介:目的转移抑制基因KiSS-l在多种肿瘤的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该基因与乳腺癌脑转移的关系仍很不清楚。本研究检测了乳腺癌原发灶和脑转移灶中KiSS-l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2年6月~2004年6月行乳腺癌脑转移病灶切除的患者12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乳腺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iSS-l基因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blot检测KiSS-l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应用免疫组化进行验证。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脑转移标本KiSS-lmRNA表达仅为原发灶的1/10,与原发灶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Westernblot检测显示脑转移灶KiSS-l蛋白较原发灶明显减弱,免疫组化显示KiSS-l在原发灶中表达率明显低于原发灶。结论KiSS-l基因在乳腺痛脑转移中具有转移抑制作用,可能在乳腺癌脑转移治疗中发挥作用。

  • 标签: 脑转移瘤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定量RT-P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Zeste基因抑制子12(SUZ1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宫颈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SUZ12蛋白表达水平。将宫颈癌细胞系CaSki分为对照组和SUZ12 KD组,分别采用对照慢病毒和SUZ12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感染细胞,筛选稳定细胞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体外移植瘤实验分析两组细胞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分析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划痕实验分析细胞迁移能力;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SUZ12调控的靶基因表达水平。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宫颈癌组织中SUZ1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2.17±0.1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77±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40,P<0.05)。对照组细胞48 h吸光度(A)值(2.07±0.13)明显高于SUZ12 KD组细胞(1.39±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00,P<0.05)。对照组细胞在体内成瘤的体积[(1 055.70±125.27) mm3]明显高于SUZ12 KD组细胞[(613.30±76.33)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37,P<0.05)。对照组细胞在体内成瘤的重量[(5.57±0.52) g]明显高于SUZ12 KD组细胞[(3.28±0.83)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33,P<0.05)。对照组细胞迁移数量[(142.17±9.45)个]明显高于SUZ12 KD组细胞[(76.50±7.7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70,P<0.05)。对照组细细胞划痕愈合率[(87.36±4.95)%]明显高于SUZ12 KD组细胞[(50.68±7.63) m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84,P<0.05)。对照组细胞ROCK1和ROBO1 mRNA表达水平(0.47±0.07、0.54±0.12)明显高于SUZ12 KD组细胞(1.05±0.07、1.14±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50、8.667,P<0.05)。结论SUZ12通过调节KLF2和ROBO1基因表达,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恶性细胞生物学行为。

  • 标签: Zeste基因抑制子12 宫颈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 简介:Survlvin是近几年来发现的肿瘤凋亡抑制基因,它在恶性肿瘤的表达有高度的选择性。Survivin不仅参与细胞分裂,而且具有抗凋亡作用。研究表明,Survivin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及复发密切相关,且可作为基因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Survivin在泌尿系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SURVIVIN 凋亡 泌尿系肿瘤
  • 简介:据HuangFK2015年6月17日(NatureCommu,2015,6:7465-7465.)报道,美国华人科学家利用高通量筛选的方法发现了一些小分子能够特异性靶向参与肌动蛋白组装的关键蛋白--Fascin,同时证明抑制Fascin的活性能够阻断丝状伪足形成,抑制肿瘤的迁移和侵袭。

  • 标签: 抑制肿瘤转移 细胞骨架 靶向 肌动蛋白组装 FASCIN HUANG
  • 简介:目的分析凋亡抑制蛋白基因Livin及肿瘤转移相关基因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并治疗的肺癌患者392例,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392例肺癌组织中的Livin、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选取306例肺癌患者癌旁正常肺组织、297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的肺部良性病变组织,采用RT-PCR检测Livin、SDF-1、CXCR4、MMP-2、MMP-9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织中Livin、Livinα、Livinβ、SDF-1、CXCR4、MMP-2、MMP-9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和肺部良性病变组织(P﹤0.05);肺癌组织中Livinα表达水平为(0.35±0.09),高于Livinβ的(0.28±0.05)(P﹤0.05).结论肿瘤组织中的Livin、SDF-1、CXCR4、MMP-2、MMP-9表达水平较高,Livinα和化疗有密切关系,Livinβ和肿瘤位置有相关性,MMP-9与肿瘤是否发生转移有密切关系.

  • 标签: 肺癌 LIVIN SDF-1 CXCR4 MMP-2 MMP-9
  • 简介:避开化疗诱导多药耐药性的常规方法,建立烷基磷脂类化合物(十六烷基磷酸胆碱,HePC)诱导人上皮性肿瘤细胞系产生交叉耐药。旨在以新的角度认识肿瘤多药耐药性,揭示新的调控机制。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对文库进行克隆分析,在获得的可分析的78个克隆中,27%没有同源基因片段或同源性很低,暂定为“新基因”;14%具有染色体明确定位,认为是化疗敏感肿瘤KB细胞所特有的cDNA片段;19%在人类EST库文库MGC和CGAP中出现,可能是肿瘤细胞特有基因;发现与耐药相关的巳知功能基因高达40%。

  • 标签: 抑制消减杂交法 筛选 肿瘤耐药相关基因 多药耐药 差异表达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NA干扰Twist基因表达对肝细胞癌细胞(HCC9402)转移抑制作用。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表达siRNA-Twist的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1-Twist-siRNA(pTwist-siRNA)和空载体pGenesil-1-Neg-siRNA(pNeg-siRNA)导入HCC9402细胞,G418筛选阳性细胞,获得稳定转染的阳性克隆。观察siRNA-Twist对Twist表达的沉默及对肝细胞癌细胞体外侵袭转移抑制作用,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中Twist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测定蛋白表达水平。建立不同组裸鼠原位肝细胞肝癌模型,观察Twist沉默对裸鼠原位肝细胞肝癌转移抑制作用。结果pTwist-siRNA组细胞内TwistmRNA及Twist蛋白的表达被有效沉默。重组细胞基底膜(Matrigel)侵袭实验显示,pTwist-siRNA组、空白对照组、pNeg-siRNA组穿透基底膜细胞数分别为(35±10)、(219±72)、(228±71)个/高倍镜(×200),前组明显低于后两组,差异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体内实验表明,pTwist-siRNA组的肿瘤转移结节、肝脏转移结节、腹水明显减少。结论RNA干扰Twist基因表达对肝细胞肝癌细胞侵袭转移抑制作用,Twist可能成为肝细胞肝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Twist 小干扰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沉默Wnt-1基因表达,对A2细胞脑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siRNA转染A2细胞;将人血管内皮细胞贴附于Transwell膜上建立血脑屏障模型;检测沉默Wnt-1基因对A2细胞脑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转染siRNA后,A2细胞迁徙能力显著抑制。结论抑制Wnt-1基因表达能够降低肺腺癌脑转移能力。

  • 标签: 人肺腺癌细胞株A2 Wnt-1 siRNA 脑转移
  • 简介:为探讨肿瘤转移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奠定基础,通过使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从一对同一新本、转移表型不同的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中分离转移抑制相关基因可核苷酸片段。结果获得5个在低转移肺巨细胞癌中高表达的、均与已知的人类基因片段有很高同源性的核苷酸片段,它们可能在维持肿瘤细胞自身稳定防止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抑制消减杂交技术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差异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鼻咽癌是高转移和高侵袭性肿瘤,而且对现行的治疗方法有抵抗性。肿瘤转移相关基因MTA1是新近发现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本实验MTA1基因在人鼻咽癌细胞高低转移株5-8F和6-10B的表达水平以及低转移细胞株转染MTA1全长基因后侵袭能力的改变,探讨MTA1表达与鼻咽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两株细胞株中的MTA1表达通过半定量的RT-PCR进行检测,用细胞侵袭实验及细胞增值实验评价两株细胞株离体的增值及侵袭能力,并检测低转移株(6-10B)转染MTA1CDNA后MTA1的表达及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高转移株5-8F中的MTA1的表达明显高于低转移株6-10B呈正相关,而且低转移株6-10B转染MTA1后其MTA1的表达及侵袭能力明显增加。结论在鼻咽癌细胞中MTA1同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呈明显相关性,MTA1可以作为研究鼻咽癌转移及治疗的候选基因

  • 标签: 肿瘤转移相关基因 鼻咽癌 侵袭 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的表达水平与肺癌的转移及预后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46例人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肺癌中nm2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肺组织和正常肺组织(P<0.05),肺癌中nm23表达水平与肺癌细胞分化程度,是否存在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癌旁组织与正常肺组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m2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起转移抑制基因的作用,它们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肺癌转移的重要原因.

  • 标签: 肺癌 NM23 转移 预后
  • 简介:研究目的XJ-6-A是我室与北京大学化学院合作,根据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的空间结构和碳酸酐酶抑制剂(CarbonicAnhydraseInhibitor,CAI)的化学结构,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合成的具有抑制肿瘤转移潜在活性的AQP1抑制剂。XJ-6-A在20mg/kg时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作用。XJ-6-A在剂量为0.1μM和1μM时,能明显抑制细胞水转运功能。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证实XJ-6-A抑制肿瘤生长转移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发现具有抑制肿瘤生长转移作用的AQP1抑制剂。

  • 标签: 抑制肿瘤转移 生长转移 水孔蛋白1 碳酸酐酶抑制剂 抑制肿瘤生长 AQP1
  • 简介:目的:检测30例不同病理级别星形细胞瘤中p53基因的表达状况及肿瘤其它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0例标本中p53、PCNA、GFAP、VIM、S-100的表达.结果:P5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率随病理级别增高而增高,Ⅳ级阳性率83.3%,Ⅰ、Ⅱ级15.4%,且不同级别染色程度也有差异;PCNA均呈阳性,Ⅳ级病例染色阳性强度大于Ⅰ级.GFAP、S-100随病理级别升高而阳性率降低,VIM却随级别升高而升高.结论:检测P53基因突变产物,可判断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与预后,P53基因在星形细胞瘤发展、演化中有重要作用.PCNA可反映星形细胞瘤增殖活性及恶性程度,GFAP、VIM、S-100的测定也可了解其分化程度,三者结合,可增加判断的准确性.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P53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乳腺癌最易发生骨转移(75%),患者生存时间短,仅为2年。骨转移最常见的症状是骨并发症和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乳腺癌骨转移中存在着“邪恶循环”:肿瘤细胞释放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等促进破骨细胞活性,从而造成骨质破坏;而骨质吸收破坏后可释放出生长因子,又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只有同时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以及破骨细胞活性才能有效抑制转移发生。紫杉醇类是目前治疗乳腺癌转移最常用的药物,但存在耐药性高、有效率低(0%~30%)等诸多不足。

  • 标签: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乳腺癌骨转移 骨质破坏 骨质吸收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 破骨细胞活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氯化锶[89Sr](以下简称"89Sr")是一种治疗转移性骨肿瘤尤其是全身多发性转移性骨肿瘤的放射性药物,但89Sr致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除了89Sr本身的放射生物效应外,89Sr治疗时的骨肿瘤负荷,89Sr治疗前的放疗、化疗以及抗雄激素治疗等都是引起骨髓抑制的重要因素。笔者对89Sr治疗转移性骨肿瘤致骨髓抑制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锶放射性同位素 骨肿瘤 肿瘤转移 骨髓抑制